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xué)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xué)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xué)網(wǎng)首頁 >> 天涯詩語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天涯】探訪馬克思在倫敦的歲月(散文)

精品 【天涯】探訪馬克思在倫敦的歲月(散文)


作者:沁香一瓣 探花,22176.4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970發(fā)表時間:2025-06-30 15:38:15

【天涯】探訪馬克思在倫敦的歲月(散文) 那是五年前的一天,我在好友陪同下,在倫敦游覽了溫莎城堡和泰晤士河畔的小鎮(zhèn)返回的時候,正逢第二天是5月5日。這個日子是19世紀思想巨匠,無產(chǎn)階級革命導(dǎo)師馬克思誕辰的紀念日。于是我向陪我游覽的好友提議,請他帶我去探訪一下馬克思曾經(jīng)在倫敦生活的歲月,即便是走馬觀花地看一遍,也是我想要的倫敦之旅。好友知道我有這個想法,便點頭答應(yīng)了。
   我和好友是多年忘年交,共同的文學(xué)愛好使我們在創(chuàng)作交流中認識。后來他來到倫敦讀碩,住在華僑親戚的家中,畢業(yè)后在倫敦兼職當了一家旅行社的中文導(dǎo)游,他說他喜歡這項工作。多年來,他在兼任導(dǎo)游工作中,對倫敦這座城市的旅游景點和名人紀念地很熟悉。
   當天晚餐后,好友陪同我在賓館一起聊天時,專為第二天探尋馬克思在倫敦生活的歲月和足跡做了功課。為弄清行走的路線,他不僅繪了一張路線圖,還逐一標出了馬克思當年在倫敦生活、學(xué)習(xí)和工作的一些地方,同時還包括了倫敦市中心的具有紀念意義的馬克思紀念圖書館、倫敦大英博物館圖書閱覽廳,還有馬克思的墓地。這些地點基本能涵蓋馬克思和家庭人員在倫敦生活過的歲月。
   喝著咖啡,我便回憶起小時候聽老師講馬克思在倫敦的一些故事,好友不愧是導(dǎo)游,憑著他日常練就的口才,還對馬克思在倫敦生活的一些前因后果的紀事也講得清清楚楚。為第二天出行活動做好了準備。他說這不僅是導(dǎo)游的責(zé)任和習(xí)慣,對出游者來說也很重要,這是保證“去的高興,回來愉快”的關(guān)鍵。在好友的介紹安排下,我對馬克思如何來到英國倫敦的前后經(jīng)歷有了較為清晰的了解。
  
   馬克思為何流亡英國倫敦
  
   記憶的幕布很快拉開。馬克思從小出生于普魯士王國(德國)的萊茵省特里爾市一個猶太人的家庭。他從小聰明好學(xué),中學(xué)畢業(yè)后先后就讀了波恩大學(xué)和柏林大學(xué)。大學(xué)畢業(yè)后,他在1840年下半年開始動筆寫了一篇名叫《論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xué)和伊壁鳩魯?shù)淖匀徽軐W(xué)之間的差別》的博士論文。在論文中,馬克思通過對德謨克利特和伊壁鳩魯原子運動觀點的探討,明確提出了自由的立場,馬克思認為原子偏離軌道的運動,對于原有的既定軌道來說,無異于革命。憑此論文獲得了耶拿大學(xué)博士學(xué)位,這樣的學(xué)位在當前年輕人中很少能獲得。
   1843年他在遷居巴黎后的6月19日,在經(jīng)歷了社會風(fēng)雨多變的日子,馬克思與等了他7年之久的、生于1814年的比他大4歲的、出身德國貴族家庭的燕妮?馮?威斯特法倫結(jié)婚。他們在萊茵河與納爾河交匯處的克羅茨納赫的一座新教教堂舉行了婚禮。從此他們開始有了家族和自己的孩子。然馬克思卻成了一個沒有國籍的人……
