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東籬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東籬】房前屋后(散文)

精品 【東籬】房前屋后(散文)


作者:懷才抱器 榜眼,37574.27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444發(fā)表時間:2025-07-05 05:41:28
摘要:房前屋后,種瓜種豆。我的父母,將課本上的話變成了現(xiàn)實,在那個貧窮的歲月,我的父母靠著房前屋后的那些插針的地兒,收獲了很多,養(yǎng)育了我,難忘老家的屋舍啊,至今還在我的懷念中。

房前屋后,種瓜種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不知是否是因為念的小學一年級課本這句話啟發(fā)了父母,他們把書本里的啟蒙句子變成了現(xiàn)實。沒有房蓋的地方都是田園風光,房屋在嫵媚的綠色中搖曳,綠色多情地簇擁著房屋,曾經,父母活在樸素的詩情畫意里。
  
   一
   1952年,父母冒著戰(zhàn)火,從朝鮮新義州,回到鴨綠江這邊,回到老家。
   那時,我父親就因傷寒而患了嚴重的腿疾,行動不便。為了在村中選一處房屋,他很費心思。全村一千幾百戶,村中心的房屋價高,“打工”掙來的錢根本不夠,于是看上了村東北的地兒,那里還未形成完整的群落,靠半山根,房子雖舊,但尚可住人。關鍵是,父母考慮,近乎野外,房前屋后,空閑的地兒比較多,這是父母力所能及的范圍,可以見縫插針,補種一些作物,給生活添補一些。而且父親還要侍候我爺爺,前后兩幢房,也比較方便,于是,五六年后,終于忍痛出手,幾乎花掉打工的錢,買下了住宅,扎下了根。
   人說,有了房子,就可以安居樂業(yè),我父親則是以安居足食為目標。我不知父親是否讀過《道德經》,懂得“自知者明,自勝者強”,他要按照自己的能力活著。
   一個家庭,父母的閱歷,對孩子的影響很大。那時并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樣的先進教育理念,我從父母那懂得了量力而行,量入為出,盡管是朦朧的意識,卻已經讓我成熟起來。上學時,母親把一條舊毛巾穿了一根松緊帶,就成了我的第一個書包,我很滿意,愛不釋肩。
   到了我稍大懂事,我就是感覺我家前后就是一個園子,我家在北街的西頭,院墻外有一棵大楊樹,是從墻基地下拱出的苗子而長大,也成為北街的一道風景,每至春夏秋,我家門口就是鄉(xiāng)親鄰居的聚集場,給父親帶來了無比的歡樂。盛夏,有蚊子,他總是從屋后的北山割來蒿草,在楊樹下點燃一堆堆篝火,升起裊裊的香煙,蒿草味彌漫北街。靠近野外,卻一點不少煙火氣。
  
   二
   每至春季,父母就開始打算了,忙活起來。
   夜晚,父母的對話,都是有一句沒一句地說著哪里種什么豆,哪里植什么瓜苗,什么地方插什么秧,這是他們在規(guī)劃自己的生活理想。這樣的夜晚主題,是快樂的,在美好的規(guī)劃里,超前地享受了理想在秋天帶給他們的幸福感。
