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文韻凝芳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見證】【文韻】匆匆而永恒的聶耳(散文)

精品 【江山·見證】【文韻】匆匆而永恒的聶耳(散文)


作者:運濤 童生,850.3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303發(fā)表時間:2025-04-23 13:59:04

出了玉溪高鐵站,我急忙找公交車,去聶耳音樂廣場。坐6路,倒了一次2路,就到達了廣場。廣場很大,有山有水有樹林,非??諘?。廣場的對面,有一排高層建筑,好幾個是以聶耳名字命名的,聶耳圖書館,聶耳大劇院,聶耳紀念館。
   廣場不會關門,我想了一下,先拖著行李箱去聶耳紀念館參觀。
   門口一大堆獲得榮譽的牌子: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云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云南省國防教育示范基地、省直機關黨性教育現(xiàn)場教學點、玉溪市干部教育培訓現(xiàn)場教學點、玉溪市少先隊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等。一樓大廳的鮮花環(huán)繞中,莊嚴的黑色基座上一尊漢白玉雕像,上方是“人民音樂家”,雕像有“聶耳”的名字,下面記著生卒年。
   保安說,還有4分鐘就要閉館了。
   那就看4分鐘,我沒有猶豫,抓緊時間,邁進一樓“匆匆而永恒”展廳,先把展品的照片盡可能都拍了,然后有時間再細細回味學習。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十二個字:“為黨奮斗,為國而歌,為民吶喊?!边@就是對聶耳精神的提煉和總結(jié)吧。
   聶耳,一個家喻戶曉的響亮名字,偉人贊揚他,人民懷念他,國際友人敬仰他。雖然他在這個世界僅生活了23年,但他的歌聲、他的精神流傳至今而更加燦爛輝煌。聶耳是偉大的人民音樂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的民眾歌曲家,是國際友人喜愛的和平使者。這位天才成長的起點,在玉溪的青山秀水間,在云南的紅土高原上。
   此處只有復原的聶耳故居,聶耳故居位于玉溪市北門街3號,由聶耳的曾祖父聶聯(lián)登于清朝修建。光緒末年,聶耳的父親聶鴻儀去昆明行醫(yī)后,房屋由家族代管,后由聶耳的大哥大嫂居住。學生時代,聶耳多次回玉溪時就住在此處?!獜驮?,畢竟不是舊物,沒有古樸的滄桑感。幾幅老照片,依稀記錄當初的人物風貌和建筑模樣。
   聶耳的家境一般,父親聶鴻儀與原配妻子王氏,育有一兒一女。王氏病故,續(xù)弦峨山縣傣族婦女彭寂寬,生下一女三子。最小的兒子聶守信,字子義,后改名聶耳。
   他的一生很短暫,16行就概括了他的生平。
   1912年2月14日出生于昆明。
   1914年四歲時父親去世。
   1918年六歲進入昆明縣立師范附屬小學。
   1921年九歲初小畢業(yè)。
   1922年十歲進入昆明私立求實小學高年級。
   1924年十二歲高小畢業(yè)。
   1925年十三歲進入云南省立第一聯(lián)合中學。
   1927年十五歲初中畢業(yè),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
   1928年十六歲加入共青團,參加國民革命軍第十六軍。
   1929年十七歲回云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繼續(xù)學習。
   1930年十八歲回玉溪進行文藝宣傳演出,在云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畢業(yè),到上?!霸曝S申莊”當?shù)陠T。
   1931年十九歲,“云豐申莊”倒閉,考入明月歌劇社。
