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野】蟬鳴聲聲(雜文隨筆)
江濱公園的晨霧還沒散干凈,小孫子突然扯住我的衣角。順著他指的方向,看見老榕樹杈上趴著只蟬,翅膀被露水打得一顫一顫的。"爺爺,這是會唱歌的葉子嗎?"孩子這話讓我心頭一熱,滿耳的蟬聲一下子把我拽回五十年前南靖的毛竹林。
那時候搞農(nóng)業(yè)學(xué)大寨,蟬叫就是夏天來的信號。我們光腳踩著濕漉漉的田埂,竹斗笠擋不住毒日頭,倒把滿山的蟬鳴兜住了。在竹林里扒拉落葉堆,有時候能撞見剛冒頭的金蟬花,白生生的菌桿頂著個小傘,活像蟬蛻頂著朵雪花。我爺爺說過,這玩意兒叫"會開花的蟬",得趕在太陽出來前采,藥勁才大。
"這叫金蟬花,是蟬變的。"我把小孫子抱起來看樹枝上正在蛻皮的蟬。那對翅膀還皺巴巴的,像揉過的糖紙慢慢展開。孩子突然指著樹根底下透明的空殼:"它把衣裳落這兒啦!"我聽得直樂,想起我小時候也這么傻過。以前奶奶總把蟬殼串起來掛灶臺前當(dāng)鈴鐺,燒火做飯時還能聞著山里的清氣。
這時候蟬聲突然大起來,跟下雨似的。小孫子捂著耳朵,我倒聽出些門道——有"吱吱"叫得像知了的,有"叮叮"響得像打鐵的,還有"嗡嗡"震耳朵的。這些在地下憋了好幾年的蟲子,可算把夏天的熱乎勁兒都喊出來了。記得在哪本書中看到有“金蟬定律,”意思是說金蟬在地里埋藏三年,終于在夏天季節(jié)悄悄地飛向天空,爬上毛竹林,這告訴世人,每件事物,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久久為功!
回想起來,剛寫到這里,我的雙手在電腦鍵盤上跳躍。耳邊傳來中央視臺播報: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里,記錄到一種蟬科昆蟲的待定種,近日,這種蟬被正式命名為“虎伯寮勺蟬”,調(diào)查人員在保護區(qū)樂土片區(qū)意外發(fā)現(xiàn)一些羽化的蟬蛻,并記錄到比較奇特的蟬鳴聲……
突然感覺褲腿被拽了拽。小孫子蹲在杜鵑花底下,正拿樹枝扒拉落葉。幾簇白生生的東西從腐葉里鉆出來,菌桿上還有一圈圈紋路——還真是金蟬花!孩子學(xué)我的樣子聞了聞:"有竹子味兒!"這讓我想起爺爺?shù)乃幒t子,新鮮的蟬花混著艾草香,聞著就提神。
"晚上給你燉蟬花湯喝?"我故意逗他。小家伙嚇得直搖頭,可聽我說怎么燉湯時,又偷偷咽口水。其實最好喝的不是湯,是那些熬湯的下午:土灶上的瓦罐"咕嘟咕嘟"冒泡,蟬花跟著肉片在湯里打轉(zhuǎn),熱氣在天窗照進來的光里扭來扭去,跟山里的霧一個樣。
天擦黑往回走的時候,路燈一盞盞亮起來。小孫子突然仰頭問:"明年這些蟬還會來開花不?"我捏著他熱乎乎的小手,想起竹林里那些顫巍巍的花骨朵。滿耳朵的蟬叫像是山里頭在喊我們,年年來赴夏天的約。
江邊的白鷺撲棱棱飛過,對岸的燈都亮了。我知道等明天早上露水還沒干的時候,肯定又有人踩著濕葉子進竹林,在爛樹葉子底下找寶貝。這些一年年的輪回里頭,藏著的哪止是金蟬花的秘密,分明是大山對活物最疼人的話。
自2025年3月1日開始,疑是AI生成內(nèi)容的占比超過50%的作品,不能列入征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