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見證】【云水】曠世之緣 (隨筆)
世界似乎越來越具有虛擬感,不見面可以問好,沒什么關系都稱為親們,人與人之間面對面反而隔山隔海的距離,你防我,我防你,一切都不那么真誠了,人的虛假,感情的虛假,藝術的虛假,文化的虛假,人們似乎也習慣了虛假,并不是說人類不需要真摯,而是人們略去過程的精彩,使用的是心術心機直奔目的,各種面具層層包裝,失去了原有的本真。
然而,接到楊俊友先生《尋找趙鐵山》的書稿,讀后讓我震撼了,我一次次淚目,一次次感嘆,一次次拍案!因為我發(fā)現了一顆真靈魂!沒有任何修飾,沒有一絲絲虛情假意,他把鮮紅鮮紅的心,活蹦亂跳地捧出來讓人看,他活成了一首詩,活成了一首歌,這就是他,他一生都在尋寶,結果如何他不知道,但他一定要不知疲倦地尋找,他恰恰展示了過程的精彩!因為他深知這是文化血脈,不是他個人的嗜好,而是一個民族的根脈!似乎是冥冥中的使命,也似乎是冥冥中有一顆看不見的靈魂在導引,傳承趙鐵山的書法文脈,是鐵山親傳弟子段振文老人的囑托,是一個契機,也是一個神圣的約定,他完成了!但尋找趙鐵山的文物是他的一個偶然,是“千字文”浸泡后的一份心愿。或者說趙鐵山的血脈已融入了他的靈魂里,我甚至懷疑他就是鐵山再來人,不然,那么多奇妙的際遇是如何形成的?為搶救文化瑰寶,他傾家蕩產,他漂洋過海,一次次累暈在車站,一次次被海關卡住罰款(高達38000日元),途中一罰再罰,他沒有泄氣,一次次闖關,十年間先后十四次前往日本尋寶,他居然在完全不可能的情況下成為可能,他靠一己之力架起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橋梁,尋到了藝術巨匠趙鐵山的文脈。這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從日本十年內搶救性收藏回趙鐵山書畫作品180件,重要文獻250件,其它文物2500件。他辦網站,建展館,自費參觀全國展覽館、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100多次。欣賞過10000件古今中外的書畫,研究過1000個著名碑刻??疾爝^100多個建館服務,終于在2022年8月25日授牌“山西恒青書畫藝術博物館”,其面積2600平米,館內文物實物與文獻資料,大部分都是從日本搶救回來的。因在一本雜志上有關趙鐵山的一則消息,他大海撈針般與日本書法家、收藏家近森孝恕先生成了至交,近森孝恕先生突發(fā)心臟病去世,他又千辛萬苦和他的家人成為至交,促成了即將獻館的鐵山書法及文物搶救回來,而且憑著他的毅力,居然能把已捐獻東京湯島圣堂斯文會博物館的文物也能搶救回來,這已非個人交情,而是國與國之間的對接,其艱辛、其驚險、其耐力,勝于玄幻小說,但它絕不是神話,而是真實的故事。
這讓我掩卷回想,40年前我和楊俊友先生都是酷愛文學的青年,他瘦小精悍的身軀,一雙鏞刀形眼睛,兩顆明眸發(fā)出與眾不同的光亮,但我并不知道那是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目光。在一次聚會中,他說他在舊書攤上買到一本清朝傅山先生線裝書法,書的夾頁層里發(fā)現了傅山先生的一個藥方,他講得很玄乎,好像此書落在他手里是命定一樣。因為文學人士相聚,沒太在意他的發(fā)現。此后在下崗大潮中,大家疲于奔命各奔東西,很少見面了。也許我是最幸運的,因寫作調到《鄉(xiāng)土文學》當編輯,俊友先生下落不明,40年后在一次讀書會上相遇,他鏞刀形的眼睛,雙眸更亮了!他依然那么瘦小精悍,待人接物十分熱情,所不同的是他更加沉穩(wěn)睿智。我們是久別重逢的老友,如此,我有幸看到他的《尋找趙鐵山》書稿,這是我重新認識俊友的機緣。他讓我意外,讓我吃驚,他的俠肝義膽,他的真誠,他不屈的精神讓我肅然起敬!俊友還是俊友的身體,但他體內已裝載了無人可以企及的靈魂純度和精神高度,他的所作所為已擁有了大文化格局。他成了一個真正的文化人,是研究趙鐵山沒有欽定冠名的專家。我正因為敢這樣說,來源于他窮追不舍的精神,他苦心鉆研的熱愛,他視如家珍的赤誠,有這樣的精神,滴水也可穿石,他是真正讀懂趙鐵山的人,豈是所謂的專家可以企及的?