   1932年二十歲八月離開歌劇社去北平,十一月返回上海進入聯(lián)華影業(yè)公司一廠。
   1933年二十一歲由田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1934年二十二歲被聯(lián)華辭退,到上海百代公司工作。
   1935年二十三歲在聯(lián)華二廠工作,四月十八日抵達日本,七月十七日在日本鵠沼海游泳遇難。
   看上表,聶耳不出生在玉溪,在玉溪時間也不長,其實,學校寒暑假他?;赜裣接H的,還專程從一位堂叔家中找來《聶氏歷代宗親表》抄錄在日記本,認祖歸宗。玉溪被譽為“花燈之鄉(xiāng)”,他喜歡聽花燈,經(jīng)常向老藝人學習花燈音樂,家鄉(xiāng)的音樂熏陶,成就了聶耳音樂生涯的輝煌。1927年6月,聶耳加入“玉溪青年改進會”,是玉溪青年學術(shù)研究會會員,有當年與縣長合影留了下來。
   紀念館分四個方面介紹了聶耳。
   1912年2月至1930年7月為“成長的搖籃”。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fā),10月30日,蔡鍔領導的新軍推翻了清朝在云南的統(tǒng)治。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正式建立,一個多月后,聶耳出生在光復后的昆明,出生在他父親在昆明市甬道街72號開設的中醫(yī)館“成春堂”的小樓上,乳名嘉祥,學名聶守信,字子義(紫藝),聶耳是進入明月歌劇社后黎錦暉幫助取的藝名。聶耳四歲時父親病逝,母親繼承夫業(yè),把脈問診,開方賣藥,一人撐起全家生計,之后便在母親的撫育下成長。聶耳從小正直、堅毅、樂觀,在踏上求學之路后,更加刻苦學習、探求真理,在民間音樂的熏陶下,開啟了聰慧的音樂之門,在時代的淬煉中,逐步成長為一名進步的青年。18年的云南生活,豐富燦爛的民族民間歌舞藝術(shù),為聶耳日后踏上用音樂為民眾吶喊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父親死后,家境貧寒,買不起課本,都是借用他人的課本手抄后學習,他讀完縣立師范附屬小學,因生活難以為繼才被迫轉(zhuǎn)入私立學校,他學習笛子、胡琴、三弦、月琴等各種民族樂器,是小學音樂團的指揮。他童年唯一的玩具是門口的石獅子,學習不易,但他各門功課年年保持成績優(yōu)異。
   他與音樂好友張庾侯、廖伯民、楊家祥的合影至今保存完好,甚至女友袁春暉的照片也有。
   他經(jīng)常與朋友或三哥聶敘倫去大觀樓演奏音樂。
   在云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戲劇研究會演出歌德的話劇《克拉維哥》中,男扮女裝,他飾演“瑪麗亞”,因為男女不同校,他們學校沒有女生,所有角色都由男生來扮,1929年戲劇研究會的游藝會上,聶耳一人出演了三個劇的“女主角”。他參加進步組織“讀書會”活動,與友人組織“九九音樂社”,積極參加各種公開和秘密的革命活動。
   雖然他在舞臺上“男扮女裝”,但他心中懷著一個成為軍人的習武之心,16歲去參軍,編入國民革命軍十六軍湖南新兵隊受訓,報考黃埔軍校未果,又被軍隊遣散,不得以重返云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讀書。
   1930年7月至1932年8月為“時代的熔爐”。1930年7月,聶耳因參加學生運動上了黑名單,被迫從昆明取道滇越鐵路到越南海防,乘船途徑香港來到了上海。在上海,聶耳投身于社會洪流中,受到了“五四運動”以來新思想和新音樂、西洋古典音樂、近代國際革命歌曲的熏陶。在加入明月歌劇社、左翼文化組織后,聶耳提高了作為一個職業(yè)音樂人所應具備的藝術(shù)素養(yǎng)。在音樂探索中,聶耳為追尋音樂藝術(shù)救國之路,他批判了“香艷肉感”的“黎派”歌舞,并奔赴抗日前線北平,以音樂作為武器繼續(xù)戰(zhàn)斗。
   1930年7月18日聶耳抵達上海,在云豐申莊當?shù)陠T之余,參加了地下黨領導的“反帝大聯(lián)盟”等革命活動。云豐申莊倒閉后,1931年4月考入明月歌劇社當小提琴手。
