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籮筐】我的“泥腿子”老師(散文)
一
在老家好多人眼里,曹瑞坤老師是出了名的“泥腿子”老師。提到這個綽號的來歷,還得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那次撤點并校說起。
那時全鄉(xiāng)有十多個自然村,不管規(guī)模大小,幾乎每個村都有一所小學,曹老師就在我們村小教書。從我上小學第一天開始到三年級結束,他一直擔任我的班主任兼語文、數(shù)學老師。
有一年麥收后,上級突然要求全鄉(xiāng)只保留三所小學,其他的要全部撤掉。我們村小由于學生數(shù)太少,再加上師資力量有限,在不久的將來也將不復存在。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猶如晴天霹靂,讓村民們猝不及防,驚慌失措。因為這樣一來,下學期村里孩子不得不到離家七八里外的大隊小學去讀書,不僅路途遙遠而且吃住不方便,幾個高年級同學甚至面臨輟學問題。我兄弟姐妹八個,我最小。父親當時在外鄉(xiāng)教書,如果我們的村小撤掉了,我可能會跟他到外鄉(xiāng)學校去上學,但哥哥呢?還有我們的大院的三四個學生都是父親的親侄子和侄女,他們又該怎么辦?放眼全村可是整整20多名學生呢。
我們村小是上世紀60年代修建的。學校幾經“挪窩”,最后由村里人共同籌資800元,建起了三間大瓦房。一塊黑板,一張舊講桌,學生上學自帶桌凳,這就是我們求知的地方,也是我們心目中最美的學校。
那時民師的工資普遍很低,有時一年半載也發(fā)不了一回工資,但這對教育滿懷深情的曹老師來說并不算什么。曹老師上課幽默風趣,富有磁性,同學們非常喜歡聽他講課。復式教學班有個好處,就是在同一個教室,一年級沒有學會的漢語拼音知識,可以跟著二年級學,以此類推。曹老師管理班級很有藝術,它能同時讓我們四個年級的學習井然有序,而且上課不拿教鞭。他每次上罷四年級課,接著給三年級學生上課,這時總有一個年級的學生在教室外讀書,其它年級寫字或做算術作業(yè),如此循環(huán)。他講課語言簡練、生動緊湊,從不拖泥帶水,緊緊抓住教學要點。所以這所村小雖是他一個人獨舞,但我們考試成績每次在全鄉(xiāng)名列前茅。
學校風風雨雨走過30多載,曾有多位民師在這里執(zhí)教,最終是曹老師堅持留了下來。他對每個學生傾注了全部熱情和心血,對學校產生了難以割舍的情感,撤校對他來說,打擊無疑是巨大的。但他心理明白,撤校也是一種優(yōu)選,起碼學生可以享受更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包括更好的師資力量和更先進的教學設施??蛇@個決定會無形中增加村里學生上學的困難,路途遠,花費高,很多家庭負擔不起,望而卻步,只能選擇讓孩子輟學。
上級領導把這個撤點并校的任務交給了曹老師,他卻憂心忡忡,寢食難安。因為他從小就體會到缺少文化教育的苦,深深體會到山村孩子上學的不易,而且我們村離大隊主校最遠,道路崎嶇難走。 當上級再次派人來督促撤校時,我們流下了傷心的淚水。
為這事,曹老師曾多次跑去與領導溝通,希望能網開一面保留這所學校,但領導像是吃了秤砣鐵了心,曹老師好說歹說死活就是不答應。無奈之下曹老師橫下一條心,開始為村民請命,他要堅持留下這個學校,哪怕上邊不給發(fā)工資也要保住這個村??!
