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見證】【丹楓】永遠的鄉(xiāng)愁:做豆腐的財爺(散文)
財爺本是縣財政部門的一名干部,只因工作中出現(xiàn)一些失誤,遭到批斗,之后就被開除公職,回鄉(xiāng)務農(nóng)。但財爺畢竟是吃過公糧的人,在村里也有些威信,隊長就讓他在豆腐坊做豆腐。因此,從我記事時起,財爺早已在豆腐坊多年了,他做的豆腐村里人都說好吃,我也時時記掛著能天天吃上豆腐。
財爺是個有文化的人,更是位性情開朗、為人熱情的人。至于他在單位是什么情況,我不得而知,但現(xiàn)在的樣子,完全是一個地道的農(nóng)民。雖然只有四十四五歲,可黑色粗布上衣和黑色粗布褲子一穿,至少都在五十歲以上。再加上他那錚明瓦亮的光頭和一雙從未換過的黑色布鞋,給人的感覺跟農(nóng)村六十歲老頭別無二樣。
豆腐坊就是村口最顯眼的三間茅草房,雖光線昏暗、設施陳舊,但所需用具,樣樣齊全。兩扇圓柱形石頭拼合而成的石磨,熬煮豆?jié){的灶臺、灶火、大鐵鍋,過濾豆?jié){的濾布、笸籮、篩子,盛放豆?jié){的大缸,舀取豆?jié){的木桶、水勺,促使豆?jié){凝固成豆腐腦的鹵水,擠壓豆腐的大石頭,盛放豆腐的木框、木板,就連休息睡覺的土炕及被褥也是一件都不少……
財爺就是在這樣看似簡陋卻設施齊全的三間茅草房里,年復一年地為全村人做豆腐。
豆腐,在那個年代,可是僅次于大肉的最佳食品。雖然大肉一年吃不了兩次,但豆腐卻是每隔一段時間總能吃上的。只要拿半小碗玉米,就可兌換一大碗豆腐,非常方便。當然,小麥也可兌換,但小麥太金貴,省著吃都挨不到來年新小麥收割,誰又能舍得去兌換豆腐。那時吃豆腐要按‘頓’算就太奢侈了,只在招待客人或換口味時才舍得還一點。這樣一來,對有著八九口之家的我來說,吃一塊豆腐堪比珍饈。
人常說,越是吃不上的東西,就越想吃。物以稀為貴嘛。尤其是每天上下學從豆腐坊經(jīng)過,甜香的豆?jié){味如一只無形的小手,輕輕勾著鼻尖,又像一縷纏綿的絲線,纏纏繞繞鉆進心里時,身子便情不自禁地隨著腳步的放慢而走進豆腐坊,美美地看一會兒財爺是如何做豆腐?聞一會兒那帶有甜香的醇厚氣息是如何氤氳在豆腐坊上空?又如何飄進我的鼻孔,如此刺激著我的味覺神經(jīng)?