   在父母那一代,只要有一塊地,就可以生出理想,不是自己要成為什么人,而是怎樣讓生活過下去。所以,到現(xiàn)在,我還是能夠理解村子那些上了年歲的老人,湊在一起講得最多的還是哪塊地種什么好,種什么沒出息。講到1960年,河沿地收了一墩地瓜,有十來斤,他們的眼睛立刻放光。講到某年,一株玉米結了四個棒子,都顆粒飽滿,手比劃著無限粗。他們沒有離開農村老家,一樣不少濃郁的鄉(xiāng)愁,鄉(xiāng)愁長在他們的土地里,年年蔥綠,年年收獲。
   老屋的身后,母親隨便找?guī)赘竟饕揽吭谖莺髩?,下面就點上了四季豆和眉豆,也怪,那些牽?;ㄒ瞾頊悷狒[,順著棍子爬,每到盛夏,后墻就成了花墻。四季豆率先開花,初孕花最是好看,萌花時,是白色的,乳白潔凈,就像一粒粒的霰雪,但不覺冷意。不知何時,仿佛是過了一夜,就變成淡紫色,花蕊還是矜持地包裹著,做微開的樣子,瓣兒卷曲著,擁抱著蕊,就像藏了無限的心事。多么像母親過的這份日子,也藏了不少的心事?;ㄒ捕酶改傅男氖?,絕不盡情怒放。不幾日,如蝶翼一般,在我眼中,有風無風,花瓣都輕盈顫動,雖為紫色,卻盡顯清新雅致之美,花朵成串,密集地排列于從主干抽出的藤蔓之頂端,一看,就像一片紫色的花海撲到了墻上,再也退不回去。當然,也有可能因為品種的關系,始終呈白色的,在藤蔓上爬著,就像綴滿了流蘇,無限溫暖,呈現(xiàn)盛事景象。我都覺得,屋外比屋內好,出門就想去看一眼。
   眉豆,我們這里這樣叫,結的莢是扁平的,一開始就是一身華貴的紫氣,是深紫,即使開始是淺綠的,也最終變成深紫。尤其是那些牽?;?,不知為何混進豆花之中,張開的喇叭狀的花兒,就像一只碗,我小時候叫它是大碗花,或紅色,或紫色,有的還是藍色的,也有各色夾雜的,它們繽紛多姿,但并不名貴,如果纏在豆花上,母親都要扯下來,防止欺負豆花。我不會干涉,因為我懂得母親為了生活,心中認為豆花比牽?;ㄖ匾獛装俦丁?br />   看了屋后墻的紫色花兒,常不禁想起母親總是穿著藍色衣服,多么希望母親也換成一身紫色的艷裝,也高貴起來,親手給母親頭頂鬢邊插上她種植的無名小花,珠光寶氣一會。
   常常想,屋后,從來不見太陽,或許有余光,這些花兒便吸納了一點。都說,給點陽光就燦爛,可這些花兒沒有陽光,也燦爛地開,一點也不乞求,一點也不抱怨環(huán)境的惡劣,只要把種子交給土地,它就要開花,這是怎樣的品質?有時候想想自己,未生于富足家庭,不也照樣成長?不要扼殺自己的開花屬性,哪怕無人欣賞,也在為了一個豆莢豆角而努力。
   不必讓人十分關注,安于自己的繽紛花事,就可以了。植于花盆,是精致的盆景,沒這待遇,也不耽擱生長開花。可能我說的這些花,一輩子都不會有人把它們放到花盆,做一次盆景,沒有光彩繽紛的機會,沒有轟轟烈烈的一生,從不遺憾,無法遺憾,它們根本不懂得這些復雜的事情。開過季節(jié),就落葉枯根,有什么可抱怨的。曾經站在花墻,癡癡地發(fā)愣,而后把位置讓給蜜蜂和蝴蝶,讓他們盡情地起舞。多少人的青春如此,有過花季,就不必刻意要求這個花季是牡丹組成還是豆花組成,純美地開過,不負自己的歲月,就應該銘記,畢竟曾經也開過花,抱過春光一抹。
  
   三
   屋后的地,礓土底子,三指深就很硬,母親并不嫌棄,掃街的垃圾,掏出的雞糞,都倒上去,不知多少年把地也養(yǎng)肥了。只要有個空缺,母親都要點種上點東西,母親說這樣養(yǎng)地力。我想可能是植物的根系可以鉆進去,開掘疏松硬土吧。執(zhí)筆寫這篇散文,我想起我來江山建立“東籬采菊”社團,開始也是一片荒蕪,只有幾人,也不出幾篇精品,但荒蕪的園地更需要用心播種,很多作者就是一粒粒東籬的種子,扎根東籬,終于把東籬養(yǎng)成了一片沃土。母親的行為,啟發(fā)了我,我想像母親那樣,好好培育培養(yǎng)每一粒種子,讓種子不棄這塊土地。
