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父親的思鄉(xiāng)情(散文)
父親參軍離開家鄉(xiāng)時,年僅十六虛歲,還是一個孩子。從那時起,父親就跟隨陳毅軍長轉戰(zhàn)南北,離家也越來越遠。然而,父親的思鄉(xiāng)之情,并沒有隨著東征西戰(zhàn)的腳步而停留。相反,這種思鄉(xiāng)情結,卻隨著年輪的流逝變得愈發(fā)強烈。
這些年,和父親一起寫他的戰(zhàn)爭回憶錄,我才了解到,1944年父親參加蘇北淮安縣抗日游擊大隊鹽北區(qū)中隊時,自己也沒有料到這一走就是整整10年,才有機會重回讓他魂牽夢縈的故鄉(xiāng)。
在我的記憶里,父親這輩子一共也只回過老家六次。我有幸三次陪同父親回家,見證了父親對故鄉(xiāng)濃濃的思念之情,對親人深深的眷念之情,讓我深受感動。
當年父親參加游擊隊,是當地的抗日武裝,也只是在家鄉(xiāng)附近地區(qū)打游擊。即使那樣,父親也沒有機會回家一趟。但是,年少的父親一直渴望能回家看看,而且他也堅信一定會回家看看。
然而,一紙調令卻打亂了父親的夢想。
在一個漆黑的夜晚,父親奉命抽調新四軍,由于走得匆忙,根本來不及和家人打招呼就踏上了新的征程。
本來父親有機會在抗戰(zhàn)勝利后回家看望父母和家鄉(xiāng)親人的。
那時1945年8月抗戰(zhàn)勝利后不久,上級考慮到部隊干部戰(zhàn)士大多是從附近地區(qū)入伍的,決定利用部隊修整的間隙,讓大家輪流回家探親,父親也接到休假的命令。于是興奮的父親立即啟程,踏上回家的路。他決定先到游擊隊去看望老部隊的首長和戰(zhàn)友們。
在那里,他見到了分別一年多的游擊隊領導和曾經朝夕相處的戰(zhàn)友,還十分意外地見到了隨縣大隊領導到這里檢查工作的大哥,他當時擔任縣大隊司務長。正當哥倆商量準備一起回家看望父母和親人時,一封加急電報打亂了這一切。
原來,國民黨蔣介石為了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搶摘勝利果實,發(fā)動了全面內戰(zhàn),部隊緊急命令所有官兵立即返回部隊,準備迎接敵人的反攻。就這樣,父親遺憾地告別大哥和游擊隊戰(zhàn)友,連家門都未到就投入了解放戰(zhàn)爭的洪流之中,而且,是越走離家越遠,這給父親留下了深深地遺憾。
解放后,父親的部隊駐扎在南京,有了相對穩(wěn)定的固定地址,父親才給家里寫了第一封家書,告訴家人,他還活著。這在當時是一件爆炸性的大事,因為同父親一起參軍的戰(zhàn)友基本上都因負傷或退伍回鄉(xiāng)了,唯獨只有父親一人一直沒有消息,誰也不知道他在哪里,是否還活著。因此,每年過年,全家都要為父親燒香祈禱,保佑平安。
爺爺趕緊帶著曾經的縣游擊大隊司務長大伯來到南京城,看望已是排長的父親,從此,父親才和家里重新建立了聯系。
1953年嚴冬,經人介紹,父親在爺爺和大伯的接應下,回鄉(xiāng)相親,正遇到淮河結冰,船無法航行,父親爺仨就從厚厚的冰面上過河,這是父親離別家鄉(xiāng)九年后第一次回家。
第二年,父親結婚了,但鑒于當時臺灣蔣介石反攻大陸的嚴峻現實,部隊沒有批準父親回家結婚,而是爺爺和外婆帶著母親到山東青島部隊和父親成親。新婚半年后,父親才被批準回家探親.
