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見證】【東籬】只此青綠(散文)
【行文線索】:舞蹈詩?。ㄆ咂Ю锝綀D(六段)——文人相聚(聯(lián)想)——總結(jié)全篇兼抒情
2022年1月底(即2021年農(nóng)歷除夕),晚飯后。我靜坐于成都家中客廳沙發(fā)上,打開電視,凝神觀看央視2022年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看過諸多節(jié)目,甚覺無趣。及至看到一段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后,不覺眼前一亮,深感震撼。
在空曠大氣而極具現(xiàn)代感的央視舞臺上,舞蹈劇《只此青綠》以巨大的同心圓為表演背景,在琴聲悠揚古韻四溢中徐徐展開一幅青山綠水畫卷……
畫面中,月光朦朧,山高水遠。
展卷、問篆、唱絲、尋石、習筆、淬墨、入畫,七個篇章如七顆流星,在時光交錯的舞臺上縱橫馳騁,變化莫測。漸次展開的幽深畫境,層次豐富,如夢如幻:一輪朗月高掛在夜空中,暮色靄靄,天地無際。生活在現(xiàn)代的展卷人與北宋青年畫家王希孟四目相對,微笑作揖。霎時間,古與今相通,情與景相融,靜與動相間,實現(xiàn)了跨越千年的詩意對話,和文脈傳承。
目光所及處:桔黃色的舞臺背景下,一幅長畫在和諧優(yōu)美的旋律中慢慢展開。云霧繚繞,霓虹閃爍。領(lǐng)舞孟慶旸女士率先登臺,她步履婀娜,眉目傳情;接著十余名年輕女演員相繼出場,漫步輕舞,圍繞在領(lǐng)舞者身邊,如眾星捧月。仔細觀看,發(fā)現(xiàn)舞臺上眾舞蹈演員均為相同裝扮:她們頭頂?shù)那嘟z俱梳束成高聳的山峰髻,身上穿著一襲青色長裙,裙擺拖在光澤見影的地板上,似朵朵舒展的青澀荷葉。肩上披著淡綠色的寬大云肩,青綠相間,莊重華美。可能是為了方便舞蹈表演吧,女演員們都赤著腳,沒有穿鞋。放眼望去,這些衣袂瓢飄的女子,看似都很年輕,大概平均年齡只有二十歲出頭吧。她們個個面容俏麗、皮膚白皙,身材修長,苗條溫柔。在寬闊高尚的巨型舞臺上翩翩起舞,宛若眾仙女下凡。
隨著舞臺背景及音樂節(jié)奏的細微變化,眾演員的舞姿、隊形、動作、神情等也相應(yīng)地不斷改變、調(diào)整。她們或鶴立雞群一枝獨秀,或天女散花五彩繽紛,或整齊劃一動作一致,或彩云紛飛三五成簇。在低沉舒緩的音樂和美侖美奐的舞姿中,舞臺的背景畫面逐漸變得清晰、明朗。仙女們用裙擺作筆,用地板作布,用身體作顏料,在寬大的央視舞臺上傾情演繹著北宋青年畫家王希孟艱辛無比的創(chuàng)作過程,見證著《千里江山圖》出臺前后的嘔心瀝血和來之不易。在表演接近尾聲時,隨著背景畫面的完全展開,一幅清晰明麗的巨畫《千里江山圖》身披青綠色羅綺,向觀眾們款款走來,似乎帶著跨越千年和相隔萬里的神秘微笑,還有些許驚奇、激動。
據(jù)資料記載:《千里江山圖》是北宋青年畫家王希孟18歲時創(chuàng)作的絹本設(shè)色畫,無作者款印,有清弘歷(乾?。┗实垲}詩,后隔水有北宋名相蔡京的跋一,尾紙有元朝書畫家李溥光和尚的題一。打開卷軸,開端即可見朱紅印章數(shù)枚,以及卷首題詩。此畫現(xiàn)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指出,《千里江山圖》的主要取景地是江西廬山和鄱陽湖。
《千里江山圖》雖屬于寫意之作,但不乏工美之質(zhì),充分表現(xiàn)了青年畫家王希孟嚴謹勤勉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和精湛絕倫的藝術(shù)造詣。該作品以巨幅長卷形式,立足于歷代山水畫傳統(tǒng),畫面細致入微,整體氣勢恢宏。遠觀畫面,只見山青水綠,郁郁蔥蔥。群峰如雨后翠竹,亭亭玉立,空靈俊秀。四面江環(huán)水繞,清澈可鑒,靜水流深。近看則山峻路險,怪石林立,如萬劍穿云。云霧氤氳,水波微蕩,魚蝦歡戲。總之,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疊嶂的群山構(gòu)成了一幅生動唯美、如翡似黛的江南山水圖。
信步其間:江渚漁村、茅舍竹林、水榭亭臺、水磨長橋等靜景,穿插著漁歌唱晚、隱士行吟、商旅趕集、飛鳥逐翔等動景,可謂動靜結(jié)合相印成趣。該作品在人物的刻畫上,極其精細傳神,形態(tài)栩栩如生,畫中飛禽用筆輕輕一點,便具展翅翱翔之態(tài)?!肚Ю锝綀D》畫卷,不僅代表著我國古代青綠山水畫發(fā)展的里程碑;而且,集北宋以來水墨山水畫之大成,并將創(chuàng)作者的細膩情感及審美情趣付諸創(chuàng)作之中。《千里江山圖》是舉世公認的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堪稱中國古代山水畫的巔峰之作,獨步千載,曠世罕見。
