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籬】敕勒歌(小說)
一
夕陽西下,在京都平城的皇城里,北魏朝廷的大小官員都還在忙碌著,因為一天以后,就要為剛駕崩不久的北魏武帝舉行隆重的出殯葬禮了。
距離皇宮不遠處的京兆王府,專門負責京畿要地防務的太傅領太尉,即駕崩皇帝的親胞弟京兆王拓跋渾,這時剛剛用完晚膳。兩位婢女正在為他穿戴孝服,他準備前往太廟,為剛逝去不久的魏武帝守靈。
正欲動身,王府大殿外忽然傳來嘈雜聲,接著,便有王府內侍引進來幾位外披錦袍內置鎧甲的健壯人物。
這幾人都是跟隨京兆王多年的心腹將領,凡遇重要事可以不必通報直接入府。京兆王的年齡并不大,才三十歲出頭。
他們一見京兆王就吵嚷著說:“聽說大王和其他幾個親王,毫無緣由就要被調出京城任外州刺史,有這回事嗎?”“大王你若真走了,留下我們怎么辦?”京兆王還未回答,又有人說:“大王千萬不能走,這恐怕是斛律老奴與幼帝密謀的調虎離山之計,否則,劉宋皇室之禍,就在眼前。”
京兆王當然知道他指的“禍”的含義,而且這還是前不久才發(fā)生的事:定都建康的南朝劉宋政權,只因為無端猜忌,新即位的幼主就對自己的至親骨肉大加殺戮,最終導致皇室宗族傷亡殆盡。
京兆王似早已料到自己的部下會沉不住氣,他面色平靜地訓斥著部下:“都慌個什么,這不還沒出事嗎,你們這樣吵吵嚷嚷,只怕沒事也要弄出事來。記?。≡绞沁@個時候,就越要沉住氣?!?br />
眾將一聽,感覺京兆王已有主意,這才稍稍安定下來。
京兆王命令說:“你們現在都馬上回去,各自管好自己的隊伍,記住,要做到外松內緊,沒有我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得調走一兵一卒!”
于是眾將都領命告退。
二
夜幕降臨,月上柳梢。皇宮的宮殿、苑囿、觀堂及其它各處,無一不掛滿了祭奠用的白幡、靈旗。在太廟祭壇最高處的主祭位置上,京兆王跪坐那里閉目靜神,一抹月光靜悄悄地映照在他的孝服上,顯出淡淡的黃色。誰也不知,他此刻在想什么。
其實,在京兆王平靜外表的掩飾下,內心卻在翻江倒海思緒難平。他目前最擔憂的是,登基才五六天,年僅十五歲的小皇帝拓跋攸。這位幼帝是已故先皇北魏武帝的長子,他的親侄。但是一想起這位侄子以前的種種表現,他心中就不踏實。
他還清楚記得,半年前的一天,他從戰(zhàn)場上得勝歸來,皇上一高興,特地在皇家林苑里為他擺下宴席接風洗塵,還特許他這位同胞皇弟在林苑內玩賞半日。
當京兆王由宮內宦官陪著在苑內各處興致勃勃地游覽時,卻在苑中一處較隱秘的地方,看到了令他頗為吃驚的一幕。
在烈日暴曬下,在一小片只長著低矮青草的空場地上,有五六個足有一人多高的大竹籠被放置當中,每一個竹籠里都關著一個赤身裸體身材肥胖的宦官。在空場地旁邊的一個造型精致的涼亭里,另有一群宮內宦官和宮女簇擁著一個臥在躺椅上的少年皇子。
