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云水禪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見證】【云水】遠去的搪瓷茶缸(散文)

精品 【江山·見證】【云水】遠去的搪瓷茶缸(散文)


作者:江南小溪 舉人,5869.43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408發(fā)表時間:2025-07-24 11:25:43

發(fā)現(xiàn)這只搪瓷茶缸時,還是在城隍廟附近一家懷舊展覽館里。這家取名“重回屋里廂”的展覽館,陳列著1940年至1990年,老上海市民眾多的生活用品,里面既有喇叭形狀的唱機、老式縫紉機,也有黑白電視機、大白兔奶糖、竹殼熱水瓶等等,五花八門,種類繁多,非常具體地反映了當年上海市民的生活景象。
   妻子是在一只玻璃柜里,看見這只白底紅字搪瓷茶缸的。那時候,我正在附近觀看一架老式鋼琴,聽見她喊我,我過去后,她指著玻璃柜里的一只搪瓷茶缸,說:“你給我看看,這只搪瓷茶缸是不是我?guī)煾档??”我說:“我又沒見過你師傅的搪瓷茶缸,怎么知道?”她說:“顏色和字跟這個一樣。”我又說:“一樣的搪瓷茶缸很多,你師傅的搪瓷茶缸,怎么可能在這兒?”聽我這么一說,她又仔細看了看,不吱聲了。確實,社會上一樣的東西很多,就拿搪瓷茶缸來說,過去每一個家庭幾乎都有,然而,當我們離開玻璃柜,去別的地方參觀時,妻子眼眶突然紅了起來,我有些不解,問她這是怎么啦?她說:“我想我?guī)煾盗恕!笨粗@副傷感的樣子,我忽然想起她曾經跟我說過的,有關她師傅那只搪瓷茶缸的事情。
   妻子的師傅叫陳桂蘭,如果不是2013年因病去世,今年已有90多歲。妻子自1974年5月進棉紡織廠后,就一直在她的生產小組工作,陳桂蘭是她的帶班師傅。陳師傅不僅在工作上,給予妻子很多幫助,而且在生活上,更是給予了不少關心。在我沒認識妻子之前,妻子的家庭,是一個很特殊的家庭:岳父是個農民,一直在外地農村種地,沒有什么收入,岳母僅靠在街道工廠工作的那點工資,來撫養(yǎng)兩個女兒,還得時常寄點錢給岳父,因此,生活十分拮據(jù)。而妻子的妹妹,從小身體殘疾,沒有工作,還得經常上醫(yī)院治病,所以,當年欠下了不少外債。直到她參加工作后,岳母的經濟壓力才減輕了一些,但家里仍然很窮。就在這時候,她感受到了來自陳師傅的溫暖。妻子說,她當學徒工的第二年,有一次跟陳師傅閑聊時,無意之中說,她長這么大,還從來沒有吃過雞腿呢!真想買個雞腿嘗嘗。就這么句無心話,陳師傅卻一直記在心里。等到妻子上中班的那天晚上,陳師傅特地來到車間,將一只大號的搪瓷茶缸,放在她工作臺上,說是燒了一碗餛飩,讓她休息時吃掉。妻子因忙著干活,也就沒打開來看。直到下班后,她端到沒人注意的地方,將那茶缸餛飩吃了??沙粤藳]幾口,發(fā)現(xiàn)茶缸里竟還藏著兩只雞腿,她當時就哭了起來,但沒舍得吃,而是將兩只雞腿拿回家,和妹妹一起分享了。
   從那天開始,陳師傅那只白底紅字的搪瓷茶缸,就成了給我妻子傳送食物,最便捷的工具。在很長的一段日子里,妻子吃過她送來的雞湯、紅燒肉、八寶飯等等,東西很多。最讓妻子難忘的是,有一年,她母親住院開刀,陳師傅不知道從哪兒曉得的,一天下班后,在家用搪瓷茶缸,裝了一大茶缸的黑魚湯,冒著大雨,來醫(yī)院探望她母親,讓她感動得不知道說啥好。
   妻子見物思人,讓我也有感觸。其實,只要在工廠上過班,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人,或多或少都有過這種搪瓷茶缸。那年代,發(fā)放搪瓷茶缸,成了每一個企業(yè)必配的福利,新職工打從上班頭一天起,就會領到包括搪瓷茶缸在內的物品。搪瓷茶缸外面所印的字,除了單位名稱外,都是“某某班組”,或者“先進個人”、“為人民服務”等內容。我記得自己當年到單位報到時,單位領導當天就給我發(fā)放了搪瓷茶缸、毛巾肥皂、以及一包衛(wèi)生紙。搪瓷茶缸是中號的,有蓋,白底藍字,印著單位名稱以及編號,我很是喜歡。然而,這只搪瓷茶缸,我沒用幾天就失蹤了,原因在于自己粗心。由于當時生產車間有規(guī)定,為了防止產品衣服被污染,茶缸一律不準帶進車間,因此,車間職工所有的茶缸杯子,都放在車間門口的茶水桶旁邊,下班前才能收回來。但我嫌拿進拿出太麻煩,就一直放在茶水桶旁,于是就發(fā)生了失蹤的事情。當我將這事報告給保衛(wèi)部門,保衛(wèi)科長取笑我:這只搪瓷茶缸價值又不大,你還真當失竊案報了?他勸我算了,以后還會發(fā)的。
