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首頁 >> 東北風情 >> 短篇 >> 雜文隨筆 >> 【東北】瘦花生米(隨筆)

編輯推薦 【東北】瘦花生米(隨筆)


作者:加朋 布衣,170.1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33發(fā)表時間:2025-04-16 15:07:10
摘要:花生有過控制郵寄的歷史,可見它對人們的生活的影響力有多大,如今它變得不起眼了,可仍然讓人忘不了、放不下。

那個年代山東的花生是相當出名,雖然進城了,有山東的親戚給寄幾斤花生米,那也是值得炫耀的事。那時的花生算作油料作物,每次只能寄一斤,多了還不行呢!要說吃花生,我不愛吃顆粒大的那種,相反倒是愛吃剝出來那種細瘦的小粒,嚼起來有一點甜甜味道。
   記得家在金陵時,房前屋后有小地一塊,種點常吃的菜,什么青菜、蕃茄、辣椒、茄子的,反正地不大,也就是種著玩,種得好一些呢,還真管點用,起碼待客應急能加上兩道菜。大多人家都種花生和蕃茄,蕃茄熟的時候讓孩子自己摘著就吃了,種花生圖個省事,不用太多的管理,收的時候還真熱鬧,趕上星期禮拜的,一家人一塊都上,忙忙活活體會豐收的喜悅,弄得一家人心情可是相當好了。
   母親在小廠上班,活不多,有活干上幾天,沒活也就在家呆著,屬于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那種。那時,家里收入少,姐姐要上學,我雖然不到上學的年齡,也開始在家?guī)蛬屪鳇c小事。三月江南桃花開滿山頭的時候,正是薺菜鮮綠之際,那時常常跟著母親,挎著小籃子,在大院子里挖薺菜,媽媽教我認野菜,要我一樣樣的看,一樣樣的聞,分辨不清了,讓我一遍遍地嘗,遇到可以生食的香菜、酸梅草、白絨草芯還有長著紅色脛梗的爬蔓草,媽會教我怎么去挖,怎么去吃。正是由于有吃這個引力,所以我總是樂意去跟媽去挖野菜。這樣一來二去的在我5、6歲的光景,什么樣的樹葉、什么花、什么野菜、什么野果子可以吃,就認了個全,而且到現在也忘不了,感覺自己也算是個人才了,比小伙伴們多了不少生存的知識。長大以后,回想起來才感悟那是母親在教我學習艱苦時期如何生存的本領,這些本領盡管在我生活中用得很少,但挖薺菜包餃子則成了我年年開春的一個習慣,常常是非常自豪地帶著媳婦和孩子去郊外挖薺菜,特別是看著兒子問起這樣那樣野菜時的崇敬眼神,總會想起小時候的自己,感覺母親傳遞給我的那種暖暖的情愛意。
   到了秋天收花生的時候,那也是一家人最快樂的時候,爸爸、媽媽出力刨開土,我和姐姐就拎起花生秧子一顆一顆地摘下來,收得差不多了,我和姐姐還要一個窩一個窩地用小鏟再挖一遍,把漏下來的花生再撿回來。我的注意力總是放在在人家都不要的未長成的小花生上,其實爸媽是不吃這種沒長成的小花生的,因為我愛吃才不舍得扔掉。沒有長成的小花生淡黃殼有些透明,里面沒有長出花生粒,把這些小花生摘下來,用水好好洗幾遍,就直接生吃,甜甜的一咬一包水。要是煮熟了帶點咸味,就著粥當咸菜,也很是爽口。那時,這些小花生都是晚上與小伙伴玩捉迷藏時最好的零食了,抓一把分給同伴也算有點面子。收好花生晾干了,要放到過年,才炒著吃,記得母親炒花生,在鍋里放些砂子和花生一塊炒,炒出的花生既香又不糊。后來我長大一點,就幫著媽炒花生,我炒花生那可是廢一點,一邊炒一邊嘗,等炒差不多了,也吃得差不多了,等到炒好了端上桌,就不想吃了。那時我吃花生就專挑沒長大沒長成的,剝去殼就是那種纖細的小粒,不論生還是熟,這種瘦花生米都與那種大粒花生米的味道不同,爸媽都說我傻,吃花生時候也就把這種小花生留下來給我吃。一來二去的,養(yǎng)成了一種習慣,人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這不,這么多年了,我也還是喜歡吃那種瘦花生米。
   現在的山東人買賣做得精了,專門出賣那種挑選出來的瘦花生米,號稱小癟子花生,價格因為它自然的瘦小和挑選的耗費,要比正常的花生米高出一些。出于懷舊的情感,也出于特別的嗜好,曾經多次購買,但這樣敞開了去吃,卻總也找不到當年那個味道了。
   其實,世界有很多事情也同這瘦花生米的道理一樣,身態(tài)弱小的孩子,也可能因為自己的弱小而另辟一條適合自己的成才之路;有某種嗜好之人,也可能就因嗜好成就為一代名家;生得相貌怪異之人,也可能因為怪異而成為影視界的名星,這不正是應了“天生我才必有用”格言,凡是生在這個世界上的萬物,它的存在總是有它的合理性。所以,不論你先天如何不足,但后天的世界是屬于你的,只要不自棄,好好把握,肯定會有你自己一片多姿多彩的天地。
   瘦花生米,真的很好吃,不信您品品。
  

共 1635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感情真摯,樸實無華,是我拜讀了加朋老師《瘦花生米》作品后的第一感覺。作品開篇通過向讀者傳達了,花生米也曾有被管控郵寄的特殊年代,來說明花生米不僅是我們當下餐桌上一道菜肴,也是一直深受人們都喜愛的食物。接著作者便開門見山,直接拋出了自己尤為喜愛瘦花生米這一喜好。接著作者的一段插敘,將兒時自己跟隨媽媽學習認知野菜的故事,通過夾敘夾議的創(chuàng)作手法,將媽媽細膩溫柔,體貼入微,善良簡樸的性格特征凸顯出來。之后作者通過大段落的詳細描寫,將全家參與種植和收獲花生的場景和家人們由于知道作者喜歡瘦花生米的口味,而從不放進自己嘴里,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溫馨幸福的家庭,一個陽光快樂的家庭。也正是因為作者擁有了這樣一個家庭,他的人生才是完美的,健康的,幸福的,陽光的。尤其文章的篇末,作者通過一段提綱挈領的議論“不論你先天如何不足,但后天的世界是屬于你的,只要不自棄,好好把握,肯定會有你自己一片多姿多彩的天地。”這一立意無疑是十分隆重的,深刻的。是濃墨重彩的一筆。感謝賜稿!好文推薦!期待您的繼續(xù)【東北風情編輯:朱暖】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朱暖        2025-04-16 15:10:06
  感謝加朋老師以其嫻熟的筆觸為讀者創(chuàng)作的一篇溫馨幸福的作品!朱暖問候您!創(chuàng)作辛苦!
回復1 樓        文友:加朋        2025-04-16 15:33:22
  感謝老師的推薦和點評,祝福老師安好。
2 樓        文友:朱暖        2025-04-16 15:12:58
  回憶是溫暖的,親切的,幸福的,走進老師的文字里我們也沐浴了同感。謝謝加朋老師!祝筆豐!
回復2 樓        文友:加朋        2025-04-16 15:36:30
  步入老年自然回憶就成了標配,只是想更多地清空那些往事,再裝上一些新的東西,把歲月變得更實在,更有吸引力。多謝老師。
共 2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