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xué)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xué)
當(dāng)前位置:江山文學(xué)網(wǎng)首頁 >> 淡雅曉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曉荷·過往】清明追思(散文)

精品 【曉荷·過往】清明追思(散文)


作者:今生何求 秀才,2537.64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301發(fā)表時間:2025-04-14 11:21:42
摘要:寫到這里,擦擦眼淚,想結(jié)束了,又忽然記起上午剛到家時,先跟著三爺一同去老墳上認(rèn)我的高祖父,也就是我的太爺爺?shù)膲灥那樾巍J朗露嘤凶冞w,好在三爺還記得:那一溜五個墳頭中哪個是我太爺爺?shù)膲灐自捳f,入土為安,可如果入土了卻難以為安呢?是我對不起他們,我應(yīng)該擔(dān)起傳承家庭傳統(tǒng)的責(zé)任,讓他們在地下安息。

我原本以為可以看到棺材,哪怕是腐朽掉的。可是,當(dāng)兩座墳塋被挖開以后,幾乎什么都沒有。一座二十多年,一座三十多年。二三十年的光陰,幾乎足以讓土壤置換掉任何上等的木料了。
   所以當(dāng)和泥土混在一起的骨殖出現(xiàn)在我眼前時,我的眼里就溢出了淚水。眼前的幾位故人,有我兒時見過的,也有只是聽我爺爺講過的,也有連聽說都沒有聽說過的。此時,他們生前的形象都涌在了我的眼前,一如他們活著時那樣親切、溫暖。
   遷墳,是這個清明節(jié)里我的本家舉行的一件大事。早在半個多月前,建民叔就通知我,清明時要把我的三曾祖父曾祖母和蘭爺?shù)膲炦w移一下。原先的墳地周圍已經(jīng)被建滿了房屋,農(nóng)村的風(fēng)俗,這就沒了風(fēng)水,是要影響后代的。所以,建民叔又專門請了二道先生重新看了風(fēng)水,準(zhǔn)備把祖墳遷到村子的南地,他說,那里地勢開闊,順風(fēng)順?biāo)?br />   在農(nóng)村,遷墳是件大事,所有本家都是要到場的,自然也少不了我。于是,清明的那一天,我便早早地趕回了老家,參加這一十分隆重的儀式。
   三曾祖父和我的曾祖父是親兄弟,蘭爺則和我爺爺是至親的堂兄弟,從血緣上講,我們這一大家子都是還沒有出了五服的近股本家。我沒有見過我的三曾祖父(為了寫的方便,我想還是用老家的叫法叫他三老爺吧?。诳谷諔?zhàn)爭的時候就去世的。我對他的了解,是通過小時候大人們的言談,以及后來爺爺留下的有關(guān)我的本家早年里的歷史的一些粗略的文字。
   我的曾祖父弟兄三個,親如手足,在太老爺太奶奶的主持下,一家人和睦同心,在民不聊生的民國和抗戰(zhàn)時期還能有不錯的光景。這里就有三老爺頂大的貢獻(xiàn),他是家里的壯勞力之一。只可惜英年早逝,去世時只有四十五歲。聽我爺爺說,他是在抗戰(zhàn)時期為了防止糧食被日本鬼子搶走,就在家中的院子里挖地囤存糧的過程中,得了嚴(yán)重的塵肺病去世的。從開始發(fā)病時的愛咳嗽,到后來咳膿血,再到去世,只有短短一兩年的時間!
   三老爺?shù)乃涝谖覡敔數(shù)男睦锪粝铝朔浅I羁痰挠∠螅覡敔斆恳换貙ξ艺f起他的三叔,都萬分痛惜,情不自禁中也會流下眼淚。我知道,家這個概念在爺爺?shù)男睦锓至亢苤?,他是為了讓我能感受到我家的一些值得傳頌的家風(fēng),以便在今后還能把大家都聚攏在一起。想到這里,我很慚愧,碌碌半生,毫無建樹,現(xiàn)在位卑言輕,又怎么能主持的了大家族的事?
   雖然我沒有見過我的三老爺,但是我卻見過我的三曾祖母,也就是我的三老奶奶。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兩件事,一件是她還活著時,那時的我還很小,大約也就是四五歲的樣子。有一年麥?zhǔn)諘r,我跟隨大人們回老家割麥子,吃午飯的時后,爺爺拿了幾根剛炸出來的馃子(油條),讓我去給她送,那時的她住在三間很有年代的小小的瓦房里,我進(jìn)去的時候,她正坐在炕上,我就喊她:“三老奶,我給你送馃子吃嘞!”聽到我的喊聲,她滿臉笑容,一邊夸我,一邊接過我端去的馃子。她有一只眼是瞎的,那一只深陷的眼窩讓幼時的我產(chǎn)生了深深的同情。再一件事就是她去世時,出殯的時候,我被安排舉著一個花圈走在隊伍的最前頭,那時,我也大約只有十來歲。平日里見到她時的那種親切之情也令我悲傷不已,幾次悶著頭甩下后邊的隊伍走出老遠(yuǎn),還是被路旁看熱鬧的提醒才知道停下來。
   現(xiàn)在想來,他們雖然與我的生命的交集很有限,然而,卻對我的成長起到了很大的影響。從他們那里,我知道了血脈相連的深意,知道了家庭的重要,我也從他們那里學(xué)到了要勤勞,要有同情心等等。
   三位祖輩里,我是對蘭爺?shù)挠∠笞疃嗟模鍤q之前,我家還有一畝三分的自留地,每年秋麥天地時,我們幾乎都會全家回到老家去收秋種麥。每一次,我都會看到是蘭爺趕著牲口碾場、犁地、耙地,而且他還是搖耬的把式。印象中,仿佛我們本家所有的麥子都他來耩jiang的。
   只是令我十分驚訝的是,在蘭爺墳里還有一具骨殖與他合葬在一起。我不知道那是誰,就悄悄打聽周邊的人,原來那也是一個“奶奶”。很年輕的時候,就因病去世了,這卻是我完全空白的印象。然而,就當(dāng)那一瞬間我知道她的身份時,一種親情也油然而生,仿佛曾經(jīng)也和她見過面。
   時間如白駒過隙,倏而遠(yuǎn)逝,他們都已故去了幾十年?;钪奈?,也從當(dāng)年的懵懂無知變成了今天的人到中年。這幾年里,突然對親情十分渴望,對故居戀戀難舍,對那片幾十年前的土地上的那片大院子無限神往。
   雖然,我沒有見過,可卻總在夢里回到那原子的里邊。還看到那院子里的許多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做飯的,燒火的,挑水的,洗衣的。喂豬的喂雞的,整理農(nóng)具的……經(jīng)年累月,在辛苦操勞中過出了一個值得驕傲的大家庭,這就是我曾經(jīng)的老家。
   其實,我也知道,那個曾經(jīng)熱鬧非凡的“家”,也只是個很普通的家庭。并沒有什么顯赫,但它也有足以令后人自豪的地方。比方說,我就不止一次聽到過“張家大門里”這樣的字眼兒!正是全村人對我家當(dāng)時的一個高度評價。我想,那個我夢中神往的大門兒里,一定還隱藏著更多的故事。那都是我們這些后輩們應(yīng)該知道并值得宣揚(yáng)的故事……
   這個清明,建華叔、建民叔、建國叔兄弟們給他們的祖父和父親遷墳。目的是為了讓逝去的親人,能更好地在地下安息,進(jìn)而也讓后輩子孫記住自己的祖先。這是值得贊場的一件事。畢竟,為人一世,應(yīng)該記住自己的根。明白自己是從哪里來的,也應(yīng)該讓后輩們知道這個道理。
   寫到這里,擦擦眼淚。想結(jié)束了,又忽然記起上午剛到家時,先跟著三爺一同去老墳上認(rèn)我的高祖父,也就是我的太爺爺?shù)膲灥那樾巍J朗露嘤凶冞w,好在三爺還記得:那一溜五個墳頭中哪個是我太爺爺?shù)膲灐娜隣斈抢镏?,太爺爺一共有弟兄六個,有一個逃荒去了山西,不知所蹤。
   一時間,許多親切的面孔:爺爺、老爺老奶、太爺太奶、不知所蹤的那個太爺爺。還有我曾有過的那個大伯,他們或清晰或模糊地都在對我微笑,似乎對我也還有很多期待。
   俗話說,入土為安,可如果入土了卻難以為安呢?是我對不起他們,我應(yīng)該擔(dān)起傳承家庭傳統(tǒng)的責(zé)任,讓他們在地下安息。
   任重而道遠(yuǎn),我將努力。
  

