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xué)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xué)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xué)網(wǎng)首頁 >> 東籬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見證】【東籬】乘輪渡(散文)

精品 【江山·見證】【東籬】乘輪渡(散文)


作者:韓格拉圖 舉人,4693.53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199發(fā)表時間:2025-06-11 07:22:53


   “五一”那天下午,我去了上海楊浦濱江大道。我是從東方漁人碼頭中心進入的,據(jù)說,這段路是浦西45公里濱江大道最為華彩的部分。這段路上,原來多半是一些老廠,紗廠、船廠、電廠、水廠等等,如今其舊址部分得以保留,部分以舊物或文字標識。新建的步道適合散步、騎車,間或有小憩的驛站以各種懷舊的面貌出現(xiàn),咖啡香伴著書香飄散。江風(fēng)吹拂,鮮花、綠樹、江畔大片的蘆葦,帶來曠野的氣息。兩岸簇擁著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一江春水,天光云影,互相映照,折射上海百年的滄桑巨變。
   走走看看,雖有步道美景應(yīng)接不暇,幾乎眼花繚亂。但眼睛更是不舍江面,江水浩蕩,船只往來穿梭,令人頓生逝者如斯的感慨。忽見一只似曾相識的船只,在緩緩向此岸駛來,像一艘巨大的現(xiàn)代諾亞方舟,載著人們在水泥鋼筋的叢林里尋找藏身之所。也許是時間關(guān)系,也許是因為節(jié)假日,下船的人不多,上船的人更少。這是丹東路輪渡站,對岸是浦東民生路輪渡站(民丹線)。兩塊矩形的碼頭,可供??績芍欢奢?。每個碼頭各連接著兩道引橋。引橋一座用于上船,一座用于下船,上船的有弧形塑料屋頂,防雨防曬,經(jīng)常有乘客等候在那里。而下船的則沒有,因為人們一般都會快速通過。為防止乘客對流,兩座引橋不會同時開放。
   待步行到楊浦大橋,我看到了大橋、渡輪、高樓同框的鏡像。橋的側(cè)下方,又是一個輪渡站,近前看個仔細,是寧國南路輪渡站,比上一個碼頭更大,可供??咳欢奢?。顯然,一個碼頭明顯一直處于閑置狀態(tài)。也說明,這個碼頭曾經(jīng)是如何繁忙。對面是浦東的歇浦路輪渡站(歇寧線)。它和丹東路碼頭,曾是楊浦區(qū)連接浦東的雄關(guān)要道。這個碼頭,別具特色,一律采用鋼結(jié)構(gòu)建造,再現(xiàn)楊浦工業(yè)文脈,形象簡潔豪邁有力,以一副錚錚鐵骨,傲立浦江之畔。
   靠岸前,渡輪拉一聲汽笛,低沉而短促,有些欲言又止。是在向我發(fā)出問候?還是突然覺得我陌生?
