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見證】【星月】一分錢的故事(散文)
現在的孩子們,很多都沒有見過一分錢,更別說用過。即使是我們這些經歷過窮苦日子的中老年人,對一分錢也早已不屑一顧了,別說一分錢,就是在路上看到一枚一角錢的硬幣,也懶得彎腰去撿。
曾幾何時,一分錢卻是我們的心頭寶。
我們小時候唱過一首兒歌:“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邊。叔叔接過錢,對我把頭點,我高興地說了聲:叔叔,再見!”
那時的一分錢,還是很有價值的。一分錢,可以買一塊水果糖,可以買一個江米球,也可以買一根不帶橡皮的鉛筆……假如再加上兩分錢,就可以買一根又涼又甜的冰糕了;如果你有五分錢,那就可以買到一根雪糕——冰糕是用水和糖精做的,而雪糕里還加入了牛奶,吃起來帶著一股奶香味,冰涼香甜,在那缺吃少穿的貧瘠年代,這可是夏天最美味的解渴神器了。
那時是七十年代,我正上小學。農村還是大集體的生產模式,身強體壯的男社員一天可以掙十個工分,我媽媽那樣的女社員一天只能掙八個工分。到了年底,大隊按工分分錢,我家因為只有媽媽一個勞動力,經常入不敷出,辛辛苦苦干一年還欠大隊的錢。好在我爸爸在部隊,經常用津貼補助家用,我們才算勉強能維持基本生活。
我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奶奶病重,爸爸從部隊復員回家,在鄉(xiāng)供銷社工作,后來又調到了鄉(xiāng)政府(那時叫公社)。他一個月工資是120元,這在當時就算高工資了。
工資低,物價也就低。那時,打一瓶醋五分錢,一瓶醬油一角錢。去市區(qū)玩,買一碗加了糖的甜豆?jié){五分錢,一碗豆腐腦和一根油條都是兩角錢。就是豬肉,也不過七八毛錢一斤,可是很多人都吃不起。那個時候賣東西的也很少,大部分都是國營的供銷社和食堂,不允許私人做買賣。
一分錢有兩種,一種是硬幣,我們稱它鋼镚,還有一種和一角錢一元錢一樣,是紙鈔。那個時候無論是一分錢、二分錢還是五分錢,都不叫零錢,買東西也從來沒有抹零這一說,一分錢也是有價值的。
那時候的鋼镚有三種,一分,二分,五分的,正面有兩束麥穗圍成一個圓,麥穗上方是阿拉伯數字“1”“2”“5”,中間是“壹分”“貳分”“伍分”字樣,下面標注著年份。我看到無論是鋼镚還是紙鈔,上面的數字筆畫多,寫起來很復雜,就好奇地問爸爸:為什么錢上的字那么難寫?爸爸告訴我,這是咱們的老祖先專門發(fā)明的記錄金錢的漢字,是為了有人惡意涂改。比如記賬或者借錢打借條,如果你寫成1百元或者是一百元,都可以很輕松地被某些不懷好意的人修改成較大的數字,而且不漏痕跡,而寫成“壹百元”,那就沒法修改了。所以無論是打票據或者是會計做賬,凡是涉及金錢數目的都是用這種漢字:壹、貳、叁、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萬……不得不說,在那個沒有錄音和監(jiān)控的年代,這種漢字確實起到了保險作用,我們的老祖先真是聰明,中國的漢字真是博大精深??!
