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首頁 >> 東籬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見證】【東籬】栗頭(散文)

精品 【江山·見證】【東籬】栗頭(散文)


作者:李湘莉 進士,6197.9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430發(fā)表時間:2025-05-02 07:38:46


   栗頭,是一座偏遠的小山村,屬江西吉水金灘鎮(zhèn)。從吉安往西北去,走文天祥大道,穿京珠線,過龍華大道,在一個名曰“臥虎嶺”的小山村,往左邊拐去。路窄了起來,也彎曲起來。爬過幾個坡,拐過幾道彎,路突然寬起來,直起來,地勢也平緩了,寬廣了,像旋開著一個口子,豁然呈現著良田、池塘和村莊。這便到了栗頭村了。
   在來栗頭村之前,我以為栗頭跟其他村莊無異。這些年來,由于新農村建設,到處舊貌換新顏,但所有的建筑和設施,所有的景觀如同模板復制,失了新鮮感??晌艺嬲搅死躅^,它不僅僅給了我特異的新鮮感,更讓我震撼。
   我在這里,必須提一下栗頭那一方方的農田。這些年來,由于改革開放,農村的青壯年大多數出去打工了,好多的田地撂荒,長著臭蒿、茅草、荊棘,住著野雞、野鴨,躥著野兔和狗獾??衫躅^的農田,一方方,一畦畦,油菜卸了妝,飽脹著肚像懷孕的婦,大蒜抽著綠苗,豌豆搖鈴吶喊,秧苗抽出一片兩片嫩葉。整個田野,幾乎看不到裸露的土地,被農作物的深綠淺綠覆蓋著。我知道,不日,那令人沉迷的綠野就要變成滿眼金黃,那是一種神奇的色彩。我本能地仰起臉,感覺聞到了稻子的香味,體味到一縷圣潔的溫暖。我是農村長大的孩子,深知農人的艱辛,彼時的我卻甘愿做一位農婦了。
   最后,我的眼光落在了村口的一彎池塘里。池塘以一池清亮,攬著風車草,扭著狐尾藻,開著鳶尾花,攜著藍天、云朵、飛鳥、魚群,和著兩岸的樹影花影,勾畫出一幅妙不可言的天然畫卷。池塘兩岸開得最為熱烈的當屬小野花。叫得出名的,叫不出名的,一蓬蓬,一簇簇,紅紅白白,粉粉紫紫,沿著塘岸競相開放,一路攀升,各種奇異的香味一波迭過一波,把人的眼睛,人的心情撩撥得如花兒燦爛,如陽光明媚。嘴里一遍一遍地說著真好,真好!在花兒面前,很多詞都失憶了。
  
   二
   我們在一波一波的花香中進了村莊。接待我們的是吉水縣某單位的領導,他是一位文學愛好者,筆名“江楓”,我們叫他江楓老師。江楓老師告之我們村民很樸實,也很有覺悟,在建設新農村的時候,很自覺地把老宅老院保留了起來,另尋他處開基建房。
   一圈圍墻,站著一圈木蓮,陽光照著,閃著油畫般的色彩,盡顯生命的活動與柔情。我們對著它笑,它仿佛也對著我們笑。我跑到里墻看,那一下子,我震驚了。墻壁上,爬滿了褐色的根。不管粗如手腕,或細如游絲,都相互交錯著,倔強地、死死地抓著墻體,編織著一張生存的網,繪就著一幅壯麗的畫卷。我望著根根脈脈,仿佛聽見了它們發(fā)出粗重的喘息和尖厲的叫喊——向上,向上!木蓮與那些各種形態(tài)的物質存在相比,它更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哦,它給一切的生命以鼓舞,以榜樣!
   讓我驚嘆的還有建筑。據目測,眼前這座房子應該是明清時期的建筑,青磚灰瓦,雖然門板門窗、柱子房梁,已風化成紫黑,但它的雕刻依然纖毫畢現,栩栩如生,連支撐柱子的基石,也不馬虎,上面雕刻著動物、云朵和花卉。令人看了無不贊嘆著每一塊石頭,每一截木板,每一個磚瓦都是非同尋常的藝術奇葩。當然,也足夠顯示著主人當年的實力。我不知道這座房子到底有多大,但給我的感覺就是很壯觀。我搞不懂到底幾進幾出,但我看見門是一重接一重的,馬頭墻也是一重接一重的,所有的房間都陳設著家具,雖古舊,但依然顯示著當年的豪華,它們又像是位歷盡滄桑的老人,用一雙沉靜又略顯冷淡的眼睛望著我們。我們捉迷藏似的走了一條巷子又一條巷子,進了一間房又進一間房,不時有人發(fā)出驚嘆聲,為一個偏遠的小山村,當年有著這樣的輝煌與奢華。我也納悶著,一個小小的村落,怎么就有那么輝煌與奢華的建筑?