   父母的房前屋后沒有“籬”,我給東籬這個文學社團插上“籬”,編織一個像模像樣的田園。這是不同。我相信這樣的情感情趣因果邏輯,在生活中發(fā)揮著意義。
   院墻下,插上幾墩西葫蘆種苗,掛一根稻草繩,藤蔓順著攀爬,裝飾了石墻。旮旯角,植上幾棵向日葵,向陽花開,一片黃色,給小家?guī)頊嘏母杏X。冬日里的夜晚,一笸籮炒好的葵花籽,散發(fā)著幽香,串門的鄰居抓一把,也有了陽光般的話題。屋后有個小園子,因為亂石很多,父母終于收拾好了,但下面還是有露頭的亂石,不能深耕松土,父親就在石縫里插上鬼子姜(學名叫“菊姜”),我們都叫它是“脆姜”,長到茂盛時,姜枝姜葉就把亂石堆遮住了,成了一片綠色的風景。秋末,采來脆姜,父母就在石槽里放進水,用竹掃帚搓洗,去泥去皮,刀切薄片,用魚湯(學名叫魚露)腌制一兩壇子,吃起來酥脆,咯吱咯吱的,格外下飯。吃不了,母親總喜歡盛上一大碗送給門口的鄰居。父親總不樂意,嘟囔說“知人家喜不喜歡”,父親的意思是拿不出手。母親總是默默地投以微笑。墻角有一棵木瓜樹,母親就在下面埋上幾粒山藥,讓山藥這種藤蔓植物爬樹,用母親的話說做個伴。每年都能挖出十幾斤根莖,還收獲不少山藥蛋(并非山西人說的土豆),常常吃這些就將就一頓飯,省了主糧玉米餅子。屋后一道散石堆起了散亂的墻,不高,父親知道母親有偏頭痛的毛病,就插上了金銀花,盛開的時候,也是風景,那叫一個多啊,金銀兩色交織,看著悅目,感覺自己從未經歷過貧窮。尤其是鄰居,跟母親學會了,時不時來采上一籃子,每日早飯熥水喝,據(jù)說清火解毒,還記得,我高中畢業(yè)下田干活,中午送飯到地頭,我的水壺里就盛著金銀花水。后來,居然全生產隊的人都喜歡喝,就安排母親煮金銀花水,派人挑上山,大家都喝。母親也笑逐顏開,隊上每次還給4個工分,為我家的經濟帶來金銀花色,雖不如真的金銀珍貴,但一種好心情,勝過擁金有銀。金銀,在父母眼中都是拿來做比喻的,不敢奢望。我母親喜歡夏天,因為夏天,她可以在大忙時節(jié)掙4個工分。她滿足得很,但不說,默默地干,心中盤算著,年底可以少欠生產隊幾個錢,甚至有可能扭虧為盈。
   記得最多的是在邊邊角角都有葫蘆蔓子,藤蔓結了小葫蘆,母親很耐心,找一塊石頭托起,或在墻縫插一根木棍,然后薅一把草放上去,再把小葫蘆放上去,減少磕碰,每年收獲的葫蘆不下五六十個。那時舀水舀面舀黍米,都要用到葫蘆瓢,母親串門,總是帶兩個瓢,就像見面要有個見面禮。這種禮尚往來,也感染了我,有恩用情,總要想著回報,不能讓人感覺自己不知禮。其實,母親就是不送葫蘆瓢,在鄰居心中,口碑也很好,從不與人臉紅。母親沒有文化,但知道,上門帶禮,帶著笑,總比空手好。平民交往,不講大道理,但在乎小禮節(jié)。禮多人不怪嘛。小孩子,行禮,在于父母叮囑,更在于父母的行動感染。家教,不是一句句嘮叨,而是價值觀的無聲滲透。
  
   四
   為了給一家人每日做可口的飯菜,母親用行動告別“無米之炊”,能插一株苗的地方,她都不肯留下空白。栽一株地瓜芽子,培上像饅頭一樣的小土堆,秋收下來,怎么也能得五六十斤地瓜,口味非常好,比隊上分的地瓜好,我喜歡吃,如果沒有了,我就不愛吃地瓜了?,F(xiàn)在想想,這多么為難母親,可能是母親栽的,味道就不同了。就像吃紅薯,一定要吃“芋老人”的。在邊角地,撒上幾粒高粱種子,成長時,扎個稻草人,屋后就有了生動的風景。尤其是到了端午節(jié),我們這吃不上糯米粽子,母親就用玉米筒,裝高粱米,填上幾個大棗,真的吃不夠。每每想起,好像口中還有高粱米味。母親是把飲食做成文化,叫“母親牌”,別人做不出那個味。