  
   二
   那是1993年初冬,我到北京換乘火車前往上海。北國已是白雪茫茫,而車越往南,大地越露出它的本色,南方只需蓋一張綠毯子就可以過冬了,漫野的冬小麥、上海青,刷新了我對四季的認知。
   這是一次試探之旅,我第一次來南方,也想看看開發(fā)開放的浦東,是否有更多的就業(yè)機會。說白了,想摔了老家國營廠的鐵飯碗,到外面的世界闖一闖,內(nèi)心沖動而茫然。出了上?;疖囌?,剛走幾步,提包的一只帶子斷了。尷尬,我只好抱著提包,乘公交車,來到十六鋪附近的東門路輪渡站。花4角錢,買了一只籌碼,我拿在手里,稍覺心安,原來這就是船票。我排在侯船的隊伍中,隊伍里推自行車的、騎三輪車的,偶爾還有幾個推著摩托車的,還有我這樣帶著大包小裹的。表情松弛的,滿面焦慮的,林林總總,不一而足。一聲汽笛響過之后,人群開始騷動,我知道,船來了。學(xué)著別人的樣子,我將籌碼扔進投籌箱里,登上了輪渡。
   當年的輪渡,已經(jīng)是一幢移動的“二層樓”了,一樓的大廳非常開闊,座位很少,幾乎都是站客。隨著渡輪緩緩離岸,我回望十六鋪碼頭。這個碼頭當初比外灘名聲還響,曾是上海的水上門戶?!跋扔惺?,后有上海灘”。清朝后期,上海縣城廂內(nèi)外曾被劃分為若干鋪,南市小東門外黃浦江沿岸籠統(tǒng)稱為“十六鋪”。因這里碼頭集中,所以人們也慣稱“十六鋪碼頭”。曾經(jīng),多少外地人,尤其江浙一帶的人,從這里登陸上海灘,開始追尋自己的黃金夢。也有許多仁人志士從這里走向全國和世界各地,探尋救國救民之路。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1920年底就是從十六鋪碼頭登上法國郵輪“波爾多斯”號去法國勤工儉學(xué)的。時過境遷,我看到的已是同時能??繋姿掖笮涂洼喌拇a頭以及高大寬敞的客運大樓。站在渡輪上,感覺像置身一塊漂浮的土地上,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漂泊的另一種滋味。想想自己,盡管是要投身浦東改革開放的洪流中,勇氣可嘉,但畢竟前途未卜,是否和從前的淘金者懷揣著一樣的美夢?我希望能沾上“十六鋪人”的膽氣,大喊一聲,我是“十六鋪來的”,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什么狂風(fēng)驟雨,什么險灘惡流,統(tǒng)統(tǒng)踩在腳下。年輕的我,倒是硬氣了一回?,F(xiàn)在想來,雖然惶惑,卻有著上下求索的美妙感。
   如今,高速公路、高鐵、航空快速發(fā)展,十六鋪的客運確實變得冷清了。2004年,將十六鋪客運航線搬遷至長江口的吳淞客運中心之后,一聲爆破的轟響,宣告侯船大樓從此消失,代之以一條滲透了新老上海文化元素、建筑元素與外灘延伸線匹配的美輪美奐的水景岸線強勢崛起。但其相關(guān)水域的輪渡依然保留。原來的東門路輪渡站拆掉,和復(fù)興東路輪渡站合并,提升東復(fù)線運能(十六鋪南緣,浦東東昌路輪渡站-浦西復(fù)興東路輪渡站,東復(fù)線),東金線(十六鋪北側(cè),浦東東昌路輪渡站-浦西金陵東路輪渡站)繼續(xù)保持暢通。要特別指出的是,金陵東路輪渡站因正處在外灘核心位置,也被叫做外灘輪渡站。這兩條線,是輪渡中的精品線路,尤其東金線,率先安裝了空調(diào),結(jié)束了乘客只吹江風(fēng)的時代。直到現(xiàn)在,還有很多人,只花2元錢,登上東金線,就可以一覽浦江兩岸風(fēng)光,一面是外灘萬國建筑博覽群,一面是陸家嘴現(xiàn)代摩天大樓沿線美景。也因此,它的乘客尤其到了夜間,不減反增,多半是觀光的游客。上海是座不夜城,它的客人太多了,無法請大家吃飯,“‘它’用燈光,招待客人”。
