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丁香文學 >> 短篇 >> 雜文隨筆 >> 【丁香·花香】游廊記(雜文隨筆)

編輯推薦 【丁香·花香】游廊記(雜文隨筆) ——一個語文教師的有關(guān)節(jié)氣的日記


作者:盛之閑 白丁,0.4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777發(fā)表時間:2025-04-14 08:37:23
摘要:一個絮絮叨叨的語文老師在游廊間的故事,本文嘗試用對話體和筆記體描繪出游廊處的風景。希望有人能發(fā)現(xiàn)那個女孩的真實身份。(上次靈感是自己的,但是全文內(nèi)容用AI潤色偷懶了才會是100%···知錯了,這次是手搓的)

學校的紅磚墻外有座舊游廊。
   具體來細不詳,據(jù)說原是民國年間英國領(lǐng)事館的附屬建筑,倘若如此,這游廊又怎么前后不顧庭院,左右無甚關(guān)聯(lián)?沒細究過,也因此起了好奇心。嚴格來說這游廊算在學校管轄范圍內(nèi)?不好說,反正我挺愛去。
   青灰色廊柱爬滿爬山虎,木格窗的漆斑駁得恰到好處,有些像是特意暈染出的水墨。常常在課前課后夾著教案踱步到此處,看夕陽把檐上斜影拉長。
   別有一番風趣。
   春分那日,我在游廊東頭遇見老周。這園丁在校里侍弄花草的年頭遠比我在職的久,手指關(guān)節(jié)略粗且有老繭?!坝謥硇_?”他往冬青叢里抖落煙灰,微微泛黃的白衫上沾著幾片玉蘭花瓣。說話間掏出來個油紙包,里面躺著幾塊麻餅,頗為炫耀,“嘗嘗,我閨女烤的--來來來,墊個嘴,不占肚子。”咬開后是桂花糖餡的,味道不錯,不膩。
   一般來說,這里最熱鬧的還得是下午四點半,總有三兩學生坐在飛來椅上,記得見過一個捧著書啃燒餅的,油花順著碎屑滲入稿紙,芝麻貼在少年人渾不在意的腮邊。那個總是揣著《古文觀止》的圓眼睛男生又在背“潦水盡而寒潭清”,每到“而”字總是舌尖打顫。倒是對面在讀《新月集》的姑娘先笑了起來,笑聲驚起一旁檐角上打盹的麻雀。
   開春雨水多,老周在游廊角種了幾株巨大的芭蕉,我不曉得是什么品種,葉子幽綠幽綠的。他說雨天聽芭蕉聲最好,滴滴答答像寺里木魚。某次小雨,看早自習時撐傘路過,見到一學生穿膠鞋在旁背書,雨水順瓦溝流,頂蓋垂線,有遲歸麻雀穿梭雨簾間。貌似讀的是《送東陽馬生序》。這學生不錯,能品出一番“蕉雨伴讀”,可惜不是我班學生。
   驚蟄那日光有雷聲,熱得有些悶。中午在游廊躲懶時遇見新來的老師,姓蘇的姑娘抱著教案小跑,氣喘吁吁的。她不好意思地借我的鋼筆批作文-這冒失的丫頭昨日不小心把筆頭弄叉了,新買的沒到,我又習慣于將批作業(yè)的紅筆隨身帶著以防某幾個“空空兒”來“假公濟私”,只能向其他老師打聽我去處后來游廊尋我。筆尖沙沙劃過紙頁時,雨終于下了下來、密了起來,打得一陣花葉齊響。后來這丫頭總往我抽屜里塞薄荷糖。(鄙人嚴肅申明自己不近煙酒、每日刷牙三遍,真搞不懂她為什么要送薄荷糖。說是對喉嚨好,這有些說笑了,)
   清明前的杏花略顯輕佻,枝頭上耀武揚威,邊角石縫間怯生生探出幾簇二月藍。守夜打更的老趙說這是好兆頭,有老朋友要來,刻意留出半園子金黃落葉。正如其言,午后蔭影里多了三五稀客,目的卻美其名曰“曬太陽”。呢帽檐子、老頭衫,設(shè)若再把臉上墨鏡去了,加西裝皮鞋便是我領(lǐng)導級別的人物了。老先生們愛談天說地,幾段“你還記得”里蟄伏半生春秋,甚而講到動情處還會像年輕人一樣手舞足蹈,互相爭來爭去,有拐棍的敲地板、沒有的拍大腿、怕疼的敲一敲美人靠。聲音太大,驚起一旁午睡的貍花,那淺棕色的貓兒便豎著尾巴同故人理論。往往是教外語的陳先生從口袋里抖出些松仁“賠罪”,而在這當口,伶俐的小獸已躬身竄上美人靠。恰時風起,檐角銅鈴乍顫,不知誰頭上接住朵杏花,顫顫巍巍,像別了支會呼吸的粉簪子。
