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淡雅曉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曉荷】線雞之類(散文)

  【曉荷】線雞之類(散文)


作者:吊腳樓 童生,830.1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283發(fā)表時間:2024-01-18 00:08:36

被閹過的公雞,俗稱熟雞,線雞、扇雞(騸雞)、剦雞、獻雞、鐓(dui)雞、太監(jiān)雞,英文名叫“capon”。線雞就是通過外科手術摘除了睪丸的公雞。人之所以要線雞,就是讓公雞長得更快一些,肉質更嫩一些。被閹過的公雞性情、生相皆有變異,戴復古(宋)《訪許介之途中即景》詩:“區(qū)別隣家鴨,群分各線雞。啞聲三五更,難說是雄雌”。湯式(元)《慶東原·田家樂》曲之一:“線雞長膘,綿羊下羔,絲繭成繰”,說的就是這種被閹割后的公雞,從此不再打鳴,它的存在就是撫慰人類舌尖上的味蕾。
   閹雞是一種古老的行當。閹雞的人叫閹匠,每到四五月份,閹匠就會走村串巷,專做閹雞的營生。為什么要閹雞,有許多緣由,一說閹過的公雞肉質鮮嫩、細膩,口感好,農(nóng)家人自己舍不得吃,往往用來招待客人。嶺南的客家人至今還有用閹雞肉祭祖的習慣;另一說是因為公雞攻擊性太強,喜鬧,嘰嘰喳喳地亂說話,閹過之后,它就溫順了。
   前日,在舊書攤淘了一本《民俗雜記》,里面有一則閑話閹雞的掌故,說這閹雞的事與蘇東坡有關。蘇東坡和兒媳婦暗生情愫,無奈患哮喘的媳婦盯得緊,不便尺犢傳情,只好在兒媳婦的窗臺上鋪上一層灶灰,并在上面題詩留言。一日,蘇東坡剛寫完“東廂望西廂,涼月冷雨夜太長,幽篁凄清夢斷腸。”不料雞鳴起三更,媳婦一聲咳嗽,蘇大才子驚出了一身冷汗,連忙長袖善舞,把灶灰抹了個精光,急匆匆回了他的幽篁。蘇東坡困坐在床笫,心想,俗話說,卵子大的男人好鬧事,好叫的公雞必定是它的卵子在作怪,將它閹了,還能殘了我的春夢么?次日,蘇東坡請來郎中,一刀下去,把公雞的卵子割了,之后再沒聽見公雞的瞎叫喚。
   坊間把睪丸叫卵子,睪丸是公性的根本,沒了本錢,何以笑傲江湖?
   把坊間的“扒灰”和閹雞的緣由扯到一起,編這橋段的算是高人了,穿鑿附會的胡編亂造當不為信,但至少說明公雞遭此厄運,全是嘴巴惹的禍。
   公雞生性傲慢,脖子伸的老長,一副傲視天下的做派,不僅不能下蛋,連那一身橫肉都是腥臊的味道,而且還生就一張臭嘴,瞎起哄,攪得四舍不得安寧。而且公雞還是個煽情的情種,時不時“踩雞”性侵,在母雞身上蹭來蹭去,不樂意了,叼掉母雞一身羽毛。所以,公雞在主人眼里是不討巧的,總是個遭人厭惡的角色。既然生就一身遭人嫌棄的德行,被人打壓、閹割就是必然了。
   閹雞的過程是血腥的。閹匠捉過公雞,扭過它的脖頸,將頭往翅膀里一掖,放到特制的閹具上。閹具的名字很風情,叫閹床。躺在閹床上的公雞翅膀被夾著,兩只腿被布帶固定著,兩眼閃爍著驚恐的目光。閹匠撂開翅膀,拔掉公雞的腰間的一撮羽毛,明晃晃的小刀尖輕輕一劃拉,公雞的肚皮上便出現(xiàn)一個一指寬的豁口?;砜诒粚iT的繃器左右拉開,可見里面的臟器有節(jié)律的蠕動著。閹匠把絲線挽在一根蔑質的纖棍頭,瞇著眼伸進豁口,就勢一撥拉,公雞睪丸便脫離了母體。
   公雞被閹過后,羽毛依然華麗,雞冠子還是猩紅的色氣,但性情溫馴了許多,眼神也柔和了,從此不再張揚,雖然還是雞類,卻不公不母,“啞聲三五更,難說是雄雌”,像一個十足的偽娘。所以,線雞作為一個異數(shù),是一個難堪的角色。
   閹割術始于何時,無考,但受閹割之苦的遠不止于家禽之類,生豬,甚至人類都曾是閹匠的刀下鬼。對豬的閹割叫劁豬,也是拿掉它的睪丸。劁豬的過程比閹雞茍簡,只有兩道程序。豬被側放在地上,一人踩著豬的腮幫子,一人按住后腿,劁豬匠左手捏著豬的陰囊,右手的剃頭刀在陰囊中間劃開一道口子,右手用力將睪丸擠出來后,在割斷連接就完事了,公豬從此不再發(fā)情,只管死吃酣睡橫長肉。
   至于人成為太監(jiān),那過程更是慘烈。珠海的新圓明園內有一個民俗展覽館,除了裹腳布、三寸金蓮、小若荷葉瓣的繡鞋外,還有男人被破身的器具圖片和文字說明。展室里雖無評價的文字,看得毛骨悚然,心里會生出悲涼之感。
   閹雞、劁豬,人被太監(jiān)的時機都是在他(它)們未成年時刻,這火候的把握是恰到好處的。公雞還沒有到瞎叫喚的時候,下了它的“卵子”,就等于斷了它的聲帶,這一刀封喉的活計很毒辣,讓你終身不得言語;公豬被切了睪丸,陰陽不是,服服帖帖給主人長膘好了。至于太監(jiān),在不知情為何物的當口,根本不再,五根清凈,面對皇后皇妃的國色天香,當是心如止水,皇上該是高枕無憂了。
   閹者自有閹者的覬覦,但人非牲畜,不是所有的靈魂都可以被馴化,即便是挨過刀子的也能惹出是非來,比如太監(jiān)李蓮英。

共 1780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很有意思的一篇文章,閹雞牽扯出了蘇東坡“扒灰”的民間故事。閹雞是將公雞進行閹割,從而加速公雞的生長速度,從而提高雞肉的鮮嫩。公雞被閹割后,就老實了,不在為非作歹,到處煽情,性格也變得沉穩(wěn)溫順了。公豬也是一樣,閹割后的公豬,膘也長得快。而人一旦被閹割變得男不男女不女的時候,雖然不能做那事,卻也阻止不了心底的欲望。就如清朝末年的太監(jiān)李蓮英,不就把朝堂掀得腥風血雨,讓國之不國。畢竟人不同于動物,人是有思維,有想法的智慧生靈。文章用對比的寫作手法,似乎是要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非常不錯的一篇文章,文章內涵深奧,哲理味強。佳作力薦共賞,感謝老師賜稿曉荷社團,歡迎繼續(xù)來稿。 【編輯:陌小雨】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陌小雨        2024-01-18 00:08:54
  拜讀老師佳作,問好老師!
山本無憂,因雪白頭……
2 樓        文友:陌小雨        2024-01-18 00:11:38
  記得蘇東坡和兒媳作的那句“青紗帳里一琵琶,縱有陽春不敢彈”;”假如公公彈一曲,肥水不流外人田。”真是讓人余味悠長啊!哈哈!
山本無憂,因雪白頭……
共 2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