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園】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散文)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
今天下午在三軍的工作室閑談,三軍把與小連襟交流的話像竹筒中倒米,一粒不拉地告訴我。他說著,前兩天那個午后的陽光斜斜落在中醫(yī)院10樓病房的窗沿上,15床的三軍岳父岳母正絮絮叨叨說著家常。三軍的岳母忽然問起三軍,你的小孫子快要過周歲生日,你的兒子小春陽回不回來?
三軍的回答,是“肯定回”。話音剛落,三軍的小連襟懷斌便晃悠悠走了過來,帶著幾分酒意拍著胸脯:“小春陽要不回,就是你沒用!我那在天長上班的兒子,我叫他啥時回就啥時回,每次回來不都扛著一箱酒陪我喝?”
三軍沒接話,只是望著窗外。懷斌的性子他懂,61歲的人了,剛從外面打工回來,正琢磨著重操舊業(yè)磨豆腐,說話向來直來直去,像塊沒打磨過的石頭,硌得人疼,卻也帶著幾分實在。
三軍的小懷斌總說自己的話是"忠言逆耳",我點頭應著,心里卻想起桐城糧管所的陳金東。那位手握千萬資產(chǎn)、兒子已是副處的工商聯(lián)主席,怕是連讓42歲的兒子周末回家吃頓飯都要掂量著說,又何嘗能像懷斌說的那樣"招之即來"?取妻生子,這樣號令比登天還要難。
三軍五日前陪岳母回觀塘,偶遇小姨子,想起多年前她的小姨子曾幫家里渡過一段情感上的難關(guān),便試著問她小春陽的事。她挑眉一笑:"你是他老子,他不聽你的聽誰的?換成別人,我早坐在旁邊看笑話了。"
這話聽著耳熟,像極了懷斌的論調(diào)。長輩總覺得,父母的話就該是圣旨,卻忘了"兒大不由娘"自古便是常理。就像三軍的表連襟陳金東的兒子,42歲的副處,有自己的仕途與家庭;就像懷斌口中"招之即來"的兒子,怕也是藏著不為人知的遷就。每個孩子長到18歲,便像羽翼漸豐的鳥,總要飛向自己的天空——有的往高遠處去,有的在近處盤旋,卻沒有誰能永遠被攥在掌心。
懷斌還在說著"老子的話就得聽",小姨子的笑聲還在耳邊,忽然想起那句"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蛟S,為人父母最大的智慧,不是把孩子拴在身邊,而是看著他飛向?qū)儆谧约旱纳胶r,能笑著說一句:"去吧,累了就回來。
"至于那些"逆耳忠言",權(quán)當是歲月留下的老規(guī)矩吧。聽著,記著,然后笑著搖搖頭——畢竟,這世上沒有誰能真正替別人活一輩子,無論是父母,還是子女。
202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