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宁静】自行车轶事(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见证】【宁静】自行车轶事(散文)


作者:庄周的梦 白丁,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7发表时间:2025-07-26 07:52:51

从见到自行车的那一刻起,我便与自行车结下了不解之缘,到如今,我已有50多年的骑行史了。
   其间,自行车以自己的骑行本能服务于人类社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间接地助推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人类的进步立下了“赫赫战功”,被郑重记入自行车的发展史中。当然,也发生了林林总总的自行车轶事,虽不那么主流,却始终凸显着顽强适应人类出行服务需求的奉献精神,印证着其所处时代的出行地位,折射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这都成为其“赫赫战功”的一种必要补充和特有纪念。
   20世纪60年代末,我还是一个“胎毛未退、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儿,默默无闻地生活在一个距县城很远的村子里,大脑几乎处于封闭状态。但在某一天,我突然听到了“洋车子”这个名称,并见到一位村民骑着它。就这样,我与自行车不期而遇了。那是我第一次听到“洋车子”这个名称,并被其深深吸引而正式结缘,这个“洋车子”指的就是自行车。自行车是工业发展的产物,随着工业的兴起,自行车于17世纪末在欧洲的法国应运而生,并于19世纪改造成现代式,到如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1868年,自行车引入我国,因自行车是外国人发明的,就被国人说成了“洋车子”。
   那时的自行车可谓凤毛麟角,是地地道道的稀罕物。但自行车很贵,农村人又穷,劳动所得只能勉强维持个温饱,一般人家都无力购买。这样,自行车就显得特别金贵了,连出门办事借骑一下都很难。像自行车这样贵重的交通工具,在全村1300多口人的心目中,都当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吉祥物来对待。因此,自行车总与婚姻联系在一起,结婚定情前,女方总向男方索要彩礼——“三转一扢拧”,这其中的“一转”指的就是自行车,取意于自行车的车轮在“转”,似乎这样就实现了生活改善。这样就轻松实现了自己的自行车梦,有自行车可骑了。因此,男方便千方百计地满足女方的这个条件,为其送上这份联姻大礼,进而体现出了男方的洒脱。但在那时,我经常听到因男方没有满足这个彩礼要求,而让联姻告吹的消息。可见当时的自行车有多金贵!那时,也有一些年轻人对自行车偏爱,显得特别痴迷,他们没有自行车骑,就偷别人自行车上的铃铛盖玩。据我的一位亲戚说,那时,他就偷铃盖玩,且成了一种坏习惯,有用没用都要偷着玩。在不知不觉中,他家竟堆积了半筐子铃盖。我当时也很羡慕有自行车的人家,常常梦到自己有了自行车骑。
   1968年,我外婆去世,家里得了她的遗产,买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由于自行车价值不菲,我们全家都特别骄傲,很看重这辆自行车。我们天天都擦拭,把自行车擦得锃亮,还为自行车做了个灯芯绒座套。我们全家人的心里都为这辆自行车藏着一份炫耀,为了满足这个虚荣要求,我妈及我们兄弟三人都学骑自行车,成了激情骑手。起初,我们在院子里学练骑车,待脚能掏进三角形大梁中间骑行时,便到生产队的打场上学骑。打场是农村的一种公共场所,村民们都到那里去晾晒、加工粮食。我们心里都很清楚,到打场学骑自行车,可让更多人知道我们家里有了自行车,我们的脸上也因此而更加容光焕发。我们在打场上,一边学骑车,一边炫耀着家里有了自行车,心里甜滋滋的。
   可是,在不久的70年代初,我家这种甜丝丝的感觉便换成了愁眉苦脸。那一年,我爹被派往庞庄水库当民工,自行车也随之被带到了工地。我爹骑着自行车到工地时,容光焕发,就像高人一等似的。可是没多久,我爹就在一次去县城出差时,让小偷偷走了405元的公款。我记得那一天,我爹无精打采地回到了家里,苦着脸向我们展示了那道被小偷割开的提包口子。当时,405元可不能算小钱,对我们家来说,这个“405”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因此,我们全家都陷入痛苦之中,屋内的空气也似乎都凝固不动了,我们全家人的心情随之变得沉闷和压抑起来。
   后来,水库管理处的领导果真让我爹赔了这笔巨款。过了一段时间,我爹就架着胳膊,像逃兵一样从庞庄水库工地回到了家里,但那辆让我们引以为傲的自行车却再也没有回到家里。我爹告诉我们,有一天下了一场暴雨,露天堆放的水泥遭了殃。在抢救水泥时,我爹摔断了胳膊,被定为因公致残,评了个三等乙级,给了300元的伤残抚恤金。但我爹并未领到这笔钱,而是用这300元抚恤金赔了自己丢失的公款。赔了这300元还不够,爹把那辆自行车卖了100多元,也抵了赔款。那时很穷,据我爹说,卖那辆自行车时很难出手,是求了一个熟人才卖出去的。