京兆王皺起眉頭走近細看,發(fā)現竹籠旁邊的草地上,還有一個半人深的地坑,有兩個一絲不掛的肥胖宦官,在坑里的泥水中趴著。泥坑邊上有一個像是用來喂豬的木槽,里邊混拌著一些米飯和雜食,兩個宦官像豬一般伸嘴在木槽中吃著。關在竹籠里的幾個宦官已被烈日烘烤得汗如雨下痛苦不堪,少年皇子則被逗得捧腹大笑。
京兆王認得少年皇子是皇上的嫡長子拓跋攸,他覺得這位皇侄做事太過荒唐,便責備他:“殿下如此作為,有失皇家貴胄風范?!?br />
誰知拓跋攸見了他這位親皇叔不僅沒有一點禮數,反而毫不在乎地辯解說:“區(qū)區(qū)游戲,叔叔何必較真,大不了我依據他們的食量大小重重地封賞就是了?!?br />
京兆王覺得他真是太不像話,但又無權管他,京兆王只好拂袖而去。
又有一次,京兆王帶領部屬從外地巡視回京,在路上突然遠遠地望見皇上的玉輦車隊從京城方向而來,京兆王以為是皇兄親自出城來迎接他,感動得他趕緊率眾跪伏在路邊準備拜謁,誰想等車隊到跟前一看,才發(fā)現竟然是皇長子拓跋攸坐在只有皇上才能享有的玉輦上。而且拓跋攸左右兩臂還各摟一名美女,在車上旁若無人地嬉笑打鬧著,對跪伏在車前的京兆王竟視而不見,大搖大擺地率領車隊揚長而去。
京兆王頓時又羞愧又惱火,同時還滿腹疑惑。他惱火的是,皇兄怎么會如此輕率?讓一位皇子單獨乘坐只有皇上才有資格乘坐的玉輦?而且還讓這位作風輕佻的皇長子招搖過市,毀損皇家名譽。同時他心里也在疑惑,難道自己這位久已病魔纏身的皇兄,已準備把皇位傳給皇長子拓跋攸了嗎?
果然,僅僅兩個月過去,他的猜疑便成為現實。他一直敬重的皇兄,在臨終前迅速將皇位傳給了皇長子拓跋攸,且在遺詔里有意避開他這位本來與皇上關系很親密的皇弟,還詔命另一位皇上最信任的朝中大臣斛律容光全權輔政。
京兆王心里清楚,這個剛登基的拓跋攸沒一點能耐,現在只是憑借斛律容光那老頭為他輔政撐腰,否則,恐怕他連一天皇帝都當不下去。
一提起斛律容光這個人,京兆王的內心立時五味雜陳,平生出許多感慨,他和這位輔政大臣的復雜關系,還真是剪不斷,理還亂。
三
跪坐在主祭位置上久了,京兆王的雙腿有點發(fā)麻。這時,一個心腹內侍匆匆從壇下上來,向他附耳低聲報告,據他們安插在皇宮里的一個內庭宦官提供的消息,首輔大臣、侍中兼領軍將軍斛律容光,今晚與新登基的幼帝在皇宮里密談到半夜,稍早前才回到自己的將軍府。
京兆王聽完,不動聲色地對內侍輕聲吩咐:“繼續(xù)監(jiān)視,注意不要暴露身份?!?br />
夜色已深,祭壇上的其他陪侍者都已散去,只有京兆王一人還靜靜地跪坐在那里,微低著頭,身體一動不動,好像睡著了。其實,他已無法入睡,因為他的耳際,總是傳來金鼓陣陣,馬蹄聲聲。他的整個精神世界,已經又回到了幾年前那刀光劍影的戎馬歲月。
那還是八年前的一個盛夏,由于盤踞在漠北的柔然部經常侵擾北魏邊境,于是北魏武帝親自率領八萬鐵騎從北都盛樂城開拔,一路向北準備越過陰山山脈征討柔然。
此時正是一年里草肥馬壯的最美好季節(jié),沿途所見,青綠色的大草原茫茫無際,一直延伸到天邊,遠處偶爾能看到零星白點點綴期間,那是草原人在放牧。
一天以后,大軍趕到陰山南麓,在一處當地牧人居住多的地方安營露宿。露營地周邊草木茂盛,牧人的白色帳篷沿著樹林邊依次坐落,很多牧民的家門前都停放著一輛車輪又高又大的勒勒車,那是他們居家遷移的必備交通工具。