   為了讓一家人吃出味道,母親去鄰居家剪下幾根香椿枝子,一年就長大,每年春天,我們家就有鮮蝦醬熥香椿這道菜,雖然母親不舍得打一個雞蛋進去,但會拌上玉米面,母親說,玉米面和雞蛋黃一個色,差不多。實際上差遠了,母親眼中,形似等于神似。如今,我還喜歡這道菜,雞蛋有的是,但我還是喜歡用玉米面摻進去,那是一道異香啊,是母親的特別創(chuàng)制。
   曾經的日子,很困窘,母親還很愛花,但房前屋后那點地,一旦插上種子,長起來開,空間就幾乎沒有了。母親弄來夾竹桃種子,在不成型的小路邊撒上,父親并不同意,母親說,夾竹桃驅蛇。就是蛇行時聞不得夾竹桃的味道,避而遠之,于是父親就不再反對。我知道,母親愛花,沒有牡丹,沒有芍藥,這等名貴的花種,但夾竹桃也是花,帶著“竹”字的濃郁,蘊著桃花的嫵媚。塵世間,最美的花,誰也說不上。只要喜歡,就是好花。母親就曾掐一朵牽?;ú逶隰W邊,這個鏡頭一種閃動在我的記憶里。那時,除了家中有梔子花,再就是夾竹桃花,都不名貴,卻依然在腦中活色生香。如此說來,母親也有過“花樣年華”。曾經的花樣年華,沒幾年,都成了一場夢。有過這個夢就好,畢竟留不住。活著的最好狀態(tài),是有自己的喜歡。
   父母的世界并不大,也就是房前屋后。他們熱愛生活,在艱難的時日里,總不放棄養(yǎng)活自己的每一點希望,他們是富有的,我總覺得父母已經擁有了一個非常闊綽的大莊園,他們是這個莊園的主人,是主宰生活的強者,也是浪漫者。想起“房前屋后”,都是綠色的詩,比陶淵明的“東籬下”只能采菊,闊綽多了。
   當下有一句最鼓舞人心的話——夢想有多大,人生的舞臺就有多大。我的父母沒有趕上能給他們大舞臺的好時代,只能自己搭建自己的舞臺。房前屋后,是父母的生活舞臺,他們用綠色起舞,在貧窮的日子的底布繡上了最美的圖案。感謝父母贈我一幅永不褪色的綠色風光圖。
  
   2025年7月5日原創(chuàng)首發(fā)江山文學
  

共 4663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這是一篇情真意摯的回憶性散文,文章回憶起父母1952年冒著戰(zhàn)火從朝鮮回到鴨綠江老家,花掉所有積蓄買下了靠半山非常偏僻的舊房子。從此,父母便利用房前屋后的地兒,勤勞開墾種上作物,那時候還有爺爺要侍奉。父母常商量著種瓜種豆插秧的規(guī)劃。母親愛花,卻沒空地方養(yǎng)花,見空插針種的菜,常有漂亮牽?;ㄕ紡娎p繞,母親也會將花給除去。母親認為豆花比牽?;ㄖ匾獛装俦丁N莺筮@些很少見到太陽的花兒也開的燦爛,不抱怨惡劣的環(huán)境,為了一個豆莢豆角努力競爭。屋后的地疆土底子,很是貧瘠,母親常年用垃圾、雞糞等,漸漸將土養(yǎng)肥。由此,作者聯(lián)想到自己來江山建立了“東籬采菊”社團,開始也是一片荒蕪,只有幾人,也不出精品,作者將東籬精心打造,辛勤澆灌,將一個個作者比喻為東籬的種子。回首,現(xiàn)在終于將東籬養(yǎng)成了一片沃土,很是欣慰。屋后母親種上葫蘆,旮旯角種幾棵向日葵,父親在石縫里插上鬼子姜,母親在木瓜樹下埋上幾粒山藥,父親在散石堆里插上金銀花等,房前屋后成了誘人的花園,有著優(yōu)美的風景。吃不了用不了的送人,金銀花茶自家喝鄰居摘去泡茶,隊里還專門要母親給全隊的人燒金銀花茶,給記四分工。