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見證】【曉荷】由活頁筆記本、走珠筆所想到的(散文)
大外孫女送我兩本活頁筆記本,質地好,硬殼的封面十分漂亮;淡綠色的畫面印著一朵一朵粉紅色的牡丹花,用帶葉的枝條隔開,呈網(wǎng)格狀;上面印著英文字母,我不認識,封底有一段中文:軟線圈裝訂本,國譽(上海)有限公司。
我很喜歡這兩個本子,特別適合我摘記一些詞匯和百度一些常識性的文字。尤其這個本子的質地特別好,我愛不釋手,甚至不舍得在上邊寫字。
小外孫女送我?guī)字徊煌伾闹币菏阶咧楣P,用于讀書做標記,記筆記,特別實用。兩個小外孫女就像柔軟的貼身小棉襖一樣,讓我心里暖烘烘的。她們知道姥姥喜歡讀書寫字,經(jīng)常送給我筆記本、書籍、筆,還有文創(chuàng)小禮物,——我都特別喜歡,也非常實用,讓我的晚年寫作生活增添了時代氣息,分享了現(xiàn)代化新時代文具用品的新特性。
每每拿起筆來,翻開精致的筆記本,就會想起我小時候上學的林林種種,那些記憶是那么清晰,牢牢地印在我的腦子里。困窘的生活,貧乏的文具,見證了那個時代的特征。
那是1958年,我還不滿7周歲,就上小學了。媽媽給我縫制了一個花布書包,買了一個木質的文具盒和幾個本子,加上學校發(fā)的新書,高高興興地去上學。那個文具盒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個刷著淡黃色油漆的文具盒,上面有幾朵小花,盒的蓋子是插在一個凹槽里,蓋子靠外一端上邊有一個半圓形的小坑,用手指頭扣一下,才能打開文具盒的蓋子。有一次,班級進行單元小考,老師把題寫在黑板上,學生們一邊抄題,一邊答卷。這時候,我也許是太緊張了,怎么也打不開文具盒的蓋子,同學們都低頭刷刷地答卷,我的文具盒卻打不開了,越著急,越打不開。這時候,老師看到了我的窘相,趕緊過來幫助我把文具盒打開了。從那以后,我不敢把文具盒關得太緊了,生怕打不開影響寫字。當時我們使用的鉛筆2分錢一根,如果誰有一支帶橡皮的鉛筆,同學們都羨慕不已。即使最便宜的鉛筆也要用到實在拿不住了,才會扔掉。有的同學會找來一個廢筆桿,把鉛筆頭插里繼續(xù)使用,直到用完為止。
當我上三年級的時候,正趕上教育改革,提倡企業(yè)辦學,我被分到新成立的商業(yè)子弟小學讀書。且不說那個年代正趕上困難時期,新成立的校舍是縣供銷社生產資料公司的倉庫,作為我們的教室,各學校分來的學生,參差不齊,分來的老師也是老少不堪。我們的班主任是一位病歪歪的中年女老師,經(jīng)常休病假,代課老師就領著我們唱歌,甚至一整天都沒有老師給上課。我們用的本子是一種帶著草棍的方格本和算術本,每當寫字的時候,就會把那些細細的草棍給劃下來。而且,一個本子兩面用,寫完正面再寫反面。渾渾噩噩地兩年學習生活就這樣度過了,基本知識根本就沒有學到多少。那時候雖然年紀小,還是有理想的,我時刻記著母親的話:“好好學習,不能像你媽是個睜眼瞎?!彼裕伊⒅疽欢ㄒ煤脤W習??墒俏覅s從一個全縣最好的育紅小學分到這樣一個零時拼湊的學校,耽誤了兩年時間,我的心里特別難受,非常懷念在育紅小學的幸福時光。
終于,企業(yè)辦學以失敗告終,我雖然沒有回到育紅小學,卻被分到第二小學,開始了有規(guī)律的學習生活,小學時期的五、六年級是我奮起直追的兩年。我不但認真聽課,按時完成作業(yè),還參加了習字小組,練習鋼楷和毛筆字。這個時候我們的學習用具有所改善,可以用到白紙的田字格和算術本,文具盒也換成鐵文具盒。五年級開始用鋼筆寫字,但是真有鋼筆的學生很少,都是使用蘸水筆寫字,商店有賣蘸水筆的筆桿,很便宜,還有專門賣筆尖的,二三分錢一個。同學們都會買一只筆桿,再買幾個筆尖,用墨水片泡開作為墨水,蘸著墨水寫字。雖然有了白紙本,也舍不得多買,用黃紙裁成32開的紙,訂成一個個本子做為演算和打草稿用。雖然條件很差,但是我學習的勁頭特別足,喜歡這種按部就班的學習生活。
