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見證】【寧靜】西雙版納掠影(散文)
一
今年四月初,作為一個北方人,我的認知還停留在春暖花開的溫馨上,西雙版納卻以三十六攝氏度的高溫撲面給我一個火熱的擁抱。盡管如此,我還是無比興奮:終于踏上西雙版納的紅土地。
在此之前,于我而言西雙版納就像是一個遙遠的夢。說不清楚緣由,半生游歷,卻始終沒能到過西雙版納,關(guān)于她的一切,只能存儲在大腦的某個褶皺里,躲貓貓一樣深藏不露。年輕時多次來過云南,都與西雙版納無緣,不是擦肩而過,就是止步不前。退休后,也是如此,幾次云南行都沒有將西雙版納安排到行程上。
今年三月中旬,妻子去大理講課,我一同前往,并規(guī)劃好滇東南的行程,最后一站就是西雙版納。然而,當(dāng)我們來到普洱市的時候,妻子接到一個電話,要返回大理再次授課。無奈,在普洱高鐵站朝著西雙版納方向望一眼,從這里一路南下,高鐵四十分鐘就是西雙版納,近在咫尺,卻無可奈何。等到四月初,我倆離家已經(jīng)一個多月了,有些身心疲憊,此時面對一道選擇題,要么從大理返回大連,要么從大理專程去一趟西雙版納。最終,我們選擇了去西雙版納,圓一個夢,不留遺憾。
紅霞隱到暮色中,天氣涼快了許多。我倆很樂意聽從網(wǎng)友的建議,來到了位于告莊西雙景的星光夜市,揭開西雙版納旅游的帷幕。告莊西雙景傣語意為“九塔十二寨”,依江而建,氣勢非凡,是一個體現(xiàn)傣族以及東南亞風(fēng)情的文旅綜合體,集中了宗教、商業(yè)、游玩等多種功能。金碧輝煌的大金塔位于整個區(qū)域的核心地位,尖頂高聳,呈現(xiàn)典型的南傳佛教建筑風(fēng)格。塔下環(huán)繞許多紅磚修建的小塔,還有大小不一的大象雕塑,順著斜坡錯落向下,把璀璨的燈光一路鋪向瀾滄江。站在高處向下望去,好大一片攤位,每個攤位都飾以燈籠、LED燈帶,營造璀璨的光影效果,好似星光燦爛,格外耀目。遠處,一個巨大的熱氣球高掛在夜空上,瀾滄江幽幽暗暗地流向遠方。
夜市對于每一座城市來說,都不會陌生,逛逛夜市也是旅游的常態(tài),但把夜市整得如此宏大,頗有氣壯山河架勢的,怕是西雙版納排名第一。年輕人喜歡這里,他們租來民族服裝,擺著各種姿勢拍個不停。拍夠了,就去攤位上喝啤酒、擼串,或是在菠蘿飯、香茅草烤魚、舂雞腳中滿足味蕾,聽著民間歌手唱著傣族民歌或是英文歌曲……
我和妻子屬于看熱鬧的,如朱自清所言:“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睆耐卣孤糜问袌龅慕嵌瓤矗媲f西雙景以及星光夜市非常成功,它成為西雙版納最具代表性的夜生活聚集地。然而,我多少有些失望,瞥見西雙版納的第一眼,并不是最具特色的民族風(fēng)情,熱鬧只是一種表象,撐起一座城市的終歸是文化與傳統(tǒng)。
離開星光夜市,回到位于十四層的民宿。坐在窗前,望著遠處點亮天際線的燈火,我知道夜市的熱鬧要持續(xù)到后半夜。夜深人不靜,我便在這高樓之上,俯瞰城市街巷,一個古老的西雙版納從暗夜里走來。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端,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西雙版納與老撾、緬甸山水相連,和泰國、越南為近鄰,聚居著傣、哈尼、拉祜、布朗、基諾等十三個少數(shù)民族,州府所在地為景洪市?!拔麟p”在傣語中意為十二,“版納”是一千畝之意,是一個徵收賦役的單位,西雙版納即為十二個版納,如同中原漢地的十二郡或十二城邦,是古代行政區(qū)域概念的遺存。
傣族屬于百越族群的一支,從現(xiàn)存史料推測很久以前他們可能居住在長江流域至云南東南部。傣族沿紅河、瀾滄江南遷,是各種因素交織的結(jié)果,比如中原王朝的擴張、北方民族的擠壓,甚至是內(nèi)部族群的爭斗。大約東漢至魏晉時期,傣族先民在今天的西雙版納、德宏及緬甸、老撾北部,形成了一個個“勐”,也就是部落的意思。到大理國時期,傣族勢力逐漸壯大,于八百多年前的南宋淳熙年間,由傣族首領(lǐng)帕雅真統(tǒng)一西雙版納各勐,建立了“景隴金殿國”,都城就設(shè)在今景洪市,元朝時接受冊封,成為元明兩朝的“車?yán)镄克尽?。一九五三年,傳統(tǒng)“勐曼”(城邦、村寨)體系被現(xiàn)代行政區(qū)劃取代,成立了“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成為新中國第一個傣族自治地方。西雙版納的歷史融合了政治整合、農(nóng)業(yè)開發(fā)和宗教文化傳播,堪稱東南亞傣泰民族擴散的縮影。
夜已深,大金塔、白象以及高大的棕櫚樹都隱入夜色中,喧囂了一天的城市似乎睡了,幻作一個恬靜的夢。
二
晨光掀起夜的頭蓋,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汽車一路向北駛過瀾滄江,駛向野象谷。雖然不會像孩子們那樣期盼看到野象,但想起四年前那群從西雙版納保護區(qū)出走的亞洲象,心里不免泛起一絲漣漪,會不會在野象谷與大象來一次偶遇?