母親用行動告別了無米之炊,哪里有空地都插上紅薯,撒上高粱,種上玉米等,父母將日子種出了花。文章有著很濃的生活氣息,夾敘夾議,將父母質樸、勤勞善良、不畏艱難、勇于創(chuàng)新的品質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文章語言優(yōu)美,層次分明,條理清晰,有很強的感染力,佩服老師的文采。感謝老師對東籬的默默付出,祝老師健康快樂!【東籬編輯:紅花草】【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507050011】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紅花草        2025-07-05 06:03:06
  父母的世界并不大,就是房前屋后,但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在貧瘠之地種出了許多漂亮的莊稼花、菜花,讓艱難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美文佳作,點贊學習,祝老師開心每一天!
回復1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7-05 09:04:16
  是啊,父母的世界很不大,甚至沒有一畝三分地,只有茅屋前后左右的空地,這個世界,足夠父母裝飾的。房前屋后,沒有自留地的概念,見縫插針,就有收獲。日子是靠幫襯過下來的,沒有人來幫襯,那時大家都不寬裕,只能自己想辦法,房前屋后利用好,就是生活的幫襯。謝謝紅花草老師的精彩編輯,辛苦了。遠握,問候夏祺,期待你的佳作,謹祝創(chuàng)作快樂!
2 樓        文友:楓樺        2025-07-05 08:39:25
  勤儉人家的房前屋后都會收拾得井井有條,沒有一點空地得閑。朝鮮的新義州在丹東市的江對岸,與丹東市是友好城市,當年,抗美援朝,志愿軍就是從這里去的朝鮮。1952年,正是抗美援朝的緊張時期,那時候,中國這邊的生計也非常不好。老師的文章回憶滿滿,溫情脈脈。好文拜讀!
回復2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7-05 09:11:13
  謝謝楓樺老師撥冗留墨,辛苦了。理由所有的空間,種豆種菜,是風景,也是我們糊口。我知道,新義州在丹東市的江對岸,距離很近,我每次往內蒙古走,都看見“丹東”的路標(大連不遠),就想起父母可能走過這個路口,很想到丹東看看江對岸。1952年,我父母也跨過鴨綠江,是往回走,在朝鮮謀生不能,只能回家。母親說,哪都趕不上家。這是心里話。我們的父母,屬于田園,田園沒有等著他們,需要他們親手開墾,房前屋后就是田園。遠握,問候楓樺老師夏祺,期待佳作,謹祝創(chuàng)豐!
3 樓        文友:繼道后裔        2025-07-05 09:15:53
  父母在貧瘠土地上辛勤種瓜種豆,母親為豆花除牽?;?,父親在石縫插金銀花,將荒蕪變?yōu)榛▓@,展現(xiàn)了他們堅韌、勤勞的品質。老師借此比喻自己打造“東籬采菊”社團,從荒蕪到沃土,令人欽佩。文章語言優(yōu)美,層次清晰,感染力強。老師的作品總是那么輕松自然,流淌而來。拜讀學習是極美的享受!問候夏安!