“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筆方能匯山河”。隨著電視屏幕慢慢展開巨幅畫卷,屏息凝視。開始步入畫面第一段:迎面一座高山壁立千仞,山巔直插云霄,其后群峰蜿蜒,水天一色。煙霧彌漫處,只見楚國士大夫屈原懷抱古琴,峨冠長袍,獨自屹立于山巔之上?!伴L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以其憂國憂民、浪漫多情的胸懷,和登高望遠,潔身自好的節(jié)操,開辟了古代辭賦“香草美人”的傳統(tǒng),成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楚辭之祖”。
峰回路轉(zhuǎn),移步換景。進入畫面第二段:從前景山巒村舍起勢,放眼望去,隔岸群峰傲立,次第舒展。一座拱形石橋橫跨江水兩岸,橋上有一個八角亭子。清風徐來,花香若縷。忽然從亭內(nèi)傳出吟詩作賦的聲音,瞬間打破了江面的平靜。其中一人高聲吟誦“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畔何人初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吟到動情處,聲音哽咽,熱淚盈眶。一人接著昂首吟詠道“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騰到海不復(fù)回……”之后,其他幾名詩人相繼吟唱著自己的得意詩作,對酒當歌,慷慨激昂。至暮色已沉,玉兔高照,方含醉四散。參加此次吟詩會者,原來是唐朝數(shù)位著名詩人遷客,包括以孤篇壓全唐的“吳中四士”之一張若虛,浪漫奔放、獨立不羈的詩仙李白,心憂天下、以詩為史的詩圣杜甫,關(guān)注蒼生、體貼民情的詩王白居易,沉著雄健、風格自然的“詩豪”劉禹錫等。
目光緩移,漸入佳境。邁進畫面第三段:山勢漸陡,群山起伏,與第二段山水以長橋木廊相連,曲渚回灣,風光旖旎。數(shù)座主峰相互依偎,其間山路曲折,似數(shù)條絲帶盤繞至云霧深處,幽遠迷茫。秋日西沉、晚風拂柳的江面,一葉漁舟從澄明如鏡的江面輕輕劃過,蕩起陣陣梨花似的漣漪。小巧精致的漁船里,載著七位宋朝文學巨匠,諸人在小船內(nèi)或載歌載舞,或吟詩作賦,或談笑風生,或指點江山。他們分別是歐陽修、蘇軾、陸游、文天祥、李清照、岳飛、辛棄疾等。這些宋代文人雅士中,有的身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留有傳世作品流芳千古;有的精通詩詞格律,自成一家,風格獨特,開啟詞壇豪放灑脫或婉約含蓄之風,成為一代詞壇宗師級風流人物;有的身為愛國名將,滿懷精忠報國之赤誠,文武雙全,詞如其人,光照史冊……思緒飄渺中,耳際仿佛油然升起鏗鏘悅耳的天籟之音——“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
品茶稍息,接著凝眸細觀,不覺已步入畫面第四段:忽見高山拔地而起,巍然聳立,山岳連綿,瀑布如虹。至畫面第五段:山勢逐漸變得平緩,山間云霧蒸騰,鳥語花香,宛如人間瑤池。最后,懷著喜極而泣的心情進入畫面第六段,即整幅畫卷的卷尾:只見山勢又漸高聳,與卷首的群山肅立遙相呼應(yīng),空靈遼闊的江面也與卷首風景一脈相連,形成循環(huán)之勢,堪稱畫龍點睛之神筆。
極目四顧之際,似乎耳畔又傳來小橋溪水潺潺之聲,遠處江面夕陽柳影、雁鳴鶴舞。湖光三色,碧水連天。隱隱約約處,有幾個古代人影若隱若現(xiàn)。他們有的在江岸邊漫步踏青,有的在竹林中縱馬飛馳,有的在茅屋內(nèi)奮筆疾書,有的在山頂上把酒臨風。拉近鏡頭細看,才看清他們大概共有八九人,穿著元明清三朝各式服飾,在千里江山的綠色胸膛里或吟詩作曲,或歡飲暢敘,或下棋對弈,或著書立說……各展其才,各遂其趣,怡然自得,天人共樂。如問其名,則個個如雷貫耳,彪炳千秋:其中有號稱“元曲四大家之一”、著名雜劇《竇娥冤》《望江亭》的編劇關(guān)漢卿,及被后世稱為“元曲的最佳杰作”的雜劇《漢宮秋》的編者馬致遠;有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小說作者羅貫中、施耐庵、吳承恩、曹雪芹;有風流瀟灑、秀逸清俊的明代大畫家唐寅,有主張“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學大師王陽明;有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被譽為“清詞三大家”之一的滿清詞人納蘭性德,和中國近代改良主義的先驅(qū)、充滿批判精神的《己亥雜詩》作者龔自珍等奇人異士。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肚Ю锝綀D》作為北宋及中國古典青山綠水畫的巔峰之作,以其磅礴萬里的豪邁氣勢和獨具匠心的精神內(nèi)涵,鑄就了中國古代繪畫史上的一座難以逾越的豐碑?!盁o名無款,只此一卷。青綠千載,山河無垠”。在她寬闊而幽遠的由青綠色血肉筑成的胸懷里,曾經(jīng)孕育了多少英雄兒女,滋養(yǎng)了多少才子佳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騷數(shù)百年”。是的,江山千里,人杰地靈;錦繡河山,風光無限。我愛江山如碧玉,如同江山愛我如明月!
——2025.7.24作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