   原來馬克思獲博士學(xué)位和婚后,他在人生的理想與謀生需求的驅(qū)使下,決定通過涉足新聞界的方式進行他的理論研究。早在1842年2月,他又將博士畢業(yè)后撰寫的第一篇政論文章《評普魯士最近的書報檢查令》,寄給了在法國巴黎從事政治和哲學(xué)活動的盧格,從此開啟了二人間短暫的合作。于是馬克思和盧格在巴黎合作創(chuàng)辦了《德法年鑒》刊物,在這本刊物的第1期和2期的合刊號上。年鑒以醒目標的題刊登了馬克思、盧格、巴枯寧、費爾巴哈恩格斯等寫的八封信件,以開篇的方式發(fā)表,這對于理解馬克思從唯心主義轉(zhuǎn)向唯物主義、從民主主義轉(zhuǎn)向共產(chǎn)主義的思想轉(zhuǎn)變過程具有重要意義。文章還討論并闡述了創(chuàng)辦該雜志的背景和目的。
   在《德法年鑒》中,馬克思還發(fā)表了兩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即《論猶太人問題》和《黑格爾法哲學(xué)批判導(dǎo)言》。馬克思和盧格一開始合作很順利,他曾給予盧格較高的評價,稱他為哲學(xué)和神學(xué)新聞的焦點人物。但他與盧格的合作關(guān)系并未像他與好朋友恩格斯那樣志同道合。由于他們在思想觀點、處事風(fēng)格和工作方案等方面存在分歧,致使他們在1844年《德法年鑒》出版后就開始公開決裂。
   《德法年鑒》出版后,立即引起了歐洲各地廣泛的關(guān)注和反響,在德、法、俄等國的進步知識分子中間受到普遍歡迎,特別是《德法年鑒》中發(fā)表的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章,受到進步思想家的高度贊賞。這下可嚇壞了普魯士政府,他們?nèi)缗R大敵,開始動用一切手段阻止這份雜志進入普魯士境內(nèi),并警告書商不得出售該雜志。同時還下令,如發(fā)現(xiàn)馬克思等的年鑒撰稿人進入國境就立即予以逮捕。所以從那時候起,普魯士王國政府通過采用種種方法,和歐洲其他國家一起,先后四次進行驅(qū)逐馬克思。馬克思便成了一位政治流亡者。
   馬克思在巴黎生活遭到特困的時候,他的好友恩格斯在返回德國巴門老家途中經(jīng)過巴黎,他與馬克思見面后,看到馬克思生活貧困的現(xiàn)狀后,決定想方設(shè)法資助馬克思,支持他帶著妻兒離開法國去英國。那時恩格斯家的經(jīng)濟狀況較好,由他繼承了家族的紡織廠事業(yè),被稱為“棉花大王”。所以從這時開始,恩格斯對馬克思的資助不僅體現(xiàn)在經(jīng)濟上,還體現(xiàn)在共同的志向和精神層面上。他幫助馬克思完成了許多工作。成為了世界上最親密的朋友。
   1845年2月,普魯士王國又通過法國首相基佐所在的政府,想方設(shè)法把馬克思逐出法國。這樣馬克思就來到了比利時。但普魯士王國政府又不放過他,通過比利時駐外使節(jié)對馬克思繼續(xù)進行迫害和驅(qū)逐,使得馬克思無法返回自己的祖國。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路可走的馬克思于1845年12月宣布:“脫離普魯士國籍”。就這樣,巴黎馬克思從此就成為了一個沒有國籍的人。
   1848年,歐洲大陸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爆發(fā),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導(dǎo)同盟者投入革命洪流。3月初馬克思又被比利時政府以種種借口要驅(qū)逐出布魯塞爾。在這樣的境況下,馬克思的妻子燕妮知道后,她立即帶著女兒小燕妮在幾天后趕到了布魯塞爾與馬克思團聚。為支持馬克思的革命事業(yè),燕妮毅然離開了貴族家庭,甘愿與馬克思一起過顛沛流離的生活。就這樣,這個沒有國籍的從事革命活動和重視理論研究的馬克思,決定帶著妻子燕妮和孩子一起來到法國巴黎后,然后前往英國倫敦。因為在那個時代,英國倫敦曾是許多歐洲革命者的避風(fēng)港。