   同行的青姐指著一座房的二樓給我看,告之我那是“繡房”。小姐平時是不出繡房的,生活起居,都在那房間里??梢哉f,那間房,飽藏著古代女子內心的寂寞和渴望自由的念頭。天井敞亮,旁邊擺放的繡球和月季,有陽光照著,雨水潤著,開得燦爛,似紅粉佳人笑。粉蝶闖入,繞花翻飛。我突發(fā)奇想——在那些開花的日子,小姐似乎會倚在窗前,癡癡望著花兒,愿化一縷風,一只蝶隨著花兒笑?我再抬頭望,幽暗處,仿佛看見一張蒼白的臉,一雙幽怨的眼。我想,若是有來生,她定不愿生在富貴家,愿做尋常人家的女兒,在前塘浣紗,南山采豆,北坡種菊。
  
   三
   曾三公祠同樣是青磚灰瓦,雕梁畫棟,設有天井,上方有彩繪覆斗式藻井,有花鳥蟲草,云朵山水等圖案。不管雕工或繪畫工,依然工藝精湛,令人贊嘆?!霸艨袋c除了木雕、磚雕、石雕藝術外,還有一個看點是此祠堂的外觀設計與其他地方的祠堂不一樣?!蔽覀冊谛蕾p時,江楓老師插話了,他指著房頂給我們看。“此房注重與周圍環(huán)境相協(xié)調,舍去了高高的馬頭墻,采用有著較好穩(wěn)定性的‘龜形’設計?!蔽覀冺樦瓧骼蠋熤傅姆较蛲ァ_€真是,房頂從頭至尾一共有著三個弧形,遠遠望去,還真像一前一后趴著的三只烏龜?!盀觚敗保谖覀兊膫鞒形幕邪岛L壽、穩(wěn)重與富貴的意思。
   我喜歡這里的一磚一瓦,一石一木,我更好奇著門楣上為什么標的是“曾三公祠”,難道祖上有人叫曾三?江楓老師告之我們,三公指的是曾子、曾據、曾鞏。這里主要是紀念曾氏南遷之祖曾據。
   說起曾據,話題得回到西漢時期。曾據,山東嘉祥南武城人,宗圣曾參十五派孫。生于西漢元帝元年(公元前43年)官至都鄉(xiāng)侯,因治朝有功,西漢永光年間加封關內侯。元始五年,身為外戚的王莽毒死漢平帝,篡位稱帝,造成時局動蕩,民不聊生。曾據遵循宗圣“愛忠中君,驅邪匡正”之訓,憤懣辭官舉族南遷,隱居廬陵吉陽(今江西吉水)。據史料記載,曾據舉族南遷之時有著二千多人。二千多人,那遠遠不止舉家南遷,遠遠不止禍及了“九族”,我估計遠遠近近的親戚、朋友,甚至包括鄰里街坊都有禍及。我心里設想,當曾據面對這些因為自己而牽連的人,心里有何感想?他一定忍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內疾與自責,承受著深刻的心理矛盾和精神痛苦。史記中沒有記載他們南遷的情景,但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個與皇帝成對立的臣子,他的結局能好到哪里去?說是南遷,其實與流放有何區(qū)別?據史料記載,西漢時期,最荒涼之地是南方,五嶺山脈(湖南、廣東、廣西、江西四省的邊界),素有“流放之冠”之稱。夏季濕熱多雨,瘴氣彌漫。冬季陰冷潮濕,毒蟲猛獸遍地都是。記載中大概是這樣說的——夏季毒煙瘴雨,十人九病,冬季寒透重裘,凍斃牲畜,行十日不見人煙,鳥道千盤……明代流人王偁曾記:“虎豹晝行,蝮蛇掛樹”。在這種環(huán)境下,流放之人到底能存活幾人,真不好說。曾據他們家也許被查抄,財物蕩然無存,也許一路上帶著枷鎖。就算沒有查抄,沒有帶枷鎖,從山東到江西,中間隔著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湖北,隔著山,隔著水,在那沒有車船的年代,我們無法想象他們到底經歷了怎樣的災難和悲劇,我們無法估算曾氏一族在遷徙中曾失了多少生命。我們再來想象一下,如果曾據當時順應時勢,順應新主,一定將免去災難,可他寧愿舉族遭受“流放”之苦,也不茍合。可見曾據之剛正不阿之英勇無畏。江萬里是這樣,文天祥是這樣,楊邦乂是這樣,胡銓也是這樣。
