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見證】【東籬】揮手之間(散文)
一
生活中有諸多經(jīng)典動作,微笑,遙望,佇立,沉思,揮手,人們習(xí)以為常,不經(jīng)意間呈現(xiàn),每一個動作都是當(dāng)下生活的樣子,也是自身心境的投影。
我對“揮手”這個動作頗有興趣,緣于李白《送友人》中那句“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這是唐朝的一次離別,這是李白和友人的一次離別,青山隱約,夕陽欲落,白云之下,流水繞城墻,李白和友人揮手道別,從此各奔東西,馬兒也知人意,發(fā)出蕭蕭叫聲,如此情境,讓離別染上絲絲惆悵和蒼涼。古時交通不便,道路險阻,關(guān)山重重,水路迢迢,也許一別就是三年五載,十年八年,甚至半生,路上還有諸多未知遭遇,兵禍,盜匪,戰(zhàn)爭,增加了行路的難度,安全堪憂,生離也許就是死別,所以古人的離是愁,別是恨,離愁別恨,覆蓋于唐詩宋詞里,牽扯出綿密的情思和無盡的牽掛。盡管大唐的繁華雍容滋養(yǎng)了唐朝人的豁達(dá)與豪邁,但是面對綿綿無期的離別,終究難以釋懷。即便灑脫如李白,離別之時,揮起的手想來也是沉甸甸的,遠(yuǎn)不如他舉起酒杯那般輕快,更不如他揮舞寶劍一派行云流水。
“阿郎揮手情千縷,小女纏懷淚幾行。”(王明《除夕出征》)此句催人心肝。世間有什么樣的離別比情人的離別更令人傷感,愛得越深,離別越痛,尤其是情郎要去的是戰(zhàn)場,生死難料,離別注定令人絕望。離別是命運里的一顆朱砂痣,無法抹去,唯有不停地?fù)]手,揮的不僅僅是手,而是千縷萬縷的情絲,是天高地闊的深情。揮手之間,動人心魄,淚難收,恨悠悠。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徐志摩《再別康橋》),這是詩人徐志摩與康橋的離別,是詩人的浪漫,更是詩人的情懷。那雙握筆的手揮起的時候是什么樣子,我們無從得知。康橋必然有著罕見的魅力,讓詩人情難自禁,無法割舍,甘愿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條水草,期待把一草一木、一片云、一滴水都鐫刻于靈魂里。如此深愛,卻也不舍得帶走一片云彩,其實骨子里多么想帶走康橋的一切,所以就寫成了詩,這是一份永恒地珍藏,長相隨,不相離。詩的表達(dá)是克制從容的,云淡風(fēng)輕里情感滾燙,跌宕著,熱烈著,“揮手”這個動作在詩中定格百年,經(jīng)典而超然,也把康橋之美揮灑而出。
揮手是離別詩詞里一個可目睹,也可捕捉到的一個動作,一種姿勢,也是一份優(yōu)美而哀婉的意象,強化離別之境,凸顯離別之殤。
二
在火車站、汽車站、機場,我們要面臨多少目送的情景,就要面臨多少揮手的場面——妻子送別丈夫,父母送別孩子,女孩送別男友,姐姐送別弟弟,相擁,揮手,目送,眼眸中千般不舍,淚欲溢出?;疖嚱?jīng)過一個個站臺,一幕幕揮手的場面揮動著離別的無奈,演繹著人生的況味,動人而感人。站臺,鐵軌,汽笛聲聲,藍(lán)天白云,為離別注入一份詩意的悵惘,讓揮手呈現(xiàn)著美麗的哀愁?!皳]一揮手,目送你走,才覺得心里好難過?!备邉倜赖倪@首《緣》,唱出了無數(shù)人的心聲。我覺得離別中的“揮手”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動作,一種離別的儀式,更是一種無聲的語言,一枚情感的符號,訴說不舍之情,標(biāo)注著一種人生的狀態(tài)。
當(dāng)然現(xiàn)代人的離別遠(yuǎn)沒有古人那般沉痛,交通的快捷讓相見變得容易,即便一時難以相見,電話,微信,視頻也可解思念之苦,所以現(xiàn)代人的離別還能保留一份淡定,每一次的揮手也不會特別沉重。