   碼頭工人的雕塑展示了聶耳在大上海看中的力量是底層的工人,而蔣介石當年去大上??粗械氖巧虾WC券交易所的投機生意,大概這就是階級的差距。
   聶耳剛進明月歌劇社,不僅要學習和演奏,還需經(jīng)常上臺串演舞蹈、雜耍并擔負大量雜務。1930年9月,明月歌劇社與聯(lián)華影業(yè)公司簽約,聶耳不僅待遇提高了,還同一批進步青年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音樂素養(yǎng)得到極大的提升。開始嘗試音樂創(chuàng)作,完成了《進行曲》《圓舞曲》等早期音樂作品。
   隨著“九?一八”事變以及上?!耙欢?八”事變的爆發(fā),聶耳目睹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人民的苦難、民族的危亡以及統(tǒng)治當局反共賣國的行徑。1932年7月,以筆名“浣玉”和“黑天使”在《電影藝術(shù)》等報刊上發(fā)表文章,批評“黎派”歌舞都是些“熱情流露”“香艷肉感”的玩意兒。真正的藝術(shù)應該聽到民眾的吶喊和聲音,“向群眾深入”“創(chuàng)造出新鮮的藝術(shù)”“那條才是時代的大路”。與黎錦暉為代表的中國流行音樂分道揚鑣,聶耳退出了明月歌劇社,從上海奔赴抗日前線北平。電影演員王人美送他照片,題詞“送給我的小弟弟存著,人美,1932.4.30”;演員陳情照片題詞“耳耳耳耳先生留念”;演員黎莉莉照片題詞“給耳32.6.21瑪莉”,稱呼里透著朋友的情誼,可見他在那里與大家相處得非常好。
   在北平,聶耳一面與特務周旋,一面積極參加北平左翼戲劇聯(lián)盟的演出活動和北平音聯(lián)的組建工作。在清華大學,聶耳頂住右派學生的搗亂,以極大的毅力和勇氣登臺演奏《國際歌》,給觀眾以巨大的鼓舞。他住在北平云南會館,報考國立北平藝術(shù)學院未被錄取,他便到天橋貧民區(qū)觀察,體驗窮苦人民的生活。
   1932年11月至1935年4月為“戰(zhàn)斗的年華”。經(jīng)歷了北平抗日前線的錘煉,聶耳于1932年11月重新回到上海,投入到了上海左翼文藝運動中。在聯(lián)華影業(yè)和百代公司工作期間,聶耳不僅與故友重逢,還同任光、田漢等一眾進步文藝人士一道用電影和音樂,展現(xiàn)了中國被壓迫的無產(chǎn)階級、婦女和兒童的痛苦生活,發(fā)出了中華民族反帝抗日的強烈呼聲。
   1932年11月8日,聶耳回到上海。當時上海左翼文藝運動發(fā)展迅速,特別是“劇聯(lián)”和“電影小組”急需進步文藝工作者,聶耳便進入聯(lián)華影業(yè)公司一廠,擔任場記等劇務工作。在此期間,與金焰、王人美等明月歌劇社的故友得以重聚,還結(jié)識了一批優(yōu)秀的演員和歌手,他們陪伴聶耳在上海度過了歡樂的時光。
   1933年開始,聶耳在多部進步電影和音樂劇中扮演了形象各異的角色,度過一段特別的演員生涯。如影片《城市之夜》里的小提琴手,《母性之光》里的黑礦工,《體育皇后》里的會場醫(yī)生,《漁光曲》里的漁民,歌劇《揚子江風雨》中的老王。
   不過,聶耳的主業(yè)卻是音樂,他先后工作于聯(lián)華影業(yè)公司一廠、上海百代公司和聯(lián)華影業(yè)公司二廠擔任音樂工作。期間由田漢介紹,夏衍監(jiān)誓,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他與田漢、任光、安娥、張曙等人組織音樂小組,研究和探討新時代音樂。先后創(chuàng)作了膾炙人口的《賣報歌》《碼頭工人歌》《畢業(yè)歌》《開路先鋒》《新女性歌》《采菱歌》等反映中國婦女兒童生活和無產(chǎn)階級革命斗爭的歌曲。他去世八十年后的2015年8月,《畢業(yè)歌》入選“我最喜愛的十大抗戰(zhàn)歌曲”。他在百代公司時編創(chuàng)的《金蛇狂舞》和《翠湖春曉》已被國際音樂界視為中國民樂的經(jīng)典作品。
