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有獎金”征文】博愛暖人寰(散文) ——馮素英櫛風(fēng)沐雨漫漫路
——馮素英櫛風(fēng)沐雨漫漫路
八旬翁劉沂生
盤古開天地,
母系治天下,
富國殷民,
全憑她。
紅玉擊鼓,
桂英掛帥,
何曾讓須眉,
贏得世人盛夸。
有女國強盛,
無女家不發(fā)。
魯冠企業(yè)名九州,
功成應(yīng)謝女當(dāng)家。
慈母鋪平康莊道,
子孫馳騁,
揚鞭奪魁成贏家。
博愛為本,
光輝前程廣無涯。
這闕短歌,為一位不尋常的母親而吟,因一個不尋常的企業(yè)而發(fā)。這個不尋常的母親,馮氏素英,居于北陽河畔;這個不尋常的企業(yè),魯冠塑料,坐落于河畔朱良村。
北陽河,古名濁水,發(fā)源于泰沂山脈、青州西部的清涼山。山溪蜿蜒曲折,東行數(shù)十里,穿山越嶺,于蓮花山前匯聚成河。陽河水,泛著碧波,猶似脫韁野馬,沖出五龍口,奔騰北去,匯入小清河,奔騰入渤海。
北陽河,是東夷大地上的重要河流,是數(shù)十萬人的母親河。沿河兩岸,名人輩出,古跡頗多。蓮花山前,緊鄰河畔,有名列十大古都之首的廣固古城。
北去三十里之遙,北陽河?xùn)|岸,有齊國故都營丘遺址,開國君王姜子牙的祭天“萬壽臺”仍在。櫛風(fēng)沐雨數(shù)千載,而今稱它為“臧臺”。
河至青齊沃野腹地,在北陽河村附近,不但有聞名的劉閣老墓,還有顯赫的孟嘗君墳。
北陽河兩岸,治國出能人,衛(wèi)家出好漢。二十世紀初葉,日寇瘋狂侵華,占我國土,掠我財富,殺我同胞,犯下一系列滔天罪行。北陽河兩岸涌現(xiàn)出許多抗日英雄,諸如李壽嶺、劉旭東、張魯泉、劉漢玉等。
一方圣土,哺育一方子民;一條圣水,孕育一代圣人。斗轉(zhuǎn)星移,歲月流逝。先賢去不返,后人繼輝煌。時至二十一世紀初葉,適值盛世,社會升平,經(jīng)濟異常繁榮。北陽河兩岸,又一代風(fēng)云人物崛起,譜寫了一卷卷輝煌創(chuàng)業(yè)史,涌現(xiàn)出許多殊榮企業(yè)家。朱良村的徐建成,即是其中的一員。
云門山下出奇跡,魯冠農(nóng)膜名九州。
青州市魯冠塑料廠,以其專利產(chǎn)品灌漿膜獨占鰲頭,領(lǐng)航薄膜行業(yè)。其廠,位于青州市北陽河西岸朱良村。一九九四年建廠,是農(nóng)用大棚膜專業(yè)生產(chǎn)廠家。他們的企業(yè),在行業(yè)內(nèi)率先通過ISO9001質(zhì)量管理體系認證和ISO14001環(huán)境管理體系認證。
青州市魯冠塑料廠,是國內(nèi)首屈一指的農(nóng)膜企業(yè)。其產(chǎn)品,暢銷全國,覆蓋華夏大地。青州是絲綢路的起點,魯冠企業(yè)已經(jīng)跨入“一帶一路”行列,更廣闊的前程展現(xiàn)在他們的面前。
峰從磨礪出,輝煌汗水澆。魯冠的成功,源于慈母教誨,源于夫妻拼搏,源于眾多朋友的鼎立扶持。欲知他們創(chuàng)業(yè)的坎坷歷程,且待我慢慢道來。
一、有苦難傾訴,弱女無限悲
酒鬼醉不醒,
賭徒悔難追。
有苦難傾訴,
弱女無限悲。
這幾句小吟,因英子娘的悲慘遭遇而發(fā)。欲知其詳,且聽我慢慢道來。
青州,右有山河之固,左有負海之饒。南部層巒迭嶂,北部沃野無際,是中華古州之一。它貫?zāi)媳保|西,雄踞濟青要道、臨樂古衢十字路口上,是一處地肥物豐、兵家必爭要地。
臨(臨沂)樂(樂安,即廣饒)古大道,是從前舉子旱路進京趕考的通途,沿途穿村過鎮(zhèn),直達北京。朱良村,就是青州城北、古大道穿過的第一要鎮(zhèn)。鎮(zhèn)內(nèi),大道兩側(cè)商鋪林立,生意興隆。
