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靜?暖】玄光寺(散文) ——臺灣行(一)
一、日月潭
日月潭,聞名于天下的日月潭,我們來了。
一路盛開的木棉花不住地在招手。說起木棉花,我還是第一次見,這是南國特有之樹。對于生長在大草原的我,能看到木棉花,真是稀少。它身軀壯碩,頂天立地,奇異花瓣,紅艷而不媚俗。車上遠遠望去,如身披袈裟,錫杖遠行之佛祖,臨風傲骨,神彩飄逸。伴隨著車的漂移,一路景色,如風扯過,刮成一片艷紅,瞬間吹來一片翠綠。
趴窗張望,車已緩緩步入日月潭景區(qū)。未及下車,幾位游客便于車上爭論起來。若干年前,我曾繞西湖騎行一圈,憑直觀感覺,日月潭與西湖大小相差無幾。可個別游客直接反對,認為日月潭根本就不能與西湖相比。為求證,百度一搜:日月潭位于臺灣南投縣魚池鄉(xiāng)水社村,海拔748米,面積116平方公里,環(huán)潭周長35公里,平均水深30米,水域面積達900多公頃,比杭州西湖略大。我懷著滿滿自信,隨著導游下了車。
放眼望去,哇!湛藍的天空映襯著碧波如鏡的湖面。遠山之巔,白云如臥雪,時隱時現(xiàn)。湖面之上,游船翱翔,水光粼粼。我們排著長長的蛇隊,終于登上了駛入湖心的游船。馬達聲瞬間撕裂了湖面,白花花的浪從碧綠的湖面泛起,水霧撲面而來。游船拖著一條長長的白龍,舞動于水面而去。
船長是一位五六十歲上下的老漢,個兒不高,瘦瘦的。他邊開著船,邊不停地在廣播中講解著日月潭風土人情?!叭赵绿妒鞘Y介石、宋美齡最愛,每年都來此住個八月……”游船飛快地駛向?qū)Π兜男獯a頭。我邊拍照,邊聽講解,邊品嘗著湖光山色之味。只見群山繚繞,浮光泛金;遠山推移,浪花滾滾,一股股清新的水氣撲鼻而入。
掠過拉魯小島,南岸是青龍山。游船??吭谛獯a頭,沿青龍步道拾級而上,就是玄光寺。寺前矗立著一個三角形石碑,鮮紅的大字,非常醒目,右邊碑面書:日月潭,左邊碑面寫:玄光寺。
居高環(huán)視,湖光山色交相映襯,亭臺樓閣掩映于群山之中;往來游船蕩漾于湖水之面;古塔寺廟點綴于蒼穹。拉魯島平分日月潭,湖北形如日輪,以南酷似新月,故稱日月潭。
據(jù)傳說,臺灣原住居民邵族祖先靈魂安息于拉魯島。很久以前,邵族祖先打獵時發(fā)現(xiàn)一只白色水鹿,追逐到日月潭的拉魯島,瞬間白鹿不見,小島上卻出現(xiàn)了一棵白茄冬樹。邵族祖先以為神,至此于潭畔定居。以白茄冬樹為邵族之圣樹,拉魯島也成了祖靈安息之所。只有邵族女祭師,才能登上拉魯島祖靈圣地,游客禁止登島。為了能更清晰地看清拉魯小島全貌,我特意把相機長焦鏡頭拉大——島實在太小,圓圓的島上只有兩棵高大的樹,占居了整個島嶼。小島周圍就是隔水浮臺。這兩棵樹大概就是邵族的圣樹——白茄冬樹吧。
日月潭碑后面,有一座仿日本寺廟的建筑。寺廟清雅樸實,既無碧瓦也無朱柱,庭院清小。不過看去,總有一種不倫不類之感。寺門上懸掛一紅色匾牌,上書鎏金大字:玄光寺。兩邊一幅對聯(lián):
潭影島花契禪性,晨鐘暮鼓發(fā)天心。
走進寺內(nèi),正中供奉著身著黃色袈裟“杖錫遵路”的玄奘大師金身塑像。上方懸掛“民族宗師”的匾額;左右各兩幅對聯(lián):
“大漢聲威揚異域,盛唐文物震全球”
“千秋傳絕學,萬古仰完人”。
這時我忽然想到名滿華夏的一幅對聯(lián):“高潭懸日月,法幢起國魂”
