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xué)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xué)
當(dāng)前位置:江山文學(xué)網(wǎng)首頁 >> 淡雅曉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見證】【曉荷】這一天(散文)

精品 【江山·見證】【曉荷】這一天(散文)


作者:農(nóng)言 舉人,3322.2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84發(fā)表時間:2025-04-28 16:23:10

四月,楊柳依依。
   清明節(jié)的第二天,陽光明媚,喜鵲立在門前亭子的翹角上“喳喳”地叫個不停。晌午時分,侄子文新開車帶著宏哥等一行5人到了。我的妹妹和妹夫也到了。片刻,宏哥的兒子大蔚帶著小女兒,從南京開車趕過來了。我出來迎接客人,妻子和妹妹忙著泡茶,遞水果,互致問候,家里一下子就熱鬧了起來。
   家族里,宏哥和我是同一位曾祖父,也就是我爺爺?shù)拇蟾缂业膶O子。比我大十多歲,個頭高,是個善良的人,有文化的人。曾經(jīng)在家鄉(xiāng)的銀行工作,七十好幾的人了,精神矍鑠,思維敏捷。嫂子一頭花白的卷發(fā),衣著樸素,談吐時一臉笑容,知書達禮。宏哥就一個兒子叫大蔚,不惑之年,風(fēng)華正茂,事業(yè)有成。小孫女天真可愛,搖晃著一條烏黑的辮子。宏哥的兒媳沒來,在家陪伴大孫女。兒子和兒媳的工作,一個在公安系統(tǒng),一個在政府機關(guān),都是在事業(yè)單位上班,一家人幸福美滿。姪子文新,只比我小幾歲,是二爺爺家的重孫子,身高體壯,常年在外,做一家制藥公司的營銷工作,姪媳能說會道,是風(fēng)韻優(yōu)雅的人。其正當(dāng)芳華的女兒,眉清目秀,散發(fā)著青春氣息的窈窕淑女。一家三口,是我邀請來陪宏哥的。
   宏哥的老家在宜陵鎮(zhèn)上,我們兩家相距只有十多里的路程。嫂子是北京人。宏哥在職調(diào)到北京工作后,1993年初,帶著剛過七十歲的老母親定居在北京。宏哥是個大孝子。北方天氣冷,怕一生在南方生活慣的老母親不適應(yīng),就花錢在海南買了一套近六十平米的房子,每到寒冷的季節(jié)就帶著老母親到海南那邊過冬。老母親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幸福地活了一百零一歲的高壽。
   我是很愛我這位仁慈的大媽的。但遺憾的是,她生活在北京的二十多年里,卻一直沒有時間去看望她。唯有一次,是大媽的九十歲生日,壽宴是在家鄉(xiāng)揚州的一家飯店辦的酒席。席間和大媽見了面,我像是見到久別的母親一樣,大聲地叫了一聲“大媽”,而她一眼就認出我來了,“你是生榮吧!”我說:“是!”
   那時,九十歲的大媽看上去氣色頗佳,像是七十多歲的樣子。眼里有光,臉上并沒有那么的滄桑,就是有點耳背。但,還能看得出她當(dāng)年俊俏的模樣。我握住她那溫暖的手,一下子就把我?guī)У搅诵r候。
   記得,每年到農(nóng)歷三月二十八日宜陵廟會時,我的奶奶就換上過年穿的新衣裳,帶著我,步行十幾里的土路到她家。吃過大媽親手做的午飯,就去逛琳瑯滿目、熱鬧非凡的集場。給我買爛耦、熟荸薺、麻團、小餛飩吃,看馬戲團的精彩雜技、觀西洋景等等。從童年長成了少年,就不去了。正是那些好吃的、好玩的,還有大媽的情意,一同烙印在了我童年的記憶里,越長越深刻。
   如今,大媽離開我們五年了(2020年6月18日新冠疫情期間去世)。想想,倒是應(yīng)了張愛玲曾說的那句話:“有些人是有很多機會相見的,卻總找借口推脫,想見的時候已經(jīng)沒機會了?!?br />   作為兒子的宏哥,每年清明節(jié)前,都要千里迢迢地趕回來,去看望長眠于故土里的父母。這次,宏哥是帶著兒子,小孫女回來的。提前給我打了電話,我說:“哥,你4號上墳祭祖后,5號到我這里來玩,我來安排?!焙旮缯f:“不麻煩了?!蔽艺f:“別說麻煩,我們的年齡正逐年增長,往后要多聚聚才是,聚會是親情最好的維護呀。還有,正好你兒子大蔚從小就沒來過我家,趁這個機會,讓他也走一走你小時候曾經(jīng)走親的這路,來了解一下咱們祖輩們曾經(jīng)生活的地方。”
