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籬】愚園春韻濃(散文)
一
江南四月,美得不似人間!油菜花漫漶金黃水韻,海棠燃燒點點胭脂,紫荊編織夢幻的云朵……正值花香彌漫的時節(jié),我們與南京愚園驚鴻相遇。
愚園,又稱胡家花園,臨近古鳳凰臺,宋代名為鳳臺園,之后幾易其主,屢毀屢建。一直到清光緒年間,園林被辭官養(yǎng)母的胡恩燮購置。胡恩燮擅長營造江南園林,為解思鄉(xiāng)之情,他發(fā)揮自身所長,以故鄉(xiāng)皖南山水為藍本,建造了一座理想中的城市園林。胡恩燮以“愚”字命名園林,實則抒發(fā)“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雅士情趣。胡氏樂善好施、賑濟鄰里,堪稱一方鄉(xiāng)賢,愚園隨之形成“愚、孝、善、雅”的特別文化內(nèi)蘊。繼子胡光國傳承了胡恩燮的慈善義舉,精心維護,更有善名。
一進愚園,古樸雅致的氛圍感便迎面撲來。往右看,一扇月亮門的兩邊圍墻上垂下無數(shù)金燦燦的小花,間或少量白瑩瑩的花兒點綴其中,在碧翠的葉間恣意綻放,像一道金黃中迸濺幾朵白浪的瀑布奔涌流瀉,又像一幅剛織成的金黃中泛著素白斑點的瑰麗絨毯披在了墻上。美,真的太美了!一朵朵,盛放在春風(fēng)里,搖曳生姿,散發(fā)著淡雅的芬芳,彰顯著優(yōu)雅與恬靜的氣質(zhì)。這樣的美,極易讓人淪陷,產(chǎn)生恍惚迷離的感覺。就這么站在花墻旁,癡癡地凝望,仿佛自己的前世就是其中的一朵小花,在時光的銀河中自顧自地悠然綻放,那份淡淡的香息循著時空的軌跡飄然而至,就在今生,此刻,與我,在茫茫無涯的塵世再度相逢,我嗅出了那縷熟悉與親切的氣息,我在幻象世界里感動著。
這些花兒,是木香花,它還有個浪漫的名字,叫七里香。她的花語是:我是你的俘虜。如此繾綣柔情的花語,象征著對愛情的忠誠和執(zhí)著,她還代表著英勇無畏的精神,同時也象征親朋好友間深厚的情誼。而我,從這堵花墻中,感受到與花魂相融的顫栗!我想起了席慕容的小詩《七里香》——
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
浪潮卻渴望重回土地。
在綠樹白花的籬前,
曾那樣輕易地揮手道別。
而滄桑了二十年後,
我們的魂魄卻夜夜歸來,
微風(fēng)拂過時,
便化作滿園的郁香。
詩香裹挾著花香,在我的周遭漫漶,流淌,縈繞著別樣的情愫。名家的詩,配上般配的景,詩情畫意,美不勝收,也顧不得去“收”,心在舞蹈,嘴在呢喃,無法自持,我相信我的樣子一定符合這個意境。
???????
二
愚園內(nèi)小橋流水,曲徑通幽,濃蔭匝地,花事繁盛,不僅有木香花,還有牡丹,以國色天香的氣勢艷壓群芳。垂柳呢,在湖邊頂著一蓬蓬綠色長發(fā),對著水面照著鏡子,低眉、淺笑、搖曳,極盡妖嬈之態(tài),與春天共舞一池雅韻?!扒鷱酵ㄓ奶?,禪房花木深”,更多的小花芳草密集在左繞右轉(zhuǎn)的小道上,我的眼睛就這么愜意地浸潤在斑斕多彩的世界里。陽光從大樹的縫隙間灑落一地斑駁,微風(fēng)輕拂面頰,花香縈繞鼻尖,裹挾大自然的呢喃細語,在這個春天與我相擁。
其實,移步換景不大可能,走不出這樣的繽紛之境。
一座假山以凌空飛旋又落地生花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你瞧,懸崖絕壁的布局,怪石嶙峋,順石級而上,可抵達假山山頂,山頂有一小亭,飛檐翹角,恰似一只待飛的大雁,靈動而舒展。有幾位穿著漢服、風(fēng)姿綽約的少女正在亭子里凹造型,少女與亭子渾然一體的畫面活力四射,美感漫溢。一眼瀑布從石洞間傾瀉而下,陽光打在瀑布上,水花光芒閃耀,疾奔歡騰,瞬間融入下方的一口水潭,水潭呈不規(guī)則形,碧綠的水色宛如一汪夢境,陽光與水面交匯處,閃爍著七彩之光,猶似雨后彩虹,極盡幻美之態(tài)。
假山旁亭亭玉立著一株木繡球,此刻繡球花正值花期,一朵朵碩大的花球,白如雪,狀若云,開得奔放、抒情,白得晃眼,美得驚心,令人意動神搖。我在想,她為什么叫繡球花?難不成她的前世是一位美麗聰慧柔情似水的女子,可嘆一生未遇到真愛,任歲月蹉跎,郁郁寡歡,最終她的靈魂化作一棵開滿繡球花的樹。她用心地綻放,用裊裊的香息祈禱世間的每個女子都能將情感的繡球拋給那個對的人,不辜負,不背棄,所愿皆所得,所行化坦途。
三
金陵多勝地,自古以來就令無數(shù)圣人賢士心馳神往,而愚園一帶又以萬千風(fēng)情吸引著文人墨客一睹勝境,他們游之觀之,流連忘返,留下了千古詩篇。
“詩仙”李白于唐天寶六年來到愚園附近的鳳凰臺登高吊古,寫下流芳百世的名篇《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此篇懷古之作,抒發(fā)了詩仙熾烈的憂國情懷,幽思無盡,意蘊深遠。
魏國名士阮籍為竹林七賢之一,“倡自由,崇自然”的主張,為世人推崇。據(jù)《江寧府志》記載,后世為紀念阮籍,在離愚園不遠的花露崗上為他建造了一座衣冠冢。
南朝劉宋年間,緊鄰愚園的杏花村以“金陵春”佳釀聞名于世,村內(nèi)酒令飛揚,酒香飄灑,時有“來到杏花村,不飲也醉人”之說。晚唐詩人杜牧到此寫下七言絕句《清明》?!敖鑶柧萍液翁幱?牧童遙指杏花村”,詩人極富畫面感地呈現(xiàn)了清明時節(jié)在杏村沽酒的情景,杜牧為杏花村的酒香做了深度詩意的廣告,一碗杏花酒,穿越時空,沐浴唐時明月,濃醉今日村巷。
賞心亭也是愚園旁的一處景觀,始建于宋代,曾被譽為“金陵第一勝概”,2012年重建。南宋詞人辛棄疾曾三登賞心亭,寫下多篇秦淮詞章,其中不朽名篇《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留下了“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的不朽佳句。
愚園及其周邊,不僅風(fēng)光旖旎多姿,而且文脈源遠流長,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長滿了故事,飄搖著傳奇。愚園,我來過,我把春韻濃郁的錦繡愚園濃墨重彩地鑲嵌在記憶的扉頁上。
誰來愚園能走得出?我在愚園流連一天,不知所獲,哦,“愚”應(yīng)該是沉浸之意吧?不然我為何于此徘徊還徘徊,這里是詩——不是“從前很慢”,而是現(xiàn)在也“很慢”……
羅老帥描繪的春光盛景。文有韻,情滿懷,景入畫。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