那時的交通很不發(fā)達,尤其是到蘇北,要過長江,絕非易事。父親輾轉到達揚州后,問當地部隊戰(zhàn)友借了一輛自行車,乘輪渡過江后,一路騎自行車風塵仆仆地回家探親,終于在天黑前趕回了離別10年之久的故鄉(xiāng),這在當地成了一條大新聞,父老鄉(xiāng)親們紛紛涌到家里一睹父親這位年輕英俊軍官的風采,著實給老黃家族增添了光彩。
以后的十多年間,因為備戰(zhàn)臺灣蔣介石反攻大陸和文化大革命“支左”,父親很少有機會回家,大多只能通過書信來往,和家鄉(xiāng)保持聯系。其間,曾響應黨的號召,兩次將年幼的哥哥送回老家,寄養(yǎng)在爺爺家,以減輕國家負擔,而這兩次,基本上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根本無暇顧及其他。
1984年,已經轉業(yè)的父親,在闊別三十年之后,決定重回故鄉(xiāng),而那時我剛從部隊復員回家,當即決定,陪同父母二老一起回家。盡管那時的父親已經轉業(yè),不再是部隊首長,但他在三十年后重新回到故鄉(xiāng),依然引起了轟動。
家鄉(xiāng)親人過年般的大擺筵席,邀請左鄰右舍到席,父親更是忙著拜訪那些長輩和親朋好友,尤其是幾位曾經和父親一起參軍和在部隊戰(zhàn)斗過的老戰(zhàn)友們,共話當年難忘的崢嶸歲月,激動之情溢于言表。
九十年代,父親又曾先后兩次回家省親,這兩回,是我和哥哥駕車奔襲千里送二老回去的,而父親更是和母親在家鄉(xiāng)常住的幾十天,因為父親明白,隨著年齡的增大,回去一趟變得越來越困難,或許,這以后就很難再回去了。我和哥哥很理解父親的思鄉(xiāng)情結,盡可能滿足父親的愿望,來回擔當司機接送。
1998年,在父親八十大壽之際,家鄉(xiāng)的親人決定組團來上海為父親祝壽。當滿載著二伯兩口、四伯兩口、五伯兩口、姨媽、姨夫等親人的面包車來到父親新村時,父親更是難得的穿上一身橄欖綠的檢察官制服,以盛裝迎接遠道而來的親人們,那幾天是父親最開心的時刻,他傾其所有熱情款待,我們晚輩也忙前忙后,陪同父親接待和照顧家鄉(xiāng)的親人們。當家鄉(xiāng)的親人離去時,父親默默地站在在馬路旁,那種難以表達的復雜情感寫在臉上,兩行熱淚滾落下來,令我們子女心酸,更無言安慰年邁的老父親,只能衷心祝愿父親健康長壽。
在與父親一起撰寫他的《回憶錄》時,每每談到故鄉(xiāng)的山山水水、風土人情時,父親總是那么動情,那么神往。
2015年89歲的父親離開了我們,次年身患腦梗剛出院不久的母親執(zhí)意要回一趟老家,按照母親的話來說:是還父親最后一個心愿,父親病重期間多次和母親提到,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囑咐母親有空讓我們子女“帶他一起回家”。原本考慮到母親的身體情況,我和哥哥不想母親去,打算自己開車去,可是母親堅決要去,她喃喃地說:“這是我和你爸爸最后一次回老家,我答應過你爸爸帶他回去的?!?br />
于是我和哥哥自駕車帶著母親最后一次返回故鄉(xiāng),去看父親出生的老宅和老黃家的祖墳。我手捧著父親的遺像,和哥哥一起站立在母親身后,母親深情地對父親說:“老黃啊,我和兒子們帶你回來了,我們一起給列祖列宗燒香磕頭了,你滿意了嗎?”那一刻我再也忍不住了,仰天放聲大哭。哥哥把父親的遺像擺放到祖父、祖母身邊,拉著我跪在墳前恭恭敬敬地給父親和祖輩們磕頭。
三年后母親也走了,這回母親沒有遺憾,因為她兌現了對父親的承諾,帶父親最后一次回家故鄉(xiāng),這是父親心中永遠難以忘懷的地方,故鄉(xiāng)情,更是父親一生永遠的心結。
(文章發(fā)表于個人新浪博客)
最暖是鄉(xiāng)情,最念是鄉(xiāng)音,無論身在何處,回家的心情都在腦海里,不管從事什么職業(yè),回家的路總是那怎么熟。
滿滿溫情的散文,無限思念父親情。好文章,學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