居住在當地的游牧民族屬于敕勒族,也稱丁零,南方人稱他們?yōu)楦哕嚾?。他們是幾十年前被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珪親自率軍征服的部落民族。
北魏軍隊的前軍主將是武帝的胞弟拓跋渾,拓跋渾的副將斛律容光就是敕勒族,斛律容光父子兩代都是北魏的武將。他此時已年過五旬,臉上長滿絡腮胡須,嗓門洪亮,在公共場合任何時候都是身體挺直面容嚴肅。
斛律容光為能和闊別多年的家鄉(xiāng)父老重聚而感到格外高興,他大方地拿出自己本就不多的一點積蓄,分發(fā)給當地牧民中的貧困家庭。當地的部落首領專門宰殺了許多只牛羊,熱情款待斛律容光和他的隊伍。
天黑以后,士兵和牧民們都圍攏在篝火旁,吃肉喝酒,載歌載舞,直到深夜方才結束。
北魏軍隊經過短暫休息,前軍三萬人馬開始越過陰山,繼續(xù)向漠北挺進。
這時,根據前方探哨報告,在大漠深處某一綠洲地帶,發(fā)現了柔然部隊的蹤跡,至于對方兵力有多少,尚不清楚。
前軍主將拓跋渾與副將斛律容光商議,斛律容光認為皇上的接應部隊還沒有跟上來,為穩(wěn)妥起見,不宜馬上就深入大漠,以免孤軍深入后援不繼。但拓跋渾卻認為好不容易才發(fā)現柔然部蹤跡,機不可失,部隊應迅速出擊,一舉擊潰柔然部。
因兩人意見不統(tǒng)一,爭論了好一會,才各退一步達成妥協(xié):由拓跋渾率領前軍兩萬人馬輕裝疾進,直撲柔然部藏身之地。由斛律容光率領剩下的一萬人馬,帶著糧草隨后跟進以為接應。
拓跋渾由當地向導領路,在大漠里整整奔波了兩天,就在他們每一個人隨身攜帶的水和食物即將耗盡時,才終于發(fā)現了柔然部的蹤跡。
但是敵人的這支部隊看起來人數非常多,綿延在山谷里首尾相連竟然達十余里不絕。拓跋渾知道自己遇到了敵人的主力部隊,他心里既驚喜又有點擔心,他估摸著對方人數不會低于七八萬。
此時跟隨他的部將也都面面相覷,表露出畏懼情緒。但是拓跋渾還是極力鼓舞眾將說:“現在我們已經沒有吃的和喝的,如果我們逃跑,等待我們的將是在沙漠里渴死餓死。如果前進,或許我們還能出其不意擊潰敵人立下大功!”
眾人一聽,覺得也只能如此,便都摩拳擦掌說:“愿隨將軍誓死殺敵!”
拓跋渾見將士們的斗志已被點燃,便帶領他們像狼一樣悄悄地接近敵人,拓跋渾揮舞著戰(zhàn)刀大吼一聲,帶頭向敵人發(fā)起了攻擊。
正在行進中的柔然部隊突然遭到襲擊,頓時亂成一團,造成了不小的損失。之后才發(fā)現這支偷襲的隊伍其實人數并不多,于是柔然部首領重新調整己方所部,復又將北魏鐵騎團團圍住。
四
斛律容光帶領另一路人馬循著前軍足跡快速跟進,但是不久即被前軍甩脫失去了聯系。他的隊伍在大漠里行進了三天后,才終于發(fā)現前方不遠處有水源的痕跡。
但是有水源的地方上空好像又有塵土飛揚,不知何故?
斛律容光警覺地立刻翻身下馬,他用耳朵貼近地面仔細傾聽了好一會,對部下說:“快!快去救援,少王爺一定是被敵人困住了!”