說來也怪,只要我和伙伴們走進豆腐坊,即使做短暫的停留,也會得到財爺?shù)臒崆榻哟?。他不是切一小塊豆腐犒勞我們,就是舀一小勺豆?jié){讓我們過過嘴癮。按財爺?shù)脑捳f就是,我們這些小學生是村子的未來,從小可不能虧了身體。我們當然知道,這一點點豆腐或豆?jié){,雖然從根本上填補不了我們的身體虧欠,但至少讓我們幼小的心靈感到溫暖,對豆腐坊的親近感迅速倍增,和財爺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總想有事沒事去豆腐坊轉轉。時間一久,自然就掌握了財爺做豆腐的簡單流程。
記得有一年年底,正是財爺最忙的時候。他要趕春節(jié)前,做出全村人過年的豆腐。這可不是一二十斤的豆腐任務,而是好幾百斤的重任呀。為此,隊長專門派給他兩個幫手。自此,他們每天凌晨四點起床,到夜里十二點才睡覺,忙得像個陀螺,一轉動就不知道停下。那泡黃豆的大盆從未空過,磨黃豆的石磨從未停過,那熬煮豆?jié){的灶火從未滅過,那圍在財爺胸前的圍裙也從未取下過。有時我們?nèi)チ?,看到財爺他們忙得不可開交的樣子,只能干些力所能及的活,不是把泡好的黃豆從大盆舀到石磨上,就是站在石磨旁,對著拉磨的黃牛喊一聲“駕”,要不就是兩個人一組,從井房給豆腐坊的水缸里抬滿水,但最多的還是給灶火里添柴火。
就是在那陣子幫忙中,我對財爺做豆腐的程序更加清楚,對其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牢牢地記在了心里。做豆腐除了將泡好的黃豆磨成帶水的黏稠物外,還要將這些黏稠物倒進大鍋添水到一定程度后燒火煮熟;還要用一塊正方形白布,四角拴在十字交叉中心串在一起的木棍四端上,木棍中心懸掛于房梁上,用于過濾磨耗的豆?jié){,分離出豆渣和豆?jié){;還要將過濾好的豆?jié){盛在大缸里,并倒進一定量的鹵水,使豆?jié){逐漸凝固成豆腐腦;還要將豆腐腦撈進一個無底無蓋、里面襯有紗布的木質長框,再把紗布裹緊,上放木板,壓上適當重量的石頭,通過擠壓使豆腐腦中的水分滲出,形成豆腐。而其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財爺給豆?jié){點適量的鹵水和把豆腐腦擠壓成豆腐的時間長短。我清楚地看到財爺給幫忙的兩個人說:“點鹵水是將豆?jié){從“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的關鍵一步。如果鹵水點得過多,凝固的豆腐就過硬,吃起來過老、過苦;相反,如果鹵水點的不足,凝固的豆腐又過軟,易碎,松散難以成形;只有鹵水點適量,凝固的豆腐才緊實有彈性,吃起來口感才好。那么,怎樣才能做到鹵水點適量,完全是憑多年的經(jīng)驗積累。就像練功打拳,絕非一日之功,不是有一句話叫‘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嗎?說的就是這意思?!庇纱丝梢?,財爺?shù)亩節(jié){點鹵水,是真正憑經(jīng)驗一點點摸索出來的。他將豆花擠壓成豆腐,雖然沒有鹵水點豆腐那么復雜,但也是一點都不含糊,擠壓的重力和時間,都是他在多年的實踐摸索積累而成。
這就是財爺做的豆腐之所以廣受歡迎的主要原因。
可是,越是知道做豆腐的辛苦,就越覺得這醇厚的鮮味來之不易。那時的日子,連粗糧都要省著吃,即使偶爾吃頓面條或米飯,也要給里面加些玉米珍,我們稱之為“珍珍面”或“珍珍米飯”,要不就是用玉米面做成攪團,粘得跟漿糊一樣,吃在嘴里寡淡無味,又不耐餓,過不了兩小時,肚子就咕咕亂叫。因此,吃豆腐就更成了我們的夢想。我們無時不在尋找著怎樣才能吃到更多豆腐的機會。
終于,一次偶然的捉迷藏游戲,讓我們的愿望終于變成了現(xiàn)實。