   美妙的夜景,讓我更喜歡,會產(chǎn)生太多有趣的想法??赡苓@是我心中的上海魅力吧。
  
   三
   1995年元旦后,我從廠里被調(diào)到虹口區(qū)周家嘴路上新成立的公司上班。從我居住的浦東近郊到公司,不但路迢迢,還隔著一條黃浦江。當時年輕,不知道什么叫困難,邁開兩只腳,像掄起兩板斧,頗有“‘削’平坎坷成大道”之勢。有時,我搭乘廠里的小五菱,有時,我擠公交車,大概四十分鐘左右,會到達廠里設(shè)在浦東的一個銷售點。銷售點有一輛公用自行車,多數(shù)時間都閑在墻角。下車后,我再騎著自行車,向著“泰東路輪渡站”一路狂奔,去乘“泰公線(浦東泰東路輪渡站—浦西公平路輪渡站)”渾身都是勁,絲毫不覺得自己比摩托車、公交車遜色,心臟,就像安裝在自行車上的發(fā)動機,馬力十足。穿過人流車流,穿過幾條大路,二十分鐘后,我就到達江邊。此刻,江上經(jīng)常霧氣蒙蒙,對岸的建筑若隱若現(xiàn),黑壓壓的人群,擠在上船的引橋上。引橋大部分是鏤空的網(wǎng)狀,俯視但見江水漾漾。水有些渾濁,微微浮動著這些為生活奔波兩岸的勞動者的投影。幾乎是自行車的大軍,有的車座上還馱著貨物,蔬菜瓜果、大瓶飲用水等等。車座上空著的,多半就是去工廠公司上班的。有調(diào)查數(shù)據(jù)證明,輪渡乘客中,近60%是浦東居民,這當中,近60%的乘客是去浦西上班的,上班的乘客中,有八九成是騎車的。
   碼頭三座引橋,我們侯船時,都集中在中間的引橋,兩側(cè)的引橋是用于下船的。有時,騎車臨近碼頭,就聽見從地面滾來沉悶的“雷”聲。那是乘客下船或者上船腳踏引橋和碼頭的腳步聲。我就必須快蹬幾下,幸運的話,能趕上這班輪渡。有時不巧,正好被鐵大門攔在引橋上。我曾在幸運時,打量過那些失望的眼神,像是在為我“送行”。我也曾經(jīng)為他人一次次“送行”,滿眼羨慕。
   其實,高峰期,每次航班之間也就間隔十分鐘。但就是這十分鐘,才彰顯出上海的快節(jié)奏,體現(xiàn)出上海人的急性情。單位里,都有嚴格的考勤制度,十分鐘,對上班族而言,彌足珍貴。為搶時間,渡口總是閃動著奔跑的身影。有一天,侯船時,我聽見旁邊的乘客在交頭接耳的議論。前幾日的一個清晨,就是這個碼頭,有位老人送孫子去浦西上學(xué),見引橋的大門在緩緩關(guān)上,就沒下車推行,騎車沿引橋俯沖下來,而輪渡已經(jīng)關(guān)上艙門。結(jié)果,沒剎住車,連人帶車掉進江里。孫子獲救,老人卻不見了蹤影。想來不禁令人唏噓不已。
   下班時,從浦西的公平路輪渡站上船。人相對少多了,大多是我一樣家居浦東的,下班回家。“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那時的上海人還都住在這個老觀念里,不肯出來。別說這薄暮時分,就是白天,浦西人到浦東的,也相對少些。所以,相對而言,輪渡對于浦東較之浦西更重要些,也就不難理解,輪渡所有線路的命名都是浦東站在前浦西站在后。從這條線開始,我才意識到,輪渡是“兩次過江,一次投籌”。也就是說,浦西到浦東,需要購籌投幣,反之,則不需要投籌。這個籌碼,就是所謂的“票”,拿在手里很輕,塑料做的,外形像大小硬幣,分各種顏色。我買的是什么顏色的早就忘記了。進站時,一揚胳膊,將籌碼扔進一個大鐵箱子,像練習(xí)投籃一樣。旁邊站著一個檢票的站務(wù)人員,聽到“當啷”一聲,她的表情像江面吹過一縷微風(fēng)。
