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園】黃鐘大呂 余音千年 (作品賞析) ——讀蘇耀儒老師及其《新農村紀事》
黃鐘大呂 余音千年
——讀蘇耀儒老師及其《新農村紀事》
秦力
人成長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選擇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不斷接受良師指引的過程。而比簡單的生存或者升學就業(yè)更難的,是人在做出目標選擇時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慶幸的是我在人生的初始階段——陜西省永壽縣城關小學上學時遇到了蘇耀儒、李大光、尚永成、董志學、任淑霞、武金鳳等老師的正確指引。尤其是校長蘇耀儒老師為我以后走上“研習歷史、從文資政”道路起到了催化劑、助燃劑的重要作用。
絮語
我上小學時電臺熱播劉蘭芳的《楊家將》、單田芳的《封神演義》、王剛播講的《穆斯林的葬禮》等書,我集集不落每天必聽。第二天早早到校,上操前熱蒸現賣、照貓畫虎、眉飛色舞給同學們講述一番。有次被蘇校長聽到了,他說:人家劉蘭芳一集講25分鐘,你現在能復述15分鐘左右,啥時候你能復述20分鐘就行了。過了一兩個月,每集我能講20分鐘了,蘇校長又說那你復寫吧,每集你能復寫出80%內容就好了。我那時剛上三年級,好多字還不認識呢!沒辦法,我靠著一本《新華字典》一本《現代漢語詞典》很快達到了蘇校長的要求。
也是三年級的時候,我在《中國少年報》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星星火炬和小喇叭節(jié)目發(fā)了幾篇小作文,蘇校長知道了,叫我去他的辦公室,拿出一沓厚厚的手寫稿,勉勵我好好努力,將來一定會像他一樣寫出厚厚的秦腔劇本。繼而看著我笑咪咪地說:評書、小說的內容不可不信不可全信,你要注意鑒別哦!是哩,我用翦伯贊的中國通史對照著學習呢!
這樣,我不知不覺愛上了歷史,并且一發(fā)不可收拾,在彬縣師范、咸陽師專歷史系和陜西師大歷史系學習時啃起了錢鐘書先生的《管錐編》和陳寅恪先生的《寒柳堂集》,照樣利用復寫名著的童子功,一篇一篇地復寫下來,堅持至今30余年,對我秦漢史和陜西地域文化的研究學習實在是功莫大焉??梢姡粋€好的學習習慣或者學習方法對一個人的成長多么重要。至今回想起蘇耀儒老師讓我復寫評書的情景,我仍然縈縈于懷感恩不盡。
后來我當了少先隊大隊長,六一節(jié)時要代表全縣少先隊員在慶祝大會上致辭。蘇老師看了我的稿子說:不要念,不要背,你上去講吧!就這一個“講”字,讓我受用終生,后來我大會小會,除了規(guī)定的念稿子以外,我都堅持脫稿講話,講話和念稿比較,其效果有著天壤之別,受眾的反應實在是杠杠的。
實話
《絮語》篇我讀了蘇老師,《實話》篇我要讀蘇老師《新農村紀事》這本書了。
蘇老師的《新農村紀事》卷首有馬旭先生一首贊詩:
為戲莫恨老不成,敢動史筆徹太清。
半生育人成桃李,退休筆底風云生。
抑惡揚善播大義,呼喚癡人殘夢醒。
十年一卷心血鼎,碎戲不碎有譽聲。
這首詩充分表達了蘇耀儒老師始終為民鼓與呼的愿景及創(chuàng)作初衷。我秉燭夜讀,深有同感:
《新農村紀事》是一部弘揚人道主義精神,謳歌底層群眾,傳播“民為貴”理念的優(yōu)秀作品。是一部題材新穎、實話實說的劇本集,也是新時代背景下農村題材的創(chuàng)作突破。它是蘇老師從生活現實中尋覓,對扶貧脫貧和鄉(xiāng)村振興背景下陜西關中農村酣暢淋漓的描寫,再現了一代城里人不再熟悉而又真實的當代農村群像。