   1849年8月,馬克思帶著妻子和孩子全家搬進了英國倫敦,直到他在1883年逝世,時間共34年。在這34年中,馬克思一家因在英國倫敦買不起房子,所以只能靠租房居住著生活,他和妻子燕妮帶著孩子們先后在倫敦居住過五個地方,在艱難困苦中搬過四次家,可見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和生活對他們是多么的不利。沒有國籍的馬克思來到英國倫敦后,由于他的激進思想和革命活動,英國政府也開始對他的行動產(chǎn)生了警惕,除限制他的出行,還阻止他參加范圍較大的群體活動。這對馬克思來說苦不堪言,雪上加霜。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用堅毅、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妻子兒女們在一起生活著,用他的雙腳踩出了屬于他的閃光足跡……
   在倫敦的這天晚上,好友為我做了出行前的介紹,熟練的語言介紹彰顯了他當導(dǎo)游的老經(jīng)驗和老資格,令我對探訪馬克思在倫敦生活過的地方充滿了信心。
  
   馬克思流亡倫敦后的多次搬家
  
   第二天早晨,我在賓館剛用好早餐,好友就請親戚開著小車來接我了。
   于是我們一起很快坐上了車子。沒多久,車就來到了當年的切爾西區(qū)國王路的安德森大街的路邊。這里是倫敦的高端住宅區(qū)的現(xiàn)存歷史建筑,其街道位置與建筑本體至今保留仍然完好。這里就是1849年8月,由馬由克思帶著臨近產(chǎn)期的妻子燕妮和三個孩子到達倫敦居住的地方。
   在好友介紹下我知道:這個地方是倫敦當時比較時尚的地區(qū)。那時這里的房租不便宜,每個月的租金6個英鎊,加上其他生活各方面的支出和孩子的護理費等,每月的支出費用很大。這就是馬克思在倫敦租房住下的第一個家。
   由于形勢所迫,馬克思又沒有固定工作,全家搬到這里后頓覺缺少了收入來源,所以不多久,馬克思很快就陷入了欠債的境地。不僅需要應(yīng)對每天的生活費用,還要關(guān)照妻子懷孕生孩子的事。面對各種額外帶來的開支,馬克思開始付不出房租了。這樣過了一段時間,隨著燕妮肚子里的孩子出生不久,房東便執(zhí)意要收回出租的房屋。除了催馬克思支付房租外,還打電話叫來了警察幫助驅(qū)趕。就這樣,馬克思全家就從租屋內(nèi)被趕了出來。這次的倫敦搬家對于馬克思一家來說,不僅失去了居住的地方,還被迫放棄了大部分添置的日常用的家俱等財產(chǎn),就連出生的嬰兒睡覺的搖籃和女兒愛玩的一些玩具等,也被房東作為房租的抵押品。經(jīng)濟困境迫使馬克思不得不尋找便宜的住所。
   接著,在好友陪同下,我們又來到了1851年6月至1856年馬克思一家所居住的地方,這就是當年馬克思一家從安德森大街4號搬到位于倫敦市中心的蘇和區(qū),靠近牛津商業(yè)街和華埠的中國城唐人街的迪安大街28號。這是一座典型的1820年后由喬治四世在位時建的房子,外觀看上去簡樸雅致,但走近一看就覺得也狹窄。這是一棟普通的公寓樓,是一棟四層建筑。如今的房屋底層,還開著一家意大利餐廳。這里離開馬克思第一次搬家居住的地方相距2.5公里左右。這是馬克思在倫敦租房住的第二個家,他和全家在這里居住了近6年。
