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亭】花香淡淡鳥悠悠 自醉心頭一串歌(賞析) ——黃金山《七律?斜陽唱晚》賞讀
黃金山,網(wǎng)名忘憂草。湖北利川市沙地溝村人,中國楹聯(lián)學會會員,中華湖北省詩詞會員,恩施州詩詞會員,利川市詩詞會員,從小熱愛古詩詞,進入天命之年后,把詩詞當著自己的精神家園,每日堅持寫詩,至今不斷。幾十年來堅持寫詩近十萬首,被恩施州詩聯(lián)評為先進個人,利川市詩聯(lián)稱為“山居詩人”“詩聯(lián)耆宿”稱號,多次獲得省州詩聯(lián)學會的獎勵。長期擔任中華詩詞論壇欄目的版主或管理,名字進入百度。一個僻居鄉(xiāng)村的老人,文化不高,能夠達到如此成就,真是難能可貴。傳承古典文化,貴在真心熱愛,貴在持久堅持的毅力,寫作好格律詩,貴在一分虔誠的心情。黃金山一個鄉(xiāng)村的普通老人,多年來在江山文學網(wǎng)菊韻社團擔任編輯工作,獲得江山明星,優(yōu)秀編輯,優(yōu)秀作者等名譽,獲得江山征文文學獎,近兩年來又到江山樂亭社團做專職作者,發(fā)表近二千余件詩作,都是我編輯推薦的,編輯中從詩詞中看到了黃金山的為人真誠,個性鮮明,詩風正派,更看到他的不懈精神,多次被感動。黃金山詩作的主要題材都是來源于生活,以田園隱逸,軍旅生涯,教書生活,本地歷史題材,家鄉(xiāng)山水,本地景觀,感悟抒懷等為主。詩風純真,語言淳樸,富含生活哲理。黃金山寫詩腳踏實地,嚴格遵守傳統(tǒng)格律,并能巧妙融匯與現(xiàn)代思想與生活。不少詩作還能夠恰到好處的口語化與古典結合。近日讀到黃金山的一組七律“斜陽唱晚”,我更加感受到老人的精神,才情,胸懷,個性,志趣,情操。下面我把這組詩評析出來,推介發(fā)到網(wǎng)頁上,與大家交流勉勵。
其一?耆年抒懷
耆年歲月任天收,難得人間作壯游。
少讀經(jīng)書才學淺,錯求菩薩運程休。
七旬最愛唯三省,萬事何爭第一流。
山野心泉常樂定,花香淡淡鳥悠悠。
【賞讀】這首詩的首聯(lián)"耆年歲月任天收,難得人間作壯游"。既有珍惜生命,又有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思想。人間壯游“難得”,“任天收”也只有認命。珍惜生,看淡死,與“人間難得"的豁達意境相通,都表達對自然的順應。頷聯(lián)"少讀經(jīng)書才學淺"涉及學識反思,少小家貧,讀書不多,是真實的寫照,這里需注意"錯求菩薩"的用典暗含對迷信的批判。頸聯(lián)"三省"典故明顯出自《論語》表明作者善于反思學習,而"何爭第一流",就是自知之明,不與人爭奪什么,保持淡泊。做到"操持身心收放自如",這是人生哲學高度契合。尾聯(lián)"山野心泉常樂定"的意象組合很有特色:"心泉"象征內在平靜,"花香鳥鳴"以動襯靜,類似"倦鳥誰教強去來"的寫法。整體結平白如話卻暗藏機鋒(如“錯求”直指迷信虛妄),淡雅筆墨勾勒深遠意境,“山野心泉常樂定,花香淡淡鳥悠悠”。尾聯(lián)畫面空靈。全詩的情感脈絡。 從歲月感慨→自我反省→處世徹悟→物我兩忘,情感層層升華,感悟人生深刻,富有哲理。
其二?七五抒懷
客住人間七五年,欲留欲去且由天。
丹心難阻黃泉路,白發(fā)甘拋孽海緣。
拈墨涂鴉奔日黑,吟詩種菊盼秋圓。
放心直走陰陽界,混沌乾坤造大千。