回復3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7-05 09:32:25
  謝謝繼道老師撥冗為懷才小文精彩留墨。父母的生活舞臺很小,他們在粗糙的畫布上繡著最美的圖案,這是生活,也是審美,這些都影響著我們??赡芙⑽覀冞@個道理社團,有點像我父母當年在房前屋后種綠一樣,都是帶著美好的希望,如今眾多如繼道老師這樣融入這片田園,我很高興,我們在這片田園也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吧。生活本身就是溫暖的,我們的文學也應該在溫暖里。愿繼道老師的那片小菜園也生動起來,繁花似錦。期待你的佳作,謹祝創(chuàng)作快樂,文集越來越精彩豐滿。
4 樓        文友:吳孟友        2025-07-05 10:34:52
  由父母在貧瘠的土地上,憑借勤勞,執(zhí)著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深受啟發(fā),于是作者在東籬開園種菊,也憑著勤勞與執(zhí)著,幾年時間,已是滿園花開,萬紫千紅。好文拜讀學習!祝夏安!
回復4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7-05 11:55:03
  我是相信父母房前屋后的田園綠色會影響我,東籬的誕生,原因是復雜的,但情感的力量勝過一些簡單的思考。生命的能量我們有時候說不清,我覺得摘要熱愛生命,就可以創(chuàng)造綠色。房前屋后曾經是父母的生活逼出來的田園,一樣有著豐收的喜悅。東籬的豐收,依賴各位文友的共同打理。謝謝吳老師的精彩留墨,期待你的佳作,謹祝創(chuàng)豐!
5 樓        文友:金剛狼        2025-07-05 10:50:13
  房前屋后,栽瓜種豆。父母的世界就是房前屋后,但種植的是陪伴自己一生的綠色長廊。在這里體現(xiàn)的是生命的意義和創(chuàng)造者的動力。今天有點忙,拜讀老師美文太遲,留言也很匆忙。祝老師開心快樂,祝夏安筆豐。
回復5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7-05 11:58:38
  知道金剛狼老師假錢很忙,謝謝你撥冗留墨。貧窮的處境可能限制了父母的想象力,但在房前屋后做綠色的文章,擁有一片長廊,已經是父母感到開心的事情了。綠色提供食物之源,也濡養(yǎng)了性情,父母是富足的,從不喊窮。夏天炎熱,老師注意防暑,順利度夏。期待金剛狼老師的佳作,謹祝創(chuàng)作快樂!
6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5-07-05 11:03:19
  幾間草房,前后各有一片菜園,就是北方農村生活的標配圖景。別小看這菜園子,往往是一家?guī)卓谌说氖卟藖碓础N医洑v過這樣的日子,感觸頗多。老師的房前屋后,是父母熱愛生活的舞臺,種瓜種豆,幾度春秋。文風質樸醇厚,字里行間,流露出對父母深切的懷念,讀來感人至深。精彩佳作,拜讀學習,順祝夏安,筆??!
帶著影子散步。
回復6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7-05 12:03:00
  相對于膠東半島,可能東北廣袤的土地更有助于農人的生存,我知道我們這里的很多人都是因為東北土地養(yǎng)人而奔赴那里,闖關東是一個艱難的詞,但那里可提供土地,又是一個溫暖的表達。我乘車看路邊的房屋,院子都很大,院前也有空地,東北的富裕的,我很羨慕。隨便薅一把菜,就可以做一頓飯,這曾經是農人的日子。是啊,想想真的是五味雜陳,更多的是認可。父母安于處境,勤勞善良,影響了我們,這也是蒙族精神。特別期待韓老師的佳作,謝謝你的精彩留墨,謹祝創(chuàng)作快樂!