那時,大人對孩子最高的獎賞就是把買東西找回的一分兩分五分錢給孩子。我們拿到這鋼镚,總會小心翼翼地把它收藏起來,放到一個隱秘的地方,等攢夠一定的數量,再去供銷社買我們喜歡的物品,比如女孩子們喜歡的頭花,小手帕,男孩子們喜歡的玩具槍,摔炮等,還有所有孩子都喜歡的畫冊(小人書)和各種零食。
爸爸回到家脫下的臟衣服,我會跟媽媽搶著洗。因為經常會在爸爸的口袋里發(fā)現一分兩分五分的鋼镚,如果運氣好,還可以發(fā)現一毛兩毛錢,很少有超過一元的。因為大面額的錢爸爸會放在錢包里,只有這些小零錢他才會隨意地放在口袋里,就是不小心丟了也不會心疼。
給爸爸洗衣服發(fā)現零錢對我來說好像淘寶成功,我把錢收起來,放進我的存錢罐,然后立馬會給它們安排好幾個用處:是買一本看了好多次買不起的畫冊?還是買一支帶橡皮的好看的鉛筆?還是買供銷社里酸甜可口的水果糖……這一筆“巨款”,可不能隨意浪費了。
我們這些小孩子,除了父母偶爾給點鋼镚,過年的時候也可以掙點“壓歲錢”。過年去給長輩或者親戚拜年,人們都會給孩子們壓歲錢,一般都是給一角錢,關系好的給兩角錢,街坊鄰居給的就是一分兩分五分的鋼镚了。還有誰家娶新媳婦,新媳婦一坐到喜床上,就要撒喜錢,一撒一把,都是一分兩分的鋼镚,五分的都很少,我們這些小孩子早就把屋子擠得密不透風,喜錢一撒,慌忙低頭去地上撿,不是你碰了我的頭,就是我踩了你的腳,撿到的喜笑顏開,沒撿到的垂頭喪氣。撒過喜錢,小孩們就要退場了,領了主家給的咸豆子,歡歡喜喜地回家去,后面就該村里的年輕人上場鬧洞房了。
我高中畢業(yè)后,我國的經濟開始大幅度發(fā)展,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允許私人做買賣。市面上物資日漸豐富,各種商品琳瑯滿目,物價也快速增高。不知何時,一分錢二分錢五分錢開始退出市場,這時的鋼镚變成了一角錢,五角錢,甚至一元錢也成了鋼镚,當然這些錢也有紙鈔的。一分錢二分錢五分錢開始變成了零錢,在買東西的時候,只要你買的東西多,這些零錢會被商家大方地抹去,就是我們說的“抹零”。
一分錢、二分錢、五分錢的價值幾乎可以忽略了。人們搜集那些鋼镚只是用來做收藏,期待有朝一日可以當古董加以升值。那些一分二分五分的紙鈔更被一些心靈手巧的人做成了工藝品:一分錢的紙菠蘿,二分錢的紙花籃,還有五分錢的紙蛇……你別說,還真的挺好看的。
一分錢二分錢五分錢終于退出了歷史舞臺,就在我以為它們會徹底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時,突然有一天,我又看到了它們的身影。
網絡日漸發(fā)達,人們開始在網上購物。手機也具有了支付功能,它可以精確到角分,所以付錢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一分錢的身影。更讓人感受到一分錢的重要性的是“搶紅包”游戲。一個紅包剛出來,一群人開始瘋狂點擊手機屏幕,搶到的也不過是幾元錢,幾角錢甚至是幾分錢。搶到的興高采烈,好像中了大獎;沒搶到的心中不爽,好像損失了幾個億。日常生活中不為一角錢折腰的人們,卻在乎網上紅包里的幾分錢,真是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現在,很多網絡購物平臺不時搞點優(yōu)惠,開啟了“一分錢購物”活動,花一分錢可以買到很多實用的小商品。我就經常參與這些活動,曾經用一分錢買到了一卷衛(wèi)生紙,一提抽巾。其他還有碗盤,小家電等日常用品或者各種各樣的小零食。此時的一分錢,遠遠超出了它本身的價值,商家利用人們貪便宜的心理為自己的商品做宣傳,不僅沒有虧本,還賺了不少錢,什么時候都是“買家沒有賣家精”啊!
雖然沒有見過一分錢,可是并不影響孩子們對《一分錢》這首兒歌的喜愛,當我聽到有人唱這首兒歌時,情不自禁地感慨萬千:一分錢,真的撿不到了,撿不起來的,還有我們逝去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