   輪渡票使用籌碼,有其歷史原因,比如船的航程短,一般是三百米到七八百米,只有一站,不需要持票太久,如此可簡化售票過程,提高運營效率,籌碼還可循環(huán)使用,節(jié)約成本等等。是不是每天買“籌碼”過江,將我培漸漸養(yǎng)成了一個股民,不得而知。在上海居民中,不炒股的很少,當然,炒股不虧錢的也很少。我只是在藍籌股中,擁有極少量的“籌碼(股市中通常指股票數(shù)量)”,小家小業(yè),從不敢放肆吸籌和搶籌,持長線,釣小魚。不管怎樣,為了趕往江邊乘輪渡,我畢竟是每天騎車,穿過陸家嘴金融貿(mào)易區(qū)、路過上海證券大廈的人。
  
   四
   半年后,廠里的浦東銷售點委婉地表達了要收回自行車的想法??粗鴮Ψ降难凵?,我立馬明白了,是自己大意了。公用的自行車怎么可以騎車上下班,幾乎據(jù)為己有呢?當時,上海正興起助動車熱,外形和現(xiàn)在的電動自行車差別不大,其實就是燃油自行車。從長計議,我傾囊買了一輛助動車,品牌不多見,比當時流行的品牌外形要大一圈,遠看就是一輛輕便摩托。
   也因此,我不需要去換騎自行車了,就改變了助動車行駛路線,改變了輪渡的碼頭。從家里騎行出來,勻速騎行半小時左右,轉(zhuǎn)入浦東著名的東方路。這條東方路,原名文登路,聽老浦東人講,歷史上那里都是稻田和村落。是黨中央開發(fā)開放浦東的號召,讓這條路兩側(cè)變得綠樹成蔭,高樓林立,各類商廈紛紛涌現(xiàn),生意興隆。1994年,因東方電視臺落成,為順應(yīng)民意,改名“東方路”。我每天走東方路,直奔其昌棧輪渡站,擺渡去上班,下班再從對面的秦皇島路輪渡站返回,走的是“其秦線”。這條線路和我原來走的泰公線幾乎是平行的,只是隔著不足兩公里的距離。有時下班晚了,到東方路時,正逢華燈初上。不知道為什么,忽然覺得這條路很像家鄉(xiāng)縣城里那條新華大街,寬廣、筆直,燈火通明,只是新華大街沒有這么繁華。我的家鄉(xiāng)還不富裕,于我而言,眼前的繁華,是最美麗的鄉(xiāng)愁。我在奔向二十公里之外的三口之家時,每每想起遠在兩千公里之外的父母。
   每次,輪渡的底層,大部分空間仍被車輛塞滿,只是以助動車代替自行車了,顯見每個人臉上,疲憊的神情煙消云散。我的助動車,有點高大,在船上很扎眼。好多次,有人好奇地圍攏過來,看看是什么牌子,我答曰“菲利普”,聞?wù)咭詾槭恰帮w利浦”,名牌,然后,贊許地點下頭走開。其實,這是兩個渾身不搭界的牌子,只是漢字的發(fā)音雷同。遇到下雨天,滿船都是穿著雨披的乘客,船靠岸前,大家紛紛發(fā)動車子,這樣推上斜坡引橋,防打滑,輕松又快。到了街上,我們雖然穿的是防飄雨披,雨披還是被風(fēng)鼓動起來,像一只只雨燕張開翅膀,在雨霧中低低地穿行。由于我路遠,每次到家或單位,雨披還是被雨浸透了,落湯雞一般。這點苦也就算了,就怕大霧天,輪渡停航,單位里還有事情。不像現(xiàn)在,網(wǎng)絡(luò)發(fā)達,可居家辦公。也不像現(xiàn)在,交警會開放一條隧道,護送騎車人隧道過江。有一次,因大霧我過江晚了,路上開得飛快,車子的腳踏板,碰翻了一位老人放在路邊的垃圾桶,我竟忘了說句“對不起”。至今,我還記得老人驚惶的表情,我用這種方式,表達歉意。