【賞讀】這一首七律詩,內容涉及生死、表現(xiàn)創(chuàng)作與豁達人生的觀念。從詩句"客住人間七五年"看,詩人應是75歲高齡時所作,核心矛盾在"欲留欲去"的生死掙扎,與"丹心難阻黃泉路"的無奈,最終在"混沌乾坤造大千"處達到超脫。我們重點分析幾個意象組合:"拈墨涂鴉奔日黑"用夸張手法將創(chuàng)作詩詞比作追趕太陽,暗含挽留時光之意,與尾聯(lián)"造大千"的創(chuàng)造欲形成閉環(huán);"吟詩種菊"則化用陶淵明意象,但"盼秋圓"賦予新意——既是期待生命圓滿,也暗喻創(chuàng)作豐收。最妙的是"陰陽界"與"混沌乾坤"的宇宙觀,將個體生死上升到天地再造的境界。結構上富有匠心:采用"矛盾-超脫"的遞進式:首聯(lián)擺出留去矛盾,頷聯(lián)承以生死無奈,頸聯(lián)轉用創(chuàng)作突圍,尾聯(lián)達成物我兩忘。這種起承轉合與傳統(tǒng)七律結構嚴絲合縫,但"造大千"的結句突破常規(guī),比那些句"且住人間五百年"的句子更具創(chuàng)造力?!澳槟盔f奔日黑”以夸父逐日喻創(chuàng)作激情,呼應趙熙“幸有文章名海內”的文人使命感;“吟詩種菊盼秋圓”化用陶淵明意象,寄托精神豐收的理想,與“造大千”的宇宙意識相扣。全詩在有限生命中開拓無限精神疆域,堪稱“詩撼少陵律,筆摩昌黎壘”(趙熙評語)的當代回響。
其三?夏日抒懷(飛燕入群)
側峰橫嶺日籠津,誰識廬山面目真?
半世驅馳行我素,連番苦斗轉村人。
樂同智叟弈棋子,懶與頑夫說晉秦。
仗義何須朋友賞,高山流水幾知音。
【賞讀】從這首詩里我們感受到一種歷經(jīng)滄桑后的豁達心境。"誰識廬山面目真"這句明顯化用了蘇軾的典故。"不識廬山真面目"的典故,原出自蘇軾《題西林壁》,詩人用廬山比喻世事,說明當局者迷的道理。這首詩中作者反其意而用之,說自己在廬山卻能識真面目,這個翻轉很有意思,也很靈動機巧。詩里時間跨度不小,"半世驅馳""連番苦斗"像是人生總結。用"轉村人"自喻很有意味,既有歸隱田園之意,又帶點自嘲。第二句設問句式用得妙,把蘇軾的哲理追問轉為對自身處境的反思?!罢塘x”是詩人不改的操守,卻無需外界認可,凸顯孤傲風骨。全詩中廬山貫穿始終,從“難識真容”的隱喻到“超然洞察”的自信,形成閉環(huán),立意高遠,內涵深刻。這首情感脈絡:由世事迷茫(首聯(lián))→自我堅守(頷聯(lián))→主動取舍(頸聯(lián))→孤獨守望(尾聯(lián)),層層遞進。詩中用典特色:反用蘇軾哲理、重構“智叟”形象,賦予典故新意,彰顯獨立思辨。此詩以冷眼觀世卻熱血持心,在“行我素”與“覓知音”的張力間,刻畫了一個飽經(jīng)風霜仍精神孤高的行者形象。詩中暗含對世俗的疏離、對智慧的珍視,以及深藏于豁達之下的孤獨感,頗具宋詩理趣與魏晉風骨交融之美。
其四?退休十五年吟
脫卻長袍種稻禾,方田二畝卷金波。
江湖百味釀清酒,塵世半生親鴨鵝。
酷愛成詩投線網(wǎng),輕翻薄被暖寒窩。
攜孫昂首吟佳句,自醉心頭一串歌。
