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xué)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xué)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xué)網(wǎng)首頁 >> 東籬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東籬】婆婆?。ㄉ⑽模?/div>

精品 【東籬】婆婆丁(散文)


作者:加朋 布衣,170.1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238發(fā)表時間:2025-04-27 06:01:13
摘要:我知道,了解婆婆丁的人一定不少,但我的心得可能是獨特了,且將這一點獨特的己見獻給朋友們嘗嘗。


   婆婆丁,名字怪有意思的,俗味滿滿的。最初的認知是那白絨絨的籽花,摘下來使勁一吹,像一把把小傘隨風(fēng)飄起,漫天飛舞,就像一則童話。小時候跟著娘挖野菜時,娘對介于藥與菜之間的界限守得很嚴,并沒有專門地教過我,因此我也不曾對它有過一丁點的非分之想。
   婆婆丁是藥材,這個認知來自父親的故事??箲?zhàn)時期,父親曾受抗日政府的派譴,到離鬼子據(jù)點較近的膠東扈家村當教書先生,父親說:當上先生一下子成了這個村子里“最有文化”的人,除了教孩子認字之外,村民有什么大事小情的都要來找。曾經(jīng)有一位青年農(nóng)民領(lǐng)著媳婦過來,說媳婦乳房腫脹痛得在炕上直打滾。讓他去縣城看醫(yī)生,農(nóng)民說沒有錢看不起大夫,就信著先生了。無奈,我給他開了個方子,讓他到地里挖二斤蒲公英,一斤煮水,一天三碗服用;一斤搗爛外敷,連用三天。到了第三天小兩口又來了,說是病已經(jīng)好了。這個神話一樣的故事讓我對婆婆丁有了特別的認識。后來我親身體驗了用婆婆丁根沖水代茶治牙疼和用婆婆丁水擦洗治皮膚過敏的神奇效果,加深了我對婆婆丁的信服。也源于此,平時會挖上一些,分部位曬干或是焙干,長年儲備著,以解不時之需。當然,有時為了應(yīng)急,還是會頂著雨或是摸著黑去采上一把。
  
   二
   據(jù)查,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婆婆丁、華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名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有個十六歲的姑娘患了乳癰,疼痛難忍。但她羞于開口,只好強忍著。這事被她母親知道了,以為女兒做了什么見不得人的事。姑娘見母親懷疑自己的貞節(jié),又羞又氣,便橫下一條心乘夜晚偷偷逃出家園投河自盡。事有湊巧,當時河邊有一漁船,上有一個蒲姓老公和女兒小英正在月光下撒網(wǎng)捕魚。他們救起了姑娘,問清了投河的根由。第二天,小英按照父親的指點,從山上挖了一種小草,洗凈后搗爛成泥,敷在姑娘的病痛之處,不幾天就全然而愈。以后,姑娘將這草帶回家園栽種。為了紀念漁家父女,便叫這種野草為蒲公英?!捌选睘樾帐?,“英”是花的意思。多么美好的名字啊。
   蒲公英的藥用價值在《本草新編》中有介紹,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散結(jié)。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瘡腫,急性結(jié)膜炎,感冒發(fā)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胃炎,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等等。但我感覺,婆婆丁的藥用開發(fā)依然熱度不夠,市面上還不曾見到蒲公英黃花茶的身影。婆婆丁的根葉均有藥用,想必其花自然也不例外,也許只因它司空見慣而沒有專門去研究。本人之所以說到婆婆丁花,是因為曾經(jīng)專門采過一些品嘗,其味道和口感均優(yōu)于莖葉,當然,還因為那年在避暑山莊大門外遇到的那好大一片黃花,如今仍在夢中縈繞。
   婆婆丁當菜吃,那可是認知的另類升華了。我第一次吃婆婆丁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次應(yīng)邀到好友家吃飯,其他的山珍海味有多少都不記得了,酒過三尋菜過五味之時,主人特地端了一盤拌得墨綠的野菜上桌,賣了個關(guān)子,讓客人品嘗猜猜是什么。試著嘗了一口,冰涼、咸鮮、香辣、微苦,那個驚艷感覺滿桌子的菜品都黯然失色。客人相繼搖頭均不知其為何物,主人這才非常得意地說是涼拌婆婆丁。而正是那次味覺上的隅遇,驅(qū)使我對挖婆婆丁有了特別的興趣。
  