他是太谷人,把鐵山書法“千字文”交給他的段振文爺爺,是趙鐵山的嫡傳弟子,趙鐵山是清朝時期,山西書法界兩座山峰之一,被當朝稱之為“書圣”,一個是太原的傅山,一個是太谷縣的趙鐵山。鐵山不僅書法奇峰迭起,主要是人格氣節(jié)亦如一座肅穆的山峰,書中記載,孫中山先生去世時,他寫的挽聯,康有為見后,盛贊“大江以北,無出其右”。前去吊唁的蔣介石發(fā)現其字,已難掩求字心切,后來蔣介石夫婦受孔祥熙夫婦邀請一同到太谷時,想求一幅字。趙鐵山對蔣介石不抵抗日軍侵略極為不滿,于是借故拒絕。
一個文化人敢于漠視總統(tǒng),其節(jié)操是何等的高潔,人格是何等的獨立?真可謂高山仰止。不僅如此,日本人侵占太谷,想借趙鐵山之名委任維持會長,趙鐵山言語犀利斷然拒絕,可見趙鐵山在此地擁有扛鼎之譽。趙鐵山對書法狂愛到,因痔瘡疼得坐不能支,令女兒扯直紙,在坑上懸空書寫,寫著寫著就忘了疼痛。這是怎樣的意志支撐著他?
這些故事銘記在俊友的心里。年輕的俊友親眼看到段振文老人從一個箱子里,拿出一個小葉紫檀木盒子,用錦緞一層層包著千字文,一層層小心地展開,雙手送給他,意讓他拿去翻印,傳承后代,以續(xù)文脈。段家子孫后代一大堆,但他獨獨把珍藏品交給外戚楊俊友,顯然老人看出了他的特別。小時候,他前來探視爺爺,站在書法前一動不動出神地看很久,也許那時這位爺爺就在尋找傳人,他一定發(fā)現了這個孩子,喜愛書法藝術的意志,目光里透著堅定、執(zhí)著,絕非一般孩子。于是他就擇良傳善了。就這樣,俊友與鐵山先生的靈魂相遇了,這顆種子在他心里一天天發(fā)芽生長,我想,那是鐵山的生命人格與藝術品格感染了俊友,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喜歡到極致時,其實就是遇到相同的自己。日本友人近森孝恕先生,兩次來訪山西,親自到太谷趙鐵山墓前拜謁,遺憾他不是趙鐵山的弟子,意要“百年之后”將自己的骨灰安葬在趙鐵山墳旁,成為他“死后弟子”。他對趙鐵山尊崇到“掀屋掛字”的地步,新購的房子不合適掛鐵山字幅,重新按照鐵山字幅的高度翻蓋。這不能不使全家人驚駭,但他的意志不能更改。一切按他的意愿就緒后,他每天早晨五點至七點前衣冠整齊,便要三叩拜鐵山書圣。由此看來,在日本友人心里,鐵山已是他的信仰,真可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后來近森孝恕先生逝世后,俊友與他家人取得聯系,到家里“取寶”,由利子帶他到書房時,仍要先行叩拜禮。這一切行為足以證明趙鐵山先生在日本友人心目中的地位。
可在中國,還有幾個人知道或者記得中國曾經有過這么一個“書圣”?俊友決心“取寶回國”的心情更加強烈堅定,要不然他怎會傾家蕩產,他要把失去的文脈搶救回來,這是國寶?。∷ㄟ^自己的努力一點一點滲透到自己國家的子孫后代中。他經過漫長的等待,食不能安,睡不能眠,每天跑傳達室,回饋給他的是一次次的失望。終于,在陰雨連綿中,紅日破云而出,他在幾近絕望中等到了日本近森孝恕先生的信件,一遍遍閱讀后,發(fā)出了肺腑之言:
“我就像在浩渺星河中尋覓一顆星,竟以這樣意想不到的方式,與遠在日本的近森孝恕先生建立了聯系,實在堪稱奇跡。我手捧信件又看了數遍,確認這是真的事實時,我緊握右手拳頭,狠狠地捶向左手。然后掰響右手指,‘叭叭叭’的響聲就像是敲響慶祝勝利的鼓點。我被這突如其來的喜悅感所淹沒,心在熱血沸騰中滾動著,腦中就像是一葉幸福的小舟在大海里蕩漾著。一切意想不到的幸福都向我拋過橄欖枝?!?br />
幾年后,他和近森孝恕先生來往中,突然失去了聯系,他像失戀一樣,想盡辦法想要知道他的消息無果,當他建起網站展出鐵山書法全球開放,近森孝恕的女兒神奇般出現,他這才得知先生已逝,且有一批鐵山文物即將要捐,于是在半年來來往往,死纏爛打的溝通,取得其家屬的信任,終于愿意把這批文物轉給他。他的心情是:
“那一晚,我徹夜未眠,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如泰山壓頂般涌上心頭,我覺得自己有義務將這‘一座山’背回祖國。在前往日本的前40多天里,我?guī)缀趺客矶贾荒芩粌蓚€小時,腦海中全是如何盡快讓這些文物回國的念頭,真可謂“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他辦妥簽證手續(xù)時,已近年關,家人集體反對大過年奔赴日本,可是他已經和那邊有了約定,他必須去,盡快去,只怕有什么變故。到了近森孝恕家中,那批文物將要到手時,他先向已故的近森孝恕先生,以最虔誠的態(tài)度行叩拜禮!如果不是他,鐵山文脈將難以傳承人。在接收鐵山文物時,他是跪著一件件接過來安放??吹竭@個情節(jié)我的眼睛濕潤了!我看到了一顆對文化崇敬的心。曾幾何時,我們背祖忘宗,甚至當作垃圾一樣拋棄,妄自尊大。而俊友卻以這種方式請回了流失的文脈。當他背“山”過海,回到祖國時,他這樣感嘆:
“……走下舷梯,夜晚的涼風輕柔拂過臉頰,我那根緊繃已久的神經才慢慢松弛。這一路,我宛如肩負神圣使命的忠誠衛(wèi)士,時刻高度警惕,寸步不離地守護著這些珍貴文物。如今,它們終于隨我踏上祖國大地,恰似漂泊在外的游子回到母親溫暖的懷抱。
行李傳輸帶緩緩轉動,我迫不及待沖上前,一把抓起第一個行李箱,緊接著是第二個、第三個。拿到所有行李箱后,我如同撫摸稀世珍寶,反復摩挲,仔細確認包裝完好無損,才緊緊抱在懷里,臉貼在行李箱上,下意識拍拍箱子,然后小心翼翼一個個放在小推車上,朝機場外走去……
走出出站口,我放下手中的提包,長長地出了一口氣。我終于回來了,趙鐵山的珍貴文物,也隨我一同踏上故鄉(xiāng)的土地,回到了它們真正的歸宿。激動的心情讓我不由自主在心里吶喊:趙鐵山回來了,趙鐵山的藝術靈魂終于跟著我回到他的家鄉(xiāng)。我的眼睛也控制不住濕潤了!”
