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丹楓詩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楓】天臺山游記 (散文)

編輯推薦 【丹楓】天臺山游記 (散文)


作者:曲徑幽通 童生,796.5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243發(fā)表時間:2025-04-26 21:18:13
摘要:天臺山位于浙江省天臺縣城北,西南連仙霞嶺,東北遙接舟山群島。為曹娥江與甬江的分水嶺。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享譽海內(nèi)外。而華頂山的千年云錦杜鵑,更是難得一見的千古奇觀。我能與諸位文友一起到久負盛名的天臺山去采風,倍感榮幸。我們一行人猶如一支進山的大軍浩浩蕩蕩,沿著唐詩之路,尋覓先人的蹤跡。 原創(chuàng)首發(fā)

天臺山位于浙江省天臺縣城北,西南連仙霞嶺,東北遙接舟山群島。為曹娥江與甬江的分水嶺。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享譽海內(nèi)外。而華頂山的千年云錦杜鵑,更是難得一見的千古奇觀。我能與諸位文友一起到久負盛名的天臺山去采風,倍感榮幸。我們一行人猶如一支進山的大軍浩浩蕩蕩,沿著唐詩之路,尋覓先人的蹤跡。
   上篇
   華頂云錦杜鵑。
   五月的天臺,峰巒疊嶂,郁郁蒼蒼,群山連綿,溝壑縱橫,花團錦簇,香氣襲人。這里的森林地被覆蓋面積達百分之七十以上,空氣清新怡人,是純天然的大氧吧。天臺是中國最早產(chǎn)茶地之一。天臺山盛產(chǎn)優(yōu)質(zhì)高山茶葉--云霧茶,還誕生了東方茶文化--中國茶道。
   "天臺烏藥"品質(zhì)獨特,是中醫(yī)的"長生不老藥"。"石梁"牌高山蔬菜生長在千米高山,是無污染的綠色產(chǎn)品。天臺山物華天寶,資源豐富。有天臺山大仙草之首、輕身延年的"鐵皮楓斛",有譽為長生不老的天臺山"烏藥",有仙道食糧"黃精",名揚四海的"筍干片",有脆嫩透明的"豆腐皮"等。天臺山人杰地靈,山青水秀,是歸隱山林益壽延年最佳之所。
   我和一位上海姑娘結(jié)伴而行,形影不離,相遇甚歡。還未進山,忽聞陣陣清香撲面而來,花不醉人人自醉。我倆邊走邊看,一路上風光旖旎,美不勝收,流連忘返。
   天臺山上山的路皆為石階鋪成的。我們沿著崎嶇的山路,一路蜿蜒而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高山云霧茶園,還有漫山遍野的杜鵑花,繁花似錦,燦若云霞。
   杜鵑花,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為常綠或平常綠灌木。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鵑花一般春季開花,有紅、淡紅、杏紅、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艷麗。生于幾百米或千米以上高海拔的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為中國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該物種全株供藥用:有行氣活血、補虛,治療內(nèi)傷咳嗽,腎虛耳聾,月經(jīng)不調(diào),風濕等疾病。而華頂山的云錦杜鵑,同樣具備這類特征。在全國實屬罕見。既可觀賞,又可藥用。
   廣布千米高山的云錦杜鵑,齡逾百年,古干如鐵,虬枝如鉤,枝繁葉茂,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高、最大的"杜鵑之王",生長在天臺山華頂峰海拔1200米。每年暮春,4、5月間,淡紅、嫩黃之花競相開放,花大而艷,一樹千葩,萬花齊放,爭相斗妍,望之燦若云霞。樹之古、面之廣、花之盛,加上美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造就了天臺山這一大植物奇觀。杜鵑在靈氣浸潤之下,生長在天臺山上。即便移植離開她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都將大為遜色。
   我倆穿行在這廣袤的大森林里,沿途用手攀扯著千年杜鵑樹干,觀杜鵑花海,花香夾雜著樹木的芬芳沁人心脾,只覺心曠神怡。可能由于高寒的緣故,越往上行,花漸稀薄。我倆走走停停,不時地拍下這人間仙境。正值晌午時分,終于登上天臺山主峰華頂山山頂。我倆欣喜若狂,如孩童般在山頂上歡呼雀躍。正如徐霞客游記所描寫得那樣:“每下一嶺,余謂已在平地,及下數(shù)重,勢猶未止,始悟華頂之高,去天非遠!”我感覺快夠著天了。
   我順著山頂上的鐵架率先爬上峰頂?shù)牟t望臺,瞭望臺上的風特別大,稍不小心就有可能會跌下去。在這崇山峻嶺里,時而天空晴朗,時而烏云密布,暴雨傾盆而下,這是常有的事。今天真是個難得的好天氣。極目遠眺,艷陽高照,天空中游弋著朵朵白云,姿態(tài)萬千,變幻莫測,白云蒼狗。美哉,善哉!