共 2399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這篇文章圍繞清明遷墳展開,往昔親人的音容笑貌隨著墳塋開啟一一浮現(xiàn)。三老爺英年早逝的故事、三老奶溫暖的面容、蘭爺勞作的身影,都深深烙印在作者心間。就連陌生的合葬 “奶奶”,也能喚起莫名親情。家族先輩雖大多平凡,卻以勤勞、團(tuán)結(jié)贏得村人贊譽(yù)。遷墳之舉,不只是讓逝者安息,更是對家族根脈的銘記與傳承。作者在緬懷中深感責(zé)任重大,意識到應(yīng)擔(dān)起傳承家庭傳統(tǒng)的重任。在這變遷的世事里,家族先輩的期待成為前行動力,愿作者努力踐行,讓家族精神在歲月中延續(xù),使后人銘記自己的來處,讓先輩真正得以安息。感謝賜稿曉荷,佳作推薦共賞!【編輯:汪震宇】【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504140021】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汪震宇        2025-04-14 11:22:39
  清明遷墳牽出家族記憶,先輩身影浮現(xiàn)眼前。從三老爺?shù)教m爺,樁樁件件滿是溫情。傳承家族精神,任重道遠(yuǎn),望作者不負(fù)期待,延續(xù)家族榮光。
回復(fù)1 樓        文友:今生何求        2025-04-15 17:32:56
  多謝汪老師精心編按,您用心了,謝謝。
2 樓        文友:汪震宇        2025-04-14 11:23:14
  文章借遷墳回溯往昔,親人們的故事令人動容。家族平凡卻有驕傲之處,傳承責(zé)任在肩,愿作者砥礪前行,讓先輩安息,讓家族精神永傳 。
3 樓        文友:何葉        2025-04-14 21:31:37
  恭喜精品!加油加油!
何葉
共 3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