   當然,天高氣爽時,我多次登上二樓的船頂,雖然只有五六分鐘船程,我還是要飽覽一番兩岸的錦繡畫卷。西上海在變新,東上海在變高。每次都看得我心潮澎湃,上?!耙荒暌粋€樣,三年大變樣”,正在變成現(xiàn)實。我經(jīng)常舉目陸家嘴方向,當時欲與東方明珠電視塔比高的金茂大廈,正在冉冉拔節(jié)。
   1997年底,輪渡票價進行了大幅度調(diào)整,單人由0.2元漲至0.8元,如推著助動車上船,每人由0.4元漲至2.8元,較先前貴了許多。第二年10月的一天,我乘了最后一次輪渡,和票價無關(guān),因為我換了工作,新單位在浦東。那天,沒有特別的感受。沒想到的是,從此至今再沒乘過輪渡。我以為,自己永遠地上岸了。沒想到,從那時起,職場的奮斗與拼搏才剛剛拉開序幕。歷經(jīng)二十多年,何其漫長?!從一個公司到另一家公司,中間洶涌著歲月的長河,我一直在努力地擺渡自己。
   上海輪渡,是一百多年前,從明清時代,劃著舢板、劃子等搖櫓船搖過來的,所以,至今還習(xí)慣叫“擺渡”的大有人在。隨著橋、隧、渡立體交通體系的形成,每天“百萬市民過浦江”已變成20萬左右人次乘輪渡過江。但輪渡作為一種文化和歷史價值的承載,一定會永遠保留下來。現(xiàn)今,仍開通有17條輪渡航線。2010年的時候,我在世博園,親眼見證了輪渡迎來了它難得一現(xiàn)的高光時刻。多艘豪華渡輪,穿梭于世博園區(qū)對應(yīng)的水域,觀光交通相結(jié)合,讓輪渡在世博會客運交通中大放異彩。更出乎我意料是,直到2022年3月,上海輪渡航線,才全部實行無人售票,智能化進出站。好后悔,當初沒有買幾張籌碼留作紀念。當然,即使手握這舊“船票”,也無法登上昨日的渡輪。但有時拿在手里掂掂,端詳一番,那個籌碼中心的“市”字,一定會讓我想起乘輪渡的日子。我喜歡那種感覺,站在渡輪上,仿佛不是自己在移動,而是浦西浦東兩岸,老上海新上海兩艘巨輪,并肩在時代的大潮中,破浪遠行。
  

共 5418 字 2 頁 首頁12
轉(zhuǎn)到
【編者按】如果提及上海,我們可能要說南京路,談到黃浦江,講講東方明珠。作為上海的輪渡,可能只有像作者這樣旅居上海當年的人,才慢慢地產(chǎn)生特別的感覺了。下次,我們?nèi)ド虾?,?yīng)該帶著懷舊的心情,登上那艘渡輪,留不下一張船票,也留不下那個籌碼,那就是留下一段難得的記憶吧。看路邊的廠房,看那條江,看江中忙碌的輪渡,看看江兩岸的引橋,也像作者那樣生出大江歌詠的激情。難忘作者初到上海,就和輪渡有了緣分,作者因境生情,想到那條輪渡曾經(jīng)載著多少人物進出,那個“十六里鋪”的名字,把上海拉進了曾經(jīng)的歷史。90年代,作者常以輪渡為工具上下班,見識了那時上海的繁榮。作者從借騎一輛自行車,到買一輛小摩托,于是有了登上輪渡的光彩回憶。曾經(jīng)的上海路名在不斷變化,仿佛是寫在墻壁上的涂鴉,不幾天就換了,改換的豈止是名字,還有嶄新的面貌。隨著時代發(fā)展,輪渡票價也在提高,可以說作者是和上海的輪渡共時日,也和輪渡共情。這不能算是一篇游記,而是一篇散行文記。是集作者多年的所見所行,來寫輪渡往事。這類文章,最忌的是泛泛而敘,難見波瀾。而作者總是在把輪渡的景色和由輪渡生出的故事送給我們。寫上海,的確難以下筆,但作者選擇輪渡的入口,表現(xiàn)上海的今昔變化,也寫出了那種懷舊的美感。作者的散文,有著很強的代入感,我們總是可以看到作者的影子,他是上海輪渡故事的見證人,也是參與者,參與的是上海的建設(shè),看到是日新月異的上海風(fēng)貌。