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浪花詩語 >> 短篇 >> 作品賞析 >> 【浪花·夢想】不走尋常路的曠達(賞析)

編輯推薦 【浪花·夢想】不走尋常路的曠達(賞析) ————讀蘇軾《定風波》


作者:吳需榮 舉人,3943.47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324發(fā)表時間:2025-06-09 18:54:38

烏臺詩案對蘇軾的影響是致命的,從此,一個候補丞相成了政壇隕落的流星,再無可能實現(xiàn)政治理想和濟世藍圖。烏臺詩案過程中,蘇軾雖文才驚世,但還是反映出了政治上的稚嫩,面對突如其來的迫害毫無還手和防御的能力,只能任憑發(fā)落。事實上,他的政敵當時是要將他置之死地的,幸好當時的皇帝還是開明的,將死罪改成了罷免,為北宋,為中國的文學史保留了一座高峰。蘇軾當時是被嚇得不輕的,很長一段時間謹小慎微,就怕再遇到無妄之災。所以,沒有誰天生曠達,蘇軾雖然通曉經(jīng)史,學貫儒道,在面臨生死存亡之際,那些都是不頂用的。當然,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恢復,遠離了險惡的政治斗爭,蘇軾的學識潛移默化的改變了他的認知和人生態(tài)度,從而中國歷史上少了一個蘇丞相,多了一個豪邁曠達的蘇軾,中國的文學寶庫中多了很多失意者足以慰藉終生的精神食糧,中國文人多了一條窮則獨善其身的生命歸途。
   這首《定風波》,是蘇軾烏臺詩案后的第三年所作,這時候他已經(jīng)緩過神來,生活已經(jīng)正?;沧呦蛄藭邕_的生活態(tài)度。所以,這首詞可以說是他曠達態(tài)度的寫照。當時蘇軾和幾個朋友外出,遇到大雨,沒有雨具,于是同行均奔走躲避,但他恍如不覺。天晴了,他有感而發(fā),作了此詞。全文是:“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br />   第一句的“聽”,實際上可以改為“管”,聽雨是古人喜歡的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意向,一般表現(xiàn)自己的悠閑或者無眠,不是蘇軾要表達的意思。蘇軾是在雨中行走,雨點穿林打葉的聲音越大,說明雨越大,對行人的影響也越大,這時候的行人是沒有閑心聽著雨聲的,只會專心趕路,甚至聲音越大人越煩躁。所以,蘇軾的意思是,不管雨有多大,聲音有多響,不用管就好。而且,不管雨有多大,我還是慢慢前行,不像別人下雨了趕緊跑,少淋一點是一點。更為奇怪的,是我在走路時還一邊走一邊吟嘯,吟嘯可是古人酣暢快意時所干的事,蘇軾淋雨感到快意,莫不是腦子進水了?說到底,人生的曠達,就是不走尋常路,和普通人不一樣。普通人都會爭名奪利,都會斤斤計較,而曠達的人什么都不在乎,也就是板橋先生所說的“難得糊涂”。別人斤斤計較于少淋些雨,疾步快走狼狽不堪;而我根本不在乎淋不淋雨,于是安步當車穩(wěn)重前行,最后是在路途過程中雨停了,大家都遭受了一樣的雨淋,我卻一點也不狼狽。這是真實的雨途,又何嘗不是人生路上的風雨?當普通人趨利避害百般鉆營時,我卻安守本分心安理得的過完這一生,說不定最后的結果還是我賺了呢?當然,賺不賺其實沒關系,因為我也不在乎,這才是曠達。人生,由于追求的不同,存在著不同的賽道,普通世人都在爭名逐利耗盡心機,可我卻守拙固本安貧樂道,我沒有別人成功,但我卻比別人幸福。曠達之人,在外人看來,都是些不走尋常路的傻子,不是正常爭奪利益的碌碌眾生,但人生的真意本來就不是任何人都能夠體會的。燕雀,從來不知道鴻鵠追求的是什么,還以為要和它們?nèi)屗览鲜?。楊雨老師解讀這句時,提到風雨聲,吟嘯聲,組成了優(yōu)美的交響樂,我倒是更覺得,像金庸筆下的東邪西毒北丐在桃花島用音樂在比拼,我的吟嘯是對風雨聲的抗爭和嘲弄,不管你的風雨聲有多大,都改變不了我的快樂和心情。