   谷雨多霧,沉沉水汽壓下來,倒是讓書上的“蜃樓”二字有了明確形容。有喜歡在這里晨讀的學生聲音像蒙著層紗,有幸在經(jīng)過時聽見背背《赤壁賦》的,聲氣較尋常格外綿長。待到日頭破云,爬山虎上、藤蘿上、漫游廊的水汽掛成自然的琉璃墜子。穿著藍布衫的老校工拎著竹帚掃落葉,刮青石板上是沙沙的響聲,像風拂春水。
   五月初,紫藤潑潑灑灑地瘋開,花穗垂得不太長,直拂廊下的青石井欄。我常見穿藍布衫的老校工拎著銅壺去汲水,水面浮著細微的花瓣。他說這井水泡茶最好,并且不顧我的婉拒,往我搪瓷缸里注了半盞。
   無奈,端回去燒開,泡一壺瓜片,意外發(fā)現(xiàn)確實不錯,清冽里帶些草木香,倒比正常泡茶增幾分風味。
   夏至前后,游廊一片就是天然的涼棚。賣糖畫的老漢支起挑子,麥芽糖在銅勺里轉(zhuǎn)出金絲,手腕一抖便勾勒出圖樣大概。聽說有嘴饞卻沒零花錢的機敏小孩拿自己作文紙去換,紙角沾著墨漬。老漢瞇眼瞅了瞅“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的作文題,默不作聲地畫只蝴蝶,臨收前勺子多繞半圈,翅膀上多了道波紋:“給你添個浪,好游到江海里去?!毕s在這時多于槐樹上托節(jié)拍,糖稀的甜混上蒸騰的暑氣,莫名有種微醺的意味。
   天光大白,四處焦灼,校工此時往游廊磚上潑井水時自會有“刺啦”一陣白霧滕起,賣涼粉的江姐一般把挑子歇在這霧里。塑料碗,琥珀色酸梅湯,晶瑩剔透的涼粉,碗底兩粒罐頭櫻桃,紅瑪瑙似的。
   我原本喜歡穿著竹布衫、戴頂草帽、打個蒲扇扇風乘涼,可惜被大中午來查哨的領(lǐng)導看見后便禁了這一行為。還記得當時在乘涼讀洪興祖先生的《楚辭補注》,綠植墻里的缺口處漏下的光斑在《楚辭》頁間閃爍(其時也有熱風撲人,一動便是汗,難受。),倒像是屈子筆下的山鬼在跳舞。
   小滿晌午最是困人。某回下午到晚自習前沒我的課,在游廊左側(cè)補教案。當時的姿勢很是不雅,左腿伸在椅面,背靠廊柱,肘搭欄桿,有一筆沒一筆地在本子上寫著。我平素厭惡加班但更討厭照本宣科導致學生變成沒甚語文素養(yǎng)的刷題機器和背模板達人,所以備課這件事從未疏忽,但在辦公室里規(guī)規(guī)矩矩的用電腦做ppt什么的還是太過依賴于科技(其實也有我整不太會的原因。),于是便喜歡抽空到這游廊里尋尋靈感。忽聽得脆生生童音在背《三字經(jīng)》。嚇得我以為有學生家長帶著小孩子來游廊這邊等送飯(學校這邊多數(shù)時候配餐,不支持送飯,但有愿為孩子付出的家長也是常事。讓家長看見一老師、一個班主任散漫地備課自然是有損學校集體形象的),翻身坐正,扣子扣齊,衣襟排好,這才看清楚是保安老孫領(lǐng)著孫女在認廊柱上刻的幾個字和縫隙里的苔蘚。小丫頭辮梢紅頭繩一跳一跳,非說綠斑是神仙蘸雨水寫的字,老孫笑瞇瞇點頭,從兜里摸出塊麥芽糖。蟬在紫藤架上叫。
   最妙的還得是深秋的黃昏。銀杏葉簌簌落在瓦當上,像桂米、像碎金。教音樂的林老師常常在游廊中間拉二胡,大多是學生們吃晚飯到晚自習開始的那段時間。開場時人群烏泱一篇,有人還在邊吃邊談地聽,林老師聲音幾不可聞;中場走一半,回教室準備晚讀或作業(yè),聲音漸漸大了起來,高昂起來;等晚自習打鈴了,稀疏幾個戀戀不舍的或不想去上晚自習的背影怏怏離去,那二胡的聲音便徹底放開了。最常聽到的是《二泉映月》,調(diào)子到最后像被秋風揉碎了,最后散在暮色里化作一陣零星的雨點。這時候總能看見打更的老趙揣著手爐坐過來,偶爾帶了張上年頭的箜篌,用枯癟的手指撥弄兩下,箜篌聲悠悠地蕩開,倒像是瓦罐里落進幾粒冰珠子。
