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首頁 >> 人生家園 >> 短篇 >> 雜文隨筆 >> 【家園】戒煙(隨筆)

編輯推薦 【家園】戒煙(隨筆) ——戒煙


作者:楊敏 布衣,140.7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55發(fā)表時間:2025-07-03 15:08:17
摘要:吸煙有害健康,但很多還是難以割舍這陋習,可能因為吸煙對一些腦力勞動和孤獨者來說,有助于解乏提神,消除疲勞,放松身心,消除疲勞。當吸煙者到一定年齡時,抵抗力和呼吸功能下降,為了健康,必須痛下決心去戒煙。


   曾經記得八十年代初,幾位要好的初中同學一同攀登球山。一位同學帶著家里的胎盤和鹽水瓶前往宜山中市的供銷社兌換零錢,并順手購買了一包“銀象”牌香煙。我們每人分到一支,點燃火柴,輕吸一口,酸辣與微甜的薄荷感交織,瞬間涌上喉嚨,帶來一絲眩暈,本想直接扔掉,但出于好奇,我還是再次嘗試一口……
   而真正與煙草結下不解之緣的,是我參加工作以后,下鄉(xiāng)時總會與村衛(wèi)生室的“赤腳醫(yī)生”大哥們接觸,他們總是熱情地遞來香煙。就這樣,我這位“鄉(xiāng)村防疫郎”從此慢慢地慣下了吸煙的壞習慣。
   香煙不解人間苦,烈酒難消世間愁。盡管科學已經證明吸煙有害健康,但我還是難以割舍這一陋習,這背后的原因頗為復雜,煙酒賭嫖四大惡習中我不喝酒、不賭博、不嫖妓,而煙自然成了生活中的調味品,多年的吸煙,居然讓我吸煙的三方面功能:
   一方面,吸煙能帶來即時的解乏與提神功效。尼古丁能刺激中樞神經系統(tǒng),促進多巴胺的分泌,產生愉悅感,并通過腎上腺素的分泌引發(fā)興奮狀態(tài),從而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產生雙重影響,從而緩解精神壓力,使人感到精神煥發(fā)。而對于經常熬夜的人,吸煙則能提神醒腦。
   另一方面,吸煙也是社會交往中的一種重要手段。在朋友間的交往中,遞煙往往能打破沉默,增進彼此之間的友誼。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際交往日益頻繁,遞煙喝酒成為交際場合中不可或缺的禮儀之一。一些業(yè)務員為了拉近與客戶的距離,甚至會選擇高檔煙酒作為禮物贈送。
   此外,吸煙對于從事體力勞動的人來說,吸煙可以暫時減輕疲勞感,長時間的高強度工作會導致精神緊張,此時停下來吸一口煙,有助于放松身心,消除身體上的疲勞。而對于那些感到孤獨或精神壓力較大的人來說,吸煙同樣能起到消除煩惱的作用。
   探尋中華文字,“煙”字由“火”與“因”結合而成,形象地描繪了因火焰燃燒而產生的氣體(氣霧)。在煙民的世界里,他們不在乎煙葉的好差,自己喜歡的煙便是最好的。而“好”這個字由“女”與“子”兩部分構成,宛如一位母親溫柔地抱著她的孩子,傳遞著在母親懷抱中的孩子所擁有的無盡幸福,因此被賦予了“好”的寓意。
   頗為有趣的是,一位英國學者曾提出一個獨到的見解,他認為抽煙的行為或許是從嬰兒吸吮乳汁的動作演變而來的,只不過將乳汁替換成了煙霧,乳頭替換成了煙嘴。這或許正是人們內心深處對于嬰兒時期那份安寧與滿足感的追憶與向往,即便在成長的過程中,這種向往仍以抽煙的形式,潛藏在每個人的心中。
   曾幾何時,有人將煙民劃分為三種類型:窮人、愚蠢的人和孤獨的人,或許我正是融合了三種類型的一個。