   第二句是第一句的解釋。我有竹杖,有芒鞋,這些當然沒有馬寶貴,但在這個時候,這些都比馬管用。就憑借這些,我不怕人生路上的一切煙雨。都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用文藝一點的語句是泰戈爾所說“鳥兒一旦鑲上黃金的翅膀,就再也不能展翅飛翔”,其實一個人如果沒有什么過分的追求,就可以忽略很多外來的風雨打擊,這就是無欲則剛。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這是在古代官場,那時候官場的儀式感還是很強的,發(fā)展到后來下級會對上級下跪,那是對人格的侮辱。如果陶淵明生活在現(xiàn)代官場,我相信他是不會辭官的,而是會做一個躺平的干部,不會去迎來送外,不會去逢迎附和。蘇軾經(jīng)歷了烏臺詩案,已經(jīng)明白官場無望,所以這時候放下一切追求,反而發(fā)現(xiàn)了人生的真諦:竹杖、芒鞋、蓑帽,就足以抵擋人生的風雨,人生只要至簡,那是任何風雨都摧毀不了的。這是蘇軾的人生態(tài)度,更是千百年來不得意者自我安慰的人生態(tài)度。
   第三句,春寒料峭,吹醒了我的酒意,我也覺得冷了,這時候,太陽卻出來了。這既是寫實,又是作者對烏臺詩案的反思。就在我覺得走投無路的時候,我卻迎來了赦免的陽光,挽救了自己的性命。人一生的命運,有說能說得清楚?我們現(xiàn)代人看歷史,是站在上帝視角,是明確了事件一切因果后看待當事人,但如果能設身處地進入事件過程之中,誰能夠做出最精準的選擇?誰又能知道下一步的人生走向?“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既死,一生真?zhèn)螐驼l知?”那是偉人,偉人的人生都很難說,對于我們普通人而言,明天和意外更是不知道誰先會到來。我的命運眷顧了我,但這根本不是我努力的結果,就像這場風雨以后的太陽,事實上也不是那些疾步快走的人能求來的,所以,人生安守就好。
   第四句,承接上句,太陽出來了,我再看看曾經(jīng)經(jīng)歷風雨的時候,已經(jīng)都不在了,一切煙消云散。烏臺詩案的風波已經(jīng)平息,蘇軾感到了快慰,可以開始新的人生。當然,這場風雨的影響還是在的,蘇軾學會了放下,學會了舍棄,學會了安步當車不管風雨,學會了風雨之中吟嘯徐行。人的一生終歸塵土,所有的一切悲傷都會過去,其實一切榮耀和歡樂也會過去,就是作者所說的“也無風雨也無晴”。一個在風雨之中能夠吟嘯徐行的人,想必在破天富貴降臨時,也能夠吟嘯徐行,不會忘記自己的本初,不會得意忘形一日看盡長安花。人,不管自己樂不樂意,都在人生的命運齒輪中得到了成長。
   現(xiàn)代社會都在批評躺平式干部,原因很簡單,這些人不會拍領導的馬屁,不會去追求上進,從而體制內(nèi)的領導拿捏不了他們。很多人將躺平式干部都視為不干事的人,錯了,不做事的人,在現(xiàn)在的高壓體制下是要被問責的,是生存不下去的。躺平式干部是該自己干的會干,不該自己干的,領導心血來潮的事情絕不干,這樣的干部才會讓領導雖然生氣但沒有辦法處理,頂多就是不提拔不重用。當然,躺平式干部在體制中是另類,人都有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在體制中的人當然都希望能夠升到高位做出一番事業(yè),那是人生常態(tài);當常態(tài)走不通時,我們只能不走尋常路,學習阻斷了升遷可能、拋棄了政治理想的蘇軾,學習躺平。所以,曠達和躺平式干部本是異類,當曠達成為常態(tài),躺平式干部也成為常態(tài)時,我們應該先不用忙著去批評這些干部,而是要問問我們的領導,我們的體制出了什么問題,是什么原因讓蘇軾這樣的宰相之才成了風雨之中吟嘯徐行的另類。