   三
   挖婆婆丁有很強季節(jié)性,但從食用角度來看,一般在春秋兩季為佳。春季,婆婆丁是發(fā)芽最早的野菜之一,春季的婆婆丁分為新老兩種,一種是越冬蘇醒的老根新芽,出葉快,生長迅速,最先達到采摘的“標準”。另一種是去年秋天花籽落地,開春發(fā)芽,由于沒有母根的滋養(yǎng),生成的速度要慢一點,但正是這慢的一點,將采摘期延遲了十幾天,正好給了人們一個連續(xù)采摘的過渡。因為新老的區(qū)別,人們對其根的取舍也自然有了差別。然而,婆婆丁是那種周期循環(huán)速生性的植物,它會在極短的時間里完成開花結(jié)籽,再迅速重復(fù)下一個輪回。所以,人們會覺得它的翠綠葉片和金色花朵總是伴隨在你的身邊。秋季的婆婆丁是苦味最濃的時候,無論當菜或是入藥都是最佳的選擇,但秋季卻往往沒有人去注意婆婆丁了。
   挖婆婆丁是容易上癮的。東北的初春,農(nóng)家早早就開始在田間路邊采擷婆婆丁,我稱之為挖早挖小,不僅僅是滿足城里人嘗鮮的需求,更是為了搶著早早上市以換它最高的商業(yè)價格。在北方小城,早市上的婆婆丁最先的價格是在15元一斤,那是大棚種植的那種,而人工采挖的野生婆婆丁則能達到每斤20元左右。所以最早的那茬婆婆丁是屬于農(nóng)家的,及至城里人心生動意之時,農(nóng)家已賺到了第一桶金。
   挖婆婆丁是否上癮在于心態(tài),趁著周末舉家出動去挖婆婆丁,在東北小城是常見的事情。早早準備好了飲食水果甚至酒水,開車到附近的山坡田地,先打個場子鋪上地墊卸下所帶的東西,于是開始工作。孩子們當然是跟著去玩的,讓他們充分展示著對大自然所有的好奇,大人們則在滿世界地尋找挑挖。期待的是中午全家人在一起的野餐盛宴,把帶來的所有食物吃完,然后打道回府。這種方式是以玩為主的,收獲多少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但有了開頭就有了惦記,再來個幾次也就說不準了,那畢竟牽動的是親人與情感。
   本人挖婆婆丁自然是要將休閑與采集高度統(tǒng)一的,雖然沒有指標管理,但還是很看重收益的,每每挖得所帶容器裝不下了才收工。回家再進行一次擇洗,然后就是炒燙,速凍。那些為了藥用的莖葉或根,直接進行焙炒,將水氣炒出后再晾干,婆婆丁根則要炒得稍稍有些焦糊方好。我對婆婆丁的采集有自己的心得,往往春季不去湊熱鬧,重點放在秋季。每年十月初會專門乘船去江心柳樹島挖一次婆婆丁,不僅因為島上的風(fēng)光和空氣好,還因為那的婆婆丁最大最嫩。特別是生長在枯草叢中的婆婆丁,葉寬莖肥,莖葉長約盈尺,且無任何污染,品質(zhì)應(yīng)是上乘的,此時采擷又正好食用一冬,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均沾了。
  
