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xué)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xué)
當(dāng)前位置:江山文學(xué)網(wǎng)首頁 >> 淡雅曉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見證】【曉荷】酥頭令餅(散文)

精品 【江山·見證】【曉荷】酥頭令餅(散文)


作者:農(nóng)言 舉人,3421.7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55發(fā)表時間:2025-07-19 09:55:33

揚州的夏日,揚州人不喝大麥采粥,不吃酥頭餅就不算過夏天。
   酥頭餅,是揚州民間在物質(zhì)匱乏的歲月里獨創(chuàng)出來的一種面餅,年代不久遠(yuǎn)??墒?,從其誕生至今身份不詳,連一個正統(tǒng)的名字都不明朗。著名揚州作家汪曾祺先生喜歡吃,走到哪兒吃到哪兒,吃了七十七年,可就是家鄉(xiāng)的酥頭餅在他的《故鄉(xiāng)的食物》書中沒有記載。一個被美食作家忽視的面餅,鄉(xiāng)村的老百姓叫它“酥頭定”,我的祖輩們也是這么叫的。酥頭餅的“酥”最直白,就是做出來的面餅口感酥脆?!邦^”也好理解,大概指的是發(fā)面時用的“膏頭”(即酵頭)。至于,老百姓把餅說成“定”,猜想是面餅的定型是圓的。但,現(xiàn)在想來“定”是不是這個“腚”字?因為,過去的酥頭餅在鍋里不是“攤”出來的,而是“漲”出來的,鼓鼓的,扁圓的,軟綿綿的,從外觀上看就像人肉嘟嘟的腚。若是老百姓是這樣來形容的話,那“定”等同于“腚”也有點合乎情理的。就跟揚州的“大斬肉”揚州人根據(jù)其形狀特點取名為“獅子頭”一樣。
   然而,有揚州現(xiàn)代文人卻把該面餅稱為“酥頭令”。說是古時農(nóng)家主婦在清晨起床后,先到廚房做早點,將發(fā)酵的面糊倒進(jìn)鐵鍋里制作成面餅。然后,再去房間里的梳妝臺前,梳頭發(fā),洗漱準(zhǔn)備吃早餐。又說,揚州自古是詩詞之鄉(xiāng),有詩文基因的揚州人喜歡吟詩誦詞,在吃早飯前,先吟小令詩詞一首。因此,就將面餅雅稱為“梳頭令”。其實,這個說法是不可信的,勤勞樸素的農(nóng)家人那有興致吟詩呢?更別說作小令詩詞了。后來,又把“梳”改為“酥”,貼近面餅的酥脆的特征,正好又是諧音。這個臆想的說法,雖然有點牽強附會,但是已經(jīng)寫進(jìn)了文章里,登在網(wǎng)絡(luò)上了,還是這么帶有詞牌風(fēng)格的詩意“酥頭令”叫開了,成了一個“政治正確”。不管怎么說,只要為我們的日子增添美好,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那就是名餅。然,外地人是聽不懂的。而正因為聽不懂,才更能證明,酥頭餅是地地道道的揚州特產(chǎn),彰顯揚州平民的智慧和其獨特的風(fēng)味。
   氣溫高的夏天,揚州人喜歡喝大麥采粥消暑解熱。鄉(xiāng)村人家的大麥?zhǔn)亲粤舻乩镩L的,再拿到機米坊磨成面粉。每天早晚,在燒開的稀溜溜的粥鍋里下兩大勺子大麥面粉。煮好后,舀進(jìn)缽子里放在通風(fēng)處,或者用小竹籃子吊在水井里涼透,粥面上會凝結(jié)一層深紅色的粥膜子。早、晚餐時,熗一盤黃瓜,一只咸鴨蛋,一斗碗采粥,清涼又爽口。但是,盡管肚子喝得鼓鼓的,因天熱,能量流失得快,若是到秧田里薅草,做事情,肚子還是容易餓,不實在。所以,每天早上就漲酥頭餅吃,若家里人多就多做幾只,順便帶點晚上吃。
