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點】清明掃墓(散文)
到今年,父親故去已有十一年。十一年來,父親的墓地差不多仍如當初的樣子。年年過來祭掃,年年如斯:埋于墓中的父親的骨灰、墓旁的樹、歷經風吹雨淋日曬的墓石,即使墓碑上的字雖未如新漆般鮮艷,卻亦尚未斑剝脫落。但如斯的只是那墓及埋于墓下的逝者,而人世滄桑,世事變幻,還活在這世上的人卻在一天天地長大、成熟、老去。
除了父親故去頭三年里,于正清明那日去為父親掃墓外,以后每年,為避免掃墓路上交通擁堵,均提前過去,今年也不例外。
對于清明掃墓,以往總有長輩帶著我和妹妹兩個晚輩,先去育王公墓地為外祖父母掃墓,再繞回來往另一處墓區(qū)為父親掃墓。畢竟,一年一度的清明掃墓算是一樁要事,其中之流程得由長輩操持才算穩(wěn)妥,而我們晚輩對操作這些流程總不得要領,且往往缺乏慎重態(tài)度。但今年,掃墓人員則出現了變化。因大舅抽不出空,便由我和妹妹二人去為父親掃墓。
清晨七時許,從家里出發(fā)先去接妹,孰料妹夫和外甥女也去。遂從原先定好的我和妹妹二人,增加到了我、妹妹、妹夫及外甥女等四人前往,即已做了長輩的我們三人帶著外甥女一個幼輩去為父親掃墓。
盡管在日期上趕了早,但仍不免在駛往墓區(qū)的公路上遭遇了堵車,且到了埋葬父親的所在墓區(qū)再沿墓道進去的數公里的路上更堵。掃墓的人們?yōu)楸苊馇迕鞴?jié)那日的交通高峰都趕了早,結果還是造成了掃墓路上交通擁堵。到了父親墓地所在的山下后,又為上去尋找父親的墓地耗去了些時間。盡管每年都來為父親掃墓,且父親的墓地并不難找,但每次來,總會在記憶上對父親墓地的確切位置出現偏差,想來實在有些怪哉。終在半山腰一處找到了父親的墓地,時間上已經過去了大半個上午。
在石桌上擺上了帶來的香燭及一份糕點,接著準備燒錫箔。要是大舅在,這些事基本上由大舅主持,我和妹妹只在一邊幫些忙打打下手;現在大舅沒來,這些事便完全落在了我和妹妹身上。于我而言,雖然對搞這些形式頗為抵觸,但既然母親交代了,就照著這么做。再則,來為父親掃墓,不按中國人的習俗這么做,又該如何?難道在父親墓地前什么事都不做?或仿佛去老友家串門般在老友家待上片刻?其實,這亦不失為一種掃墓方式。但恐你還達不到這般灑脫超然,而終為習俗所束。曾看過一部美國影片。影片中有這樣一段情節(jié)。史泰龍扮演的一位拳擊教練去墓地看望已故的老友。那種看望簡直就跟老友還在世一般。史泰龍扮演的教練一身便服、神情如常,手里還帶著份報紙。走到墓地,史泰龍從一棵樹上取下一把椅子(想必他經常來墓地看望老友,故而預先在樹上備了把椅子),坐下,接著翻開報紙,為已長眠的老友念上一段新聞,隨后目光眺向遠處的市景。嘖嘖,這哪里是來為老友掃墓?簡直就在老友家串門:悠哉悠哉地到了老友家,與老友打聲招呼,就隨意找把椅子坐下,與老友聊聊天,然后拿起一份手邊的報紙,看到某段有意思的新聞,便說于老友聽聽,最后,在老友家待得差不多了,便起身告辭,改天再來。
看望在世的親友也好,為已故的親友掃墓也罷,最終,或許仍為一個念掛吧?想念還在世的親友了,便去親友家坐坐;想念已故的親友了,便去親友的墓地看看。不拘時節(jié)不拘形式,想去就去,雖隨意,卻不失誠意。
還帶了油漆和毛筆。本來還要為父親的墓碑上已黯然的字添層新漆,但已經十時許,還要趕著回去,便省去了這道儀式。只好待到明年來為父親的墓碑添漆。燒盡了錫箔,掃墓的事差不多就告結束了。
妹夫讓外甥女在父親墓前拜拜。外甥女懵懵地拜了幾拜。自始至終外甥女都顯得懵懵然,且?guī)c兒新奇感??粗矍暗耐馍唤貞浧鹱约簝簳r由長輩帶著去為祖輩掃墓時大概也是這般狀態(tài)吧?歲月靜淌,一代人成長一代人老去。從曾經,到如今,再到將來。將來,當我們這代人長眠于地下,就輪到已長大的外甥女那代人帶著他們的后輩來為我們掃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