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網(wǎng)絡文學社紀事(現(xiàn)代組詩十首))
一、投稿日札
點擊“發(fā)送”鍵的那一刻
郵箱圖標像只憋足氣的蛤蟆
“咕?!币宦曂滔滦≌f、詩歌和散文
進度條慢慢爬,我的心跟著揪成疙瘩
像小時候偷摸把考卷藏進書包
生怕被爸媽發(fā)現(xiàn)分數(shù)的傷疤
等回復的日子,茶水涼了又熱
手機屏幕亮了又暗
直到跳出“稿件已收錄”的提示
可這幾個字冷冰冰的
跟超市收銀條上的“交易成功”沒啥區(qū)別
摸著發(fā)燙的電腦主機
突然想起老家曬谷場
母親總把癟谷粒一顆顆挑出來
而我的文字,會不會也成了被淘汰的那一把?
二、審稿程序書
自動回復來得比外賣還快:
“經(jīng)系統(tǒng)檢測,符合發(fā)文標準”
話倒是說得漂亮
就像樓下包子鋪的廣告語——“皮薄餡大”
可咬開才知道,全是面疙瘩
編輯偶爾回兩句:
“畫面感再強些”“情節(jié)再緊湊點”
就像讓我給老房子刷層新漆
卻不告訴我哪里漏了風、哪里裂了縫
他們不知道,寫秋霜的那段
是我在冷得發(fā)抖的凌晨
對著結霧的窗戶,一筆一劃呵出來的
三、游客通行證
我在幾十個文學網(wǎng)站注冊賬號
頭像從“追夢新人”換成“潛水員”
推薦欄永遠是VIP作者的天下
他們的文章剛發(fā)出來
就像烤爐里新鮮出爐的面包
香氣四溢,被眾人圍著夸贊
而我的詩,只能在評論區(qū)角落
和廣告、灌水帖擠成一團
像菜市場里無人問津的蔫菜
有編輯說幫忙改稿
可拿回來看,完全變了味
就像奶奶做的紅燒肉
被人加了幾勺辣椒,辣得嗆人
這還是我寫的東西嗎?
四、簽約特權錄
簽約作者的稿子像坐了直通車
凌晨發(fā),中午推,晚上就成了精品
我的投稿卻像坐錯了公交車
在“未審核”“待處理”的站點來回打轉
排行榜就像小區(qū)公告欄
貼的全是熟人的“光榮榜”
新人的名字剛貼上
就被新的通知蓋住,再也看不見
五、精品貨架觀
首頁的精品推薦閃得人眼花
作者們炫耀著成百上千的“戰(zhàn)績”
點進去一讀,好多句子似曾相識
就像商場里批量生產(chǎn)的T恤
圖案都差不多,沒啥新意
評論區(qū)全是“寫得真好”“學習了”
跟微信群里的“收到”“點贊”一樣不走心
而我那篇寫母親打工的詩
安靜躺在“退回”文件夾里
像被遺忘在角落的舊玩具
六、改稿手術臺
編輯說“為了更好傳播,改了幾處”
可拿到手的稿子,我差點沒認出來
原本寫爺爺咳嗽震落槐花
變成了“老人的咳嗽聲音很大”
那個蹲在樹下?lián)旎ò甑男∨?br />
被貼上了“留守兒童”的標簽
這哪是改稿,分明是給我的孩子換了件不合身的衣服
我想反駁,又怕以后沒了發(fā)表機會
只能憋著火,像吞了顆燙山芋
七、評論流水線
有些“熱評人”像工廠質檢員
不管啥文章,都給蓋個“好評”章
“意境深遠”“引人共鳴”
這些話聽著好聽,卻沒啥用
就像別人夸你“氣色不錯”
卻沒告訴你臉上沾了飯粒
有次我提了點意見
對方回了句“歡迎互粉”
真正打動我的評論
反而是個陌生人說:“讀著像在說我爸”
可這條評論很快就沉底了
像扔進池塘的小石子,沒了聲響
八、人氣泡沫論
網(wǎng)站上顯示的投稿量、活躍作者數(shù)
就像超市打折的廣告牌
看著熱鬧,進去才發(fā)現(xiàn)
翻來覆去都是那幾個老面孔
他們的文章下面,評論整齊劃一
像訓練好的啦啦隊
我半夜發(fā)的文章
還沒等別人看見
就被新消息淹沒了
原來我只是湊數(shù)的“背景板”
九、創(chuàng)作迷宮行
平臺的推薦規(guī)則像個迷魂陣
寫月亮說不夠浪漫
寫工地說不夠正能量
我試著模仿爆款文章
把農(nóng)民工寫成“城市英雄”
把拾荒老人寫成“人生導師”
可寫完后,總覺得心里空落落的
像吃了頓沒放鹽的飯菜
再翻開以前的筆記本
那些寫外婆、寫童年的句子
雖然土氣,卻比現(xiàn)在的文章
多了點實實在在的溫度
十、初心錨點記
昨晚夢見網(wǎng)站著火了
所有的加精證書、簽約合同
都燒得噼啪作響
我沖進火場,沒搶電腦
只抱出了那本舊筆記本
上面有母親幫我改的錯別字
還有妻子畫的小笑臉
現(xiàn)在每次打開文檔
我都會先摸摸抽屜里的鋼筆
雖然用它寫字很慢
但筆尖劃過紙面的沙沙聲
讓我想起小時候
在曬谷場奔跑,踩過稻草的聲音
那些被平臺退回的句子
正從屏幕里鉆出來
在窗臺悄悄長出嫩芽
我知道,只要心里還有這簇小火苗
就不怕寫不出真正的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