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xué)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xué)
當(dāng)前位置:江山文學(xué)網(wǎng)首頁 >> 云水禪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見證】【云水】二斤花生米的小郵包(散文)

精品 【江山·見證】【云水】二斤花生米的小郵包(散文)


作者:灌園癡叟 秀才,1595.7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709發(fā)表時間:2025-04-29 11:49:31
摘要:五六十年代的二斤小郵包,見證了花生米的“前世今生”,改革開放前后人們生活水平的變化,與均已古稀耄耋的表哥表姐重聚,亦見證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的賡續(xù)與傳承……


   花生米?太普通了吧!超市早市,是市就有,還一堆一堆的。這是八零后年輕人的思維,也是花生米的今生,可它的前世呢?那可是金貴得很。
   話還是得從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前說起。老媽不識字,可嘮起膠東鄉(xiāng)下嗑兒,卻總是一套一套的,那套數(shù),比中央大街俄羅斯門店擺的套娃多太多了?!叭诉@一輩子有三門好親戚,姐夫、小舅子、捎連襟?!鄙妒沁B襟,就是此地人的“連橋兒”。正在縫紉機上趕著服裝廠外件兒的老媽,盯著“壓腳子”,忙得頭不抬,眼不挪,可還沒忘再解釋一句。
   這是搭邊兒就到了六十年代的時候,刻在我心底一直都抹不去的記憶。東北人對啥事兒湊巧了,都好發(fā)感慨,咋趕得怎么這么“寸”!可老媽也還是有她自己的說法,“開領(lǐng)口兒,也不能開得這么周正!”那天我遇上的,還就是這么寸,這么周正。那三門“好親戚”的說道,還立馬就有了注腳,都立竿見影啦。
   “老宋家住這兒嗎?”一個陌生男人的聲,隔著被穿堂風(fēng)戲弄的門簾子,從外屋地穿堂門口傳進(jìn)來。
   我緊忙跑出去,只見一個穿一身“郵政綠”,戴著大蓋帽,肩挎一個裝滿了信封大兜子的人,從大院兒走進(jìn)來了。我高興地迎上去作了回答。
   “兩張包裹單,好好收著,別丟了!”那個時候的人善哪,這樣婆婆媽媽的叮囑,時不時都能聽到。
   第二天,正好趕上禮拜天,老爸去郵局取回了那兩個小包裹。啊,是兩包像小枕頭那么鼓溜的花生米!一包是用花手絹兒縫的小口袋裝的,上面寫的地址是老爸那個當(dāng)姐夫的小舅子,我大舅寄來的。另一包是用一塊洗得都變了顏色,很薄了的白手巾包裹著,寄件人也是山東牟平,哦,是我三姨夫,當(dāng)然是老爸的好連襟給郵過來的。老媽又有了她的嗑兒,“兩家咋像噶好了口兒似的,都全了會啦!”臉上樂得放光了。
   老爸倒出來半口袋,在大鍋里炒起來。那一粒一粒,白白胖胖的大花生米,一會兒就炒出了香味兒。我站在鍋臺旁邊,舔嘴嘛哈地盯著,眼珠子差點兒沒掉到鍋里。
   可等花生米晾涼了,我的眼角卻耷拉下來,嘴也撅起來了,“爸,你也太小摳兒啦,才給這么點兒!”
   “沒數(shù)著粒兒給就不錯了,知足吧!那幾個饞貓的大牙還當(dāng)啷著哪!”老媽白了我一眼。
   那個時候,花生米就是這么個稀罕物。天寒地凍的黑龍江,生長期太短,花生基本上就是足不“涉黑”。因為哪一年老天爺不高興了,早早來一場霜,這花生秧子就趴地上先熟溏啦!過大年,按戶口本兒供應(yīng)的那幾斤帶殼花生,也都是那種,聽說是遼南栽的小粒兒品種。
   小孩子就是好顯擺,就是這一小把兒,我也沒舍得吃。拿到大院兒去嘚瑟了。隔壁穿堂的那幾個饞鬼,都長著貓鼻子,不用招呼,就聞香而至了。
   “小墊兒掛羅圈兒,再多給幾個唄!”龍口的,操著一口黃縣腔囔譏著。從齊齊哈爾那嘎達(dá)搬來的“臭糜子”,都掉小臉子,用小鋤頭扒扯我,翻后賬了,“忘了你還吃過我給的粘豆包,酸菜餡兒餃子哪,再也不跟你好了!”