   抬起頭來,只見在三層的外墻上掛著一塊藍色的圓形牌子。凝望,只見上面簡明扼要地寫著:“‘卡爾?馬克思1818—1883’;‘1851—1856年’曾在這里居住”。好友告訴我:馬克思在28號的這間公寓里時,當時的美國已建立起聯(lián)邦共和制的政府結(jié)構(gòu)。馬克思為了生存,接受了紐約《每日論壇報》主編查爾斯?戴納提供的駐倫敦記者的職位。這樣,馬克思就開始用英文為該報紙撰寫文章,為美國讀者報道歐洲近期發(fā)生的一些情況。報社的這份工作為馬克思養(yǎng)家糊口帶來了一些收入和生活希望,但收支依然入不敷出,全家人每天常??棵姘瑞囸I度日。
   據(jù)好友介紹:當年馬克思帶著妻子燕妮一家來到28號時,他們?nèi)乙呀?jīng)有六口人了,他們在這里度過了第一個悲慘的夏天。說到悲慘,還要加上傷心和眼淚。在這里,剛出生不到一歲的兒子亨利、女兒弗蘭茲斯卡、大兒子埃德加爾分別都得了重病,因缺醫(yī)少藥,三個孩子先后在迪安街的這個家中去世。其中8歲大兒子埃德加爾是在1855年5月病死在馬克思懷中的。
   悲痛欲絕的馬克思在給好朋友恩格斯寫信時說:“我已經(jīng)遭受過各種不幸,但是只有現(xiàn)在我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不幸。”在女兒死后,馬克思的妻子燕妮在她的回憶錄中也寫下了痛苦的記錄:“我絕望地跑到一個法國移民那里……請求他給我一點資助,他非常友好地給了我兩英鎊,我用它買了一口小棺材。小女兒出生時沒有搖籃,而死時差一點連安身的地方都沒有……”
   這就是馬克思一家在迪恩街28號生活的真實生活情況。期間,馬克思盡管經(jīng)濟上非常困難,家庭又多次產(chǎn)生不幸,但他仍堅持參加各種政治活動,他在自己的住所還不斷會見來自歐洲各國的一些志同道合人士。與此同時,他還在距離迪恩街不遠的大英博物館展開了系統(tǒng)的閱讀與研究,并投入了他的《資本論》第一卷寫作。在三年多時間中,積累形成了著名的《倫敦筆記》,為《資本論》的創(chuàng)作奠定了堅實基礎(chǔ)。可以這么說,這個地方就是馬克思認真思考和撰寫《資本論》地方。如今在這座公寓的墻上,我們還能看到了倫敦市政會出示的藍色保護匾,這是紀念和保護歷史遺跡及名人故居的標志。成就了歷史名人馬克思的榮耀。
   面對墻上的匾牌,好友手指著又告訴我:馬克思寫《資本論》時,其妻燕妮也是功不可沒。當時由于生活所困,馬克思的身體也每況愈下,身體許多部位常常疼痛難忍。所以有時只能臥床寫文,或向燕妮口述所寫文章的內(nèi)容,由燕妮幫著寫完整。雖然燕妮也身患著病痛,但非常支持丈夫馬克思,她經(jīng)常幫他抄寫文稿。特別是在替他謄寫手稿并認真閱讀的過程中,一旦發(fā)現(xiàn)字句和段落間的疑難問題,或有不了解的地方,她就會通過向馬克思提問后幫著糾正,成為了馬克思的特殊秘書。馬克思除了贊美燕妮,還說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在這里馬克思和妻子患難與共,相濡以沫。無論生活多么坎坷艱難,他們都堅守著互愛互動的真諦,沒有放棄彼此。
   探尋了迪安街28號馬克思居住的地方,車子又開到了相距約3公里左右的北倫敦格蘭夫頓—特勒斯大街9號的地方。這里是1856年5月馬克思一家搬到這里居住的第三個地方。這一次搬房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馬克思妻子燕妮在蘇格蘭生活的伯父逝世,由她繼承了160鎊的遺產(chǎn);二是燕妮自己的母親也去世了,她又繼承了120鎊遺產(chǎn)。這些錢讓馬克思一家有了可以改善一下租房條件的可能。于是他們便從迪安街28號搬進和住進了靠近漢普斯德特希思公園旁一處的三層小樓里。這就是馬克思在倫敦搬住進的第三個家。后來,由于這條大街延長,其門牌號也就變成了46號。在這里,馬克思寫出了《政治經(jīng)濟學(xué)的批判》和《剩余價值論》兩部經(jīng)典作品。