每次看到站臺那些目送的場景,看到那些在半空揮起的手,或白嫩,或黝黑,或蒼勁,或粗糙,我都會想起自己與親人朋友之間離別時揮手的場景。每一次的揮手,不是以“再見”終結(jié),而是人生的又一次開始。小學(xué)時,隨父親去撫州讀書,離開滸灣的那天清晨,外公站在門口,目送我離開,不停地?fù)]著他清瘦的手,依依不舍。誰曾想到,平靜的生活之河下隱藏著洶涌的暗流,那一次的揮手竟是外公留給我最后的印象,再次回來,面對的是永遠(yuǎn)不會醒來的外公,他的手放在身體的兩側(cè),再也無法揮起。外公最后揮手的姿態(tài)烙印在我的心底,是永遠(yuǎn)的記憶,更是刻骨的傷痕。
自年少起,輾轉(zhuǎn)于滸灣、撫州、南昌、東莞、湖北等地,最后到廈門,每一次母親都要目送我離開,揮手跟我道別,在晨光里,春風(fēng)中,秋陽下,冬雪中,母親也由中年變老年,向我揮的手,也慢慢從豐腴到枯瘦,但是眼神里的不舍,話語中的關(guān)愛始終不變。
在一次次的揮手中,我離故鄉(xiāng)越來越遠(yuǎn),故鄉(xiāng)的面目從此變得模糊又清晰;在一次次的揮手中,我目送著生命里與我有交集的人離我遠(yuǎn)去,從此了無音信。照著鏡子,我看到自己從那個懵懂的少女變成滄桑的婦人,我對著鏡子里的自己揮手,是向自己的過去告別,也是向未來的自己致敬,我期待余生再也沒有離別,只有美好的相逢,只有每一個歡樂的朝朝暮暮,幸福的歲歲年年。但是有相逢就有離別,有幸福就有遺憾,就如月有圓有缺,云有聚有散,這是自然的規(guī)律,也是一種樸素而通透的人生哲學(xué)。
離別時要揮手,平日里告別我們也要揮手。早上離家出門,下班后離開公司,和家人,和同事說“再見”,然后揮一揮手,走向各自要去的地方。這種短暫的告別并不影響人們的心情,因為很快就會見面。所以每一次的告別,人們揮手的動作是輕盈的,心情是恬淡的。如果說離別是命運的交響樂,告別則是生活的小插曲,那么我們的揮手,就是在奏樂,其氣勢、氣韻、音調(diào)和旋律則取決于我們的心態(tài)和境界。
三
揮手也意味著相逢。
火車站出口處,人們不斷地走出,站在出口外的人們等待著親人或朋友,等待的滋味是漫長的,也是焦慮的。終于看到他(她)出現(xiàn)在視野的前方,激動,興奮,趕緊揮手,這是一種歡迎的姿態(tài),也是一種指向,告訴對方自己所處的確切位置,若不如此,人流密集,一不小心就錯過了。
人海茫茫中,一個久未見面的朋友出現(xiàn)在人群中,向你的方向走來,她似乎沒有看到你,你大喊一聲,人太多,噪音太大,她似乎沒有聽到,你頻頻揮手,邊揮手邊不停叫著她的名字,也許顯得不矜持,但是此時也顧不得了。終于她意識到你的存在,也向你揮手,你們在揮手中走向彼此。
明星藝人紅毯秀,紅毯外,記者的攝像機頻頻“咔嚓”。明星從容走來,優(yōu)雅地?fù)]手。歌星在臺上深情高歌,臺下粉絲熱情揮手,臺上臺下?lián)]手同步,把現(xiàn)場氣氛燃到高峰。明星的揮手是一種互動,也是一種親和力的表現(xiàn)。粉絲的揮手表達(dá)著自己的喜愛和仰慕。這種狀態(tài)下的揮手透著無盡的歡暢,輕松。
有人說:揮手之間,人走茶涼。人走茶涼,是汪曾琪在京劇《沙家浜》里的臺詞。本義是給客人倒的茶,客人還沒有喝就走了,茶也就涼了。當(dāng)然不同身份、不同年齡段的人,結(jié)合自己的現(xiàn)實境遇,感慨不同,可理解為一種自嘲,也可引申為對現(xiàn)實的一種通透認(rèn)知。我的理解是:很多人際關(guān)系確實在揮手說“再見”后,各自紛飛,天涯遙遙,不再相見,難有交集,表面看關(guān)系似乎真的淡了,但是彼此的牽扯不會變成純粹的空白,牽扯不一定要進入生活的內(nèi)部,也可以是精神和心靈的依靠方式。一個人曾經(jīng)走進你的生活,與你的生命有了互動,有了一個交匯點,才會有目送,關(guān)系不可能因揮手而徹底結(jié)束。不管是愛與恨,笑與淚,都不會淪為虛無和夢幻,因為人有記憶,有記憶就會留下痕跡,總會在心海里濺起幾縷浪花。所以涼的是距離,不涼的是記憶,還有我們的情感。
揮手之間,人生的況味在不斷變幻的場景里五味雜陳。你有過多少次揮手,就有過多少次離別;你有過多少次揮手,就有過多少次相逢,生命里的悲歡離合,仿佛都融進那輕輕的揮手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