   俯瞰山下,峰巒疊彰,云霧繚繞,群山連綿,煙波浩渺,一覽無余;群芳薈萃,朵朵杜鵑花蔭蔽在翠綠叢中,露出璀燦的笑臉,她在叢中笑?;ㄏ銑A雜著麥香,陣陣襲來。忽想起一代偉人毛澤東詩句:“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蔽覟樽约耗苌L在這樣一個劃時代而感到自豪。
   中篇
   龍穿峽。
   天臺山自古以來就有“大八景,小八景,有名有勝三十景,究竟共有多少景,數(shù)來數(shù)去數(shù)不清”
   龍穿峽位于天臺縣縣城北約18公里的白鶴鎮(zhèn)境內(nèi)。白鶴鎮(zhèn)地處于上海與江蘇的交界,是青浦的北大門。走進龍穿峽風景區(qū),如踏入天臺千年之說。文化長廊。只見群山環(huán)抱,綠樹成蔭,擁山為屏,飛瀑流泉,以水傳情;峽谷縱橫交錯,怪石嶙峋,如斧劈刀削而成??慈悍甯傂?,山間常年云霧繚繞,姿態(tài)萬千,風格迥異,如夢、如幻、如臨仙境。山里空氣如水洗一般純凈,深吸一口,便流連忘返。
   五泄流泉飛瀑,瀑布總體落差高達一百多米,分五疊層層貼崖而墜,飛流直下,燦若銀練;柔若云錦,飛珠濺玉,冬夏不竭。聲如洪鐘,如雷貫耳,氣勢恢宏、豪邁。石梁飛瀑,原生態(tài)天然而成。石壁山勢陡峭,壁面如削,上面密布的石紋猶如一部散落的天書,令人驚嘆不已。而我舉目仰望:又仿若一尊彌勒活佛慈祥地端坐在峭巖之上。佛說:唯有有緣人才能看的見他。
   我和那位上海姑娘一路結(jié)伴而行,在此相互拍照并與她合影留念。我們又游覽了桐坑溪水庫。
   天臺縣桐坑溪電站系國家三級電站。桐坑溪水庫集桐坑諸溪之水,筑壩攔截而成的人工水庫,壩體由塊石筑成雙曲薄體拱壩,堅固輕巧,造型美觀,融人工美和自然美于一體,素為國內(nèi)外水利人員參觀考察之地。桐坑溪溪水終年碧綠清澈。我順著臺階登上堤壩,站在壩頂上放眼眺望,只見溪水碧波蕩漾,一望無際。頓時,心胸豁然開朗,美之至極。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足跡遍天下,三上天臺山,寫下二篇游記,并將《游天臺山日記》赫然標于《徐霞客游記》篇首。如今,我們沿著浙東唐詩之路,尋覓先人的蹤跡,游山玩水,盡情潑墨,神仙樂逍遙。
   下篇
   國清寺隋代古剎國清寺是天臺宗的祖庭,國內(nèi)外天臺宗信徒每年都要到國清寺朝拜祖庭。當我隨著朝覲的人流來到國清寺,只見“陏代古剎”這四個蒼勁古樸的大字赫然映入眼簾,我的心中便有一種莊嚴、肅穆之感;一種崇尚、敬畏之情油然而生。這個‘陏’字同隋,它不是錯字,而是別字?!@座千年古剎特別之處一。而繞過正墻九十度轉(zhuǎn)彎,便是國清寺正門,門朝東而開,門楣上題著“國清講寺”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古色古香。因國清寺是“講經(jīng)說法,研究佛禮”的地方。不同于其它寺廟、禪房?!@座千年古剎特別之處二。大凡廟宇、禪房,皆座北朝南,唯獨國清寺大門朝東而開,只因在寺廟南面有一條小河橫亙在門前,所以用一堵墻把河遮住了?!@座千年古剎特別之處三。
   國清寺依山就勢,層層遞高,按四條南北軸線布列六百多間古建筑,分為五條縱軸線。一進朝東的山門轉(zhuǎn)入正中甬道,甬道兩旁是僅高1.7米的黃色矮墻,矮墻后面是茂密的竹林。構(gòu)成一個擁有2.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達7.3萬平方米、8000余間房屋的古建筑群。?????????????????????????????????????????????????????????????????????????寺中的隋梅相傳為章安大師手植,至今已有1400多年,是國內(nèi)三株最古老的梅樹之一。隋梅高10米,胸徑粗45厘米,冠幅7米。古干虬枝,主干已經(jīng)腐朽,旁生支干,攀附于主干,猶似千年古藤。枝繁葉茂,逢春繁花滿樹。