【賞讀】此詩以凝練筆法重構了現(xiàn)代田園詩境,在農耕場景中寄寓了對自由、創(chuàng)作與親情的三重禮贊。其價值在于彌合古典詩意與現(xiàn)代生活,為當代人提供了一種“詩意棲居”的范式。退休十五年,作者寫詩不斷,為恩施州和利川市打造詩聯(lián)大市出了力氣。詩作富有濃郁地田園氣息,核心立意很清晰。首聯(lián)"脫卻長袍種稻禾"開宗明義,用動作描寫暗示身份轉換;頷聯(lián)"江湖百味"對"塵世半生"的工對值得注意,含有經(jīng)受磨煉的意思;頸聯(lián)"投線網(wǎng)"的現(xiàn)代意象融入傳統(tǒng)詩體尤見巧思。尾聯(lián)"攜孫"場景使全詩溫情達至高潮。這里最需深入分析的是三個核心意象:"脫卻長袍"象征士人歸隱、"釀清酒"暗用陶淵明典故、"暖寒窩"化俗為雅的生活哲學。詩中"卷金波""一串歌"等通感修辭也點明作者的淡雅樂觀的情懷??紤]到這是賞析,我決定按"意象解碼-結構分析-意境升華"三層展開。重點突出其古今融合的特質:既承襲了唐代山水田園詩傳統(tǒng),又將"線網(wǎng)"等現(xiàn)代元素自然化入。最后強調尾聯(lián)祖孫共吟的場景,這獨吟更顯生命暖意?!拜p翻薄被暖寒窩”:細節(jié)中見生活智慧,“暖寒窩”既寫實又隱喻心靈安頓?!皵y孫昂首吟佳句”,祖孫共吟,傳遞文化傳承的喜悅深化童趣意象,突出天倫與自適?!白宰硇念^一串歌”:以“醉歌”收束,彰顯超然物外的圓滿, “名利無心較逐”的生命境界。結構工巧:全詩四聯(lián)分扣“勞作—閑居—創(chuàng)作—傳承”,層層遞進,尾聯(lián)“歌”字與首聯(lián)“波”字暗押悠長余韻。古今融合:既承襲陶淵明式田園詩傳統(tǒng)(種稻、親鵝),又以“線網(wǎng)”注入時代氣息,形成獨特張力。精神升華:通過“釀清酒”“暖寒窩”等意象,將物質簡樸升華為精神豐盈,呼應 “身閑心靜平生足”的東方哲思,皆在詩中得以鮮活延續(xù)。這首七律生動描繪了田園生活的恬淡自足,與返璞歸真創(chuàng)作詩聯(lián)的溫情精神富足。
其五?夕陽感懷
時歲無痕日復年,悲歡苦樂付琴弦。
天高云淡風難靜,水遠山重月未圓。
夢里情懷虛幻影,塵中差事累牽連。
而今鼓勁從頭越,忍看斜陽起暮煙。
【賞讀】這首詩首聯(lián),對時間無形侵蝕的慨嘆,將人生悲歡喻為琴弦之聲,暗示情感通過藝術形式得以宣泄與升華。頷聯(lián),頸聯(lián) 寫出人生 現(xiàn)實困境與精神的突圍,“塵中差事累牽連”直指世俗瑣事的羈絆,尾聯(lián)“而今鼓勁從頭越”則轉折為積極的姿態(tài),富含積極向上的精神。自然意象的隱喻運用很好,天高氣爽風難靜:表面寫景,實則隱喻內心波瀾。水遠山重月未圓:空間阻隔(山水)與時間缺憾(月缺)疊加,強化求而不得的悵惘。虛實相生的結構布局:“虛幻影” “累牽連”,夢境(虛)與俗務(實)對照,凸顯理想與現(xiàn)實的沖突。斜陽暮煙:以黃昏意象收束,卻用“鼓勁從頭越”破局,形成哀而不傷的張力,時空交織的意象群、抑揚頓挫的情感流變。此詩構思極有靈巧之妙!“花香淡淡鳥悠悠 自醉心頭一串歌”。真實的人生,淡雅的情懷,樸實的文字,純潔的感情,構成一組美妙的斜陽唱晚,凸顯鄉(xiāng)村老人的高尚生活。黃金山的詩是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結合,個人與時代的交融,既富含山野的清新味道,亦含有歷史社會的厚度,就是這些,構成當代格律詩詞的獨特樣本。
(作者 野山梅 江山文學網(wǎng)樂亭文學編輯,社團總編)
2025年6月5日靜心草堂原創(chuàng)首發(f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