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xué)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xué)
當(dāng)前位置:江山文學(xué)網(wǎng)首頁 >> 齊魯文苑 >> 短篇 >> 傳奇小說 >> 【齊魯】狀元橋(小說)

編輯推薦 【齊魯】狀元橋(小說)


作者:梁錦兮 白丁,15.0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789發(fā)表時間:2023-12-23 12:10:47
摘要:狀元橋

這不知是哪朝的事。
   某縣,名清風(fēng),詩書仁義之鄉(xiāng),飽學(xué)之士多比麻林??h中一座古橋,橋面長年累月人走,光亮可鑒。橋身水淋淋,蘚蕨長滿,橋下,白茫茫的水霧升騰彌漫,深不見底。旁邊古林,參天大樹遮天蔽日,林間陰冷徹骨。古林里,孤零零一座古廟,廟上,插一支經(jīng)幡,彎繞飄飛。橋頭,立一座花崗石新碑,碑上新刻大紅遒勁字體,是:狀元橋。出得古林,是一二等溫柔富貴之鄉(xiāng)。
   這天午時,天上一輪白日照看人間,林間,草木斂聲,蟬聲聒噪。忽地,遠(yuǎn)方隆隆聲起,不一時,狂風(fēng)大作,樹歪草伏,天昏地黑。一聲乍雷驚起,大雨,傾盆而下,啪啪啪啪爆響。
   古林,像黑森森的高山,山里,插一桿白色旗桿,那是孤廟里,站一白衣書生。
   古道上雨中,二人向古廟奔來。
   二人逶迤走進廟里,衣服緊貼,雨水順著身體直往下淌。
   突然,二人中后面的后生伸長手指,驚叫道:“大,大人,他,他……”
   官人,五十多歲,陰冷堅毅。官人看著古道,冷冷說,“進城去,拿套干凈官服!”
   后生咽了話,縮著頸子,一出廟,便消失在了雨中。
   廟外,古林,颯颯颯颯。
   官人嘴角下墜,如墜了兩只沉重水桶。
   白衣書生開口,“這便是人人愛戴的聶知縣?”
   官人巋然不動,“我找了你四十九天!”
   “找我何干?”
   “今科皇考,你不能去!”
   書生仰天大笑,笑聲和著風(fēng)聲雨聲,透出古林,“哈哈哈,哈哈哈,好個衷心的知縣。清風(fēng)縣六年里出兩科狀元,兩任知縣連升三級,雞犬升天。到這一科,狀元又出本縣,大人有領(lǐng)不完的獎賜,跪不完的皇恩。聶官人剛剛過橋,難道不曾見御賜紅字?”
   “今科你斷然去不得!”
   白衣書生一聲冷笑,瞬間把這古林冰化:“我自中我的狀元,干他人何事!將這皇帝老兒的科舉考翻九九八十一回,方解我胸中怒氣!”
   刀背顴骨,刀鋒眼神,官人用鋒稍凌厲地削白衣書生,轉(zhuǎn)頭看雨。
   沉默,沉默是此時的古廟。
   “古柏村,官人可記得?”白衣書生說。
   “今日從古柏回?!?br />   “一個童生,窮困潦倒,受盡世人冷眼,從滿頭黑發(fā)一直考到一頭白雪,七十二歲都未考中,陰郁而死,可記得?”
   “古柏人氏。”
   “書生便是!”
   官人身體一震。
   “我一生科考不中,無人理我,不堪嘗完,污辱吃盡,這世里,才中了兩科狀元,累得大人連月來尋,”白衣書生冷笑一聲,“今科皇考,我再附得那考子真身,縱筆金鑾寶殿,其他仁人志士,去爭榜眼探花吧!”
   官人轉(zhuǎn)過臉來,盯住白衣書生模糊但俊郎的臉。渾黑中,知縣顴骨突起不斷,“仁義二字,先生可知?”
   書生道:“我飽讀圣賢,其理不過仁義二字?!?br />   官人厲聲道:“既知仁義,焉何只顧自己?”
   書生不應(yīng),身體一震,兩手垂了下來。
   官人道,“一地連奪三科狀元,幾時會有?我得朝中私信,言圣上已有分曉,待水落石出之時,便是清風(fēng)縣尸填溝渠之日,我之性命如草芥,一縣蒼生有何罪過,竟遭此大戮?”
   官人將“何”字念得萬鈞重,緊緊盯著白衣先生。書生閉眼,咬緊牙關(guān),渾身發(fā)抖。
   “飽覽圣賢,考取功名,不過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為往圣繼絕學(xué),先生因一人之怨,致如此生靈荼毒,仁義安在?先生所讀為何詩書?先生何以在這山中作鬼?”官人越來越激憤,大張兩手,書生昂然而立,似乎越來越小,官人,在包圍書生。
   雨聲,小了,柔和了。
   官道上,有人遠(yuǎn)遠(yuǎn)喊道:“聶大人,官服來也!”后生跋涉而來。官人背兩手,看向天空,忽地,一股旋風(fēng)自廟中起,向空飛遁,官人一轉(zhuǎn)頭,已見廟內(nèi)空空蕩蕩,只聽一聲“罷了”遠(yuǎn)逝。
   雨駐了。天上黑云散開,裂開一道金縫,一道紅彤彤的金光射了出來,射入古林,古林中,鋪開道道金甸。官人,穿好干凈官服,在光芒中出得廟來,屹立在澄澈的天宇下,像一個圣人。
  