   魯迅先生是一位孤獨的“老煙民”。他曾經寫道:“生命是我個人的寶藏,因此我勇敢地大步向前,無論前方等待我的是荊棘、險灘還是墳墓,我都將一力承擔?!北M管無法確切地知道這番話是否針對抽煙而言,但魯迅先生的去逝確實與他的吸煙習慣息息相關,他最終因肺病而與世長辭。
   但魯迅先生曾經以煙為筆,勾勒出了自己對黑暗現(xiàn)實的憤怒與抗爭。他曾這樣寫道:“那支煙,在我憂郁的國度里,就像一顆孤獨的晨星,雖然被時間遺忘在角落,卻永遠燃燒著希望之火。吸煙,是我反抗的號角,是追求自由的旗幟。煙,是我寂寞時的慰藉,是思考時的知己?!?br />   在《狂人日記》中,魯迅先生為了表達內心的獨白、孤獨與苦悶,沉重地寫道:“我或許已經病了,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只好坐起身來,點燃一支煙。這份悲傷如此莫名,我黯然神傷地看著床頭的兩個枕頭,一個屬于孤獨的我,另一個也屬于同樣孤獨的我?!?br />   我想《魯迅全集》中那些犀利的文章,那些激昂的吶喊,都仿佛帶著一股淡淡的煙香,讓人回味無窮。
   年輕時,我出于好奇點燃了第一支煙;成家立業(yè)后,疲憊的身軀又讓我借煙消愁;步入中年,孤獨感更是讓我與煙為伴。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自己已深陷煙癮之中,無法自拔。但我必須澄清,我吸煙并非為了創(chuàng)作,因此,我恐怕屬于那愚蠢而孤獨的煙民之列。
   三年前,一場心肌梗死讓我險些喪命,體內安裝的兩枚昂貴支架時刻提醒我,除了高血脂,長期吸煙也是導致這場災難的元兇之一。因此,醫(yī)生和家人都極力勸我戒煙。
   命運似乎總愛捉弄人。正當我步入中年,卻意外地對文史產生了濃厚興趣,重拾起那支塵封四十年的鉛筆,開始書寫充滿鄉(xiāng)土氣息的文章。這時,香煙成了我復雜情感的寄托,既愛又恨。
   這三年來,在醫(yī)生、家人和朋友的不斷勸說下,我基本上已經告別了煙草。但每當全身心投入寫作時,偶爾還是會忍不住點燃一支。正如魯迅先生所言,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我選擇大步向前?;蛟S,等到我放下筆的那一刻,才能真正與煙告別。
   在我父親八十歲壽終之時,肺癌奪走了他的生命,醫(yī)生斷言,長期吸煙是致病的關鍵;同樣,我的岳父在八十六歲高齡因肺癌去世,醫(yī)生再次強調,吸煙是罪魁禍首。鑒于此,我為了自己能夠健康地活到八十歲,還有二十年的光陰需要去珍惜,因此我痛下決心要戒煙。
   今年的清明節(jié),當我前往父親的墓地祭拜時,我特意在他的墓前獻上了一盒煙。這是一位老煙民向另外一位老煙民的最后致敬和告別,也是對自己許下的莊嚴承諾……

共 2058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這篇隨筆,敘述自己吸煙的經歷,感悟戒煙的必要性。年輕時,出于好奇點燃了第一支煙;成家立業(yè)后,疲憊的身軀又讓自己借煙消愁;步入中年,孤獨感更是讓自己與煙為伴。父親和岳父都是長期吸煙最后因肺癌,自己痛下決心要戒煙。內涵厚重的文字,感謝發(fā)文分享,推薦閱讀共賞!【編輯:秋覓】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秋覓        2025-07-03 15:09:19
  內涵厚重的隨筆,敘述自己吸煙的經歷,感悟戒煙的必要性。
秋覓
共 1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