共 17900 字 4 頁 首頁1234
轉(zhuǎn)到
【編者按】這是沁香老師在倫敦旅游時,在好友帶領(lǐng)下用一天時間探訪了偉人馬克思和家庭在倫敦曾經(jīng)的居住和工作地。從中介紹了馬克思和他的妻子生平,1818年5月5日,卡爾·馬克思出生在普魯士萊茵省南部的特利爾市一個猶太人律師家庭。中學(xué)畢業(yè)先后在波恩大學(xué)和柏林大學(xué)法律系學(xué)習(xí),之后又獲得耶拿大學(xué)的博士學(xué)位。1843年 6月19日,馬克思與童年時代的女友燕妮結(jié)婚。1849年8月,馬克思流亡到倫敦。包括他們的孩子。馬克思一家在倫敦的生活并不寬裕。生活條件極其簡陋,由于經(jīng)濟和債務(wù)問題,流亡倫敦后,馬克思在經(jīng)濟上極其貧困,長年進行革命活動以及從事毫無報酬的理論研究,使得他生活艱難。他忍受著貧窮、饑餓、病痛的威脅。對于馬克思來說,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戰(zhàn)斗。他每天從早晨八九點鐘開始工作直至深夜,經(jīng)常通宵達旦寫作和研究。除了《資本論》,馬克思在倫敦期間還撰寫了大量的筆記,統(tǒng)稱為《倫敦筆記》。馬克思在倫敦經(jīng)歷了極大的精神壓力和健康問題。他的七個孩子中只有三個幸存,而他和妻子也因疾病和貧困飽受折磨后先后去世。在顛沛流離和物質(zhì)貧乏的生活狀態(tài)下,實現(xiàn)了自己“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的理想。留下了豐富的思想遺產(chǎn)。文章通過老師走近又馬克思做學(xué)問的大英博物館閱覽展廳、紀念馬克思的圖書館、馬克思和妻子燕妮的墓地,閃亮了馬克思的偉大光輝的一生。同時歌誦了他和恩格斯共同創(chuàng)立的科學(xué)社會主義、指引全世界勞動人民為實現(xiàn)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偉大理想而進行斗爭的理論。之前,看過老師寫的旅歐游記,而本篇更為精彩并充滿正能量。傾情推薦?!揪庉嫞簵d子芬芳】【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506300010】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梔子芬芳        2025-06-30 15:40:41
  讀文就像在跟隨老師在游覽倫敦??吹搅笋R克思偉大的人生。
梔子芬芳
回復(fù)1 樓        文友:沁香一瓣        2025-06-30 16:39:03
  謝謝梔子芬芳精美編按與美評。辛苦了!
2 樓        文友:林雨荷        2025-07-01 10:00:36
  馬克思的一生充滿著傳奇色彩。他是國人崇拜的領(lǐng)袖和偶像。他的思想和著作深刻地影響和指導(dǎo)中國的國情和社會主義道路的發(fā)展和前行。他的一生是光輝偉大的一生。他的思想和精神永垂不巧。
林雨荷
回復(fù)2 樓        文友:沁香一瓣        2025-07-01 10:19:40
  馬克思的一生是光輝偉大的一生。他的思想和精神永垂不巧!
回復(fù)2 樓        文友:沁香一瓣        2025-07-01 10:20:50
  謝謝雨荷精美點評。祝創(chuàng)作豐收!
共 2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