   今天,我很高興,宏哥一家三代人,還有侄子文新一家三人如期而至。大蔚和他的小女兒,從小是在城鎮(zhèn)里長大的,當(dāng)然不熟悉鄉(xiāng)村人生活的狀況了,好奇地這里看看,那兒摸摸。
   我家前后三進。第一進,是青磚黛瓦的三間五架梁房子,有廚房、餐廳和過客廳。隔一個庭院是第二進,三間兩層的樓房,是在祖宅基地上翻建的,主要是臥室和一間堂屋。他們到我的臥室里,看那張古式雕花大床。棗紅色,是我結(jié)婚時,母親請當(dāng)?shù)厥炙嚲康睦夏窘硜砑掖虻幕榇?。有床頂、床圍、床沿,還有上床的踏板等,榫卯緊緊相扣,雕花栩栩如生。普通的木材,承載著我平凡的一生。第三進,是兩間小屋子,一是衛(wèi)生間,二是放農(nóng)具的地方。亭臺樓閣是水鄉(xiāng)揚州的特色,也是我心中的最愛。十多年前,也就是我的孫女出生的那年,在家屋前建了一座小亭子。院子里又建了一個古式的小廊亭。我的夢想雖然努力實現(xiàn)了,可是有點遲了,積勞成疾的父母,卻沒能等到享受的這一天,留下的是我永遠磨不掉的愧疚。
   我家的廚房里,一半是燒煤氣的新式灶臺,一半是燒柴草的老式灶臺。我是有意保留著老鍋灶的,修繕時,還加進了一些現(xiàn)代元素,又將放柴禾、稻草的地方進行了封閉,防灰塵。但是,土灶臺的基因沒有變,只不過是外表打扮得光鮮亮麗了些。這并不是我要節(jié)省煤氣費,為的是每燒一次土灶,能重溫一回過去那清淡的煙火味。還能重溫有爺爺奶奶、父親母親、弟弟妹妹在一起的歲月,算是留住一份鄉(xiāng)愁吧。大蔚和他的小女兒沒經(jīng)歷過,就坐在鍋堂門口的燒火凳上,拿火鉗,握火叉,在黑咕隆咚的灶膛里擺弄著,像是燒鍋的樣子。
   我領(lǐng)他們來到庭院里,看那口跨越世紀(jì)的水井。它不古老也不年輕,但它親眼目睹了庭院里變換的光景。我告訴他們:以前貧瘠的鄉(xiāng)下,沒有通自來水,我們一大家子淘米、洗菜、煮飯,還有飲水、洗衣服等都用這井水。水淺了,第二天又滿了,淺了滿,滿了淺,源源不斷。一年四季,小院里“叮叮咚咚”的水桶聲綿延不絕……現(xiàn)在呀,通上了潔凈的自來水,我就用這地下的水,澆地上的菜地、花草樹木。大蔚的女兒小手握住壓水器的鐵柄,使勁地摁呀摁!“啪噠!啪噠!”地叩動她幼小的心靈。清純的泉水汩汩地從管子里流出來了,就用小手去接捧。
   靠庭院的南墻,東西兩頭各有一個用石頭做的花架子。其實,石頭而非石頭,下面是一個立起來的石磙子,上面放了一個篩子大的石磨子,磨子上各放了一盆菊花。每到秋田金黃時,菊花一開放,石磙和石磨上就散發(fā)盈盈的秋香。
   我說:你們看,石磙子上面有一道道的埂子,如同是排列整齊的牙齒,是石匠用鑿子一錘一錘鑿出來的。作用是把田里成熟的麥子或稻子收上來后,鋪在場地上,牛拉著石磙子碾壓穗頭,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脫粒機。麥子、稻子、打下來了,還不能直接吃。農(nóng)閑時,將兩個帶有石齒的磨子疊在一起,用牛拉動磨子。石齒細的磨小麥面。石齒粗的碾稻米。上磨盤是天,下磨盤是地,天地轉(zhuǎn)動的是曾經(jīng)農(nóng)家人的日子。我這么講著,想著,好像眼前又浮現(xiàn)出當(dāng)年爺爺犁田、奶奶燒火做飯、父親挑擔(dān)、母親揮鐮收割的一幕幕場景來了。
   我的祖輩們及父母一生沒有離開過田地,對腳下這片土地擁有深厚的感情。他們田間“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彼麄冇昧A5久住Ⅺ溍?,辛辛苦苦地把我們喂養(yǎng)大。這里就是祖父母、父母還有我?guī)状藯⒌母鶕?jù)地。因此,在建廊亭時,我特地請人用大理石板刻了一個篆體“根”字,涂了紅漆,永久地鑲嵌在廊墻上。下面是一張四四方方的小石桌,桌上置了一盆天竹。廊檐上掛著紅燈籠,燈一亮,“根”月同輝。大蔚和他的女兒坐在石桌旁,宏哥用手機拍照……
   主屋的后面,我收藏了一些家里曾經(jīng)用過的缸、壇子、獨輪車等舊物件。我介紹道:缸是以前用來盛水、儲存糧食的,壇子是腌咸菜、腌鴨蛋、盛面粉用的,獨輪車是農(nóng)用具。小屋里還有鐵鍬、鐵叉、籮筐、笆斗、扁擔(dān)等農(nóng)用具。因時到中午,來不及打開門來一一給他們介紹了。也罷,留一點念想,等到來年相聚再看,到那時,老物件上的光陰更厚重些哩。