國人對這幅對聯(lián)評價頗高,在眾多名聯(lián)選輯中,都有日月潭玄光寺聯(lián)“高潭懸日月,法幢起國魂”這一聯(lián)。那時看,并未感覺有特別之處,為何被選為名聯(lián),往昔沒認真思考。今親臨日月潭,頓然開朗。國內(nèi)各種資料記載,此聯(lián)為臺灣南投縣日月潭玄光寺門聯(lián)??晌覍け樾馑拢参纯吹竭@幅聯(lián)。品悟再三,還是認為“高潭懸日月,法幢起國魂”寫的妙精。忽然驚服筆者,這恐怕是對日月潭和玄光寺最精美的概寫吧。我本還想用大量文字對日月潭渲染。想起這幅對聯(lián),頓感羞愧,再無從下筆。“高潭懸日月”,“日月”既是天上的日月,又指日月潭,一語雙關,字少意豐?!皯摇庇霉P精妙,讓人嘆服不已。如果不是站在玄光寺前,居高而視。很難想像出“懸”字之妙?!胺ù逼饑辍薄胺ù薄笔侵笇懹蟹鸾探?jīng)文的長筒形綢傘,或刻有佛教經(jīng)文、佛像等石柱;比喻佛法?!皣辍奔磭抑`魂?!胺ù逼饑辍币艘詿o限遐想。當經(jīng)文綢傘展開,似乎國魂因之而高起??逃蟹鸾探?jīng)文佛像等石柱,恍惚為國魂有力撐起。佛法護國佑民,佛法凈化人心。
可這幅對聯(lián)“高潭懸日月,法幢起國魂”,到底懸在何處?是原有這一對聯(lián),后換上“潭影島花契禪性,晨鐘暮鼓發(fā)天心”呢,還是國人誤傳?極大的痛苦之感隱隱入我心懷,使我失魂落魄,茫然四顧。我的思緒漸漸沉入了千年前那段歷史。
二、千秋苦旅
《大唐西域記》載,玄奘“嘗謂翻譯者多有訛謬”,為“廣求異本以參驗之”?!耙载懹^三年,杖錫遵路。故就西域?!薄百Y皇靈而抵殊俗,冒重險其若夷”,西行五萬達天竺取真經(jīng),遍學大小乘諸學說,跋涉十萬余里,“周流多載旋返。十九年正月,屆于長安。所獲經(jīng)論六百五十七部?!?br />
《舊唐書》記述,“玄奘親踐者一百一十國,傳聞者二十八國”。因他玄奘,大唐聲威遠播。后世尊之為“三藏法師”。
《西游記》的唐僧,即以玄奘取經(jīng)事跡為原型。他獲取了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成就。玄奘離世,大唐天子悲痛不已,萬人哭巷。
從玄光寺正門出,右下方有玄奘負笈像石碑。玄奘負笈像又稱《玄奘取經(jīng)圖》,在各種有關玄奘書籍里,幾乎都能找到這一畫像。玄奘大師,赤足芒履,身負行笈,滿載佛經(jīng)。
從玄光寺出,向左前行;寺廟西側,有一圓亭。亭有六柱,內(nèi)有一石桌,六石凳。近亭細觀:每柱一畫,六畫相連,《出家為僧》《南北參學》《孤身求法》《求得真經(jīng)》《講經(jīng)釋經(jīng)》《創(chuàng)立學說》。從六幅畫中能略了解玄奘平生事跡。
從玄光寺往南,有長約850米的“朝圣步道”,直達玄奘寺——那是玄奘頂骨舍利供奉之地。
?。∥掖篌@!玄奘大師頂骨舍利被蔣介石帶到臺灣?一股無名之苦涌入我心頭。那是一段沉痛的歷史。
1942年2月23日,日軍隊長高森隆介,率軍于南京中華門外,雨花臺旁建神社,無意中挖掘到地宮,宮里有石函,函內(nèi)一錦盒,裝有頂骨。石函一側有銘文:“大唐三藏大遍覺法師玄奘頂骨,早因唐末戰(zhàn)亂廢塔,今長干演化大師可政于長安傳得,于此葬之……”另一側銘文為:“玄奘法師頂骨塔,初在天禧寺之東崗,大明洪武十九年,受菩薩戒弟子廣福……普覺遷于寺之南崗三塔之上……”瘋狂的日寇,把陪葬品哄搶一空。為分臟平均,日寇竟將玄奘大師之頂骨打碎分成若干。一時南京市民情激義憤,紛紛書呈,要求汪偽政府出面干預此事。
唉!我心又在流血,國人之心也在流血!幾百年來玄奘大師頂骨剛重現(xiàn)于世,卻又落入日寇之手,天理難容,還我國寶!我痛心疾呼!
