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思】長走廊上的舊時光(散文)
母親過世后,我去城里跟父親生活,就住在套間的外間。里間是另一個單身漢住著。里間的出進要經過外間,外間到廚房打水則要經過里間的屋子。
父親住的外間靠走廊,一間十平米左右的屋子,擺下一個床鋪,一個書桌,兩三個放衣物、被褥的木箱子,幾乎沒有轉身的空間。父子倆擠在一張床上睡。
里屋住著的單身漢,未婚男青年,忙著找對象。有一天,他把里屋的房門加了一道鎖。這門上的“鐵將軍”,讓父親的用水很不方便。有一次,父親與“鐵將軍”打了起來,且打敗了“鐵將軍”。男青年回來,看到躺在地上的“鐵將軍”,自然是氣急敗壞,當即要跟父親比劃。
自那之后,里間的房門不再上鎖。但是,父親給我一條“鐵律”——里間的所有物件,都視若無物。少年的我,很少進到里間去。偶爾進去打水,看到了書桌玻璃板下壓著的錢幣,知道那是人家故意設置的誘惑,我真的做到了不為心動。
同是單身漢的另一個男青年,性格耿直,好打抱不平,且敢于跟領導“諫言”。在“鐵將軍”問題上,站在父親一邊。時間一久,彼此欣賞,就成了“忘年交”朋友。
“忘年交”結婚生子之后,父親簡直把他的小女孩當成了自己的親孫女,時常去抱著逗著,時常給她買玩具、買零食、買這買那。我也喜歡她,放學后就帶她去公園看滑旱冰看螞蟻搬家看東看西。
小女孩剛剛學會走路的時候,父親有了一個完整的套間。小女孩經常捧著一個綠色的搪瓷小碗,一搖三晃地走過長走廊,踢開我家的門,然后爺爺叔叔地又甜又嫩地叫著,不客氣地要我們把她抱上那條她專用的高椅上,與我們“同甘共苦”——吃飯。那胖嘟嘟的樣子,真是好可愛。她家有時讓她把好吃的菜帶過來,有時候她沒過來吃,父親一想起,就把好吃的菜給送過去。天長日久,漸漸演化成每日每餐相互送菜的習慣。這一送,就是十多年。
住在我家隔壁的,就是長走廊最里頭的“大戶”人家。他家住大戶,應該是人口多,兩口子帶三個大男孩。男主人是退伍軍人,在一個廠子里當了干部,儀表堂堂,氣度不凡。女主人是“會計”,好像業(yè)務上很“精”,小院子的人對她格外尊重些。
“大戶”人家的老二,跟我同學,玩得很近。玩得近,并不完全是因為同學關系,而是他在“大戶”人家是最樸實的一個,而且最為勤快,也最和善。
我們玩得最多的,是趁著父母做午睡的時機,偷偷摸摸把他們的自行車推出小院,在馬路上、操場上撒野一般地騎行。因為個子矮小,跨不上車輛橫杠,就在橫杠下的三角區(qū)伸腿過去,照樣騎得飛快,就像草原上的騎手,身子懸在馬的一邊撿取獵物一樣。
那時候,住在我樓下的大女孩,本跟我沒什么瓜葛。她比我低一年級,個頭比我高,模樣也算得上洋氣,因為經常在一起做過家家游戲,那是非得男孩女孩一起玩的。而她經常被派對給我,幾乎形成了慣例。她倒是不計較,學著像大人那樣,買菜、切菜、燒火、做飯等家務事。我們兩個人配合得挺默契,大人們總是在一邊看熱鬧,有時也開開我們的玩笑。
她那時候總是愛流鼻涕,吸鼻子,有時候清鼻涕就隨之上下伸縮,甚至用舌頭往上舔一下什么的。所以大人們開玩笑時說,你們兩個“結婚”,男的什么都不要送,只送一條揩鼻涕的手娟就行了,弄得我們很不好意思。后來,年齡再大些的時候,男孩與女孩就不怎么講話,我們之間的“閑話”也煙消云散。
還有一個小白胖姑娘,是住在樓下的“大戶”。她有一個灰綠色的皮球,跟排球差不多大小,球的表面有著許多細小的顆粒,增加摩擦力。在屋頂平臺的墻體拐角處,霹雷針的鋼條形成了一個“籃筐”,我們就往“籃筐”里投球。在我投籃時,皮球突然間發(fā)出“噗嗤”的泄氣聲,瞬間圓鼓鼓的皮球變成了干癟的灰綠色橡膠皮。仔細一看,皮球上出現(xiàn)了一個小口子。然后,就看到了地上不顯眼的小玻璃渣,無疑,是它惹的禍。
“小白胖”姑娘當即臉色難看,說這個皮球是她的生日禮物,要十塊錢。我覺得難以推脫干系,就答應賠償一個新皮球給她,不過,時間會要等半年,因為父親每個月給我的零花錢只有兩元,等我積攢夠了就買一個。
過了幾天,父親問我是不是把“小白胖”的皮球弄壞了。我承認了。父親問我為什么不主動說,人家父母找上門來了。我想解釋與“小白胖”半年的約定,不等我開口,父親對我一頓操作,我也就懶得再去爭辯了。不過,皮肉之苦換來了父親買來了一個新皮球,那個被扎破的舊皮球被父親用香蕉水打了一個補巴,打上氣,歸我玩,也很不錯。而且,我那半年的零花錢,照樣可以買零食吃,沒耽誤。
小院開放的長走廊,家家戶戶的煙火氣息,女人的家長里短,男人的葷素玩笑,都盡收眼底。每天早晨,父親會在五點半雷打不動地帶著我晨跑;講究些的女人,端著一個蓋著木蓋的搪瓷痰盂,到小院一角的廁所傾倒不潔物,在水龍頭下清洗;有幾個愛學習的孩子,到屋頂平臺大聲朗讀課文;勤快如“大戶”家老二,早早地買了全家的油條、豆?jié){回來……
天氣好的時候,有人蹾藕煤,曬干之后作為生火煮飯的燃料。遇到六月天,天氣說變就變,一旦烏云翻滾,小院的人一聲喊,全部都會來幫著收拾藕煤。
屋頂天臺是小院人自發(fā)聚集的地方,一般是熱天的時候。傍晚時分,父親會帶我在那里洗澡,洗衣物的水,早早地潑在地面上有助于散熱。等夜開始涼了,家家戶戶背著竹鋪子、篾席子來到天臺睡覺。當然,女人似乎不太怕熱,幾乎沒人上來。
看著滿天星光,拉小提琴的大哥哥會背誦日本電影《追捕》里的臺詞:杜丘你看,多么藍的天啊。一直走下去,你就會融化在藍天里,走吧,一直向前走……我們會想起電影里的天臺,跟眼前的天臺做些比較,只是沒有人往天臺邊緣走去……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小院的二層樓房變成了五層兩單元的住房,辦公樓也是五層,沒有了長走廊,沒有天臺,地面上的坪地也很小,幾乎是出行的過道。
房屋格局的改變,生活的味道也隨之變化。長走廊上的家長里短、串門吃“百家菜”的煙火味道,煙消云散。家家戶戶回家關門閉戶,察覺不到鄰居間的生活溫度,小院冷清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