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小雪節(jié)游浣花溪公園(散文)
“小雪”節(jié),早上的天空還是陰沉沉的,只在淡墨色的天幕上,鍍了淡淡的一層金色的云斑,心里暗喜今天有可能會見紅太陽。吃過早餐,匆匆收拾了一下,便踏上了計劃好的一日旅程。
在冷風中騎了一程單車,在天威新能源站搭乘公交八四六,到達目的地“浣花溪公園”中途還得換乘公交一五一。好些時候沒有在公交上搖晃了,走走停停出去幾站腦子就有點懵懵的暈,早上吃的稀飯饅頭就隱隱的往喉嚨的方向運動,身上起了一陣陣不舒服的燥熱,這是暈車的現(xiàn)象,好在情況還是可控的。在武侯鐵佛南站換上了公交一五一,下車的站口是送仙橋,那里就是浣花溪公園北門。
在站牌上看了杜甫草堂就是目的地的前一站,一時心熱,行程作了點臨時的改動。到了杜甫草堂便下了車,這里離浣花溪北門就幾百米。行程里沒計劃到草堂的,不打算花錢去看和我相距遙遠又無從體會的歷史,以我膚淺的眼光,去了也不過是歷史的色彩從眼前匆匆而過。像個傻子一樣在心里片面的想:二三十年前的家鄉(xiāng),茅屋左鄰右舍比比皆是,早已將茅屋的結構功能內(nèi)部環(huán)境熟記于心,這種傻帽的想法只不過是找點借口不進去叨擾主人了,但也不能輕率了這厚重的歷史,在堂前虔誠的拍了照片,就當作人生之旅一個點到為止的封面。
離開杜甫草堂順著公交一五一去的方向十分鐘左右就到了浣花溪公園北門。
早在百度上查了一些關于浣花溪公園的資料介紹,了解這個公園是成都市投資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開放性公園。是以詩圣杜甫為代表的歷代文人雅客以及當代后起之秀的作品典籍為素材所打造的文化主題公園,園內(nèi)景點眾多,涵蓋詩史兩千年余年而至當代,是濃縮的歷史人文景觀。如果你熱衷于詩詞酷愛書法,這里是個上好的去處。
十一點剛過到了公園門口,這時一輪紅日正從云幕縫隙里擠了出來,小雪節(jié)能有暖陽作伴游園心里也是美滋滋的。駐足片刻,稍稍整理一下思緒才鄭重其事的舉步入園。有了簡單的了解,園里的景像在腦子里似乎有點先入為主了,總有個潛意識在提醒我該去哪里該看什么?如此一路平心靜氣的走下去,真會少了許多突兀的新奇與驚喜。
跨過青石與青磚鑲嵌成曲曲流水圖形的橋面,步入一個不大的廣場,幾株銀杏在陽光的照射下,透射出明亮的金黃,你再怎么大意它也不會迷失在你的視野,那些常見的綠色植物在眼里又是那么平常,看過了也留不下多深的印象。在一方赭紅色花崗巖石上靜立著公園的靈魂:詩圣杜甫。左手握詩卷斜背身后,右手握拳微抬,一副登高遠望一覽眾山小的肅穆神情,讓我肅然仰望,仰望到的是古人的冠服風彩。
拜謁過詩圣,便開始在他老人家的別園里游逛了。舉目所至,滿園溪水橋池、垂柳曲徑、林蔭蔽日,雖沒有春夏的白花竟艷,姹紫嫣紅的喧鬧,卻不失秋色的高遠,冬景的婉約寧靜。
可此時我正如一葉扁舟在詩書的長河里漫無目的漂流,漂過浣花流韻、兩宋風雅,再至文脈傳薪、墨韻留香,沉浮在詩海徜徉在書(法)山,無數(shù)詩圣佳作,以及海量的歷代名家以及當代后起之秀的詩歌作品,被以各種字體鐫刻在石頁里,鑲嵌于假山、回廊、照壁上?;虮豢淘谛螒B(tài)各異的巨石上,佇立在幽徑邊,芳草里,林蔭下。舉手投足目光所過都會觸及。而我只能感嘆園里詩篇的浩瀚,墨韻的醇香。目光匆匆的漫過字體表面的方正、行云、圓潤、瀟灑。如是這般的一路走過,詩書的影子卻沒停駐多少在心頭,她不如色彩斑斕的自然風景那樣刺激我的感官,我只是到此一游的一個匆匆過客,沒有豐富的學識,敏銳的思維去領悟參透詩書博大精深的內(nèi)涵,也沒有時間更沒有耐性去細細品讀這些先賢的豪情壯志了。