   20世纪80年代初,我中专毕业,被分配到一个距我村十几里远的公社工作。自行车依然金贵,仍未普及,只是有更多的人有自行车骑了。那时,没自行车的人仍是多数。若要到远一点的地方去办事,没自行车的人还得向有自行车的人去借。那时,我工作就显得缺少了自行车骑。为解决上班无交通工具问题,我爹专门到集市给我买了一辆旧自行车。当时,旧自行车也很昂贵,是我爹到镇上赶集,花48元给我买的。我爹买车很细心,赶了一上午的集也没看中一辆旧自行车,赶集快结束时,遇到一位熟人卖车,我爹看中了这辆车。在仔细检查后,才放心买上。我爹的看车眼光果真不差,这辆车的质量特别好,因这自行车是旧的,我遇坡上坡,遇河过河,这辆车都未出过毛病。我所在的单位是个有权的单位。不久,我就得到了一个号,花147元买了一辆红旗牌自行车。从此,我骑上了崭新的车,心里感到很满足。
   我在这个公社(后改称为乡政府)工作,还遇到一个特别爱自行车的人。那个人在公社当秘书。他居住在一个距单位两里地的村庄,平时都骑自行车来上班。他来上班,每天都要擦自行车,擦得很细、很亮,花费时间也很长。他在工作之余,我总能看到他擦自行车。不仅这样,他遇到下雨天,路上就有了积水,他就扛起自行车走。据说,他扛车时间最长的一次竟从家里一直扛到单位。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自行车几乎普及,但人们的经济收入并不高,钱仍旧十分紧缺。那时的小偷多,常有盗窃之事发生,自行车是被盗的主要赃物。如谁家被盗了,邻居们议论起来,总要提“自行车有没有丢?”的话题。那时,我家就丢过几辆自行车,记得一次是在晋中二院看病时丢失,但那是一辆半新不旧的自行车;还有一次是在我家的阳台下,是一辆崭新的捷安特牌自行车,而且是从眼皮子底下偷走的。那时,自行车制造业拓展了业务,对自行车有了“加重”和“轻便”之分,还增加了多种品牌,以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到了本世纪,自行车发展很迅速,并渐渐得到普及。无论是上班的还是生活所用,人人都有自行车可骑了。这样,在商店、饭店、医院等公共场所的附近,就滋生出了专为行人服务的存自行车职业,存车费一般是一元左右。后来,人们渐渐买了摩托车、电动车、汽车,出行时骑自行车的比例就开始逐渐减少了。如今,骑自行车的人已成为稀缺,无论是在单位上班的,还是出门办事的,骑自行车的人都寥若晨星了。就连那些挣钱不多的公益服务人员也都骑上了摩托、电动车,有的甚至都开上汽车上班了。在生活小区里,有很多自行车都随便放于露天之下,任由日晒雨淋,而且连自行车也不上锁了。商店、饭店、医院等服务场所,也都没存车这项服务了。但此时的自行车并未停止,科研人员仍旧研发着适应时代的新式车,都在想方设法地迎合骑行需求。
   最近的十几年中,飞机、高铁、小汽车、电动汽车、老年代步车如雨后春笋,交通业迅猛发展,还增设免费公交车、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骑自行车的人大为减少,已萎缩至两类骑车的人,一类是搞生活出行服务的,另一类是搞健身出行服务的。为摆脱这种困境,自行车制造研发人员从这两类服务需求出发,又研发出了专业自行车,如两人合骑的自行车,三人合骑的自行车,还有适用于长途骑行锻炼的各种专业自行车。
   自行车作为一种最普通的交通工具,五十年间缔造了人类出行的自行车时代,为方便人们出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时代发展,自行车时代已走向式微,其作用和地位也渐渐淡化,被很多人所忽略。但自行车并不计较当今的这种边缘地位,依旧服务于人类,默默奉献着、付出着。它知道骑行是自己的本能,必须守好这个底线,才能实现完美落幕,它要在自己的晚年,实现涅槃重生,实现自己的永生。
   2025年7月25日

共 32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通过描写与自行车的结缘经历,以个人视角串联起自行车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60年代的“稀罕物”、婚姻彩礼的象征,到80年代的普及工具,再到21世纪被摩托车、汽车取代的边缘地位。文中既展现了自行车作为“时代符号”的变迁,也表达了对社会经济发展、交通工具迭代的反思,最终落脚于自行车“默默奉献”的精神。主题思想深刻,立意新颖,表达了自行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代人的记忆载体,其“默默奉献”的精神被赋予人格化特征,见证了时代印记。融入具体生活细节,语言口语化,充满生活气息,增强代入感。 佳作欣赏,推荐阅读。【编辑:小猪她爸】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7-26 07:54:09
  以小见大,通过个人与自行车的故事,见证国社会五十年的变迁,具有时代印记。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7-26 07:54:36
  感谢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3 楼        文友:感悟人生        2025-07-26 14:22:54
  卜算子·忆自行车
  
   年少识车缘,一见情难断。
   彩礼“三转”梦魂牵,渴望何时满。
   岁月已沧桑,往事如烟散。
   但得初心依旧在,再续骑行愿。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