《新農村紀事》更是一部有擔當的作品集,它記錄了城市化加速推進過程中非常容易被忽略、被遺忘的當代農村歷史。它宏大的敘事主題,為久居城市的你我他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了解當代農村的窗口,就是講好中國故事、陜西故事、咸陽故事、乾縣故事,守望依然活躍著的傳統美德的共同價值,提醒我們不要忘記農民,不要忘記農村,要守住傳統美德,珍惜當下的生活,重視文藝的力量。
《新農村紀事》里的每一篇章都是以真實故事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我覺得:文藝是歷史的現實表達。歷史,尤其是作者的史識,對于文藝作品的創(chuàng)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用歷史筆法寫當代中國農村歷史,那么歷史的鮮活、生動、細節(jié)……,可能無法生動描摹,但《新農村紀事》的獨到之處恰恰是因為蘇老師的藝術提煉。只有人物生動了,才能讓當代農村歷史在你我他的記憶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如該書《左鄰右舍》中的張王李趙幾個媳婦等人物形象,我在陜西電視臺《都市碎戲》看過之后,有時做夢還能夢到她們在大槐樹那兒嚼舌根呢!所以我說:蘇老師以電視小戲這樣的表現方式無限接近于歷史的真實,是《新農村紀事》的重要價值。
當下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注定了《新農村紀事》的敘事風格既有參與者的隱忍表達,又有成熟作家的平靜敘事。蘇老師在劇本里沒有使用滾燙的情緒化語言,甚至連激烈的人物沖突也很少看到。圣人也講家常話嘛,蘇老師隱忍、平靜的筆風自然而然隨著故事情節(jié)、人物情緒慢慢展開,就像當年在城關小學教我復寫評書哩。也許正是蘇老師這種平和的寫作方法,能使讀者和觀眾真切感受到新農村新農人的各種情緒,也才吸引了陜西電視臺好多導演的目光,他的作品先后有****部搬上了電視屏幕。我想這才是蘇老師真正的高明之處和驕傲資本。他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績,不但是我終生學習的榜樣,更是新生代的勵志網紅。
《新農村紀事》中《悔恨的眼淚》《醫(yī)不容辭》等篇,詩化的意象表達直抵人心,真情、大愛、擔當……,感染力實在強大。仇二、秋花等人物形象實實在在的好像我的左鄰右舍一樣,與人物相關的草房、爛窯、日頭等意象既典型又鮮活,只要看了劇本,一定會受到感染,還不要說看了電視上活生生的演員表演。
隨著《新農村紀事》各篇在陜西電視臺陸續(xù)播放,這些銘刻著蘇老師大愛,見證了當代農村火熱歲月的有情感有溫度的好作品,一定會像黃鐘大呂一樣,穿越千年煙云,跨越地域限制,彰顯當代文藝人的文化品格。
警句
《新農村紀事》講述的故事經歷了時代的飛速變化。書里無論是憑借一腔熱血的追夢者,還是忠貞仗義者,以及溫暖率真的、如愿以償的、擁抱命運的……,諸如此類形形色色的眾生百相,在新時代背景下,隨著歷史潮流不斷變化。正如作家劉墉說的那樣:在這個平凡世界,我們需要的不見得是英雄偉人,而是這種真真切切、實實在在,可以不忠于世俗,卻無負自己良心的人。無負自己的良心,在很多時候,已經成為成年人的奢望,特別是當面對生活的重負時,選擇的天平往往不會偏向于“良心”的一面。久而久之,人們忘記了自己從何處出發(fā),因何而行,甚至去向哪里,將躲避、漠視、討好視作一種生活的本來?!缎罗r村紀事》里那些本性純真、腳下有路、心中有光的奮斗者,日益成為這個時代的警句,眾生抱持的希望,必將影響著現代以及千年以后的人們。我想這也是蘇老師想告訴世人的警句,也是蘇老師亮麗的人生底色。
就我個人閱讀感受而言,《新農村紀事》是一部值得一讀再讀的佳作。盡管它沒有過多的裝飾,不華麗,不虛浮。但我卻被書中《對銀鐲》《我是黨員》《精明村主任糊涂事》