當時村民們都為曹老師擔心,這樣做搞不好會得罪上級領導,給自己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也有人開始私下議論,說曹老師可能是一時賭氣,畢竟他的細胳膊擰不過領導大腿,或許是做做樣子吧。
二
一個月后,又到了開學的日子。8月10日那天,天公不作美,淅淅瀝瀝下起了雨。曹老師早早來到學校,把教室打掃得干干凈凈,然后在黑板上寫字。他寫字一筆一劃,工整漂亮,我們平時會悄悄模仿。他把前后黑板都寫滿了字,但沒有看到一個學生來校,他又開始擦黑板寫字。整整一上午他都在等學生來上學。雨越下越大,他想或許是雨太大緣故,也可能是家長們舉棋不定。但不管什么情況,都得問清楚。
于是曹老師頭頂一塊塑料布,拄著棍挨家挨戶詢問,做動員,希望家長帶孩子們去學校。其實村里人何嘗不想讓孩子們去學校報名呢!只是不忍心這樣一位好老師為了別人孩子上學一事丟了飯碗。但曹老師反復強調,這不是他一時的沖動,是他下定決心,心甘情愿。那一天他挽著褲管,冒著大雨,翻溝過坎,即使道路泥濘,全身濕透,他也不在乎,他拖泥帶水走進家家戶戶,讓村民們深受感動。都說就沖曹老師那兩腿泥,也要送孩子去學校??赡軓哪菚r起,曹老師被村里人親切地成為“泥腿子”老師。
他的執(zhí)著沒有付之東流,所有學生重新回校園,一個都沒少。那年,全鄉(xiāng)除了上級要求保留的三所小學外,其余的只有兩個村小保留下來,我們村小便是其中之一。
曹老師的“泥腿子”的綽號,是我當老師后聽學校的老校長無意中說出的,那時他也負責撤校工作。鄉(xiāng)上領導在大量的明查暗訪之后說,沒想到這個小山村的“泥腿子”老師如此有責任心,有擔當,很敬業(yè),讓人佩服。
多年后,我也從事教書育人的工作。剛開始,我被分配到小學教書,尤其是回村教書讓我很不適應,也有些不甘心。因為和我一起分配回來的人,除了我之外,他們都被分到初中去任教了,這讓我非常沮喪。更讓人頭疼的是,我又被校長以年富力強為由,包班教學校成績最差的班——五年級畢業(yè)班。這對我來說,壓力不是空前的大,而是一種極限挑戰(zhàn)。曹老師很理解我的心情,便不斷安慰我,讓我直面現(xiàn)實?!凹葋碇畡t安之”,要不忘初心,用愛心和責任感去教好每一名學生。他還說是金子遲早要發(fā)光的,無論走到哪里,我們都要干好本職工作,這樣才能贏得大家的尊重。教書是個良心活,學生的事耽誤不得。這番談話,讓我一顆浮躁的心漸漸趨于平靜。
如何管理好一個大于50人的班級,且要教學效果顯著,是我急需解決的問題。曹老師教學經驗豐富,有一套通用的辦法。對如何做好班級管理,如何抓住教學的要領,上課如何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等等。他的通用辦法就是要先與學生打成一片,深入了解每一個學生,時刻抓住了學生的心,這樣學生才會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上語文課要求學生多讀多背多寫,然后精講。如果書沒有讀透,任老師怎么努力也是瞎子點燈——白費蠟。
三
曹老師的勸慰猶如春風細雨,無聲無息滋潤我的心田,我終于卸下思想包袱,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學中。一有空我便和學生談心,把備學生當做上課的一個抓手。一段時間過后,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只要能和學生真誠相處,心與心無距離,讓他們融入被賞識、被關愛的氛圍中,心無旁騖進入學習狀態(tài)。曹老師的教誨讓我絕處逢生。那年領導眼中最差的班,期末聯(lián)考取得全鄉(xiāng)第一的好成績。自此,我不再怨天尤人,心中對未來充滿信心。
由于曹老師是完小畢業(yè),一心投身教育而耽誤了拿文憑的機會,又因為他為人正直,不屑于投機取巧,所以他的轉正問題遲遲沒有得到解決,但這并不影響他的工作熱情。我和曹老師經常步行去學校,有了摩托車后,我每天帶他一起上下班。有時回家走到半路,他像變戲法一樣從路邊草叢里取出鐮刀,給牛割草,他說回家不割一捆草,牛兒吃什么?他用勤勞和責任擔當,養(yǎng)活著一家人。他用腳丈量著每一條溝溝坎坎,就像他走過的人生之路,雖然艱辛,但矢志不渝,始終保持教書育人的熱情和責任感。他的一言一行感染著我,也激發(fā)了我對這片土地,對鄉(xiāng)村教育的深深熱愛。
山里的天氣往往是隔犁溝下雨,我們開學時,學校給學生備有少量擋雨的編織袋,但他們往往會忘記帶雨傘。每當放學時遇上了大雨,曹老師就會把自己的雨傘讓給班里距校最遠的同學,自己披上了用編織袋做成的雨披。看到這種情況,我也悄悄把我的雨傘給了急需的學生。從曹老師身上,我學到了一種金錢難以買到的東西,那就是發(fā)自內心對學生的關愛。
后來,我也有幸獲得了“泥腿子”老師的綽號,這個綽號雖然土里土氣,但在我看來,它是對我多年扎根山村教育的一種肯定和褒獎,一種正能量的鞭策。這個綽號樸實無華,接地氣,讓我始終不忘初心,牢記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
星轉斗移,時光匆匆,曹老師最終轉正,正常退休。退休后他沒有閑著,而是做起了村里文化公益事業(yè),過得充實而有意義。每次回村里,我都會抽空到曹老師家坐坐,聊天談心,總有說不完的話題。誰讓我們都是“泥腿子”教師呢。

感謝老師帶來美文,祝老師創(chuàng)作出更多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