作者對風(fēng)景或現(xiàn)場的感悟是非常深刻恰當?shù)?,例如,寫輪渡擺渡的功能,關(guān)聯(lián)自己到上海,多次乘坐輪渡,擺渡著自己的人生。擺渡,不是一次過江,而是進進出出的忙碌,這就是人生的樣子,帶給我們深刻的啟迪和思考。文章寫出了上海風(fēng)情,例如對“十六鋪”的熱衷,對籌碼的認識,對炒股的參與度,都是讓人過目難忘的風(fēng)情。從立意上說,這篇散文也很大氣,既寫上海在時代的大潮里輪渡出嶄新的航程,也寫一個人在時代的大潮中,怎樣顛簸起伏,找到自己的位置。這都是“輪渡”的美妙意蘊。描寫風(fēng)景,有著大格局,介紹路況等,往往流于平庸,但作者能夠抓住路況路名等的變化,寫出時代的節(jié)奏?!冻溯喍伞肥且黄胶芨叩臅r代和人生交織的散記。力薦賞讀,感受精彩!【東籬編輯:懷才抱器】【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506110010】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6-11 08:08:24
  上海有波瀾壯闊的風(fēng)景,作者生活在上海,選擇了乘坐輪渡的風(fēng)景,將歷史、當下、水運、生活和人生融為一體,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不一樣的風(fēng)景和價值。特別是作者把自己這些年的生活和輪渡聯(lián)系起來,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參與到繁華都市生活的精心和美妙,這種體驗,并非所有人可得,一個對生活用心的人,才會得到趕路之外的樂趣。文筆扎實,敘述風(fēng)格老練,故事在風(fēng)景里,越發(fā)精彩,感謝作者給我們奉獻散文大餐,遠握,謹祝創(chuàng)作快樂!
懷才抱器
回復(fù)1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5-06-11 08:28:22
  感謝老師辛苦的編輯!編按非常精彩,老師不但寫文功力超群,解讀能力也非同凡響。有一點,我非常贊同老師的想法,寫上海太難,每次題目定好之后,都感覺無從下手。就輪渡而言,如果泛泛想想,沒什么好寫的,拉過來,拉過去,幾分鐘的航程。所以,這個散文怎么“散”讓我傷神好久。最后,還是覺得,將個人命運和經(jīng)歷努力和輪渡和上海的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去寫。只是自己的能力欠缺,有些地方完成的不夠理想,必須繼續(xù)努力。感謝老師精彩的潤色,讓拙文生輝。感謝熱情鼓勵,順祝老師身體健康,寫作愉快!
2 樓        文友:紅花草        2025-06-11 08:20:02
  這篇輪渡文,很有分量,帶著歷史的厚重走到今天,見證了上海市民和到上海打拼以及通過輪渡出國出境的有志之士的人生軌跡。佩服老師的寫作技巧,學(xué)習(xí)了,祝老師健康快樂!
回復(fù)2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5-06-11 09:09:38
  感謝老師關(guān)注拙文!這個文,我努力將個人命運和上海的發(fā)展通過輪渡聯(lián)系起來,但限于能力不足,場面有些宏大,難以把握,不足之處多多。感謝老師熱情的鼓勵,順祝老師夏日愉快,寫作大豐!