公路上的警示牌開始增多,隔一兩百米就是一塊:“禁止鳴笛”“禁止停車”“野象通道、注意安全”。西雙版納雨林是地球上北回歸線穿越的唯一一塊綠洲,這里生存著包括亞洲象在內(nèi)的野生動物,占全國四分之一以上,可謂種類眾多。這塊綠洲還滋養(yǎng)著西雙版納近一百二十萬常住人口,為此發(fā)展經(jīng)濟與動物保護成了西雙版納人需要雙肩挑起的重擔(dān),守候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家園。
觀光纜車凌空跨過山谷,讓游客從“上帝”的視角欣賞雨林的多姿多彩,尋覓野象的蹤跡。纜車不似別處那樣向上通達到山巔,而是平緩地駛向遠處,吊在空中的“座椅”又讓人置身雨林中,晃晃悠悠地從層層疊疊的綠州中蕩過。高高大大的綠樹筆直地戳向天空,樹葉反射著陽光,明明白白地闡釋著什么叫做油綠;中間層佇立著各種喬木,無一例外地撐著闊大的樹蓋,橫斜的樹干舒張開來,像一個個剛剛醒來的綠巨人慵懶地伸個懶腰,牽起一身攀附的藤蔓,扯得起,卻理不清;低處灌木叢生,密密實實地擠成一張厚實的綠毯,最顯眼的就是芭蕉,夸張地伸展著巨大的葉子,毫不客氣地爭奪一米陽光,但那些微小的植物并不在乎芭蕉的“霸道”,依舊綻放花朵,送來一陣陣沁人心脾的芬芳;鳥兒飛起又落,翹起一抹艷麗的羽毛,像花兒一樣盛開枝頭,婉轉(zhuǎn)的鳴唱不絕于耳……
我陶醉在雨林的美妙之中,并沒忘記瞪大雙眼搜索密林深處,試圖覓見野象的身影,然而最終也沒看到野象。在野象谷想要看到野象,需要點運氣,據(jù)說一二月份看到野象的幾率大一些。從纜車上下來,沿著棧道一路行走,空氣濕潤而清新,令人倍感舒適。忽然發(fā)現(xiàn)路邊小樹上有一團毛茸茸的的東西,仔細一看原來是幾只懶猴,也叫蜂猴。它們小巧玲瓏,幾乎是一動不動趴在樹杈上,雖然吃得少、不運動,但它們?nèi)匀皇桥粥洁降?,超級可愛。繼續(xù)前行,碰到一群獼猴,它們坐在樹上或是巖石上,等待游人投喂,也挺乖巧,在我看來只要不是“打劫”游人的猴,都是好猴。
實際上,我們坐纜車進雨林,沿棧道出雨林,等于繞了一圈又回到景區(qū)大門口。妻子說,那邊有個大象表演場,要不要看看?我說,不如省兩張門票錢,去吃一頓傣族風(fēng)味大餐。當(dāng)全球人通過媒體圍觀從這里出走的象群時,大象們沒有任何的表演欲望,那是它們最真實的生活——試圖尋覓一塊新的棲息地。
在傣族的神話傳說中,大象是佛祖的坐騎,也是雨林的守護神,人與野象和諧共生,生生不息。千萬年來,亞洲象生于斯、長于斯,守望于斯,無需表演,也不取悅?cè)魏稳??;蛟S,此時此刻它們正在密林深處望著我們,靜觀人間的喜怒哀樂。
三
西雙版納繁茂的植被,留給人的記憶深刻而鮮明。街道與街心花園的綠意盎然,只是“冰山”一角,體驗植物多樣性的最佳去處,是中國科學(xué)院熱帶植物園。
植物園像一顆巨大的綠色寶石坐落在青山腳下,環(huán)繞它的羅梭江歡快流淌。園中草木都是經(jīng)過人工培植,奇花異草,種類繁多,主打一個滿目青翠、繁花似錦。游客不算太多,又分散在偌大的園子中,幾聲鳥鳴,落花鋪地,幾許清幽便泛起心間。無論是高大的椰子王樹,還是“見血封喉”的毒樹,不論是大如圓桌的王蓮,還是纖細且會跳舞的小草,它們與人類一樣都是大自然的子孫,都在荏苒時光里重復(fù)著同樣的生命周期,生長,開花,結(jié)果,落葉。
與植物園一樣古樹蔽日、鳥語花香的是曼聽公園,曾經(jīng)的傣王御用花園,類似漢地皇帝用于消夏的行宮。“消夏”這個詞實際上不適合西雙版納,這里沒有四季輪回的概念,在西雙版納人的認知里只有兩季:旱季和雨季。