   我心里頭那個悔呀,這不是燒香引鬼嗎,再叫你窩窩頭翻跟頭,顯大眼兒!還沒等他們上來搶,我嘴一張,手一抬,都填進(jìn)了鼻子下面的無底洞。
  
   二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边@是先秦?zé)o名氏的詩句?,F(xiàn)實中我老媽也有“親戚遠(yuǎn)來香,有來得有往”,可不能剃頭挑子,一頭兒熱乎。為人處世,都是兩好噶一好的理念。
   老爸這輩子有兩個小舅子,三個連襟。老媽雖然不是那種出了嫁,還跟沒出嫁一樣,心思還留在娘家的“扶弟魔”,但當(dāng)時姥姥家還只有老爸這獨一個闖了關(guān)東,在哈爾濱落了戶的女婿。大事小情,為難遭載兒的事兒,又咋好意思不管!好在老媽挺知足的是,嫁了一個寧可自己千難萬苦,也不讓來投奔她的親戚,受一丁點兒委屈的男人。跟同院子那個比老爸足足高半頭,親表妹從農(nóng)場扛著白面來過年,還沒等“破五”,就“呱嗒”撂下?lián)躏L(fēng)的厚門簾子的冷臉,給人家扇出去的大老爺們兒,那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上。兩下這么一比,她自己都不得不說,太幸運了!
   小舅是早早故去的姥爺姥姥,最閉不上眼的小老疙瘩。十八歲老爸把他接來了哈爾濱,就一直和親親的小姐,同處在這同一座城,同一片藍(lán)天下沒離開過。清楚記得,五四年小舅媽從關(guān)里家來哈市結(jié)婚前,在我們那個七口之家擠在一起的情景。八米半,腚大點兒的房子,半空搭了一個吊鋪。好在都是單一品種,且都還少不更事。當(dāng)時還是一個大閨女的小舅媽,在吊鋪上硬是擠了三個月,才被新郎官兒的小舅接走了。
   疫情期間,我打越洋電話問候她的時候,已是米壽之年的老人,還念念不忘,“二哥的為人沒個比,就是打十個燈籠也找不到,百里挑一的好人!”哦,關(guān)里家我們那邊的老輩子人,都管姐夫按婆家的長幼排序叫哥。大舅家,特別是二姨三姨家,我同輩兒的表姐,可是沒斷了往來。用老媽自己的話,那又“擦害”來了。也難怪,在那個沒戶口,就沒口糧,大拇指卷煎餅,連自己吃自己的,都供不上嘴的年代,家多一口,就是得要分?jǐn)傊I肚子??衫习质莻€能出十分力,絕不留九厘九的實誠爺們兒,臉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供吃供住,還得幫著蹚路子,求人謀前程。老媽累激了眼,驀一陣兒,還斷不了“花抽”幾句,就是呲噠自己的娘家客,對自己生的,那更是口無遮攔了。老爸盡管也不是那種和顏悅色的好脾氣,可對來的這些親戚,卻都是格外的客氣。我聽過他跟老媽的悄悄話,“脾氣耍在人家面前,不就是變相下逐客令嘛!”于是連我們兄弟哪天有了失誤犯了錯,也都跟著借了光。長大了才一點點體悟到了,老爸當(dāng)時的壓力得有多大,心里該有多苦。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边@是近一千一百年前,唐末五代馮道《天道》中的箴言哲語。與那句來自英國的,“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諺語,東西方文化在這一點上可謂不謀而合。老爸老媽或許說不出如此高雅之言,但我敢說,村觀村,戶看戶,如父母這般為人,那種心態(tài),肯定是鮮而見之的,
   后退一步,即便將心比心,領(lǐng)情念好兒,承恩思報,可拿什么來回饋,又能整點兒啥來報答?。‰m然那個生產(chǎn)隊的年代,整個山東從西到東,屬煙臺地區(qū)的勞動日分值高,可日子也一直都是緊巴巴,苦哈哈的。哪還能踅摸點兒拿得出手,像點兒樣的東西呀!