7 樓        文友:鄭德友        2025-07-05 11:23:57
  一對勤勞、善良的父母雙親!是他們,在本來貧瘠的土地上種植希望,讓房前屋后花香四溢,果實飄香。多么淳樸的老人,給我們留下的是無盡的思念。他們用自己的行動,也給自己的晚輩植入了賢良的種子。一篇深度懷舊之作!感情充沛,因果緊密,拜托學習!順祝老師健康快樂,創(chuàng)作大豐!
回復7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7-05 12:06:25
  在貧瘠的不大的土地上,種植出生活的希望,我們完全可以這樣去看我們父母的行為。他們沒有依仗收獲,自己動手,不給社會添負擔,再怎么貧窮都想著辦法改變,這是我們這個民族的性格。鄭老師說得好,的確是父母給我們的人生植入賢良的種子,善良是我們的人生通行證,這種因果關系,不可否定。謝謝鄭老師的精彩留墨,期待你的佳作,謹祝創(chuàng)豐!
8 樓        文友:羅蓮香        2025-07-05 13:35:29
  作者的父母勤勞善良樂觀,在房前屋后種下各種蔬果草木,讓小小的院落四季如春。牽?;?、金銀花、夾竹桃、高粱、地瓜等,應有盡有,如詩如畫。父母的世界因春華秋實而明媚而豐盈,蔬果暈染了時光,點亮了生活,父母的心中無比愜意!作者由此想到親手創(chuàng)建的“東籬采菊”社團,每位作者都是種子,在東籬的熱土上發(fā)芽開花結果。多么美妙的比喻,多么自豪的聯(lián)想!樸實動人的文筆,對親情刻骨銘心的懷念,感人肺腑!盛贊筆法靈動,動人心扉!問候懷才老師,夏日清涼!
回復8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7-05 13:57:25
  謝謝羅老師的精彩留墨,辛苦了。父母的世界不大,他們也沒有能力創(chuàng)造一個屬于自己的大世界,只能守著房前屋后的幾分空地,在邊邊角角處插上苗,播下種子,期待應付一年的時光,他們也是詠田園風景包圍了自己。我覺得他們盡管貧窮但幸福。創(chuàng)建東籬,就是輾轉輾轉想找一個屬于開心的地方,寫這篇散文,想起,就有了一些微妙的聯(lián)系。我始終覺得東籬依仗著各位作者文友的共同扶持才春光明媚,枝繁葉茂。我們的文學舞臺,也像我父母的房前屋后那些地。東籬成長五六年的光景,依然蔥蘢。很開心。更有像羅老師這樣堅持堅守的文學愛好者,很幸運。遠握,問候夏祺,期待佳作,謹祝創(chuàng)豐!
9 樓        文友:明鏡亦非臺        2025-07-05 16:04:33
  農村的鄉(xiāng)土味,綿綿延延。
文學愛好者,工作之余,曾在許多文學網(wǎng)站發(fā)文交流,樂在其中。
回復9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7-05 16:23:04
  謝謝明鏡老師留墨,希望老師在東籬創(chuàng)作收獲快樂。遙握,問候夏祺!
10 樓        文友:森林大地        2025-07-05 17:23:49
  剛閱讀完老師寫母親的文章,今又閱讀到老師關于父母的文章。老師的父母是善良的勤勞的,母親愛花,更是熱愛生活,種豆得豆種瓜得瓜,更是生養(yǎng)出懷才老師一位人才老師。遙祝老師創(chuàng)作快樂!身體安康!
回復10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7-05 17:38:52
  謝謝森林老師的美評。辛苦了。其實,我的父母都很普通,他們沒有文化,但他們的生活,成就了我的情感人性發(fā)展。我也算不上是什么人才,總有父母的影子在心中,成為安順走過一生的燈塔。我相信,每一對父母都是孩子的港灣,所以懷念他們,是兒子的情感需要。期待森林老師的佳作,謹祝創(chuàng)豐!
共 11 條 2 頁 首頁12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