穿過十字路口,向西不足百米,路南,有一個門樓高挑的馮家大院。大院里,住著馮氏老三戶。居中一家,戶主是馮建成。
馮建成家,一拉五間大北屋。中間三間是正房,兩頭各挎一間耳屋。寬闊的院子里,有兩間東屋,是廚房,支著鍋灶,立著煎餅鏊子;兩間西屋是敞棚,一間養(yǎng)著一頭毛驢,另一間存放農(nóng)用家具;敞棚的南頭,是一間欄棚。敞棚的前面,支著一盤水磨,是用來磨煎餅糊子的。東南二門西首,一拉三間小南屋,一頭是倉庫,放置著幾個糧食噸,另一頭支著一盤旱磨,那是用來磨面粉用的。
不難看出,這是一家較為殷實的農(nóng)戶。戶主馮建成,頭發(fā)斑白,勤勞善良,年近五十歲,與他的老伴李氏,是這個家庭的頂梁柱子。
勤勞的父親,生的兒子卻不勤勞;善良的老子,卻養(yǎng)了個不善良的小子。馮老漢的兒子叫馮啟正,是一條二十五六歲的漢子。然而,這小子,卻沒有一點隨他的父親。從小好逸惡勞,家里的活橫草不拿豎。這還不算,還染上一身壞毛病。他賭博入迷,卻又有輸無贏。輸了就喝酒澆愁,越喝越愁,直到醉成一灘泥?;氐郊依铮桶l(fā)酒瘋,不是打老婆,就是罵孩子。即使對兩個老人,他也沒有好臉子,總是摔摔打打,埋怨不給他錢花。
馮老漢,也曾狠狠教訓(xùn)過這個不屑子。然而,這小子是個邪驢,壞毛病總是改不了。他經(jīng)常欠下賭債,討債人賴在馮家不走,逼的馮老漢賣地替他還債。這些年,馮家日漸敗落,老漢夫婦整天愁眉不展,唉聲嘆氣:想不到,馮家出了個敗家子。
常言道,好漢無好妻,賴漢守花枝。馮啟正不成器,卻娶了一房好媳婦。他的媳婦李氏,娘家是東臺后村,長得漂亮,為人賢惠,家務(wù)活不嫌累,孝敬公婆不嫌煩,是十里八鄉(xiāng)出名的好媳婦??墒?,像這樣的好媳婦,卻整天受男人的氣,三天兩頭挨打,不是打破頭,就是抓破臉,頭發(fā)被一縷縷地採下來。日子,好難熬吶!
李氏女嫁進馮家五年多,為馮啟正生了兩個孩子。兒子馮會先,已經(jīng)四歲多,長得黑乎乎,胖墩墩,是爺爺奶奶的掌上明珠。女兒英子,還不足八個月,細皮嫩肉,笑臉如花,很討人喜歡。
這些年,李氏在馮家受夠了罪,已經(jīng)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真想一死了之??墒?,她又割舍不下兩個可憐的孩子。唉,做人,難吶!
一九二九年,深秋,正值夕陽西下。悲風(fēng)戚戚,落葉飄零。忽然間,馮家大門“咣當(dāng)”一響。隨即,從大門口傳來馮啟正的叫罵聲:“奶奶個熊,人呢?死哪里去了?”
“來了,來了?!庇⒆幽镎跂|耳屋里奶英子。聽到男人呼喊,一邊應(yīng)答,一邊抱著英子向大門迎去。
馮啟正,已經(jīng)來到院子里??诶锪R罵咧咧,腳下跌跌撞撞。
“看你,又輸了吧?”迎到院子中央,英子娘右手抱著英子,伸出左手,想去攙扶她男人。
“滾!喪門神,凈叫你妨的!”馮啟正用力一甩,一下子將英子娘推倒在地上。英子受了驚嚇,在母親懷里“哇哇”大哭。
“我的天吶,這日子可怎么過呀!”英子娘悲從衷來,也嚎啕大哭起來。
“別嚎喪,滾!”馮啟正怒氣沖沖,向著躺在地上的婆娘狠踢一腳。
“滾就滾,還不如死了利索?!庇⒆計屌瓪馓钼?,從地上爬起來,像發(fā)瘋一樣,抱著英子沖出大門,消失在門外的拐角處……
馮啟正喝醉酒罵人,這是常有的事。馮老漢夫婦,此刻正與孫兒在堂屋里玩,對他們的吵鬧沒有放在心里。院子里靜下來后,依然沒有英子娘的動靜。英子奶奶隔著窗子呼喊:“英子娘,英子娘!”
喊不喊的,總沒有人回應(yīng)。待詢問兒子啟正時,啟正沒好氣地回答:“誰知道?死了!”