   清風(fēng)縣官衙上,大匾高懸,上書楷體剛正大字——“明鏡高懸”。
   今科皇考,正式放榜。
   第一日,官人在官衙訓(xùn)誡政府公事。
   第二日,官人在衙門審訊牢獄訴訟。
   第三日,官人在衙門伸張教化之義。
   第四日,正午時分,狀元橋那方突然響起隆隆蹄聲,一隊快馬飛來。待快馬戛然止在清風(fēng)縣官衙外,馬下,官人早領(lǐng)著一眾官員跪了一地,肅穆之中,御使京音尖越,“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清風(fēng)縣學(xué)子應(yīng)殿試一甲第一名賜進士及第……”
   快馬隆隆蹄聲漸漸消失,官人從地上站起來,仰頭望蒼天,顴骨高突,兩頰冷硬,如生鐵,官帽顫抖,似被嚴(yán)寒所迫。官人,埋下頭來,雙手抱拳朝天,禱拜一下,就發(fā)出一聲渾濁的聲音——“仁義!”禱拜一下,就說一次,再往下禱拜,兩手就從天上插向了大地,官人一頭栽了下去,癱在地上。
  
   三月過后,已是秋季。
   這天,一輪紅日高懸,清風(fēng)縣萬人空巷,狀元橋卻人頭攢動。
   所有人犯,都有結(jié)果:三科狀元,三任知縣,并縣內(nèi)、府州數(shù)任教育僉事,一應(yīng)人等并他們家中所有老小,滿門抄斬,包括聶知縣家中佝僂白頭的,抱在襁褓中的,五六萬人口,刑刀鈍了無數(shù);聶知縣,從獄中提出來,披頭散發(fā),盤頭枷鎖鎖著,游走狀元橋,再回清風(fēng)縣棄市。
   狀元橋上,人潮如蟻,忽地騷動起來,前頭有人大嚷:“跳橋了,跳橋了!”只見差役在地上往起掙扎,官人瘦骨嶙峋,戴著盤頭枷立在橋沿上,像電線上歇的一只小黑鳥,橋下,白色水汽漫上來。官人背心上一個大黑“囚”字,回過頭狠狠地用雜草般亂發(fā)底下深凹成兩個黑洞一樣的眼睛斜睨了一眼人群,詭異地一笑,在差役抓他竹竿一樣的兩腿之前,他縱身投了下去,墜進水霧中,往下翻,然后,他消失在了水霧中。人群又往兩頭倒去,只見古林騰起白色濃煙,一股烈火包了古廟嗶嗶剝剝燒得紅透,古樹,也被點燃,四下嗶嗶地響起來。古廟,訇地中開,一塊紅通通的圓石滾將出來,直奔狀元橋而去。那紅石,撞上花崗石碑,石碑崩裂而倒,碎塊飛濺出去,驚得眾人抱頭尖叫遁逃。紅石飛到高空,好似兩個紅日高高在天,紅石直直往下墜砸在狀元橋中央,狀元橋,訇然斷了……
   后生,痛哭依水苦尋幾日,在百十公里外一截枯死古樹邊,撈起發(fā)白知縣,剝開枷鎖,把他埋在山中,壘起一座小圓墳。后生,在墳前灑淚跪拜而后,從此不知所終。墳前松柏,虬勁蒼桑,那以后忽的疊葉生枝,青翠欲滴,巍峨雄壯,漸至高盛超過其他松柏?zé)o數(shù),睥睨周圍。有一個樵夫,說他曾一次看見,那墳前立著一個白衣飄飄的書生。
  
