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見證】【曉荷】曬秋(散文)
秋天的太陽,激情似火地照。尤其在這江南的小村,陽光不似夏日那般毒辣,也不像冬日那般吝嗇,只是溫和地灑下來,將萬物都鍍上一層金色。人們便趁著這好天氣,將一年的收成攤開來曬——稻谷、玉米、辣椒、豆子,乃至腌制的魚肉,都排布在各家的門前屋后。這便是“曬秋”了。
我們村的曬秋向來是很熱鬧的,自我記事起,每到此時節(jié),家家戶戶門前便如開了雜貨鋪?zhàn)?,紅的辣椒,黃的玉米,白的棉花,黑的芝麻,煞是好看。小孩子們在曬場間穿梭嬉戲,偶爾偷抓一把花生塞進(jìn)嘴里,大人們見了也只笑笑,并不當(dāng)真責(zé)備。這曬秋,曬的不只是糧食,還有人們一年的辛勞與期盼。
老麻頭人勤快,他可是我們村最會曬秋的人。他家的曬場總是收拾得最整齊,糧食鋪得勻稱,每隔一個時辰就用竹耙子翻一次。他常說:“曬秋如繡花,馬虎不得?!边@話我起初不解,后來才明白,糧食曬得好,保存得久,來年青黃不接時才不致餓肚子。老麻頭曬的稻谷,顆粒飽滿,從未見有發(fā)霉的;他曬的辣椒,顏色鮮亮,能放上兩三年不壞。
記得有一年秋雨連綿,許多人家來不及收糧,稻谷都發(fā)了芽。唯獨(dú)老麻頭,每天看天色不對就提前收糧,再用炭火慢慢烘,竟保住了八九成的收成。那時節(jié),村里人提著空口袋去他家借糧,他從不推辭,還會多給人一些。他說:“都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鄰居住著,我家有的也是大伙的?!眮砟甏謇锶思沂斋@了糧食,借他家糧食的都主動去他家還,還多添了一成利息。老麻頭把這多出的一成又分給了那年受災(zāi)最重的幾戶人家。
“糧食是命根子,曬秋就是保命。”老麻頭總愛這么說。他曬秋時極認(rèn)真,腰彎成一張弓,汗水順著皺紋流到曬得發(fā)紅的臉頰上,他也不擦,怕手上的泥土臟了糧食。我小時候常蹲在旁邊看,他便教我認(rèn)五谷,說這是祖宗傳下來的學(xué)問,丟了可惜。
“這曬秋啊,不單是曬糧食,也是曬人心。”老麻頭有一次突然冒出這么句話。那時我尚年幼,不解其意,只覺得這老頭說話總愛繞彎子。如今想來,卻覺得大有深意。曬場上,誰家勤快誰家懶,一目了然;誰家豐收誰家歉收,也瞞不過人眼。曬秋時節(jié),人心也如這秋陽下的糧食,是飽滿是干癟,是干凈是污濁,都攤開在光天化日之下。
我十二歲的那年秋天,曬秋的季節(jié)我爺爺病了,在家附近的小診所打了針也不見好轉(zhuǎn),反而越來越厲害了。母親就和父親急呀,就一起用板車?yán)チ耸欣锏尼t(yī)院,家里只剩下我一個人。曬秋這活我也干不了呀!正在這時老麻頭來我家了,他摸著我的頭說:“走,咱爺倆一起去給你家糧食曬太陽?!蹦翘欤謇锶艘捕紒韼兔?,熱火朝天的有說有笑場面很是難忘……
前年,老麻頭走了。他那在外地工作的兒子回來辦喪事,對曬秋一竅不通,急得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村里人知道了,不約而同地都聚到他家曬場上,你翻稻谷,我收辣椒,不到半日功夫,就把老張頭留下的糧食曬好收倉了。他兒子要給工錢,眾人卻擺手不要,只說:“老麻頭幫過我們,這是應(yīng)該的。”
去年曬秋,路過老麻頭家時,我看見他兒子正學(xué)著父親的樣子翻曬稻谷,動作雖笨拙,神情卻認(rèn)真。隔壁的王嬸和幾個鄉(xiāng)親在一邊幫忙指點(diǎn)著,他連連點(diǎn)頭道謝。陽光照在那片曬場上,金黃的稻谷泛著光,恍惚間,我似乎又看見老麻頭彎著腰在那里忙碌。
曬秋的習(xí)俗,在這村里代代相傳,從未間斷。即使在最困難的年歲里,人們也要想方設(shè)法曬一點(diǎn)存糧,為的是熬過寒冬,盼來新春。如今的年輕人多去了城里打工,但每到秋季,仍會回來幫著家里曬秋。他們說,城里的活計(jì)再忙,也不能忘了根本。
秋陽下,曬場上的糧食漸漸干了,散發(fā)出淡淡的香氣。這香氣里,混合著泥土的芬芳,陽光的溫暖,還有農(nóng)人汗水的氣息。我深深吸一口氣,忽然明白了老張頭那句話——曬秋如繡花。是啊,這一年的收成,這一生的勤勞,都在這細(xì)細(xì)密密的“繡工”里了。
每年的曬秋我從不會缺席,無論再忙曬秋之日我都會從城里返回家。幫家人曬秋,去鄰居的老人家?guī)兔?。因?yàn)槲抑牢沂寝r(nóng)民的兒子,曬秋的日子每年都會繼續(xù),如同這村莊里的生活,平凡卻堅(jiān)韌,年復(fù)一年,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