   果然,在我學徒滿師的那年,廠工會搞勞動競賽,我憑優(yōu)秀獎,又獲得了一個搪瓷茶缸。但我還沒來得及使用,就碰到一件倒霉頭的事。那天下班,我捧著搪瓷茶缸回家,在經過大連路時,有一位騎自行車的男人,不小心撞了我一下,我手一抖,茶缸的蓋子掉落在地上。我責怪了他一句,隨后想去拾蓋子,可扭頭一看,一輛5噸的卡車,正加速朝我這邊開來,我有點膽怯,就縮回了手,想等卡車開過去再拾,可沒料到司機欺負人,明明可以避開搪瓷蓋的,他卻直接開了上去,將蓋子壓扁,并且得意地狂笑。我只能拿著一個沒蓋子的搪瓷茶缸回家,被老爸臭罵了一頓。
   其實,妻子也是有搪瓷茶缸的,而且比我多比我大,主要是她經常被評為先進個人。她所在的紡織廠,過去發(fā)給先進個人的物質獎勵,每年都是老一套的東西:毛巾香皂搪瓷缸,沒有任何創(chuàng)意,所以,家里的一只五斗櫥,幾乎成了妻子專放搪瓷茶缸的地方。只要一有搪瓷茶缸,她就會用舊報紙一層層地包裹起來,像包裹珍珠瑪瑙似的。我有時候會取笑她:要收藏這么多搪瓷茶缸干嗎?又不是啥值錢的東西。她說我不懂,等老了拿出來看看,就覺得自己這輩子活得值了。我說即便這樣,你留一只也夠你看的了,其他的搪瓷茶缸該用的就用,該送人的就送人,她卻無論如何不肯。不但不肯,而且有一年,她參加紡織系統(tǒng)的技術比武,獲得第3名,又拿回來一個搪瓷茶缸。由于這只搪瓷茶缸,并沒有在會場上發(fā),卻是過了幾天后,由廠工會轉交給她的,所以她也沒有注意,等拿回家,拆開包裝紙,她才吃了一驚,原來搪瓷茶缸上面的名字印錯了。我妻子姓“黃”,本應該印個“黃”字,卻印成了“王”。黃和王,完全是兩種不同發(fā)音的字,怎么會印錯了呢?我又一想,上海話里“黃”和“王”的讀法一樣,很可能是辦事人員聽錯了,將“黃”聽成了“王”??善拮硬粯芬饬耍且獙⑺私o廠工會。最終,在岳母和我的苦苦勸說下,她才勉強接受,但印錯名的搪瓷茶缸,她不再收藏,而是將上面的“王”字,用白漆涂掉,當作了漱口缸。
   說起搪瓷茶缸,它也是有歷史的,沒退休之前,有一次,我去金沙江路辦事,順路參觀了搪瓷展覽館,更加深了對它的了解。上海搪瓷展覽館,是私人辦的,位于江橋鎮(zhèn)上,館內藏有包括搪瓷茶缸在內,大大小小的搪瓷制品,一共有2600多件,以及400多幅搪瓷制成的畫。這些展品,包括了從民國時期,到五六十年代的搪瓷制品。據(jù)講解員介紹,搪瓷最早出現(xiàn)在古埃及,后通過歐洲傳入中國。民國時期,首家搪瓷廠在上海虹口建成。1917年,曾經到西方學習琺瑯技術的劉達三,與商人姚慕蓮合作,共同創(chuàng)辦了第一家中華美術琺瑯廠,過了沒多久,黃炎培先生也創(chuàng)辦了中華職業(yè)學校,并且設立了琺瑯???,培養(yǎng)出國內第一批搪瓷技術人員,讓國產搪瓷用品,逐漸成為當時抵制洋貨最耀眼的物品。后來,隨著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國產的搪瓷用品,在全國各地越來越多,除了搪瓷茶缸外,還有搪瓷臉盆、搪瓷碗、搪瓷茶壺等品種,洋貨逐漸沒了市場。
   與此同時,搪瓷茶缸不僅是一個歷史的見證,也是中國革命發(fā)展史中的一個重要物證。我曾經多次到北京旅游,每一次去,都不忘到“軍事博物館”參觀,因為館內,除了有各種兵器外展示外,還有烈士使用過的生活用品展示。我曾經在博物館的第6展區(qū),見過有很多不同時期的搪瓷茶缸展品,在這些搪瓷茶缸中,既有烈士的遺物,也有各個戰(zhàn)爭年代,部隊留下的實物。讓我印象最深的,莫過于那只銹跡斑斑的搪瓷茶缸,它曾經有過多種用途,是紅軍戰(zhàn)士不可缺的物品。在二萬五千里長征,一只搪瓷茶缸,不但能用于煮食物,也能用于燒水消毒,從而避免水污染引起的疾病。所以說,搪瓷茶缸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部隊的生存能力和戰(zhàn)斗力。
   在博物館的第6展區(qū),我還看見了抗美援朝時期,中國赴朝慰問團贈送給志愿軍戰(zhàn)士的一只搪瓷茶缸。這只搪瓷缸雖然掉了不少搪瓷片,但“獻給最可愛的人”字,以及一只和平鴿圖案,依然清晰可見,很生動地反映了當年全國人民、積極支援抗美援朝的場景。