除了滿園的歷史名家的詩書雅作,還有這些詩作的主人也在園里靜默地接受后世子孫的頂禮膜拜。人物雕塑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皆為通體黑或白,其創(chuàng)意來自承載詩畫的工具紙和墨吧!最引人矚目的還是詩歌大道起始點的屈原,李白,杜甫的組雕,屈子腳踏滄浪仰天長歌,高舉雙臂舞動風雅,身后云彩如練般回旋繚繞,云上仙子溫婉翩飛。詩歌鼻祖影蔭下,詩仙李白攜劍揚袖,斗酒白篇。詩圣杜甫捧卷詩史,正話桑麻。還有曹操三父子,蘇軾三父子分立草堂南門廣場兩側,各傳佳話。溪邊林下飲中八仙醉臥沙場卻任小童戲耍。
游人的感官往往流連于山水花木,我也不列外,公園濃濃的歷史人文主題,也無法沖淡園里迷人的自然景色。滄浪湖,白鷺洲,萬樹山三大景點,景色各有不同。
這個季節(jié)的撩人的景色,都爬到了樹上,地面原本和你高矮參差的花卉芳草,早失去了往日的絢麗與萋青,現(xiàn)在都變得萎黃蕭條,禿禿的蒼老枝莖在冷風中瑟瑟搖曳,詩圣筆下‘黃四娘家花滿溪,千朵萬朵壓枝低’的詩景已沒了蹤影,這時的心情難免會有些失落空悲??蔁o須這樣落寞,美麗并不都在春紅夏綠里,且看點綴在層林間的那一棵棵挺拔的銀杏樹才是這個季節(jié)的主角,那一身飄逸的衣衫,又在這個季節(jié)如金似玉的黃潤剔透了,遠遠的就能穿透人的眼簾,把料峭的冬景在眼眸里渲染得暖意融融,這是最招游人青睞的色彩。
萬樹山的樹木種類繁多,百年古樟比比皆是,低矮的名貴植物也遍及林間。鳥兒在林間嘰嘰喳喳,飛來飛去。一群紅咀綠羽的相思鳥就在腳邊草地上跳躍覓食,好想伸手去觸摸她們,卻又怕驚擾了這一幕安寧。樹枝晃動處,一只松鼠在樹丫枝上纏繞穿行,快樂無忌。翠竹嶺上,千桿滴翠,新篁似戟,不屈不妖,夏不懼風,冬不畏雪。詩佛王維‘獨坐幽篁里’, 撫琴長歌,一曲悠揚把江湖笑傲。沿白鷺洲邊林蔭大道和詩書同行,溪堤邊的高高垂柳,如瀑如簾,如幻如煙,長長的柳絲,隨風拂動,似萬千詩行,在眼前紛飛。也許唯有柳樹才算得上樹中美女,唯有美女才配喻作如柳般婀娜。
時值午后四點,太陽的金輝斜斜的撒滿清澈澄明的滄浪湖面,湖面耀眼的鱗光便隨風游轉了,幾對似鴛鴦的小水鴨在鱗光中時隱時現(xiàn),偶爾一頭扎入碧波里,待入水激起的波紋散盡,才會浮出水面來,這一對對形影不離的神仙俠侶般的小恩愛,在湖水里悠悠然游弋。背著斜陽的湖邊淺灘青石上,數(shù)只白鷺在撩翅舞蹈,是游戲還是在秀恩愛,抑或是在為這斜陽美景歡呼雀躍。不遠處的岸邊,一條烏棚船橫在如鏡的湖面,沒有掌蒿的艄翁,唯有一只翠鳥停歇在船頭,尾羽在一開一合,似正在享受午后溫暖的愜意時光。
斜陽耀過湖水,投射在湖岸邊黃淡綠相間的樹林上,樹林便像鍍了金一樣閃耀,岸邊的游人,衣著絢麗,隔湖望去滿岸皆是游動的花火。絢麗的游人伴著金色的層林被斜陽一起溶進湖水里,讓水波揉成五光十色的彩綢在湖水里柔柔的舞動。
在這如詩如畫的湖岸邊、溪水旁,好多五六十歲的大哥哥大姐姐手執(zhí)畫筆,在一方方潔白的畫紙上,或素描、或濃粉重彩、或凝神遠望,醞釀畫意、或相互切磋,指點意境。他(她)們并不是專業(yè)畫者,卻在興致勃勃描繪著大自然賜予人間的美景,留著生活的怡然。畫作雖說線條生硬,色彩偏移,遠觀是朦朧的風景畫,近看是堆積未勻的油彩水粉,卻絲豪不影響作畫者的興致,畫者也豪不在乎游人的指點觀摩。未了收拾畫架時,還沒忘呼朋喚友約好明天再來討教切磋。
游園的人越來越多,滄浪湖邊已是人流如織,杵著手杖的老奶奶老爺爺相互攙扶,慢步溫暖余生;推著嬰兒車的年輕爸媽,一臉的幸福,愉悅的笑語隨波蕩漾開去,一直漫到湖的對岸;一對對湖邊挽臂相依的情侶,在羞澀的輕語情話,惹得湖中魚兒近岸偷聽。草堂南門外,悟空幾時來到人間,抓耳撓腮正在迎來送往,作個小小的知客也好不快哉!快看,這是大唐穿越來的王孫貴胄吧!攜帶書童侍女一路翩翩走來,一點沒有害羞的窘態(tài),落落大方的接受游人追隨喝彩,也許這一幕幕經(jīng)常在公園里上演,游人早已見怪不怪,只是我傻傻的一路驚羨追前攆后的拍照。
時近傍晚,園中更多故事情景才開上演,我卻不得不舍棄流連,帶著一相冊的滿園華彩乘興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