   我們幾個隨著江楓老師走進公祠,公祠里雖然沒有關于曾據的任何畫像,但在那一瞬間,我覺得曾據就站在我的面前,漆黑濃重的眉連成“一”字,深沉明凈的大眼睛,唇角微揚,看上去那么堅毅、高貴、冷峻而又慈祥。我的內心感受到了一種莊嚴、圣潔、溫暖之氣。這一下子,我也明白了這座公祠為什么要采取“龜形”設計,不僅暗含著長壽、穩(wěn)重與富貴,更告喻著曾氏后代,面對苦難的生活,堅定的信念和決心是一切生命的本質。在此,我除了尊重,敬畏,還滋生著向上的力量。
  
   四
   當我站在栗頭村前,我就知道這里有著與其他村莊不同的地方。當我真正面對時,我還是被展現在眼前的“古文明”震撼到了、沖撞到了。誰也不會想到,在這個偏遠的小山村,居然有一座書院,名曰“朗山書院”。
   該書院是清道光年間所建,栗頭村的曾氏家族按男丁多寡募集資金,在村東建成書院。在此,我不說他的建筑有多宏大,設計有多復雜,雕刻技藝有多精湛,就說墻壁上設置的“曾氏堂號”。江楓老師告之我們,曾氏堂號,其實就是曾氏家族門戶?!棒攪谩?,因為曾姓始祖曾巫在魯國供職,是曾姓得姓之地?!白谑ヌ谩⒆愤h堂”,則來自曾子,也來自曾子“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一語。還有“敦本堂、守約堂、三省堂……”別看只是堂號或者門戶,其實有著重大含意,是家訓,是家規(guī),它的教育意義適合每一位現實中的人。一塊牌匾上寫著“三省堂”,頓時,我的腦子里跳出“吾日三省吾身”,沒想到江楓老師搶先一步,脫口而出——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我們一行拍手叫好,同時也不得不感慨,那些字跡斑斑駁駁爬在墻壁上,牌匾上,從字詞到內涵,卻毫無障礙地直接傳導到我們的身上,這是一種多么神奇的力量啊!我們在書院里輕輕地踩著每一寸土地,輕輕地來到每一間房,一切顯得是那么平靜,可我們卻覺得歷史的光陰沒有走遠,依然在閃爍。若干年前,這里人頭攢動,書聲瑯瑯?;秀敝校乙渤闪似渲幸粏T。歷史和現實,就這樣歡喜地重逢了。
   更讓我們想不到的是,栗頭村還有惜字塔。惜字塔用于燒毀寫有文字的紙張,是古人敬惜字紙的體現。惜字塔青磚壘砌,白灰抹縫,共七層,每層都有彌形的門洞,書有盈聯(lián)。望著離書院不遠處的惜字塔,我又仿佛看見文人或學童在燒紙張,目光低垂,雙手合掌拜上一拜。我反觀著自己,我號稱自己喜歡讀書,喜歡寫字,這些年來,我是否真正靜下心來,讀了幾本書,寫了幾行字?我也突然明白,栗頭一個偏遠的小村落,怎么有那么多輝煌的建筑。有話說,愛讀書的孩子,再壞,壞不到哪里去。也有話說,知識改變命運。栗頭,自古以來重視教育,有著良好的家規(guī)家訓,有著良好的傳承,不興旺發(fā)達才怪呀!江楓老師告訴我們,不說古代,就說前兩年,還考了個清華的哩!江楓老師說此話時,眼里蓄滿著驕傲與自豪。
   我們一行六人,在栗頭待了一天,臨行,依然不舍。我回望,再回望。我在心里默默地告訴自己,我會再來的,帶上更多的朋友,在曾三公祠燃一炷香,告之曾參、曾據、曾鞏之故事,不知疲勞地帶他們走街串巷,指著朗山書院和惜字塔,說,那是“栗頭文明”,也是“中華文明”,也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共 4123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余光中說,喜歡跟著蘇軾去旅游。我說,喜歡跟著李湘莉去看古村,領略江南風光。深山藏古寺,也藏古村,折折彎彎,就像走進秘境。去看沒有荒蕪的農田,看詩意盎然的池塘。告訴你,這些都是陪襯而已。去看什么?看一堵古墻,看古墻表達的意志和力量。古宅深院,不僅是深幾許,更藏著自古而來的繁華。