這時,馮奶奶感到事態(tài)嚴重,對著兒子罵了聲“畜生”,招呼馮老爹子,急乎乎地出去找人……
英子娘,的確是瘋了。她抱著英子狂奔不止,一口氣跑進村南菜園子。菜園子的南崖頭下,有一眼水井。來到水井旁,她毫不猶豫,抱著英子就跳了下去。
英子娘跳井,英子受了驚嚇,“哇哇”地哭起來。
英子“哇哇”的哭聲,猶似“媽媽”的呼喊聲,使英子娘猛然清醒過來。在即將墜入井下的一剎那,她伸出左手,一把搬住井沿,吊住了下垂的身驅(qū)。隨即,她的左腳碰到一個硬物,似乎是從井傍里伸出的一個橛子。于是,她將左腳踏在橛子上,穩(wěn)住下垂的身體。
英子娘很愛女兒英子,舍不得讓她陪自己死。她淚如雨下,仰著頭大聲呼喊:“來人吶!救救英子!救救俺英子吶!”
說來也巧,園子的主人馮大嬸來園子拔菜,聽到有人呼救聲,便急忙趕到井邊。探頭向井里一看,嚇得“哎呀”一聲。她不但看到馮啟正的婆娘吊在井里,似乎還看到她的左足下踩著一個大蛇頭,蛇頭上的兩個眼睛閃閃發(fā)光,瞅得她心里發(fā)毛。
“英子娘,莫怕。有我呢?!瘪T大嬸穩(wěn)了穩(wěn)神,慈祥地安慰英子娘。
“嗯,不怕?!庇⒆幽飳嵲谥С植蛔×耍曇粑⑷醯鼗氐?。
正在這時,馮老漢夫婦等人也趕到現(xiàn)場。眾人合力,將英子娘兒倆救了上來。此刻,英子娘已經(jīng)昏了過去,推也推不醒,喊也喊不應(yīng)。英子呢,好似受了多大的委屈,哇哇地啼哭,哄也哄不住聲。
眾人營救英子娘倆,忙得無法分神,馮大嬸卻跪在井沿上,一個勁地向著井口磕頭,口里不停地念叨著:“謝謝龍王爺,謝謝龍王爺!大恩大德!”
有人感到驚奇,悄悄地詢問馮大嬸發(fā)生了什么事。大嬸卻搖搖頭,說:“不可說,不可說吶。”
過了不久,鄉(xiāng)里們風(fēng)傳:“井龍王顯靈,救了英子娘兒倆,是馮二嬸親眼看到的?!?br />
人們還說:“這個小英子,大難不死,必有后福。”
咳,這個英子吶:
弱女初臨世,
先遭落井難。
欲問未來事,
誰人能預(yù)言?
二、身處國難時,閨中災(zāi)星多
長江黃河掀巨浪,
日寇侵華逞兇狂。
弱女臨世不逢時,
門庭戚戚父母亡。
英子危難時得救,鄉(xiāng)人們傳言她必有后福。事實上,她的后福不但沒有來,其災(zāi)星卻接踵而至。
英子娘死里逃生,卻沒有感化她的老公,啟正依然迷戀賭博與喝酒,絲毫沒有長進。英子娘積郁成疾,厭世輕生。在英子六歲的那年,不滿三十歲的母親,便又一次自殉,躲在欄棚里上吊自殺了。從此,這個善良的女人,永遠離開了可憐的孩子,離開了這個家,走到了人生的終點。這個小英子,命真苦吶!
有娘的孩子多享福,無娘的孩子早當(dāng)家。這話一點不錯。
母親走了,父親不顧家,英子與哥哥會先,全憑爺爺和奶奶照顧。爺爺和奶奶,既要上坡種地,還得照料他們兄妹生活,忙得白黑不得閑。
英子和哥哥會先都很懂事,知道疼愛爺爺和奶奶。哥哥幫爺爺干農(nóng)活,英子就幫奶奶做家務(wù)。
七歲的英子,學(xué)著攤煎餅。人小,個子矮,胳臂短,攤煎餅時筢子夠不到鏊子邊。于是,她就立著攤煎餅,胸膛被鏊子烤的通紅,又疼又癢……
十歲的英子,學(xué)著看磨。毛驢拉磨磨面粉,一推一個通宵,有時睏得難受,倚著墻就睡著了……
十二歲的英子,學(xué)著挑水。人小擔(dān)子重,壓得連腰也直不起來,累得張口氣喘。一不小心絆倒,罐子打了,水也撒了,垂頭喪氣地向家里走去……
十三歲的英子,學(xué)著織布。當(dāng)時的織布機,是木質(zhì)機子,完全是人工操作,兩腳與雙手并用,渾身上下用力氣。英子年紀小,力氣不足,顧得了腳踏機板,就忘記了手操機頭,急得她哭眼抹淚,直恨自己無用……
爺爺看了著急,奶奶見了心疼。英子呢,從來不叫苦,還微笑著安慰奶奶說:“沒啥子,英子長大了,這些活,我能干?!?br />
每當(dāng)此刻,奶奶就把英子摟在懷里,流著淚說:“咳,可憐俺這沒娘的孩子吶?!?br />