讀到這種心情,我隨著他的眼睛潮濕,我也早已淚如泉涌!我與作者的心融在一起了。這是怎樣一顆心,怎樣一個人?如果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沒有對趙鐵山的深刻認知,不會有如此大的格局,不可能不顧生死前去搶救這批“國寶”。日本友人每天以三叩拜禮儀對待中國文化人留下的文獻,可見其靈魂價值!人類都崇尚真善美,可我們卻丟失了很多。楊俊友先生卻隨著他尋寶,購寶的過程,傳遞著淡去的文化靈魂!因此我很膜拜楊俊友先生的精神!他對文化與文化人的愛融入其中,所有的生死歌哭,酸甜苦辣都匯成了一條愛的河流,文脈回來了,他要獻給自己的祖國,因為這是民族的根脈。
不知不覺我的淚水滴在桌上流成了一汪水,我要向楊俊友先生致敬,并深深地鞠躬!他是真正擁有大靈魂,真靈魂的華夏子孫。我記得法國有這么一個故事,一個建筑師,他很愛自己的妻子,結果妻子突然病逝了,他懷念妻子的感情無處釋懷,于是他向法國政府申請買一塊地盤,建一座鐵塔以祭妻,建好之后屬于國家,可參觀游覽。政府欣然同意,這個鐵塔建造得非常漂亮,很有建筑美學價值。建起之后,建筑師爬上鐵塔,離天堂最近的頂端喊:“我愛你!”我以為那是人類最美的愛??煽∮褜﹁F山之愛,絕不亞于這位法國建筑師。他每每觀看趙鐵山的文物,都要先雙膝跪拜,然后戴上白手套,像侍弄嬰兒般小心翼翼展開,目光一針一線地瀏覽,一撇一捺一點一橫地研讀,他聞著古樸的墨香,陶醉在鐵山先生的精魂中……他已不是他,他已成為“他”!在打造完善“山西恒青書畫藝術博物館”驗收時,他不慎摔倒,胸椎兩處骨折,痛不能支,但他戴上胸架固定住勉強可以行動,堅持驗收完畢。他是個英雄,是鐵骨錚錚的漢子,瘦小的身軀裝著一顆大靈魂,他把文化血脈的傳承高于自己的生命,就像一個軍人必須奪回陣地一樣的信念。館內除了有鐵山文物外,還另辟一展廳把日本友人近森孝恕的文物、文獻也細致展出。雖然近森孝恕先生,想成為鐵山“死后弟子”守在墳旁卻未能成行,但俊友先生把他們的“文魂”同設于展廳,也屬心愿達成。我想這一腔熱愛,俊友也一定想站在展館屋頂喊一聲“我愛您們”吧?一個人對一件事癡迷到極致,也便有了境界。
這部書飽含激情,雖然是記錄作者尋寶、得寶的過程,但絕不是流水賬,其情節(jié)跌宕起伏,細節(jié)有血有肉,作者絕沒有故弄玄虛的意思,敘事非常平穩(wěn),可是他的經歷本身就讓讀者心跳不已,為他擔憂,為他高興,為他捏一把汗。其實,這是一部熱愛趙鐵山藝術的所有人的精神傳記。是尋找文化,建設文化,傳承文化的一場苦旅。但整部書是飽滿的感情,赤誠的愛戀與喜悅。作者的文筆綿密自然,如細雨潤物,在讀者干燥的心靈撒下了一層蓋過一層的濕潤,傳遞著具有書卷氣的溫度。他在描寫細節(jié),表達情感,絕不遜于業(yè)界人士,他的文學才華在書中展現得淋漓盡致。好的作品,就是用貼切的語言表達出最準確的感情,讓你跟著作品身臨其境,如癡如醉,如歌如泣。俊友先生做到了!這是一桌文化大餐,也是一場靈魂盛宴,更是一曲精神絕唱!它的美學價值就是“真”!
2025.6.10凈心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