   某回不知道哪個促狹鬼,往箜篌雁柱間別了朵黃蕊白菊。老趙瞇著眼照舊扶弦,震得花瓣簌簌跌墜,比那箜篌還顫得俏些。
   白露夜,我刻意打了個報備,在回廊處候月,偏撞上抱著琵琶的蘇老師來試新譜子。她說《平湖秋月》要上運動會結(jié)幕式,現(xiàn)在還在編曲找靈感,今天想借三分霜色。銀弦驟顫,撲棱棱似飛鳶游弋,邀集長空,此時云碎,如汞的月華跌落,將她身影拓在粉墻之上,身如素竹。
   巡夜的老趙聽到琵琶曲,提著馬燈轉(zhuǎn)過照壁,刻意將燈芯捻暗了些,青磚上淌開半圈琥珀。這次沒有箜篌,卻是啞著嗓子唱起了《人月圓》,“隔江人在雨聲中”的尾調(diào)隨著老趙的走遠沒入石縫,驚動了桂花樹梢的棲鳥。
   霜降后銀杏葉鋪滿游廊,老周掃落葉時往往在轉(zhuǎn)角處留枚心形的凹痕,不至于讓某些喜歡在開學季回來“看望”學弟學妹們的學長學姐們沒什么景物拍,按我說是多此一舉。老鄭深有同感地點了點頭后支開畫架,赭紅配藤黃,略加青白,一陣調(diào)和涂抹,倒像是將夕陽碾碎了,擠在錫管里。幫他搭把手清洗畫筆時,發(fā)現(xiàn)他那缸子里沉了片金葉子細看去卻是這家伙的創(chuàng)作罷了。老鄭得意點頭:“我留個秋尾巴在水里游著。”
   落霜那天,一大早裹了件呢子大衣,準備從游廊取道繞進學校,不怎么想要踩到雪。遠遠望見廊柱后轉(zhuǎn)出個穿白裙的姑娘,打扮看上去有些年代感,藍衫,外套一件米黃色馬甲,懷里抱了幾支臘梅。她就那樣回眸看了一眼我的方向,大抵是朝我笑了笑,發(fā)梢上沾了細雪般的霜花。
   我不知道她是誰,但這折梅花是校長嚴令禁止的,高低得提醒一下。
   待要追上去,人已經(jīng)轉(zhuǎn)過月洞門,只是在空氣里留下道清冷的梅香。四下尋不見,上課鈴催了,只好作罷,不過后來聽老周說梅花枝子沒少,也沒了下文。
   冬至日頭短,最后一節(jié)課放時天已大黑。檐角挑盞煤氣燈,昏黃的光暈里浮動著學生們呼出的白氣。賣餛飩水餃的吳三元用木梆子敲出“篤篤篤”的聲音、煮面的羅老栓則是拿個小喇叭反復念叨著學生要背的古文,買一份面給一個古文小卡(這是鄙人出的主意,與其沒有特色不如與學習結(jié)合,雖說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家面味道不錯)、賣成品盒飯的周大有比起他倆還是過于樸素了。帶著毛絨手套的、圍巾的、冷的直搓手的圍作幾團子,不知誰說了句俏皮話,笑聲便驚得燈影亂晃。
   小雪日只有一次告了病假,回校見案頭擺著個保溫桶,冰糖燉梨,一邊一把枸杞,底下沉了兩個棗子。壓著張便簽:“東角臘梅開三朵,問君何故卻一天?”筆鋒帶毛刺,顯然是慣用左手的老周寫的,可他不會做飯,那么就是老趙或者他家媳婦的手筆了。
   心安理得地笑納這一小桶美味時聽見窗外有響聲,仔細一看,是美術(shù)課代表奉鄭老師命令在用樹枝清理玻璃,枝椏上還系著那玩心大發(fā)的數(shù)學老師鄭某人(是的,就是前面那個畫畫的,其實他是教數(shù)學的)新染的名片畫,被雪水洇透了,倒像是甩著毛筆在窗上霜紙面上創(chuàng)作了。就是結(jié)局不太好,被年級主任老姜逮到狠狠批評一頓。