   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千古名句。鄧拓《題梅》詩:“剪取東風第一枝,半簾疏影坐題詩。不須脂粉綠顏色,最憶天臺相見時。”我站在隋梅下抬頭仰望,只見漫天的枝干,蔥蔥綠綠,古樹根部根須裸露著,根根蒼勁、筆挺,簇擁在樹基根部,似磨磐般堅韌,不由得我驚嘆她頑強的生命力,猶如天造地設(shè)一般。但愿隋梅能流芳千秋萬代。
   國清寺內(nèi)珍藏著兩千多件文物,尤其是國清寺的4件鎮(zhèn)寺之寶。一是大雄寶殿內(nèi)釋迦牟尼坐像,明代銅鑄之物,連座高6.8米,重達13噸,佛像雕工細膩,神態(tài)安詳;二是列殿內(nèi)兩側(cè)的十八羅漢坐像,外貼真金,通體金光閃閃,這些坐像皆為元代遺物,用楠木雕刻而成;三是殿東側(cè)小院中有古梅一株,人稱隋梅;四是該寺至今保存完好的王羲之獨筆“鵝”字碑,唐朝柳公權(quán)寫的“大中國清之寺”匾和宋朝米芾寫的“秀巖”、明朝董其昌寫的“魚樂園”等刻石,彌足珍貴。
   我手捧一束香拾級而上,虔誠地跪拜在佛祖釋迦牟尼神像前,不求富貴,只求幸福平安吉祥。愿佛祖保佑全天下蒼生平安康泰!
   如今,我們一行來自全國各地的采風者,能有幸在天臺山各個景點相繼合影留念,并在此千古文化長廓,佛教、道教圣地——天臺山觀光旅游,我非常感謝天臺縣人民政府!感謝天臺縣文聯(lián)及作協(xié)!感謝臺州市文聯(lián)及作協(xié)!感謝有關(guān)部門及領(lǐng)導我們提供了這樣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來尋覓先人的足跡。
   原創(chuàng)首發(fā)

共 3472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文章圍繞天臺山采風之旅展開,從自然景觀(華頂云錦杜鵑、龍穿峽瀑布)到人文古跡(國清寺),再到地方物產(chǎn)(云霧茶、烏藥等),多維度呈現(xiàn)天臺山的風貌,信息密度高,讓讀者對天臺山的特色有全面認知。采用“上篇—中篇—下篇”的分章結(jié)構(gòu),分別聚焦華頂山、龍穿峽、國清寺,層次分明,邏輯連貫,使游記脈絡(luò)清晰,便于讀者跟隨作者的腳步游覽。引用徐霞客游記、毛澤東詩句、鄧拓題梅詩等,結(jié)合天臺宗祖庭、隋代古剎等歷史文化元素,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厚度;對國清寺建筑特色、鎮(zhèn)寺之寶的細致介紹,展現(xiàn)出對地方文化的深入挖掘。通過描寫與上海姑娘結(jié)伴而行的經(jīng)歷,以及登頂時“歡呼雀躍”、參拜時“虔誠跪拜”等細節(jié),融入個人感受,讓文章兼具敘事性與感染力。推薦欣賞?!揪庉嫞喊沧哟ā?/div>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安子川        2025-04-26 21:19:44
  感謝賜稿丹楓,問好作者,期待繼續(xù)。
回復1 樓        文友:曲徑幽通        2025-04-27 14:20:30
  謝謝安主編老師夜間辛苦編審與精彩點評,祝福春日吉祥!
回復1 樓        文友:曲徑幽通        2025-04-27 14:23:59
  謝謝安子川主編老師晚上辛苦審核與精美點評!
2 樓        文友:曲徑幽通        2025-04-27 14:22:35
  安主編老師辛苦,請茶!
共 2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