   如今,搪瓷茶缸,包括其他搪瓷用品,逐漸遠去,取代它的是各種時尚杯子。然而,對搪瓷茶缸的感情,在我們這代人的心里,是不會消失的,每當在一些場所遇見它,心里總會涌出一種溫暖,那份記憶也會頃刻被喚醒。
  

共 3293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一篇描寫搪瓷茶缸的精彩散文。發(fā)現(xiàn)這只搪瓷茶缸,是在上海城隍廟附近一家懷舊展覽館里,這里陳列著1940至1990老上海市民的眾多生活用品,什么都有,種類繁多,五花八門。最先是妻子看到的,她說是她師傅的?!拔摇辈灰詾槿?,這茶缸到處都有,怎么是你師傅的呢?離開時,妻子眼睛紅了,看她那傷感樣兒,讓我想起她曾說過的那只搪瓷茶缸的事:妻子師傅名叫陳桂蘭,她對妻子在生活和工作上都十分關心,經常把好吃的東西放于茶缸中送給妻子吃,讓妻子為之感動。那些年,評上啥先進都會獎給一只搪瓷茶缸,我也曾經得過,妻子也得過,只是妻子得獎的搪瓷茶缺,獎勵單位把寫在茶缸上的妻子姓氏寫錯了,妻子把字涂掉后,把它當作了漱口缸。說起這搪瓷茶缸,歷史悠久,它不僅是一個歷史的見證,也是中國革命發(fā)展史上的重要物證。在北京軍事博物館里,我見到了不同時期的搪瓷茶缸,它們在戰(zhàn)爭時期發(fā)揮了應有的作用。作者把搪瓷茶缸作為一條主線,圍繞它的來歷和作用,謳歌了不同年代,不同時期人們相互關愛,共同進步的崇高品質和不畏艱難,奮勇前行的革命精神。文章以物寓事,以物寓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又說在寫作上做到由小見大,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敘寫細膩,語言樸實,引人入勝。感謝江南小溪老師提供美文供大家賞讀學習,祝老師盛夏快樂,創(chuàng)作愉快!【編輯:鄉(xiāng)笛】【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507240012】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鄉(xiāng)笛        2025-07-24 11:28:38
  文章思路清晰,層次清楚,重點突出,描寫樸實。感謝老師提供美文,值得賞讀。
回復1 樓        文友:江南小溪        2025-07-24 13:17:13
  多謝鄉(xiāng)笛老師的辛苦編輯。
2 樓        文友:鄉(xiāng)笛        2025-07-24 11:31:03
  文章環(huán)環(huán)扣,首尾相連,主題突出,語言流暢,敘寫細膩。再次拜讀學習了。
回復2 樓        文友:江南小溪        2025-07-24 13:17:49
  再次感謝,順祝安康。
3 樓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7-24 22:41:18
  散文情感真摯且深沉,圍繞一只搪瓷茶缸,流淌出對往昔歲月和人間真情的深深眷戀。搪瓷茶缸是情感紐帶,承載著妻子對師傅的深切懷念,師傅用茶缸傳遞的不僅是食物,更是無微不至的關懷與溫暖,讓妻子在艱難生活中感受到如家人般的愛意。同時,它也勾起作者對個人經歷的回憶,有領到茶缸時的欣喜,也有丟失、損壞時的遺憾。這些情感交織,反映出那個時代人與人之間質樸純粹的情誼,以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讀者能從中感受到作者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對人與人之間深厚情感的珍視。文章運用細節(jié)描寫和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細節(jié)描寫上,如妻子吃餛飩發(fā)現(xiàn)雞腿、師傅冒雨送黑魚湯等情節(jié),細膩生動感人。寄情于物,以一只搪瓷茶缸串聯(lián)起諸多回憶,反映時代風貌與人際關系。佳作,拜讀學習。感謝老師支持云水。
淡淡的云彩
回復3 樓        文友:江南小溪        2025-07-25 09:33:56
  謝謝云彩老師的精彩留評。順祝老師安康。
共 3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