   他的音樂才華是最優(yōu)秀的,因為他創(chuàng)作的《飛花歌》《牧羊女》被美商勝利公司灌制了唱片,引起百代公司老板不滿,他從百代公司離開,回到聯(lián)華影業(yè)公司二廠。
   1935年,上海電通影片公司準備拍攝一部抗戰(zhàn)影片,田漢剛完成一個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題歌的歌詞時,就被國民黨以“宣傳赤化”的罪名逮捕入獄,另一位共產(chǎn)黨員夏衍接手將這個故事寫成了電影劇本。3月,得知田漢被捕后,聶耳主動承擔起主題歌的譜曲工作,聶耳見到夏衍的第一句話是:“《風云兒女》誰來作曲?”第二句話就是:“我來寫吧,田漢也會同意的。”當他讀到主題歌的歌詞“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fā)出最后的吼聲?!彼路鹇牭搅俗鎳赣H的呻吟、苦難民族的呼聲、可愛祖國的召喚、前線戰(zhàn)士的怒吼,愛國激情在胸中奔涌,雄壯、激昂的旋律從心中油然而生,很快就完成了曲譜初稿。當時,國民黨當局和租界禁止宣傳抗日,黨組織為了保護聶耳不被國民黨逮捕,批準他先到日本躲避一個時期,再去歐洲和蘇聯(lián)學習。臨走前,聶耳把在上海完成的曲譜初稿帶到日本修改。
   1935年4月至1935年7月為“永生的海燕”。1935年4月,聶耳因受白色恐怖的威脅離開上海。4月18日,聶耳乘坐日輪“長崎丸”號抵達日本東京,他一面研究日本戲劇音樂,一面向日本藝術(shù)節(jié)友好人士介紹中國新音樂的發(fā)展狀況,并參與了中國留日學生的左翼文化運動。4月下旬,聶耳完成主題歌《進行曲》的定稿并寄回給國內(nèi)的孫師毅和司徒慧敏。為了使歌曲曲調(diào)和節(jié)奏更加有力,聶耳和孫師毅商量,對歌詞作了3處修改,把原詞的末尾“我們?nèi)f眾一心,冒著敵人的飛機大炮前進。前進!前進!前進!”改為“我們?nèi)f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聶耳根據(jù)歌詞分句的特點,把這首歌曲處理成由六個長短不等的樂句所形成的自由體結(jié)構(gòu)。雖然每個樂句的旋律、結(jié)構(gòu)都各不相同,但樂句與樂句之間,銜接緊密,發(fā)展自然,唱起來起伏跌宕、渾然一體。歌詞第一、二句都是帶有號召性的。作曲家把這兩句旋律按“5—1—3—5”的上行趨勢處理,特別是節(jié)奏的安排,采用了后半拍起句,更能給人以緊迫感。歌曲由第二拍弱起,并作四度上行跳進,顯得莊嚴雄偉而又富有推動力。歌詞第三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是全部歌詞中最重要的警句。聶耳在這里不僅運用了全曲中的最高、最強音,而且創(chuàng)造性地在“中華民族到了”之后,突然休止半拍,從而使“最危險的時候”這一句得到突出的強調(diào),自此完成了歌曲的創(chuàng)作,這是聶耳短暫一生中的最后一個作品。影片出資人朱慶瀾給主題歌前面加上“義勇軍”三個字,就成為了《義勇軍進行曲》。5月10日,《義勇軍進行曲》歌譜在《中華日報》上發(fā)表。5月24日,電影《風云兒女》上映,該曲作為該片主題歌在影片片頭、片尾播放。然而,1935年7月17日,鵠沼海濱的狂濤駭浪,猝然奪走了聶耳年輕的生命,一如兩千年前奪走另一個23歲的生命——霍去病一樣,聶耳就此化作呼喚暴風雨的海燕,永遠翱翔在碧海藍天之上。
   1935年8月4日中國留日學生在日本千葉縣為聶耳舉行追悼大會。夏末,張鶴、鄭子平將聶耳的骨灰送回祖國。
   《義勇軍進行曲》在初創(chuàng)時并未受到廣泛關注,但隨著抗日戰(zhàn)爭的深入,這首歌逐漸在各地傳播開來。伴隨著“一二?九”運動的學潮,救亡運動的巨浪,抗日戰(zhàn)爭的烽火,解放戰(zhàn)爭的硝煙,遍及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這首革命歌曲甚至享譽海外,在全世界傳播。在當時的反法西斯戰(zhàn)線上,《義勇軍進行曲》代表了中國人民最強音的一支戰(zhàn)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即將結(jié)束之際,在盟軍勝利凱旋的曲目中,《義勇軍進行曲》赫然名列其中。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全體一致通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 10月1日,在開國大典上,《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第一次在天安門廣場響起,高昂激越、鏗鏘有力的旋律成為了當代中國人民發(fā)出的最強音。