3 樓        文友:金剛指        2025-06-11 09:16:25
  老師的上海上“輪渡”的上海,并非我們眼里南京路、東方明珠、豫園風(fēng)情那樣的簡單。這人作者所言,上海是不夜城,用燈光宴請客人。這是上海的獨特性,而“渡輪”見證的是上海的過往與未來。老師的文筆如斧,辟出的是一條路,是時代的節(jié)奏,是強音的碰撞。深度美文,點贊學(xué)習(xí),祝老師在上海開心快樂每一天。
回復(fù)3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5-06-11 11:18:41
  感謝老師關(guān)注拙文!如老師所言,上海真的不只是南京路、東方明珠和豫園,光鮮之下,它埋藏很多艱辛和傷痛,不屈與奮斗。我通過寫輪渡,只是觸及其深厚歷史的一角??上В芰λ?,很多地方尚顯粗放,我繼續(xù)努力。謝謝老師熱情的鼓勵,順祝佳作頻出,寫作大豐!
4 樓        文友:楓樺        2025-06-11 10:00:34
  輪渡的變遷,讓人不能不感慨大上海的變化是日新月異的,角度是很有意昧的,歷史與未來交織在一起,彈指一揮間!文章深沉而有力!文字精粹,很寫意!拜讀好文!
回復(fù)4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5-06-11 11:31:46
  感謝老師關(guān)注拙文!我的筆力,實在跟不上上海日新月異的變化,只能通過輪渡這個側(cè)面粗放地描述了一番。感謝老師熱情的鼓勵,順祝夏日愉快,寫作大豐!
5 樓        文友:江南小溪        2025-06-11 13:21:26
  閱讀韓先生的這篇文章,感到很親切,因為曾經(jīng)是同路人。我95年前,住在浦東竹園新村,每天上班,都要從其昌棧碼頭乘渡輪,目睹了渡輪的變化,渡輪的變化很大,浦東的變化也很大。韓先生通過乘渡輪,細膩地敘述了人和事,以及兩岸風(fēng)景,非常真實,也非常美妙。贊一個!
回復(fù)5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5-06-11 13:32:31
  感謝老師關(guān)注拙文!沒想到,老師也曾在浦東居住過。每天擺渡,確實不易,但也真是別有風(fēng)情。只是我那時每天只顧奔波,沒有好好體驗一番乘輪渡的感覺。從輪渡的角度看,上海變化真是太巨大了,今日回首,不禁令人感慨。感謝老師的熱情鼓勵,順祝身體健康,佳作頻出!
6 樓        文友:羅蓮香        2025-06-11 14:05:55
  韓格老師用一支妙筆,細膩地描繪出輪渡的景色和由輪渡衍生出的故事。以輪渡的入口,呈現(xiàn)大上海的前世今生,視角非常獨特,舊時光氣息里氤氳著熱愛和憧憬的情愫。作者娓娓道來上海輪渡的故事,可見時代賦予上海的恢宏氣勢和令世人矚目的風(fēng)姿。作者邊看邊想,那些聯(lián)想和想象踏浪而來,和著輪渡的節(jié)奏,幻化成綺麗的篇章。乘輪渡,由此岸到彼岸,猶似人生,步入下一個站臺,擁抱下一站風(fēng)景。風(fēng)景不斷變化,人生也有不同的精彩。渡船,渡己,生命的每個渡口都由自己認真掌控,方不虛此生。好文,布局精美,立意深遠,格局宏大,語言樸實而睿智,啟人遐想、深思和共鳴!問候韓格老師下午好,夏安,創(chuàng)豐!