一座繡樓,鎖住的是一個個曾經的小姐的大千世界。曾三公祠,才是栗頭村最靈魂的風景。龜形的設計,含義深邃。三公輾轉南遷的歷史,仿佛就是一部史詩。流放皆因耿直,但流放成就了曾氏后世的風骨。曾氏的先祖,我們無法還原他的外貌,但那種精神,無論什么樣的外貌都無關緊要了。栗頭村雖小,卻藏著朗山書院,書院的校訓就是“吾日三省乎吾身”,特別是那座惜字塔,更是中華文化的獨特一章。步步誘引,揭開一處古村的真面目,從現代風景,到古代人文,這樣的村落,不是一般的自然村的可比擬的,讓我們深切感覺到,即使再美的自然風光,沒有人文底蘊,也不會成為名村古屯。作者的文章,一向以隨性得悟而著稱,這是風格。那些感悟和臨景發(fā)揮,給文章帶來趣味,增加了深度。情感是駕馭風景的,如果沒有情感的風景,只能很膚淺,作者善于捕捉風景,將有情感的東西,給風景以厚重。文字樸實,結構身份緊湊,讀之,心隨字動。文章主題深刻,解剖了中華文明的底色,那些內容,對大多數人都是驚目的。從這篇佳作看,證明了“風景這邊獨好”的概述?!緰|籬編輯:懷才抱器】【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505020009】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5-02 08:48:13
  讀了湘莉老師的散文,真想請求一下,讓她帶著我,這種感覺很美妙。它的散文,人文味兒濃厚,那些古人古事,信筆拈來,功夫很深。栗頭村可能在地圖上難找,但在中華文化的冊頁中,卻是一粒明珠。力薦欣賞佳作。感謝投稿東籬,希望精彩不斷,謹祝創(chuàng)作快樂!
懷才抱器
回復1 樓        文友:李湘莉        2025-05-02 23:12:34
  深謝懷才老師百忙之中抽空編輯小文,按語不僅給讀者起導讀作用,更給湘莉以導寫。這就是懷才老師按語之妙處!再謝懷才老師,有您真好!感恩遇見,感恩懷才老師一直以來對湘莉的引領與呵護。遙握問候,謹祝一切都好!今在鄉(xiāng)下,回復來遲,見諒!
2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5-05-02 09:28:44
  我一直認為,江西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即使像栗頭這樣偏遠的山村,也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寶藏。“曾三公祠”、“朗山書院”都非常值得逗留和品味,其代表的“栗頭文明”一樣光芒四射。文中關于栗頭美景和建筑特色的描述細膩生動,別具特色,大贊!拜讀學習老師佳作,順祝春暖,筆?。?
帶著影子散步。
回復2 樓        文友:李湘莉        2025-05-02 23:17:47
  韓老師好!深謝韓老師百忙之中抽空為小文留評。老師美評令湘莉汗顏,湘莉權當鞭策鼓勵。再謝韓老師,感恩遇見!遙握問候,謹祝一切都好,精彩紛呈!
3 樓        文友:滴善齋        2025-05-02 10:13:23
  這篇寫栗頭村的散文別具韻味。從農田古墻到曾三公祠、朗山書院,樸實的文字結構很緊湊,盡顯古村魅力 。 問候湘莉老師,祝你五一節(jié)快樂!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經師易得,人師難求。
回復3 樓        文友:李湘莉        2025-05-02 23:19:51
  善齋老師好!深謝善齋老師百忙之中抽空為小文留評。老師的點評是湘莉前進的動力。再謝善齋老師!遙握問候,謹祝一切都好,精彩紛呈!