   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37首歌曲,都是在去世前不到兩年內(nèi)完成的,可以說,他用極短的時間,達到了群眾性音樂的巔峰,堪比歷史上霍去病的“封狼居胥,飲馬瀚?!??;羧ゲ∈且晕淞髧?,聶耳則是以音樂報國。
   1959年新中國第一部音樂傳記片《聶耳》公映,由聶耳的好友趙丹主演,讓聶耳的名聲自此家喻戶曉。
   2018年4月25日日本NHK電視臺的一檔節(jié)目“早上好日本”播出了一則令人矚目的新聞報道。報道中提到了一所日本高中日章學園九州國際高中,其開學儀式上的場景,校長用生硬的中文發(fā)表了開學致辭,向中國人民表示了深深的敬意。隨后,《義勇軍進行曲》響起,主席臺上懸掛著中國國旗和日本國旗。全場167名中國學生站立著唱起了“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而16名日本學生則靜靜地坐在一旁,臉上露出無奈和茫然的神情。
   或許,這也是冥冥中對聶耳在日本完成了《義勇軍進行曲》最好的紀念。
  

共 5956 字 2 頁 首頁12
轉(zhuǎn)到
【編者按】這篇散文,通過參觀紀念館,系統(tǒng)梳理了一位音樂家短暫而光輝的一生。文章分為四個部分。1.從昆明中醫(yī)世家到玉溪青山秀水的藝術(shù)啟蒙,展現(xiàn)其16歲前接受民間音樂熏陶的經(jīng)歷。2.記錄1930-1932年間輾轉(zhuǎn)上海、北平的革命歷練,揭露階級矛盾與藝術(shù)追求的碰撞;3.詳述了左翼文藝運動中的創(chuàng)作高峰,特別突出《義勇軍進行曲》創(chuàng)作背景與藝術(shù)特色;4.作為核心部分,通過國歌法定地位、國際傳播案例及后世紀念活動,彰顯其精神遺產(chǎn)的當代價值。本文,結(jié)構(gòu)嚴謹,歷史記錄詳細,也有不錯的細節(jié)突出。值得稱贊的是,結(jié)尾處中日學生同唱國歌的場景,賦予歷史敘述以當代愛國主義教育價值。好文,懷念偉人,做好當下。推薦佳作共賞!【編輯:美雪飄香】【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F202504280004】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美雪飄香        2025-04-23 14:02:39
  這篇散文采用藝術(shù)與革命雙線敘事,既展現(xiàn)《金蛇狂舞》等音樂成就,又通過《風云兒女》創(chuàng)作過程揭示藝術(shù)家的家國情懷,體現(xiàn)"音樂報國"的獨特性。
回復1 樓        文友:運濤        2025-04-23 15:13:59
  謝謝老師的鼓勵,問好!
2 樓        文友:綠葉紅了        2025-04-23 14:09:27
  這篇散文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激發(fā)了讀者的愛國情懷!感謝老師分享!
文學的道路上,虛心的學習,永無止境的冒險。
3 樓        文友:流淚的飛魚        2025-04-25 14:53:11
  讀了老師的文章,對聶耳又多了一份了解,點贊,學習!
歲月從來不斟酌誰得到更多,笑看人生最灑脫。
共 3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