《強子回鄉(xiāng)》等篇章中的真實和純粹深深打動。這部劇本集讓我認識到當代農村生活的不易和多彩,也讓我更加重視城市化大潮下農村社會的老齡化、空殼化等現實問題。同時,《新農村紀事》里諸多警句和劉墉的名言一樣也讓我重新審視歷史和文藝的力量在時代大潮中對個人生活的影響,對民族命運和國家未來“潤物細無聲”式的潛移默化。
余音
《新農村紀事》是一部有大擔當的作品,它記錄了在城市化進程中非常容易被忽略、被碎片化、被遺忘的農村現實。該書主題鮮明,為如何構建鄉(xiāng)村振興的人文通道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維度,那就是碎戲里的人物和故事,比如《縣委書記的窮親戚》《保姆情》《恩仇結鴛鴦》等篇提醒我們守住美德,行動為先,珍惜當下。而《新農村紀事》全書構成多樣化,給人以不同的閱讀體驗。同時,該書很好地把握了劇本的文學性和現實真實性之間的平衡點,有成為爆款影視劇的潛質,倘如此,則可以借助影視劇大舞臺更好地展現陜西地域的人文風貌和現實生活。
多年來的文藝創(chuàng)作實踐證明,文化賦能在彰顯陜西精神、展現關中特色方面具有極大作用,文化賦能與陜西精神擦出火花,會帶來無限的前景和無限的可能。希望《新農村紀事》出版后的余音成為催化劑和發(fā)射器,成為影視圈子討論的熱點話題,進一步提升陜西文化的影響力。
我記得名人李嘉誠說過: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一個人的一生是短暫的,一個人的價值不在于他擁有什么,而是在于他做了什么,付出了什么。在追求人生成就的過程中,蘇老師“自立無我,有益社會人心”,努力追求更高境界和創(chuàng)作不凡,他神志不松懈,腳手不停歇,不斷完善人生發(fā)展規(guī)劃,實現了他的人生價值與目標。進而贏得了人生的高光時刻。
八十多年的人生閱歷,使得蘇老師筆下的人物從時代中走來,總能讓我們獲得啟迪和力量。無論是戲劇主題、人物塑造、文本架構,還是敘事風格,蘇老師的筆觸,如同他的心靈一樣,是如此的堅韌和敏感。蘇老師這些厚積爆發(fā)從心靈深處默默流淌出來的文字,構成了他藝術生命中最美麗的余音,必將蕩滌后人神魂百年、千年。
昨天傍晚,晚霞映紅了三原縣城。我留戀在宏道書院民國時期的磚樓中,看著一幅幅杰出人物的照片和一通通題名石碑,先賢的豐功偉績折服了我,他們的余音和蘇老師《新農村紀事》一樣一定會為霞尚滿天,一定會染紅嵯峨山麓挺立的桃李,染紅清水河畔剛剛綻放的綠草,染紅你我他純凈的心靈。
今晨,在旭日東升前的微光中,漣漪瀲滟的清水河反射著柔柔的微波。太陽躍出云層的剎那間,豪誠酒店的大樓披滿了道道金光,三原大地驀然蘇醒,這是大自然最神圣的時刻,也是新一天的開始,更是徹夜閱讀《新農村紀事》帶給我的愉悅和激情。這種愉悅、這種激情在我的心中不斷醞釀發(fā)酵,在泰然接受煎熬的瞬間一定會像三原的泡泡油糕一樣膨脹成羊脂玉一般晶瑩純凈的大泡泡,為老百姓帶來養(yǎng)眼的美味和營養(yǎng)。
2024年3月19日7時許于陜西省三原縣城
序者簡介:
秦力,文史學者,當代作家。現就職咸陽市文聯。系?。ú浚┘墑趧幽7?,陜西省優(yōu)秀國家公務員,陜西省新長征突擊手,德藝雙馨文藝家。出版了《空谷幽蘭》《清濁人生》《天下熙熙》《鳴笛》等18部書。在《星星》《中國文學》《百家講壇》《詩歌月刊》《農民日報》《陜西日報》等報刊已發(fā)上千首(篇),作品入選《當代散文名家》《中國近現代名家音樂散文集》《精品詩歌100家》《當代愛情詩選》等十余種選本。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監(jiān)軍鎮(zhèn)》,中篇小說《毛鬼神》,詩歌《古中國的回聲》,辭賦《延安賦》《秦氏賦》《庚寅重修鐘樓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