   四
   當然,我見過的最優(yōu)雅的采摘者是那些晨練的女士,清晨在公園里散步,不時彎腰在草坪中掐下幾片婆婆丁的嫩葉,走了幾圈下來,正好采了一把,隨即溜達回程,一盤清清靚靚的小菜一洗就得了,想吃了,明天依舊照此辦理,還真把公園當成自家的菜園子了。
   婆婆丁為菜,吃法無外生熟兩種,東北人一般喜歡吃鮮婆婆丁,簡單地洗凈蘸著醬吃,入口微苦,清爽開胃,有清熱敗火的效果。而婆婆丁作為蘸醬菜的一種,是春季東北大小飯店里的必備,也是食客的應(yīng)季必點佳肴,這個時節(jié)上飯店怎能沒有婆婆丁呢?熟吃即是氽水后再涼拌,拌料中必須有蒜沫、韭花、辣椒油,其它調(diào)料則可以隨意發(fā)揮。這里特別提示,氽水冷凍之后的婆婆丁,帶著冰碴兒涼拌的效果那是絕佳,各位不妨一試。胃腸不好的慎用。熟吃婆婆丁目前還入不了飯店,盡管最近幾年婆婆丁餃子的美味也在沖擊著東北人的味蕾,但終因季節(jié)的原因,仍在小眾品嘗的范圍之內(nèi),不免讓品過之人多了一份自豪。
   婆婆丁頑強的生存力是比較罕見的,在一年里的三個季節(jié),它都在生長著,繁衍著,當仁不讓地爭奪著、占距著屬于自己的生存空間。它不擇泥土、地域,甚至在墻角磚石縫中也毅然能夠生根發(fā)芽開花結(jié)籽。婆婆丁的這類品質(zhì),給人以激勵的遐想,它的平實樸拙,不在乎風(fēng)霜雨雪的侵擾,即使冰天雪地也動搖不了它生命的活力。一株小草自有傲然于世的自立,亦能默默無聞地自處,從紫色的芽尖,到墨綠的葉片,再幻化成花的金黃,轉(zhuǎn)眼又變成了籽化的雪白,借著風(fēng)兒飛向天空,飛向世界的各個角落,去開拓嶄新的領(lǐng)地。人若有此底氣,何愁無為也……
  