我的努力取得了顯著的成績,1964年,我考入泰來一中,成為了全縣最好的中學的一名中學生,也是我們班考入泰來一中的三個人的其中之一,感到特別幸運。那一年我們班有將近一半的人沒能進入中學讀書,有的重讀一年,才進入初中。
這個時期,我們國家剛剛脫離困難時期,經(jīng)濟、文化都有了長足的發(fā)展。我記得在中央街一個胡同的磚墻上用石灰寫著:“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保ㄉ鐣髁x建設的總路線)還有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把泰來建成魚米之鄉(xiāng)等字樣。
我讀初中了,父親、母親都非常高興。雖然,我又有了弟弟妹妹,我家八口人了,我是老大,我的學習用品能得到基本保證,鋼筆、作業(yè)本、練習本都準備的非常齊全,每次向母親要錢買本或筆,母親都會多給我一點兒,我可以剩下一些,積攢著,買自己喜歡的連環(huán)畫和書籍。我記得我買的第一本連環(huán)畫是《宦娘曲》,我買的第一本書是《紅巖》。我知道母親的心愿,她希望我多讀書,成為有文化的人,彌補她不識字的遺憾。母親的愿望也時刻激勵我好好讀書,多讀書,上高中,考大學。這個美好的愿望伴隨著十五六歲的青春年華,不斷地升華著,希冀著。有時候,我會在校園的大樹下眺望遠處的田野與藍天相接的天際,暢想著美好的未來,尤其看到高中的學長們在樹下讀書的身影,特別地羨慕、神往。
1966年的五月,幽靜的校園發(fā)生了震蕩,以至于到1968年,我們才草草畢業(yè),下鄉(xiāng)插隊,成為一位具有特殊時代特色的知青。那個美好的理想就像肥皂泡一樣破滅了,我們面對的是廣闊天地,是繁重的農耕生活。這時候,我第一次買了帶塑料皮的筆記本,開始寫日記,摘抄報紙上角落里的散文詩或者豪言壯語。我寫詩歌,寫電影觀后感,寫自己的心情。至今,那兩本日記依然在我書桌的抽屜里。
參加工作以后,我利用業(yè)余時間到職工夜校學高中語文;到機關工作后,我讀電大中文,始終沒有耽誤學習,以另一種方式圓了我的大學夢。但是,那是非常辛苦的,一邊工作、料理家務、一邊學習,回想起來都是苦澀的滋味。多么羨慕我的外孫女,她們讀全國比較好的大學,讀研。我一直向往著大學校園里的那種獨特的氣息,那是知識的殿堂?。刃纳钐幙傆幸环N遺憾,是永遠也彌補不了的遺憾,就是沒能在大學校園里讀書。
時光荏苒,轉眼間半個世紀過去了,雖然,我經(jīng)歷了下鄉(xiāng)知青、商店營業(yè)員、商店領導、機關干部和領導干部等崗位,直至退休,那些紙、筆、本子、書籍始終是我不離不棄的陪伴,它們給予我生活的動力,給予我駕馭生活的智慧和力量。
我感恩時代,是那些艱難困苦,磨練著我成長;是那些困窘培植我的理想和追求;是那些默默無聞地學習、寫作涵養(yǎng)了我的性格和智慧。雖然我早已年過古稀,我依然像一個小學生一樣,學習古詩詞,做讀書筆記,把退休生活的閑余時間用來學習和創(chuàng)作?,F(xiàn)在,我可以嫻熟地使用電腦直接寫作,使用手機里的微信、抖音、美篇等發(fā)表自己的作品。那些書籍和筆記本堆滿我的書案,依然是我的最愛,是我學習、構思、創(chuàng)作的重要文具。它們是我文學夢的載體和寶庫;是我學習、創(chuàng)作的積累與見證;是載我徜徉于知識海洋的舟船。我與時代同步,我與歲月共進。
2025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