歲月毫不客氣地褪去了寺廟和皇宮的金碧輝煌,清水池塘處,早就成為當(dāng)?shù)厝艘约坝稳说陌倩▓@,即便景區(qū)管理者用心打造了復(fù)古表演,還是恢復(fù)不了皇家花園的氣質(zhì)。其實也不必恢復(fù),在園子里轉(zhuǎn)轉(zhuǎn),聽鳥兒歌唱,嗅一嗅花香,廊橋上看湖水微瀾、小船蕩漾,也是十分愜意的,畢竟換了人間。
鑼鼓聲由遠及近,扮成傣王、王妃以及隨從的巡游隊伍繞著花園走來。也許是因為一天多次巡游,扮演者已經(jīng)失去了耐心,他們腳步匆匆地從游客面前閃過。我笑,這哪里是傣王、王妃逍遙賞景,分明是神行太保急著送信。
我的眼前忽地呈現(xiàn)出千年前的一幕:傣王和王妃漫步在花園里,鳥鳴婉轉(zhuǎn),花香沁脾,傣王說,親愛的,你看,鳳凰花又開了……
總佛寺緊挨著曼聽公園,可以順便一游。我們?nèi)サ臅r候,已經(jīng)是下午四點多鐘了,沒有梵音輕唱,也沒有低沉的誦經(jīng),寺廟內(nèi)平實而清幽??偡鹚率俏麟p版納地區(qū)等級最高的寺廟,其歷史可以追溯至唐宋時期,目前的寺廟建筑是近現(xiàn)代重建修繕的。石臺之上,大殿高高聳立,金碧輝煌,多層人字形坡屋頂,逐層遞升,層疊的屋檐便像一群燕子的翹尾飛向空中,給人以崇高神圣之感。偶有信客焚起一炷香,青煙便從香爐里裊裊升起,緩緩飄向天空,化作虔誠的祈愿。
四
傍晚,清爽的江風(fēng)驅(qū)散了炎熱,我和妻子沿著江邊棧道,徒步四五公里,只為與瀾滄江同行,傾聽江水低語。
瀾滄江,世界第六長河、亞洲第三長河,素有“東方多瑙河”之稱。江水從青海省的唐古拉山奔騰而下,流經(jīng)西雙版納時變得舒緩起來,像一條玉帶穿過景洪市,由勐臘縣流出國境,成為老撾和緬甸的界河——“湄公河”,最后在越南胡志明市匯入南海。
斜陽余暉籠罩江面,瀾滄江呈現(xiàn)出一絲淡淡的酒紅色,微醺兩岸挺拔的樹木、高聳的樓宇。江心有快艇駛過,掀起一道道浪涌,一波連著一波傳導(dǎo)到岸堤,波光粼粼。兩岸建筑錯落有致,既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又展現(xiàn)出現(xiàn)代建筑之美,早已尋不到傳說中的吊腳樓。對岸碼頭上,游船已經(jīng)亮起五彩斑斕的燈光,召喚游人夜游瀾滄江。告莊西雙景夜市,就要點亮新一天璀璨的星光,我似乎覺得太陽都加快了西落的腳步,讓位于美好的瀾滄江夜色。瀾滄江永恒地流淌,攜來雨林的野性、佛寺的安寧,還有人間煙火,流過億萬年的時光,流進一個嶄新的時代,滋養(yǎng)西雙版納變得多姿多彩、煥然一新。
一些附近居民三三兩兩地在棧道上散步,我驚訝于十個人竟有八人操著東北口音。忽見二十多名男青年從岸邊走來,他們渾身上下濕漉漉的。不解之中,瞥見江邊停放的龍舟,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們是剛剛結(jié)束劃龍舟訓(xùn)練。對岸江堤上一行紅色大字:喜迎傣歷1387年新年。傣歷每年新年節(jié)都不固定,而且好像各個地區(qū)時間也略有差異,今年西雙版納潑水節(jié)定在四月十四日,也就是說再過五天就是傣歷1387年新年了。妻子說,要不要多住幾天,過一次潑水節(jié)?我說,咱們這個年齡怕是不堪涼水潑身,想要潑別人一身水又有些力不從心了。
翌日,返回大連。四天后,妻子坐在沙發(fā)上刷視頻,驚呼:哇,西雙版納潑水節(jié)太熱鬧了!瞅著視頻里瀾滄江畔潑天的水、歡樂的人群,我后悔了。
(題圖拍攝于西雙版納告莊西雙景星光夜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