   小時候吃的是奶奶做的酥頭餅。做酥頭餅先要做酵頭,奶奶頭天晚上,搲一勺子小面粉放在盆子里,用剩下來的粥湯調(diào),再放在洗好的鐵鍋里,蓋上鍋蓋保溫。一夜下來粥湯就餿了,面糊隨之也跟著發(fā)酵(記得,奶奶的酵頭做的好,隔壁二大媽常來要點,回家做酥頭餅)。次日早晨,掀開鍋蓋,盆子里的酵頭已漲得滿滿的了,還有一股濃濃的酸味。奶奶和面時加點酵頭,調(diào)勻。用鼻子嗅一嗅,若有酸味就兜一匙堿水,堿水是事先用玻璃瓶子泡好的,堿水能起到中和作用。堿水放少了,做出來的面餅有酸味,餅里沒有孔,吃起來粘牙。堿水放多了,餅內(nèi)雖然有面孔,但吃起來有點澀澀的,也不好。放多放少,這個奶奶是經(jīng)驗的。
   和好面后,就到鍋膛門口燒火,鍋燒熱了,澆點香油用鏟子滑鍋。為什么說是滑鍋呢?是因為那時候生活條件簡樸,所以香油得節(jié)省著點用。將和好的面倒一點鍋里,不用鏟子攤,那時候都是叫“漲酥頭定”。然后,再到灶膛門口燒火,但不能大火燒,那樣會把餅燒煳了。大約一個草把子燒完了,也許是酵母遇熱產(chǎn)生的氣息,面糊在鍋里膨脹起來。奶奶一看凝固成型了,就用鏟子將餅兜底托起來,翻一個身。再燒一個草把就行了。此時,不急于起鍋,利用灶膛里的余火炕一會兒,讓餅內(nèi)充分熟透。
   第一塊酥頭餅做好了,圓溜溜的,黃燦燦的,散發(fā)著悠悠的香味。由于鍋有鍋臍,所以邊緣薄,中間飽鼓鼓的,就像盛菜的兩只碟盤合起來的模樣。奶奶將餅撅開來,里面孔稠稠的,白嫩嫩的,嘗一嘗,如還有點酸就再加點堿。酥頭餅有點類同揚州的燒餅和金剛臍子。相同的都是小麥面加酵頭做的,都有酥脆的口感。不同的是,一個是貼在火爐里明火炕,一個是在油鍋里燒,且酥頭餅比它們大。還有最大的優(yōu)點是,酥頭餅農(nóng)家人在家里的灶臺上隨做隨吃,方便,不需要花錢買,有一種家的味道。
   早晨,雞第一次打鳴,天才麻麻亮,奶奶就起床做早飯——下采粥,漲酥頭餅。然后,把采粥打進(jìn)缽里,放在堂屋里的長桌上通風(fēng)吹涼,就去打開雞窩門,調(diào)豬食喂豬,掃地等。一套事情忙完,天已大亮,此時一家人坐在長桌吃早飯。奶奶端上來一碗“毛豆米燒碎咸菜”和做好的酥頭餅。我喜歡把酥頭餅的邊緣撕下來吃。因為,薄薄的餅邊子油多,且特別的酥脆,是整個餅的精華部分。咬一口餅,喝一口采粥,搭一筷咸菜。屋外,樹柯上的蟬唱著鄉(xiāng)村夏日的晨曲。村東頭一輪明晃晃的太陽,圓圓的,如同是一張金色的酥頭餅掛在楊樹頭上。
   一塊情景交融的酥頭餅,使平凡的日子吃出了不平凡的滋味來。
   晚上,屋里熱,家家把長桌子搬到室外吃晚飯,大門口外墻的鐵釘上,掛著一盞墨水瓶子做的煤油燈??墒牵f子四周是綠油油的秧田,潮濕氣大,故蚊子特別的多,所以每家用碎草在大門前著起了一堆蚊煙。夕陽余暉里,煙霧繚繞,矮矮的村莊仿佛是仙境一般。桌上的酥頭餅又像是從星空中摘下來的圓月。我們一邊咀嚼著日月的麥香味道,一邊聽著秧田里的陣陣蛙鼓聲。就這樣過了一夏又一夏,那個酥頭餅宛如一枚印章,把鄉(xiāng)土滋味的童年刻在記憶里。
   酥頭餅起源于鄉(xiāng)間,興盛于民間。它不同于揚州炒飯,起源于貴族,廣傳于世間。因此,酥頭餅雖屬揚州美食之類,但沒有顯赫的身份,也沒登過高檔宴席,一直默默無聞地流傳于基層。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沉寂,如今,隨著人們生活的富足,飲食口味不斷追新求異。在這樣的背景下,鄉(xiāng)土風(fēng)味的酥頭餅,從村莊走向了城市,特別是在這酷熱的夏日,大有“農(nóng)村包圍城市”的勢頭。