   完成于2025年4月24日
  

共 2965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作者對婆婆丁的最早認知是源于那白絨絨的籽花,一把把小傘如灑落在心中的童話。從父親用婆婆丁治病的真實故事,再到名字的由來、藥用價值的考證,以及食用體驗和采挖趣事,為讀者詳細展示了一株平凡的野菜婆婆丁豐富的實用價值及其蘊含的不平凡的精神力量。在敘述中,作者自然的融入了個人經(jīng)歷,父親用婆婆丁為人治病的情節(jié),既凸顯其藥用功效,又飽含著內(nèi)心對父親的崇敬與情感;全家出動挖婆婆丁的場景,洋溢著家庭的溫暖與快樂,婆婆丁已不再是單純的植物,是承載著回憶與生活智慧的特殊存在。語言風(fēng)格質(zhì)樸自然,又不乏生動。描寫婆婆丁的生長與形態(tài)時,“從紫色的芽尖,到墨綠的葉片,再幻化成花的金黃,轉(zhuǎn)眼又變成了籽化的雪白”,勾勒出其斑斕的生命軌跡,簡潔而富有詩意,介紹食用方法時,“氽水冷凍之后的婆婆丁,帶著冰碴兒涼拌的效果那是絕佳”,平實的語言充滿生活氣息,令人垂涎。文章的結(jié)尾處,由婆婆丁“不擇泥土、地域”“在墻角磚石縫中也毅然能夠生根發(fā)芽”的頑強生命力,不僅是對婆婆丁精神品質(zhì)的升華,同時聯(lián)想到人應(yīng)具備的自立與堅韌,讓生命如婆婆丁般自在而蓬勃,使文章具有了更深遠的內(nèi)涵與正能量!好文,力薦品讀【東籬編輯:石葉六】【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504270021】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石葉六        2025-04-27 06:50:35
  挖婆婆丁是北方春季的一道風(fēng)景,有樂趣又上癮,每年四月下旬哈爾濱城郊的樹林、草甸間,總有晃動著的三三兩兩俯身尋覓的身影,我近幾年也時常加入其中,春季挖野菜,秋季采蘑菇,樂此不疲。今年三月份至今一直在外面,前些天在北京天壇公園的草坪上看到有婆婆丁,也想起又到了婆婆丁的采挖季了。老師的文章充滿生活氣息,將婆婆丁的價值全方位展現(xiàn),拜讀學(xué)習(xí),祝老師春安,開心快樂!
回復(fù)1 樓        文友:加朋        2025-04-29 09:24:35
  感謝老師的推薦和點評,老師對小作的抬愛,激勵我大膽前行。祝福老師春安。
2 樓        文友:滴善齋        2025-04-27 08:04:07
  這篇散文以婆婆丁為線索,融合個人經(jīng)歷,展現(xiàn)其藥用與食用價值。語言質(zhì)樸生動,描繪其生長詩意簡潔,介紹食用充滿生活氣息。結(jié)尾升華其精神,讓人聯(lián)想到人的自立堅韌,內(nèi)涵深遠,充滿正能量,是佳作!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shù),閱人無數(shù)不如名師指路,經(jīng)師易得,人師難求。
回復(fù)2 樓        文友:加朋        2025-04-29 09:30:23
  感謝先生對小作的指點,感覺到了人在東籬的溫暖。祝福先生春安。
3 樓        文友:書者茶道        2025-04-27 09:41:32
  婆婆丁就是蒲公英,婆婆丁可以作為一種藥材,也可以作為一種食材,婆婆丁生長在各個角落不挑地方,而且有極強的生命力,就像一個一直生活在農(nóng)村的婆婆一樣!好文拜讀!
回復(fù)3 樓        文友:加朋        2025-04-29 09:32:56
  感謝先生到訪和點評,有朋來迎之不及,悅在于心。歡迎先生常來小坐。
4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4-27 10:06:23
  看來是老鄉(xiāng)了,加朋老師的祖籍山東,我們這里也叫“婆婆丁”。從文章里第一次了解了為什么叫“蒲公英”,又得到一個知識,感謝加朋老師的宣傳。在中華文化中,本就講“藥食同源”,蒲公英是佳肴,也是一味良藥。在膠東,路邊山野,開著黃花的,一是苦菜花,再就是蘋果園。很多。按照加朋老師的介紹,春秋不能錯過采挖婆婆丁的時日。我母親就告訴我,清熱解毒,一是金銀花,再就是蒲公英。記了一輩子了。吹一口氣,就像悟空,一朵朵蒲公英花就彌漫空中,小孩子的時候,我也喜歡,并把它當成了自己的童話。懷才抱器拜讀,謹祝加朋老師創(chuàng)作快樂。
懷才抱器
回復(fù)4 樓        文友:加朋        2025-04-29 09:36:37
  感謝社長留墨,說起老鄉(xiāng)那是真的,祖籍在山東,只是父親出來的早,一直在江南,說起山東總有說不完的故事。
5 樓        文友:佳華        2025-04-27 10:08:43
  我老家的山上,過去婆婆丁非常多,挖的人也少。近年來都知道它的好處了,一到春天好多人去挖,現(xiàn)在據(jù)說不怎么多了。
回復(fù)5 樓        文友:加朋        2025-04-29 09:40:49
  感謝先生來訪和點評,婆婆丁應(yīng)該是挖不完的,別看挖的人多,小的嫌小,開了花又嫌老,及到夏天和秋天又覺得它可能不能有了。所以它正是利用人們的認知空間去進行幾番輪回,開春再來看它,又是生機勃勃了。
6 樓        文友:天方夜譚        2025-04-28 21:31:17
  這種野菜跟空氣和水一樣,太容易獲得,太廉價,反倒是忘了它的價值。婆婆丁在全國應(yīng)該都是比較受歡迎的野菜,我們這里也常有采摘嘗鮮的,沒想到它還有這么大的藥用價值和傳說。沒吃過婆婆丁餡的餃子,一定很好吃。拜讀老師佳作,仿佛置身原野!
回復(fù)6 樓        文友:加朋        2025-04-29 09:44:55
  感謝老師留言,對婆婆丁是有個過程的,小作一出,想必會讓您對它有所動心吧,不管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都可以嘗嘗它的味道,味蕾和療效才是讓人惦記的動力。東北人說話:整點試試!順致安好。
共 6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