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星】水陸大會的禪意(作品賞析) ——西游記與禪宗系列
涇河龍王因降雨誤時扣量,觸犯天庭法律,被玉皇大帝判處死刑。龍王得知魏征是斬首官,向太宗李世民求情,豁免斬首。李世民答應(yīng)龍王請求,在魏征執(zhí)行斬首龍王時,特意邀魏征下棋。不料在君臣對弈時,魏征打瞌睡,竟夢斬涇河龍王。
涇河鬼龍不服,其靈魂日夜騷擾,李世民寢食不安,并到陰司告李世民不守信用,許救反誅。森羅殿秦廣王,差鬼使帶李世民三曹對案。
李世民魂靈來到陰司,見到先父李淵以及兄弟建成、元吉,以及被打死的眾多仇敵前來揪打索命,還有一些跟隨他出生入死的將士冤魂,也來哀求李世民幫助脫苦超生。
兩手空空的李世民只好借開封府相良陰司一庫金銀來安慰鬼魂,這才擺脫鬼魂的糾纏。
森羅殿十王問清情況后,讓崔判官和朱太尉送李世民還魂。判官吩咐李世民,陛下到陽間,千萬做個水陸大會,超度那無主冤魂。只要陰司無抱怨之聲,陽間才能平安無事,江山永固。李世民欣然答應(yīng)。
李世民因禍得福,陰司崔判官接魏征書信,私自將其壽命延長20年。
水陸大會就是追悼大會,不過這個大會追悼的范圍很廣,不僅有陸上鬼魂,而且包括水里的鬼魂;不僅是自己隊伍中死去的將士,而且還有敵方死去的將士。
水陸大會關(guān)系到對陰司冤魂超度,平息陰司鬼魂的怨恨,大唐江山的鞏固,因此選好大會主持人至關(guān)重要。
經(jīng)魏征、蕭瑀、張道源舉薦,玄奘法師為大會主持法師。
玄奘受命在化生寺籌辦水陸大會,遴選1200名僧人,選九月三日黃道良辰,開啟做七七四十九日水陸大會,并將有關(guān)事宜申奏太宗李世民。
水陸大會是李世民要求舉辦的佛事,非常重視,并帶領(lǐng)文武百官親臨大會。
玄奘本來就是當(dāng)時聞名遐邇的佛教大法師,水陸大會就是佛家的事情,由玄奘主持最為合適。可是玄奘原是佛教唯識宗創(chuàng)始人,但仔細(xì)觀察,這個水陸大會卻帶有濃濃的禪宗意味。
首先,確定禪理禪意為水陸大會的理論依據(jù)。
太宗李世民在決定舉行水陸大會時,為了統(tǒng)一大臣們的思想,必須找到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也就是需要一個完整的理論支撐。為此,李世民舉行了一個辯論會。果不其然,大臣們持兩種不同的觀點。以太史丞傅奕為首大臣義正言辭指出,“西域之法,無君臣父子,以三途六道,蒙誘愚蠢;追既往之罪,窺將來之福;口誦梵言,以圖偷免?!闭J(rèn)為人的生死,是自然現(xiàn)象。自三皇五帝以來,沒有佛法,君明臣忠,社會發(fā)展很長好。只是從漢明帝才立佛教,其實是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侵犯,不能信。
而以宰相蕭瑀為首的大臣,卻極力反對。認(rèn)為“佛法興自屢朝,弘善遏惡,冥助國家,理無廢棄。佛,圣人也。非圣者無法,請窴嚴(yán)刑?!痹谑挰r看來,佛教行善止惡,有利于國家的治理。
在兩人爭論不下時,太宗李世民又召太仆卿張道源,中書令張士衡詢問。二臣說:“佛在清凈仁慈,果正佛空。周武帝以三教分次,大慧禪師有贊幽遠(yuǎn),歷眾供養(yǎng)而無不顯;五祖投胎,達(dá)摩現(xiàn)象。自古以來,皆云三教至尊不可毀,不可廢?!?br />
張道源、張士衡,提出了禪宗現(xiàn)象,作為理論依據(jù),并認(rèn)為三教都值得尊重,不可偏廢。由此堅定了太宗李世民尊佛思想,并成為舉行水陸大會的理論依據(jù)。
于是,李世民盛贊玄奘是“有德行有禪心的和尚”,并任命為左僧綱,右僧綱,天下大闡都僧綱之職務(wù)(管理僧綱的總僧官)。
其次,玄奘明確以禪理為核心思想,指導(dǎo)水陸大會的具體做法以達(dá)到最佳目的。水陸大會前,玄奘給李世民寫了報告,簡述了水陸大會法事的具體做法以及主要目的。從報告內(nèi)容看與禪宗關(guān)系十分緊密。
我們看看玄奘給太宗李世民的報告:“至德渺茫,禪宗寂滅(涅槃)。清凈靈通,周流三界。千變?nèi)f化,統(tǒng)攝陰陽?!敝恋旅烀?,禪宗寂滅,是說至高道德無相無形,禪宗涅槃是終極目標(biāo)。這是告訴我們禪宗涅槃是大會的理論依據(jù)。又說“選集諸僧,參禪講法。大開方便門庭,廣運慈悲舟楫,普濟(jì)苦海群生,托免沉疴六趣。”同時“邀賞清都絳闕(借指京城朝廷),乘吾勝會,脫離地獄凡籠,早登極樂逍遙,來往西方隨自由”這是告訴我們做好水路大會,不僅可以讓冤魂早離地獄,而且文武百官生后也可以進(jìn)入西天極樂世界。最后,玄奘沒有忘記討好李世民,表示大會最終目的,就是“愿保我邦家,清平萬咸?!?。
第三,觀音菩薩特地為玄奘送袈裟禪杖,是禪宗傳嗣的獨有做法。作為禪宗代代相傳,都以衣缽為法器以證明傳嗣的依據(jù)。最為聞名的就是五祖弘忍將衣缽傳給六祖惠能成為佳話。
最后,在玄奘做水陸大會期間,在具體細(xì)節(jié)描述上,具有濃濃禪意。如在化生寺居住的1200禪僧,住的是禪榻,平時禮佛,也是各按禪位。在水陸大會期間,“滿城燈火人煙靜,正是禪僧入定時”,等等。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西游記》關(guān)于玄奘做水陸大會的敘述,有兩處缺憾,一是寫“五祖投胎,達(dá)摩現(xiàn)象”,意在強(qiáng)調(diào)禪宗與水陸大會的緊密關(guān)系,但從小說敘述的時間背景看,水陸大會在貞觀十三年九月初三日(639年),其間五祖還沒有繼承衣缽。弘忍(602—675年)于651年才繼承法嗣成為五祖。相距水陸大會12年,出現(xiàn)了時間超越現(xiàn)象。二是寫“周武帝以三教分次”,似乎周武帝是誤寫(歷史上周武帝滅佛),應(yīng)該是梁武帝。
總之,在李世民直接關(guān)心下,依據(jù)禪宗理念,通過玄奘的努力,水陸大會達(dá)到了預(yù)期目的,取得了圓滿成功,并引出隨后玄奘西天取經(jīng)的佳話。
問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