4 樓        文友:楓樺        2025-05-02 10:36:46
  栗頭,不普通的地方!江西真的好神奇,隨老師的文筆去行走,是一份難得的享受!有如此文化底蘊的地方,值得一去!
回復4 樓        文友:李湘莉        2025-05-02 23:20:53
  楓樺老師好!深謝楓樺老師百忙之中抽空為小文留評。老師美評令湘莉汗顏,湘莉權當鞭策鼓勵。再謝楓樺老師,感恩遇見!遙握問候,謹祝一切都好,精彩紛呈!
5 樓        文友:嵐亮        2025-05-02 12:17:38
  票栗頭雖處偏僻,卻風景一方獨好,更有豐厚的人文底蘊。很清新細膩的敘述,讀起來非常愉悅。拜讀學習好文。
回復5 樓        文友:李湘莉        2025-05-02 23:23:03
  老哥好!深謝老哥百忙之中抽空為小文留評,給湘莉鼓勵,給湘莉溫暖。感恩遇見!遙握問候,謹祝一切都好!
6 樓        文友:羅蓮香        2025-05-02 12:24:27
  山路蜿蜒,遇見古村。曾三公祠,是栗頭村不朽的風景。龜形的設計,獨具匠心。三公輾轉南遷,成就歷史跌宕起伏的篇章。栗頭村的朗山書院,“吾日三省乎吾身”不僅是校訓,亦是傳承庚續(xù)的校風。此村有著自然風景的淳樸精美,更有人文景觀的厚重悠久。該文集描寫、敘述、抒情、議論于一體,字字明媚,句句深邃,讀之是沉浸式體驗。盛贊莉莉才思,問好,謹祝節(jié)日快樂!
回復6 樓        文友:李湘莉        2025-05-02 23:25:56
  香香老師好!深謝香香老師百忙之中抽空為小文留評。老師的點評總是那樣唯美深刻,不乏溫暖與鼓勵之情,令湘莉感動萬分。再謝香香老師,感恩遇見!遙握問候,謹祝一切都好,精彩紛呈!
7 樓        文友:我是塞翁        2025-05-02 14:41:30
  跟著湘莉老師的美文,讓我們去領略栗村的古建古韻,還有深厚的人文底蘊。拜讀學習老師的美文!遙握問候老師!
回復7 樓        文友:李湘莉        2025-05-02 23:28:06
  塞翁老師好!深謝老師百忙之中抽空為小文留評。老師的留評是湘莉前進的動力。再謝塞翁老師,感恩遇見!遙握問候,謹祝一切都好,精彩紛呈!
8 樓        文友:天方夜譚        2025-05-02 21:32:48
  江西是歷史上的流放地,也是“衣冠南渡”的駐留地,留下了非常豐富的人文資源。老師不住的探訪尋找中華文明的細小支脈,栗頭村就是隱匿在鄉(xiāng)野的一塊文化瑰寶,曾三公詞和朗山書院都凝結著文化結晶。拜讀佳作,點贊學習!
回復8 樓        文友:李湘莉        2025-05-02 23:30:12
  天方老師好!深謝天方老師百忙之中抽空為小文留評。老師美評令湘莉汗顏,湘莉權當鞭策鼓勵。再謝天方老師,感恩遇見!遙握問候,謹祝工作順利,精彩紛呈!
9 樓        文友:紅花草        2025-05-02 21:58:24
  栗頭村,一個普普通通的村,還有這么多的故事,如此豐厚的歷史底蘊,真的是藏在鄉(xiāng)間的寶藏。湘莉老師的文很有特色,非常能打動人心,學習了,祝老師健康快樂!
回復9 樓        文友:李湘莉        2025-05-02 23:32:06
  草兒老師好!深謝草兒老師百忙之中抽空為小文留評。老師美評令湘莉汗顏,湘莉權當鞭策鼓勵。再謝草兒老師,感恩遇見!遙握問候,謹祝一切都好,精彩紛呈!
10 樓        文友:森林大地        2025-05-03 21:12:17
  栗頭不是新農村的模板,它有著古村的原貌,有曾氏祠堂,有惜字塔,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把有著古韻的村子躍入讀者的眼簾,很是新穎。祝老師工作生活愉快!
共 10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