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在】人人都是孔乙己(議論文) ——讀《孔乙己》有感
孔乙己實在是值得人們同情的。我想,可以從三個方面去闡述其原因。
第一,文中可以看出,孔乙己是一個落魄的知識分子,他思想陳舊、不思進取、偷東西。很多人不認可他,認為這樣一個命比紙薄,還心比天高,死要面子的人,可有可無。
其實,這原因并不在他。他曾經(jīng)也許十分努力,為了當(dāng)“舉人”、“秀才”學(xué)了幾年,拼命奮斗,卻多次落榜。這可以從他對“回”字的研究看出來。
而導(dǎo)致他考不上的原因,其實本質(zhì)上是封建社會思想對人命運的壓迫。正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思想,讓大多數(shù)知識分子走上了科舉的道路。
過度的竟?fàn)帲褪チ私虝说谋疽???婆e制度成為了個人實現(xiàn)階級跨越與封建皇帝統(tǒng)治天下的公具。而孔己已正是因為努力沒有成果,所以才最終放棄了努力,這是科舉制度對人的異化。說完他的缺點,也應(yīng)該再說說他的優(yōu)點。
第二,他對孩子顯現(xiàn)出心地善良。他總是分豆子,教數(shù)字,這是他在科舉制度摧殘下少有的人性高光。
第三,可為何大家總認為孔乙己的缺點大于優(yōu)點呢?這是因為,在忙碌的生活壓迫下,嘲笑和踐踏一個人,總是比理解和寬容一個人更容易。所以我認為,也許不是社會放棄了孔乙己,而是孔乙己放棄了社會,他已經(jīng)理解和寬容了他自己,也放棄了自己的社會個體身份。
在這個受達爾文主義支配的世界中,孔乙己選擇與陶潛一般逃避,何嘗不可?以上是對孔乙己的“洗白”,接下來說說為什么同情。
其實,人人笑話孔己已,人人又都是孔乙己。店長和短衫客是被社會異化的典型。我和鄰家小孩是被大人壓抑天性的另一個孔乙己。魯迅是高一點的孔乙己,他也是知識分子,但他卻時常懷疑自己能否真正拯救中國?萬幸后人在他的肩膀上實現(xiàn)了。
反觀我們,又何嘗不是孔己己?同情他何嘗不是同情自己?只有改變教育體制、改變社會教育的本質(zhì),改變思想、才能讓這個世上,再也沒有讓人同情的“孔乙己”們!
(原創(chuàng)首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