   狀元橋,從此絕了人跡。苔蘚藤蔓,瘋長蔓延,掩沒了兩道斷橋,又從斷橋上長長了的吊了下去,直吊到了那水霧中去,狐鳴鴉叫,成了絕境。
  
   白衣書生,轉(zhuǎn)世來到了如今,變成俊秀青年,或男或女,連年考中清華北大,不去就讀,反復(fù)再考,每年獲得巨額獎金。地方官員,喜笑顏開,互相稱慶。

共 2711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這是一個帶有悲劇色彩的美麗傳說。立在清風(fēng)縣的狀元橋,即是兩岸交通的橋梁,亦是標(biāo)榜清風(fēng)縣曾是名流輩出的故鄉(xiāng)。通過科舉考取功名,幾乎是古代讀書人通往上流社會的必經(jīng)之路。這種科舉制度曾在中國的歷史上發(fā)揮過積極的作用,拓寬了民間子弟的仕途之路,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也存在著諸多弊端。許多讀書人為了追求所謂的功名,幾乎將畢生的精力投入到了科舉之中,造成了許多人間悲劇。梁錦兮老師的這篇小說《狀元橋》就為我們揭示了這樣的悲劇。屢試不中的白衣書生,借助鬼魂附體的方式讓清風(fēng)縣的考生獲得過二次狀元。盡管聶知縣苦苦相勸,但白衣書生為了自己胸中的怨氣,仍不為所動,最后,終于釀成了一場人間悲劇,無辜的五、六萬人慘遭屠殺,聶知縣也跳橋而亡。當(dāng)然,這只是一個傳說而已。由此,小編卻想起了至今還存在的幾處狀元橋。當(dāng)今的狀元橋已不再是具有歷史和文化意義的建筑,而是成為了當(dāng)今城市發(fā)展的一種見證和標(biāo)志。感謝老師賜稿。推薦賞讀【編輯:含笑花】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含笑花        2023-12-23 12:14:02
  時代在變,科考依然如故。但卻成了白衣書生斂財?shù)墓ぞ?
位卑言輕布衣身,我以我筆寫我心。
回復(fù)1 樓        文友:梁錦兮        2024-02-10 14:26:56
  謝謝老師。
2 樓        文友:成敏        2023-12-29 14:23:06
  一篇傳奇故事,猶如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讓人讀后感慨頗多。好文章!
回復(fù)2 樓        文友:梁錦兮        2024-02-10 14:27:08
  謝謝老師鼓勵。
3 樓        文友:土木禾刀        2024-01-19 12:57:51
  當(dāng)今的唯分制和古代的科考制,沒什么本質(zhì)的區(qū)別。讀書受苦,都是為了顏如玉和黃金屋。試問當(dāng)今,有幾人是為了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育的失敗,不是沒能培養(yǎng)出頂尖的科學(xué)家,而是培養(yǎng)出了一大批一大批自私自利唯利是圖的人。他們的眼里,沒有國家,沒有民族,甚至沒有家鄉(xiāng)故土,生身父母。
回復(fù)3 樓        文友:梁錦兮        2024-02-10 14:27:35
  謝謝老師點評。
共 3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