   酥頭餅自打走進(jìn)城市,做法由“漲”改為“攤”,速度自然就快了。街頭巷尾許多大姐大媽的攤主打著“酥頭令”的牌子,現(xiàn)做現(xiàn)賣。她們做酥頭餅不做“酵頭”,是從超市里買的干酵母,直接和面制作。做法是一口平底鍋,鍋里汪汪的熱香油。然后,將大盆子里和好的面糊倒一小部分進(jìn)去,打開液化氣燒。用鐵鏟子攤攤,正面反面煎煎,時間不長,一塊酥頭令餅就做好了??瓷先?,外表比在鄉(xiāng)下的更靚麗了,香味更濃郁了。其形狀雖然也是圓的,就是邊緣和中間的厚度是一樣的,不像土灶鐵鍋做的那樣中間鼓,邊緣薄。不過,大同小異的形狀改變不了它的本質(zhì),單憑攤頭飄逸著裊裊的、誘人的田園麥香氣,就吸引了很多人前來品嘗。
   酥頭餅,在這炎炎夏日,拼盡全力與其它美食較量,為營生的攤主大姐大媽們的生活創(chuàng)造了財富,滋潤了一個家。若它在古街上或是景區(qū),面對的是外地人、外國人,讓他們不僅僅咀嚼到酥香的滋味,還能傳播揚州美食文化哩。
   時代在變遷,酥頭令餅也與時俱進(jìn)。妻子每天早餐煮大麥采粥,做酥頭餅。小伏節(jié)令的頭天晚上,妻子依然用小盆子制作酵頭。第二天早上,妻子在灑滿晨光的灶臺上忙著和面。沒有用水,而是拿來兩小瓶純牛奶,倒進(jìn)面粉里,又加了兩只雞蛋、酵頭一起調(diào)和。然后,將面糊倒進(jìn)熱油鍋里,只聽“呲啦”,香氣隨聲彌漫。吃早飯時,妻子問我:“今天的酥頭令餅比以前的好吃嗎?”我邊吃、邊品、邊答:“嗯,酥香香的,甜滋滋的如月餅一樣的好吃,黃燦燦的像小太陽一樣的金亮?!?
   有著“混血”基因的酥頭餅,一嚼忘盡世間塵。此刻我在想,要是汪曾祺老先生還在的話,品嘗到如今家鄉(xiāng)這樣的酥頭餅,他又會怎么評價呢?他是否會欣然提筆給它起個名字寫入書里,如“咸鴨蛋”一朝名揚眾人知呢?
   柴火鍋中煎餅圓,酥脆甜香憶昔年。我吃過奶奶、母親做的“酥頭定”餅,現(xiàn)在又吃著妻子做的“酥頭令”餅,就覺得世上縱有珍饈味,不及酥頭餅上煙……

共 3181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這篇文章以酥頭餅為線索,串聯(lián)起揚州夏日的煙火與時代的變遷。從名字的爭議到做法的演變,從鄉(xiāng)村土灶的“漲”到城市攤頭的“煎”,酥頭餅的每一面都浸著生活的智慧。奶奶用酵頭、堿水調(diào)和的酸香,是物質(zhì)匱乏年代里的巧思;妻子加牛奶、雞蛋的創(chuàng)新,是日子富足后的溫情。它曾是農(nóng)家人果腹的干糧,如今成了城市街頭的鄉(xiāng)愁符號,連汪曾祺未曾著筆的空白,都藏著平民美食的生命力。酥頭餅的酥脆里,有揚州人的煙火氣:大麥采粥的清涼、蚊煙里的晚餐、灶膛余火的溫度,還有代代相傳的手藝與溫情。感謝賜稿曉荷,佳作推薦共賞!【編輯:汪震宇】【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507190019】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汪震宇        2025-07-19 09:57:11
  酥頭餅的故事太誘人!從鄉(xiāng)土的“酥頭定”到創(chuàng)新的“混血”味,藏著揚州的夏與情。問候作者,愿這般美味常伴,日子如餅香般醇厚,喜樂長安!
2 樓        文友:汪震宇        2025-07-19 09:57:55
  被文中酥頭餅里的煙火與傳承打動,字里行間是故鄉(xiāng)的味。問作者好,盼您常品餅中趣,生活如麥香般綿長,安康順?biāo)欤?
共 2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