   “你們哪知道啊,這點子花生都是你大舅、三姨家房前屋后種的,都是從他們留著打點兒油,全年吃的油料里摳出來,口挪肚省攢出來的。點著煤油燈一個一個地剝,一粒一粒地挑出來的!”說這話的時候,老媽的聲兒顫了,老爸的眼圈兒也紅了。
   老爸樂意吃甜的。記得有那么一回,他把剩了不多的花生米炒好,搓去了紅衣,又熬了糖,做成了花生餞。想起來,就掰一點兒打打牙祭。老媽分明見我在一旁吧嗒嘴,直咽唾沫,也舍不得給,反倒像防賊似的,擱立柜里鎖起來了。我那個時候哪懂啊,就是一根筋的人小嘴饞,趁老媽忙干活兒忘了拔鑰匙,就偷偷地掰了點兒咂撒,招了一頓罵。
   這可能就是膠東的老規(guī)矩,祖輩傳下來的了。女人都是以老爺們兒為主,男人就是家里的天。但凡有點兒好的,都留著給當(dāng)家的爺們兒吃,自己和孩子是撈不著的。老媽完美地作了詮釋,即使家里來了客人,她也是做好了,端進(jìn)來,不上桌??腿搜?,她也是重復(fù)那句多少年不變的話,“我趕趟兒,鍋里還有呢!”
  
   三
   曾幾何時,他們都走了,我也老了。小舅媽差點兒過八十九,也讓疫情給染成白肺,幾天工夫就沒了。去年冬月,我25年后再回膠東,就一個心思,就想再尋舅家、姨家的表哥表姐聚一聚。咋也是見一面,揀一面的歲數(shù)了。說著說著,卻都感慨不已,唏噓漣漣了。
   行伍戎裝了大半輩子,大舅家也已登了耄耋的表哥,叮囑他企業(yè)家小妹的那一句話,讓我破了防,“我體力不夠了,你得給我好好安排你四哥,小姑父和小姑對咱家有恩哪!”
   我的心里一緊,眼淚差點兒沒流出來。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上一輩兒雖去,可這一輩兒卻一直沒有忘記。他們還記著老爸老媽的好兒,還念著那一份兒沉甸甸的情。人世間,還有什么比這種彌足珍貴,已不多見,正能量滿滿的傳承賡續(xù),更叫人溫暖,更叫人欣慰!
   回哈后臘月初四那天,我去了賓西臥龍崗,在老爸老媽的墳前,念叨著表哥的話,告訴老兩口,當(dāng)年他們都曾經(jīng)惦記過的人,都還在想著他們。還有,牟平老家那已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哦,更得再提上一句,用花生米待客,雖早就不算稀罕物,卻總和餐桌不離不棄……終于再也忍不住老淚縱橫了。
   想起來小時候,那個和發(fā)小們破的悶兒,我又給續(xù)上了幾句,“麻屋子,紅帳子,里面睡個白胖子?!卑着肿樱瑘A又壯,輩輩世世都留香。香不絕,情不忘,家和國穩(wěn)中華旺。
   乙巳清明,每年都專程從沈陽趕回來的五弟,與六弟一家子,又給老爸老媽祭掃了。六弟說,去年整修墓寢的時候,他下了墓穴,又看了爸媽的骨灰盒。上面鑲著的照片,還一如既往那樣笑意盈盈地沖著他樂,連上面蓋著的尼龍綢,都纖塵未染,絲紅未褪。我在萬里之外也欣然釋然了。想爸媽的在天之靈,也一定知悉瞑目了……
   2025年4月29日于紐約
  

共 3583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一篇描寫郵寄花生米的精彩散文。六十年代,一個穿一生郵政服裝的人來到“我”家中,帶來兩張包裹單。第二天,老爸去郵局取了回來,打開一看,是兩包花生米,是家居山東牟平的三姨夫郵寄來的。那花生米吃起來可香了;有來有往,乃人之常情。過去,家里連襟親戚的關(guān)系特好,經(jīng)常往來聯(lián)系。疫情期間,我還打電話問候他們。那些年,大舅、三姨家種的花生不多,自己都舍不得吃,還給我們寄來,真是親情濃濃;曾幾何時,他們都走了,我也老了。去年冬月,我和姨家、舅家表可表姐們再聚,還念著那傷沉甸甸的情?;毓螅以诶习掷蠇尮デ?,告訴兩老,牟平老家已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花生雖不是稀罕物,但總和餐桌不離引棄。作者通過對郵寄花生的描寫,謳歌了祖國的巨變和當(dāng)今社會的幸福美好。同時,還見證了中華民族親情深厚,不斷傳承的崇高品德。文章首尾相扣,情感真摯,描寫細(xì)膩,充滿正能量。內(nèi)容扣人心弦,引人入勝。讓人讀后啟發(fā)多多,受益匪淺。感謝灌園癡叟老師提供美文供大家學(xué)習(xí)。誠祝老師創(chuàng)作愉快,春日安好!【編輯:鄉(xiāng)笛】【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504290022】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鄉(xiāng)笛        2025-04-29 11:52:16
  考師文章構(gòu)思嚴(yán)瑾,詞句豐富,重點突出,層次分明,有聲有色。特推薦賞讀。
2 樓        文友:鄉(xiāng)笛        2025-04-29 11:54:41
  文章描寫生動,感情真摯,內(nèi)容情真意切,樸實動人。好文章,再次拜讀學(xué)習(xí)了。
3 樓        文友:灌園癡叟        2025-04-29 17:02:22
  衷心感謝鄉(xiāng)笛老師,手里忙著,還為老叟做嫁衣裳。忙中送煩亂,傾情作編推。25年重回膠東,想起了當(dāng)年的花生米郵包。那個年代,這可是難得的一片情!上一輩人俱已故去、可情卻仍在繼續(xù)傳承。這就是中華文化優(yōu)秀傳統(tǒng)的魅力。有些倉促,未及細(xì)思。多謝老師辛苦啦!夏安體??!