   又到了歲暮,游廊檐角掛起冰凌??旆藕俚膶W生在自愿的大前提下于周四下午的體育課跟我來這里,往柱子上貼春聯(lián),糨糊還沒干就被風吹得獵獵作響。老周抱來盆系上紅繩的水仙放在石桌上,說正好開花時過年。我袖著手看學生們忙活,喝出的白氣散開。忽而覺得這游廊像個老火爐,慢慢把人情五味、六欲七情等等煨熟,最后化成一股暖意,沖人肺腑。
   暮色最濃時,學生們放假了,我最后查完崗,有些腰酸背痛地收拾好行李(教師們出于方便一般住宿),一想到明早的車票,再呆一晚,于是到游廊消磨時間。不知道是不是我累糊涂了,那個藍衫白裙的身影又閃過月洞門。駐足看了看新帖的“歲月靜好”和有些歪掉了的“平平安安”,發(fā)梢沾著的花瓣落下一片,正巧嵌在“好”字的提勾一筆中。
   后續(xù)是老趙拎著燈經(jīng)過這里時把我晃醒了,光暈掃過楹聯(lián)時,那花瓣居然還在,恍若誰鈐了枚閑印。
   和老趙保證我等下就回宿舍休息、讓他放心后獨自坐在廊下,忽然,聽得“啪”的一聲輕響,極為細膩,枝頭臘梅又綻一朵,香氣很淡,卻勾人心魄。
   我想了想,沒有別的祝福比這梅花更好了,于是笑了出來。

共 4276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同樣地選題不一樣的筆觸,老師用學校旁邊的舊游廊為主線,記述了教育工作的不易。不同尋常的是一般作者以四季為序,而作者老師卻以二十四節(jié)氣為時間點,敘述了教育工作的日日夜夜、喜樂哀樂。把游廊、教務(wù)、學生、校工、游人等與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容為一體,把自然界的植物自然生長從嫩芽、生長、開花結(jié)果到凋謝,四季更替為配襯,說明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初心不改,也彰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更喻百年大計,教育為先。"和老趙保證我等下就回宿舍休息、讓他放心后獨自坐在廊下,忽然,聽得“啪”的一聲輕響,極為細膩,枝頭臘梅又綻一朵,香氣很淡,卻勾人心魄"。" 我想了想,沒有別的祝福比這梅花更好了,于是笑了出來"?!『梦耐扑]共賞 【丁香編輯 德年黃土地】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德年黃土地        2025-04-14 08:42:38
  同樣地選題不一樣的筆觸,老師用學校旁邊的舊游廊為主線,記述了教育工作的不易。不同尋常的是一般作者以四季為序,而作者老師卻以二十四節(jié)氣為時間點,敘述了教育工作的日日夜夜、喜樂哀樂。
2 樓        文友:德年黃土地        2025-04-14 08:47:25
  " 我想了想,沒有別的祝福比這梅花更好了,于是笑了出來"。本學期的結(jié)束是新學期的開始,年復一年,桃李輩出,老師功不可沒。
3 樓        文友:梅林臻        2025-04-15 10:44:48
  拜讀老師精心創(chuàng)作的《游廊記》隨筆作品,一種心醉其中,情融其內(nèi)的舒爽愜意頓然間撲鼻而而來,為老師精細優(yōu)美的文筆和靈動傳神的文字所吸引。再次致謝老師,感謝精彩分享!
4 樓        文友:盛之閑        2025-06-26 11:05:19
 ?。课冶救瞬皇抢蠋?,這是以我初中老師做模板寫出來的小說,切莫誤會。
共 4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