不碰南墻不回頭。英子娘的自殺,終于沉重地教訓(xùn)了英子爹。至此,他猛然醒悟,痛感自己的罪責(zé)不淺,跪在父母面前,狠狠地貼自己的耳光,表示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啟正還算個爺們,從此之后,滴酒不沾,再也沒有進過賭場。他不但變得勤苦耐勞,里里外外忙家務(wù),還開始關(guān)心兩個孩子,經(jīng)常到父母面前問寒問暖。他,真的成了金不換的回頭浪子。馮家的日子,又有了盼頭。
然而,誰能想得到,厄運又降臨到馮家:一九四三年,馮啟正被徐振中抓去,活活地橦進井里淹死了。
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馮啟正被害,淵源很深,怨根扎在一九四0年楊國富打臧臺,徐振中是借馮啟正解全軍覆滅之恨。這件事,說起來話長:
1937年7月7日,日寇炮轟盧溝橋,挑起駭人聽聞的侵華戰(zhàn)爭。
1937年10月,日本大軍還沒有兵臨泉城,擁有十萬大軍的國民黨山東省主席韓復(fù)蕖,便一彈不發(fā),夾著尾巴棄城南逃。益都縣縣長楊九五,同他的主子一樣,也于12月6日,縮著腦袋,棄城南竄,躲到沂水城避難去了。12月8日,日軍的一個聯(lián)隊,約計五百余人,不費一槍一卒占領(lǐng)益都城,開始了他們的鐵血統(tǒng)治。益都一域的民眾不甘滅亡,紛紛舉起抗日救國大旗。
當(dāng)年朱良一帶,活躍著兩股抗日力量。一股是共產(chǎn)黨清河地區(qū)的抗日部隊,另一股是隸屬國民黨的張景月的十五旅。朱良村的徐振中,也舉旗抗日,拉起一支部隊。
1929年,徐振中高小畢業(yè),適值北洋軍閥孫殿英部路過朱良村,便投入該部軍官學(xué)校??上?,他經(jīng)受不住軍校那種摸、爬、滾、打的艱苦生活,一年還沒有混下來,便開小差溜回家來。其后,他開了一家“大眾書店”,兼營自行車行,成了一個小老板。
益都縣城淪陷后,徐振中于1938年春天,隨他的族弟徐琳拉起益都縣抗日鋒衛(wèi)軍,走上了抗日救國的道路。
一開始,徐振中的確壯志滿懷,報國心切,向他的部下提出“向岳家軍學(xué)習(xí),凍死不拆房,餓死不搶糧”的響亮口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
劉沂生,男,山東青州人,筆名瘦叟,作協(xié)會員,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會員。1963年畢業(yè)于山東曲阜師范大學(xué)中文系,步入社會,從事教育工作,是一方名師。
1984年,以《欲糾無策空嘆息》為題上書“人民日報”,呼吁“救救教師、救救教育”。“人民日報”以《值得憂慮的一個現(xiàn)象》為題摘刊,引發(fā)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陳云“尊師重教”重要批示,被譽為“給中華教師命運帶來拐點的人”,《值得憂慮的一個現(xiàn)象》被評為1984年度“人民日報”好新聞一等獎。
自幼酷愛文學(xué),六十六歲出版處女作,十年完成六部巨制,先后出版《犟牛本色》、《魏嵋傳》、《古州傳奇》、《碧血沃古州》、《衡王府史話》,與詩集《草堂清韻》等作品,被譽為古州文化奇人。
劉沂生長于傳奇,蒹工碑記。其碑記獨具一格,行文凝練,節(jié)奏感強,既有詩歌之美,又有散文之暢。諸如《青州龍興寺復(fù)興頌》、《重立唐王圣旨碑記》、《圣水祠賦》、《雕塑“盛開”落成記》、《衡王府宮廷宴復(fù)興頌》、《忠魂凝鑄八岐山頌》、《星光燦爛映后人》、《東壩新村落成記》、《碧波長流彌水頌》、《龍?zhí)缎阕遂n云門》、《重修臥龍橋志》、《為亡妻高秀美志銘》、《東建德沿河?xùn)|路拓修志》、《南張樓村騰飛志》、《廣福寺復(fù)興落成頌》、《王府長庚養(yǎng)生文化園落成志》、《春暉橋落成志》、《仁愛亭記》、《西苑小學(xué)騰飛賦》、《青州東籬居公寓落成頌》與“青州衡王橋欄板石雕王府故事”等作品,為青州市諸多景點增添了傳統(tǒng)文化的光彩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