   社會有社會的規(guī)則,誰都不想做另類。但是,當我們正襟危坐嚴格的按照社會的規(guī)則辦事時,人生是淡然無趣的,我們就在這樣的規(guī)則中壓抑了自己的個性,變成了道德桎梏下的規(guī)范社會人。這當然是必須的,當?shù)赖滤苫癁榈赖伦月傻臅r候,我們也完成了社會嬗變,成了孔子口中“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君子。然而,從另一方面來說,人有時候無傷大雅的放縱,卻是人最好的一個宣泄途徑。為什么許多人喜歡喝酒還要喝醉?不知道醉酒傷身還會誤事嗎?只是追求一個放縱自己的機會罷了。同理,淋一次雨,露宿街頭一次,爬一夜山,這些平時看來離經(jīng)叛道的行為,其實做做又何妨?這就是曠達,是放松,是童真,是本心的宣泄。記得年輕時曾酒醉后露宿街頭一夜,當然知道這種事情肯定不好,不會再犯,但私下卻永遠記得那一夜,那是人生多么不可思議的美妙經(jīng)歷。竹林七賢的風流,不正是他們都不走尋常路,留下了與眾不同的異樣風景嗎?
   達儒窮道,人生的曠達已經(jīng)和道家思想一起,融入中華文人的血脈之中。我們希望能夠人盡其才,社會朝氣蓬勃,但社會總有不如意者,他們會以曠達的心胸度過一生,實踐著自己不容于世的審美追求。葉韻一首《定風波》,記一次暗夜獨行:冷雨凄風寂寞聲,疏星淡月且孤行。古道煙塵關卡處,曾駐,金戈鐵馬佑凡生。溫暖江南多美酒,呼友,千杯萬盞再相迎。卻剩如今人伴影,如夢,云開時候再說晴。

共 3244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品讀吳老師的賞析,學習體會字里行間洋溢的哲理,吳老師的賞析語言總是凝練優(yōu)雅,跟隨吳老師的娓娓敘述,不知不覺之中增長了見識?!抖L波》中,窺見其生命的韌性。烏臺詩案如同暴風驟雨,幾乎剎那間就摧毀了蘇軾的政治抱負。上帝關上了一扇門,卻打開了一扇窗,蘇軾失意之余,內(nèi)心深處卻衍生出一份超越世俗的曠達。那雨中吟嘯徐行的身影,不僅僅是文人的精神一次重新突圍,更是對生命態(tài)度的永恒啟示。詞中驟雨恰似人生磨難,同行者的奔走和躲避,有著世人面對困境時的焦慮和惶惑。蘇軾的 “莫聽”“何妨”,如驚雷吶喊劃破世俗規(guī)矩?!爸裾让⑿p勝馬”,是物質匱乏與精神富足的對比,放下外物執(zhí)念,方聞內(nèi)心的真聲?!耙凰驘熡耆纹缴保菍嚯y妥協(xié),而是以禪意灑脫,將生命波折舒展,成為照亮世人的詩意篇章。蘇軾的無風雨也無晴,如清涼散,讓我們于焦慮中見心靈澄明。真正的強者,是在風雨中與自己和解,在命運齒輪中尋得正確節(jié)奏。好文力薦閱讀欣賞,浪花有你很精彩!【浪花詩語編輯:一季闌珊】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一季闌珊        2025-06-09 18:56:30
  蘇軾的豪放豁達值得我們學習,吳老師對賞析的專注也值得我們學習!
共 1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