那是一個國慶節(jié)的假期,一片片金黃色的玉米棒在社員們的緊鑼密鼓聲中一車車被拉回到家,就連分給各家各戶的玉米秸稈,也整齊地簇擁村子周圍的房前屋后。一天傍晚,我們迎著涼爽的秋風,伴著斜掛空中的一輪圓月,聚集在村口,開心快樂地捉起迷藏。就在我以躲藏者的身份巧妙地鉆進一簇玉米秸稈里時,小心地連大氣都不敢出,靜靜地依偎在玉米秸稈上,直到急促的腳步聲漸漸消失,才隱隱感到屁股下面有個硬邦邦的東西硌的我難受。我抬起屁股,伸手一摸,原來是一個連接在秸稈上的玉米棒。我沒在意,隨手往旁邊一撥,準備探頭出來??删驮谖译S手一撥的剎那,又碰到個硬邦邦玉米棒。這下我驚喜了,不管不顧地鉆出秸稈簇,對著不遠處的伙伴們喊道:“大家快過來,我在這里?!甭牭胶奥暤幕锇閭兗娂娕苓^來,一個個驚訝地問:“怎么了?怎么了?”我舉著兩個玉米棒,興奮地說:“看我手里拿的什么?”一個伙伴湊近一看,大失所望地說:“我以為啥呢,不就是個玉米棒,這有啥稀奇的,家家都有。”其他伙伴也失望地說我大驚小怪。這下我可急了,竭力辯解道:“家里有,那是家里的??晌沂掷锬玫?,是在玉米秸稈里撿到的,能一樣嗎?難道你們不想吃財爺?shù)亩垢??”我這么一說,伙伴們又立馬來了精神。剛才那位帶頭大失所望的伙伴,趕緊上前一步,接過我手中的玉米棒說:“原來這樣呀,咋早不說?”“又怪我了?還讓我咋說?只能說自己太笨?!蔽已鹧b嗔怪地反駁回去。之后對大伙說:“這下該知道怎么做了吧!”“知道,知道”隨著大伙的一聲聲回答,他們就像得到命令似的,一個個鉆進秸稈簇里,尋找著遺留在上面的玉米棒。
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不到半小時時間,每個人或多或少地找到了玉米棒,匯聚在一處剝成粒,整整一臉盆呢。本想著立馬去兌換豆腐,可一看時間,已經(jīng)很晚,只好等第二天一大早端著玉米去豆腐坊找財爺。
沒想到第二天早上,我們端著玉米來到豆腐坊,詳細地給財爺說明情況后,財爺十分驚喜地笑道:“真有你們的,這辦法都能想出來。財爺小看你們了。不過這樣挺好,也算是你們的勞動所得,要不然,這些玉米也會被老鼠吃掉的?!?br />
就這樣,一臉盆玉米,換了整整兩臉盆豆腐,高興地我把分到一大塊的豆腐拿回家,當天中午就讓母親做了一頓“珍珍面”,摻和了很多豆腐,吃起來格外香,是我吃的“珍珍面”中最爽口的一次。
自此,只要我們一有空閑時間,就聚集在一起,邊捉迷藏邊尋找遺落在玉米秸稈上的玉米棒。開始還真找到不少,到后來就越來越少,有時甚至連一個都找不到,直至簇擁的玉米秸稈被大人堆成柴垛,我們才結束了這項活動。可不管怎樣,那個深秋,我們可沒少吃財爺?shù)亩垢?br />
此后的每一年深秋時節(jié),我們都是以同樣的方式度過,既快樂又回味無窮。
再后來,土地分到各家各戶,財爺也落實了政策回到原單位工作,豆腐坊隨著生產(chǎn)隊的解散便自動停業(yè)。在此期間,我正好去鎮(zhèn)上讀高中,曾見過財爺一次,他正在豆腐坊舊址上長久地站立,好像在思考著什么。我看他那戀戀不舍的樣子,和做豆腐時的形象判若兩人,花白的大背頭,筆挺的中山裝,錚亮的黑皮鞋,走起路來精氣神十足,完全沒有了農(nóng)村老人的一點影子。
如今,半個世紀過去了,財爺早已離開我們,當年的豆腐坊也沒了蹤影,但我每次路過此處,財爺那兩種不同的形象就交織著矗立在我面前,一會兒是他給我們豆?jié){和豆腐腦以及豆腐讓我們品嘗的情景,一會兒是我們幫他干活的情景。一會兒是我和伙伴們找他換豆腐的情景,一會兒又是他變成干部模樣的情景。它們像放電影似的,一遍遍在我腦海里閃現(xiàn)。我知道,那些溫暖的記憶早已刻在時光里,成了心底最柔軟的角落。財爺?shù)纳屏?,和伙伴們一起的嬉鬧,還有豆腐坊飄出的淡淡豆香,其實從未真正消失,它們就藏在每次路過時的心跳里,藏在回憶翻涌的瞬間里,一直都在。
二○二五年七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