   我站在屋后那棵高大的桂花樹下,面朝北面,手指向靠小河的一塊墓地說:那里就是幾位祖宗長眠的地方。于是,我就把軍人爺爺?shù)母锩?,簡要地講給他們聽。解放前,軍人爺爺年輕的時候,積極參與地方抗日活動,與日偽軍周旋,打游擊,夜宿墳地。后來,北上參加了著名的“淮海戰(zhàn)役”,擔(dān)任作戰(zhàn)后勤部工作。接著隨部隊參加“渡江戰(zhàn)爭”,沙場上舍生忘死,奮勇作戰(zhàn)。解放后,跟隨部隊駐扎在上海。再后來,身掛著兩枚軍功章,懷揣一張第三野戰(zhàn)軍部的介紹信,返鄉(xiāng)。擔(dān)任村里的民兵工作,宣講抗戰(zhàn)史,終生未娶。軍人爺爺?shù)娜竹R一生,為我們的家族增添了光彩。去年,我和妹妹出資重修了墓地,為軍人爺爺立了碑,在宏哥的協(xié)撰下刻了流芳百世的碑文。
   中午,我們到附近村里的農(nóng)家樂用餐,是提前訂的一張十五人的大團圓桌子。我還邀請了三嬢嬢和三姑父來參加宴席。三嬢嬢是我們家族健在的長輩??吹綆资晡匆娒娴暮旮缫患?,還有文新一家人,甚是高興。席間,滔滔不絕地講那從前的往事。宏哥說:“今天有您們聚會,我實在是太榮幸了,真誠地希望您們多保重身體!”文新的夫人,又唱了幾首歌和戲曲助興,其樂融融,其情融融。吃過飯,三嬢嬢從口袋里掏出二百元錢,在手上卷了卷,卷進一份濃濃的親情,塞給宏哥的小孫女。重孫女連忙叫了一聲:“太奶奶好!祝您健康長壽!”三嬢嬢笑嘻嘻地:“好,乖乖!”
   三嬢嬢和三姑夫回家了,妹妹和妹夫也要回去看望剛出生的小孫子。四月,春和景明,我提議:“宏哥的兒子、小孫女第一次來,下午我陪你們到鎮(zhèn)上的樸園去玩吧?!焙旮缯f:“別耽擱你寶貴的時間哦!”“沒事!”我心想,相聚留下一段值得紀(jì)念的美好時光,那才是最珍貴的哩。
   車子停在樸園東大門前的池塘處。我們沿著池塘邊走,突然看到淺淺的水里,聚集著黑壓壓的小蝌蚪家族群。一會兒像一條長龍,一會兒像一個磨盤,漫游春光的場景。
   進入園里,漫步在蜚廉湖的凌波橋上,活潑可愛的小孫女,蹦蹦跳跳地像個蹁躚的小燕子。水面上經(jīng)年的老荷,或彎著腰,或趴著,眷戀著這片生生不息的蜚廉湖,不愿離去,看樣子是要等到一代新荷升出來,才肯入水歸根呢;來到園西門出口處的鳳鳴湖景點,兩棵依依楊柳佇立岸邊,滿頭綿綿的青絲,鏈接人間的情緣,一面春水明鏡,把那飄然的身影倒映在思念的四月天里。
   這一天,春光見證了我們美好的相聚,夕陽為親緣鍍了金;這一天,我喝了酒說了好多的話,做了好甜的夢。

共 3926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這篇文章以清明家族聚會為脈絡(luò),編織出一幅充滿溫情與鄉(xiāng)愁的畫卷。宏哥一家跨越千里返鄉(xiāng)祭祖,與族人們相聚,昔日記憶與當(dāng)下團圓在此交織。作者家中的老物件、古式建筑,承載著幾代人的生活印記,無論是雕花婚床、老式灶臺,還是見證歲月的水井,都訴說著農(nóng)耕時代的故事與對故土的眷戀。軍人爺爺?shù)母锩聻榧易逶鎏順s光,彰顯著血脈中的家國情懷;而長輩們席間的絮語、晚輩們歡快的身影,更讓親情在相聚中愈發(fā)醇厚。從庭院里的懷舊時光,到樸園里的春日漫步,文章在平凡生活中捕捉到珍貴的情感瞬間,既展現(xiàn)了家族的傳承與延續(xù),也表達了對過往歲月的懷念、對親情團聚的珍視,讀來令人倍感溫暖與感動。感謝賜稿曉荷,佳作推薦共賞!【編輯:汪震宇】【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504290015】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汪震宇        2025-04-28 16:24:02
  文字細膩溫情!一場清明家族聚會,串起老物件里的鄉(xiāng)愁、長輩的故事與晚輩的歡笑,滿紙都是血脈相連的溫暖。
2 樓        文友:汪震宇        2025-04-28 16:24:21
  敘事如詩如畫!從老屋懷舊到樸園踏春,將親情團聚、家族歷史與春日風(fēng)光巧妙融合,讀來治愈又動人。
3 樓        文友:何葉        2025-04-29 21:15:48
  恭喜精品!老師真棒!期待更多精彩!
何葉
共 3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