回復(fù)6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5-06-11 16:29:08
  感謝老師的精彩解讀!這個題目,如果就輪渡寫輪渡,沒有太生動的素材,不過是一只船,將一群人,拉過來,拉過去,日復(fù)一日。但散文的“散”,又不能放縱思緒,胡侃起來,所以,怎么把風(fēng)箏放出去,讓它飄一陣,再拉動手中的線,怎么將它收回來,是重點。輪渡串聯(lián)起的一定是兩岸風(fēng)光,一定是高樓林立后面上海的發(fā)展和變化。我又是一名乘客,所以,如何將上海以及個人的命運和輪渡聯(lián)系起來,是本文寫作的重中之重。這需要對文字有序的駕馭,否則,可能就是一團亂麻。我是盡力把握,努力把要表達的內(nèi)容一層層展現(xiàn)出來??上?,還是覺得不如意,文有諸多不足之處。感謝老師一如既往的鼓勵,我繼續(xù)努力。順祝夏日愉快,寫作大豐!
7 樓        文友:簡柔        2025-06-11 14:59:00
  在廈門,我也經(jīng)常坐輪渡,卻沒有老師如此豐富而跌宕的體驗。每一個輪渡站,意味著作者人生的一次變化。從作者在路上,在一次次坐輪渡的過程,感受到上海上班族的生活節(jié)奏,生活狀態(tài)和上班路上的辛苦。文章有歲月的感慨,有對上海輪渡發(fā)展的喜悅和自豪。讀感厚重,欣賞學(xué)習(xí)佳作。
回復(fù)7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5-06-11 16:55:35
  是的,廈門也有輪渡,我去鼓浪嶼乘的就屬于輪渡。輪渡,兩岸穿梭,它連接起來的一定是這座城市的命運和乘客個人的命運。我的文還是粗放了些,想到哪里寫到哪里。很多方面,還是要向各位老師學(xué)習(xí)。謝謝熱情鼓勵,順祝夏安,筆健!
8 樓        文友:佳華        2025-06-11 15:03:21
  老師切入的角度非常好,乘輪渡,不僅寫出了自己幾十年的奮斗史,也道出了大上海幾十年的變遷史,前后比較,感慨萬千?;I碼,不僅僅是船票,也是一段歷史的見證,很有象征意義。
回復(fù)8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5-06-11 17:03:03
  謝謝老師關(guān)注拙文!這個輪渡的籌碼,很有意思,直到2022年才全部取消。按理,上??萍急容^發(fā)達,想智能出入站不是什么難事,但為什么取消得這么晚,我想探尋其中的意義,可惜,挖掘不深。謝謝老師的美評和鼓勵,順祝夏安,筆?。?
9 樓        文友:森林大地        2025-06-11 15:35:18
  揚浦橋,十六浦歷經(jīng)滄桑,見證了上海的發(fā)展。老師用親身的經(jīng)歷,目睹過碼頭、輪渡、自行車、電力車的演變,也折射出大都市上海的輝煌是通過了怎樣一個過程。老師的文章主要是把以前參與上海的建設(shè)有著懷舊的心情,寫出了人生的意義與時代的節(jié)奏感。祝老師夏安筆豐!
回復(fù)9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5-06-11 17:07:29
  謝謝老師精彩的解讀!楊浦大橋、十六鋪確實是上海的地標,尤其十六鋪,它的歷史相當豐厚,所以,文中我特意羅嗦幾句。其實,輪渡上也是個小社會,上演過許多有趣的故事,考慮行文需要,限于篇幅,我就舍棄掉了。文稍顯粗放,我還需繼續(xù)努力。感謝老師熱情的鼓勵,期待老師佳作,夏安,筆??!
10 樓        文友:加朋        2025-06-12 17:25:29
  用自親身經(jīng)歷的輪渡變遷,襯托上海的發(fā)展變化,以人小的視角切入,展現(xiàn)大的主題,選題很棒,滿滿的正能量.
   拜讀佳作,致禮先生。
回復(fù)10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5-06-12 19:32:04
  謝謝關(guān)注拙文!我試圖用輪渡,將個人命運和上海的發(fā)展變化串聯(lián)起來,但限于筆力,感覺有些東西沒寫出來,有點遺憾。感謝老師的熱情鼓勵,順祝夏安,筆??!
共 11 條 2 頁 首頁12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