4 樓        文友:周麗純        2025-04-29 18:49:37
  這篇文章語言生動有趣,引人入勝?;ㄉ自谶^去的年代,真是好東西,逢年過節(jié)得當(dāng)盤好菜。遙祝老師春安順意。
秋之楓葉如霞火紅。
5 樓        文友:灌園癡叟        2025-04-29 19:42:06
  謝周老師閱讀留評。那個時候的花生米與今天的身價之比,就見證了國家的變化,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親情的傳遞和賡續(xù),又彰顯了我們這個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初衷就是這么想的,但寫出來還是不盡理想。謝謝周老師鼓勵。
6 樓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4-29 21:00:04
  文章開篇通過對比現(xiàn)代超市中隨處可見的花生米與過去其作為稀罕物的地位,引出了對往昔歲月的回憶。在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花生米不僅是食物,更是親情傳遞的載體。作者詳細(xì)描述了收到遠(yuǎn)方親戚寄來的花生米時的喜悅,以及炒制、分享過程中的溫馨與童趣,這些細(xì)節(jié)生動地再現(xiàn)了那個時代人們對食物的珍視和對親情的渴望。文中通過老媽的“嘮嗑”和家庭的日?,嵤?,展現(xiàn)了濃厚的親情氛圍。老媽對親戚關(guān)系的重視,以及老爸在處理親戚事務(wù)上的慷慨與擔(dān)當(dāng),都體現(xiàn)了那個時代人們重視家庭、講究人情往來的社會風(fēng)尚。特別是通過小舅、小舅媽以及表姐們的故事,進(jìn)一步強化了親情在艱難歲月中的支撐作用。文章充滿了對過去時光的懷念與溫情,不僅是對個人記憶的回顧,更是對一代人共同經(jīng)歷的時代印記的刻畫,能夠引發(fā)廣泛的情感共鳴。通過細(xì)膩的筆觸和生動的場景描繪讓讀者在品味中感受到那份跨越時代的溫暖與力量。佳作,拜讀學(xué)習(xí)。感謝灌園癡叟老師帶來的佳作,提前祝老師五一節(jié)快樂!佳作連連!
淡淡的云彩
7 樓        文友:灌園癡叟        2025-04-29 21:33:27
  云彩老師的留墨精評,老叟非常感動。社長的忙,人所共睹,還要寫自己的文章。更有職場事業(yè)牽絆,很不容易。老師的閱點,都說到了點上。世事艱辛,生活不易,但親情卻是一縷陽光,日日年年都在傳遞?;ㄉ拙褪且粋€載體和使者。小文兒倉促草就。尚有許多不足。老師的肯定與鼓勵,亦是春風(fēng)一般的溫馨,自當(dāng)繼續(xù)努力啦。再謝老師辛苦。
8 樓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4-30 07:52:53
  恭喜灌園癡叟老師江山征文收獲一枚鮮亮的紅豆!親情滿滿,樸實動人,富有感染力的佳作,再次欣賞學(xué)習(xí)了。老師筆觸靈動有趣,生動感人,讓人回味不斷。再次感謝老師大力支持,問好老師。
淡淡的云彩
共 8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