國人要求歸還之聲日漲,因日軍于太平洋之戰(zhàn)屢屢失利,汪精衛(wèi)派人與日軍交涉,日軍勉強把頭骨分汪偽政府一份。汪偽政府得頭骨后,派人于南京九華山建三藏塔,把一塊頭頂骨安葬于塔下。其它頂骨則下落不明……之后據(jù)說,其它頂骨為日寇借口‘弘揚東亞佛教’盜之日本,藏于琦玉縣慈恩寺中……而日本僧人水野梅曉又將另一部分頂骨帶回家中藏之……
想到這里,我恨之,嘆之……我也想去當強盜,把我國寶搶回,可我能做到嗎,我只能咬牙切齒,我還能真正做點什么!
三、頂骨之迷
從玄光寺出,往南直行,不遠,有一石雕。上書“千秋苦旅”四個鮮紅大字。背面有玄奘法師雕像:赤足芒履,長途跋涉之狀。我凝視雕像,浮想聯(lián)翩。
倒回歷史,說話千年。玄奘大師因翻譯經(jīng)文過度勞累,于公元664年圓寂于銅川玉華宮,《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載,法師圓寂前,囑咐弟子“玄奘今年六十有五,必當卒命于此伽藍,經(jīng)部甚大,每懼不終,人人努力加勤,勿辭勞苦?!薄霸崾乱藦膬€省”。玄奘弟子將遺體安葬于,長安城東長鹿塬。后因唐高宗日日遙望法師墓塔,傷懷不已,因遷玄奘遺骸厚葬于長安城南白鹿原。并建五層靈塔,現(xiàn)稱“興教寺”。據(jù)載,玄奘落葬之日,葬禮極為隆重?!熬┮丶爸T州五百里內(nèi)送者百萬余人”。扶柩逶迤而行,浩浩蕩蕩東出長安?!端胃呱畟鳌酚涊d,遷葬時,法體尚未腐爛,臉色紅潤。
奔波一生的玄奘法師,看來從此可以真正安息了。但事并非如此,以后千年,玄奘大師之遺骨又歷經(jīng),數(shù)不盡的劫難。
公元880年,興教寺毀于黃巢起義,三藏舍利塔亦被毀。寺僧又將玄奘遺骸護至終南山紫閣寺安葬。至宋太宗端拱元年(公元988年),一名為可政的和尚,到紫閣寺修行,無意中發(fā)現(xiàn)頂骨舍利、金缽以及衣物,因?qū)㈨敼桥c石碑歷盡千辛背回南京。于天禧寺東,建一石塔,安葬玄奘頭頂骨于塔下。明朝時,興建大報恩寺,又于后山修建三藏墓塔。清末,寺和塔又被毀。滿清政府風雨飄搖,內(nèi)憂外患,佛門清凈之地常遭兵火,供奉玄奘頂骨的大報恩寺,于清末毀于戰(zhàn)火,玄奘頂骨從此不知所蹤。
玄奘大師之頂骨,因何會供奉于臺灣日月潭?導游解說:抗日勝利后,臺灣佛教界,多次派代表與琦玉縣慈恩寺交涉,日方同意分部分頂骨給臺灣。1955年11月25日,臺灣僧人將玄奘頂骨舍利迎回臺灣,供奉于日月潭玄光寺。1965年11月,玄奘靈骨被迎入玄奘寺。
我凝視著大師畫像兩側對聯(lián):
悲愍群生遠紹如來游西域
唐代圣僧佛學宗師冠古今
望著大師畫像,我虔誠地三鞠躬,拜三拜。我的心終于有所平靜,我慶幸,我還能有機會目睹大師頭骨舍利照片,目覽中華瑰寶來龍去脈,這是中華民族的精神靈魂啊。
可我的思緒一直未停止。我思量著大師的靈骨今昔在何處還有?我非考古學者,也不做考古研究,只想求得大師頭骨舍利能有一個完整的安息所在,讓千秋苦旅的玄奘大師得以安息吧。這些資料我也無從辨別真?zhèn)危荒苡涗浵聛?。不知大師頭骨舍利,何時再經(jīng)千秋苦旅,完整回歸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