然后他飛身上馬,帶領隊伍向前沖去。
這時拓跋渾的隊伍已被柔然部圍困得如鐵桶一般,一直從上午殺到下午,眼看隊伍越打越少,人也又累又餓體力不支。
正在絕望之時,突然間從敵人后方傳來震耳欲聾的喊殺聲,接著就見一股生力軍殺入陣來,一下子就將柔然部隊沖得七零八落。
拓跋渾正殺的昏昏沉沉,突見斛律容光沖到他跟前說:“少王爺快走,我來斷后!”
拓跋渾大喜,趕緊帶著他還剩余的殘部,在斛律容光的掩護下突圍出來。
拓跋渾的隊伍突圍到一處地勢較高的草坡上,吃飽喝足了救兵提供的食物,體力有所恢復。
這時斛律容光的隊伍已經與敵人完全絞殺在一起,有逐漸被敵人包圍的趨勢。
拓跋渾毫不猶豫地扔掉手中食物,對眾人大叫一聲:“殺!救老將軍出來?!?br />
隨之縱馬一躍沖下草坡,帶頭向敵陣沖去。
這時天色已漸發(fā)黑,柔然部首領沒想到北魏將士竟如此英勇,他害怕對方再有一支奇兵趁黑殺來。眼見自己已討不了便宜,便放過了拓跋渾與斛律容光,率先吹號收兵了。
這個時候,北魏鐵騎加起來也只剩下四五千人,兩個將軍也不敢戀戰(zhàn),匆忙帶隊撤離戰(zhàn)場,遠遠地退到一個較為安全的地方暫且休息。
由于已經與后續(xù)主力部隊完全失去聯系,兩人商議后決定馬上退兵。
于是,這支已是傷兵滿員的隊伍又重新進入大漠踏上歸程。
行至中午,天上已沒有一絲云朵,日光也火辣辣的,令人難耐。由于隊伍的糧草已經不多,斛律容光下令將僅有的水和食物分配給傷者和弱者。
拓跋渾眼見斛律容光幾乎一天都沒有進食,嘴唇也因為極度口渴而干裂開了,他既敬佩又心中不忍,便吩咐隨從將自己的牛皮袋中還剩下的幾個蘋果拿給他吃。
斛律容光很高興地道了聲謝,一轉身卻又將蘋果都分給了身邊人食用,自己卻依然忍住一點也不吃。晚上露營的時候,非要等部屬們都躺下休息了,他才肯最后一個睡覺。
隊伍越過大漠回到陰山腳下的時候,武帝的主力部隊也在沙漠里打了敗仗正撤兵回來。
拓跋渾向武帝匯報了前軍部隊打仗的經過。
雖然是敗仗,但武帝頗為寬宏大量,絲毫沒有責怪的意思。拓跋渾又向武帝詳細講述了老將斛律容光是如何勇戰(zhàn)沙場,又是如何艱苦樸素愛兵如子的。武帝感慨地贊嘆道:“當真是疾風知勁草,長坂識英雄?。 ?br />
雖然出師不利,但武帝的情緒并沒有受多少影響,當天下午,武帝就在主帥大帳內設下全羊肉宴席。
武帝在宴席的主位坐下,拓跋渾作為皇弟自然是坐在他左首位置。老將斛律容光被專門安排在武帝的右首邊位置坐下。由于剛打了敗仗,陰影尚在,宴席上眾人情緒都不高,各個都沒精打采,面無笑容。
因為風比較大,大帳外的旌旗都被刮得“呼呼”做響不能停歇。武帝忍不住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由衷地贊道:“草原上飄過來的味道好香啊——你們說,這是草的香味還是花的香味?”
眾人一聽,多少來了點興致,紛紛伸出鼻子使勁地嗅,有的說是草香,有的說是花香,大家莫衷一是。
武帝感嘆道:“我們鮮卑人本來世代以草原為家,現在住在漢人的地方久了,竟然連花和草的香味都分辨不出來了!”
然后,他又若有所悟地引伸道:“怪不得我們鮮卑勇士的刀法箭法明顯不如上一代了,打仗也不行了,原來是離開草原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