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曉荷·過往】語文(散文)
現(xiàn)在想起來,每個人對于少年時代的科目,并不一視同仁。比如我,對于語文,就視同父親、母乳、補中益氣的同仁堂好藥。數(shù)學(xué)形同君子懷器,學(xué)成則如楊過、郭靖,可殺人于忠厚柮樸之中。英語則像個外來的,洋氣有之,偏頗有之,總不怎么順氣順眼。
一
中專一年級的蘇式教學(xué)樓,在九月的熱氣中,表皮更黃而皺。不知為什么,那語文課總安排在這種昏昏欲睡的夏日午后。夾在木棉樹、白玉蘭高大身軀上無邊無際的蟬鳴的海里。
初初來石門,我那時自作有懷鄉(xiāng)的多情。多余的愁意像流行病毒,不多不少,不時縈繞我。在作為考查科目的語文課上,惆悵勁更上頭,仿佛占領(lǐng)了班上大多數(shù)的男生。
好在十個女生顯得十分晴朗,像十朵夏花,不均勻地分布在一樓教室的前部,日花閃爍,總有一兩粒來刺我的眼,讓我欲睡不得。
在這個鋪墊之后,靜靜地,就來了一只“白蝙蝠”。
我這個人時而敏銳,時而木訥(當(dāng)然,最好是敏于行而訥于言。但我一個十五歲的小子,怎么做到呢?)。那時,作為小孩的我聽見教室內(nèi)外的一切聲沉淀了下來,仿佛很重地落了地。我在班里倒數(shù)第二排的課桌上,抬起了我少年敏感的眼光,像如今電影喜歡用的大制作,就用上了一個廣角又景深深的長鏡頭。
經(jīng)過幾十年了,今天看來,鏡頭里的女老師很新,很80年代,很廣州,很明亮,很語文。她扶了扶她明亮的臉上略大的明亮的眼鏡,就已經(jīng)表示看了我們?nèi)?0個男孩女孩,并且相當(dāng)于打了個很秘密的招呼了。她然后轉(zhuǎn)過身去。
“我姓閔?!崩蠋熮D(zhuǎn)過來說。她體貼地指了指黑板上剛剛寫的。那聲音也一樣的,很新,很明亮、語文。我從此覺得多認了這么個新鮮、勻稱、款款大氣,而又美好的字和姓。以及人——剛教書幾年,就要熟起來的女大學(xué)畢業(yè)生。
她低頭輕理其實已經(jīng)齊整的課本、講義,這時,我才閃過一個詞:蝙蝠裝。
蝙蝠可以這么明亮,又新鮮。像高潔的鶴暗暗翕動燦爛的羽毛,連同空氣。在這溫潤的流溪河畔。我想。
二
閔老師看起來有許多新衣裙。從夏到秋(好像沒到冬,因為沒她著不輕曼、明亮衣衫的印象),她一方面教我們課文,一方面像極出色的扮個時尚優(yōu)秀美麗女語文教師的好演員。
我有時感覺到她的打扮會發(fā)出新鮮空氣,影響我們的呼吸,但又極有利于語言文字的學(xué)習(xí)。比如,《風(fēng)景談》一課。
依舊在午后,天氣已處于夏秋之交。大自然換季一如天空的改朝換代,所發(fā)出的悶熱不明不白。
閔老師要我們先默讀。我試了幾次,要很用力地用眼光、心力按每個字。但可能我前天晚上睡不好。夢里混進來太多的,從北江和西江用駁船從遠地拖來的“噠噠”聲。因而,每行字每段字用目光掃過之后,腦子里的雜念不停地跳。有幾次跳向南窗外的紫荊去了。
我的不穩(wěn)定的眼光甚至有幾次跳向班上坐前頭的小巧女生上去。她們的手那么小,那么可以用之指著課文來默讀,以致于我陷入哲學(xué)的深思。這時,突地才發(fā)現(xiàn),閔老師明媚的衫裙在教室里巡航,并且發(fā)出指令:大家要帶著問題看,先看課后的思考題,一會我們來提問、討論。
我的思考之劍這才振作起來。
三
教室里夜一樣的。綠風(fēng)扇將這夜忘乎所以地攬,將窗外的七里香花氣、腥氣的新鮮日光,與泛青又嗡嗡叫的熒光燈光混一起。我們各人頭頂一片和祥、靜穆。情同須彌之地。我身邊的杜暉似已入定。帶著我也進入夜的深地方去。
“好了。大家看,分幾大段?”老師說著,大家就從教室的夜海里參差地抬起頭。
自然就有幾個同學(xué)爭先恐后地舉手回答了。
每個學(xué)校、班級總這樣有積極的同學(xué)。
這種事當(dāng)然不需要我。對于上課、生活,甚至去食堂吃飯和睡,我總退在極后地方,像全班全校的觀察者、裁判。
事情解決之后,閔老師對著先前的板書分析開來了。
四
一切語文老師都有“毛病”的。都恨不得每段文字從史前講起。所幸,像校道前間在千扭百轉(zhuǎn)的千層柏的辛氣里的千里香的新花芽,像閔老師形同滿月發(fā)著白光的臉一樣,有尖尖的新意,但又干凈、節(jié)制。課堂上,像教學(xué)樓前的迎春花一樣簡要又泛著明黃鮮亮地講了作者——茅盾先生的生平成就,就進入分層的細釋了。
五
我現(xiàn)在百度,那里面說是寫了六個畫面。又高蹈撥節(jié),講是歌頌了人類精神云云。
在今日的回憶里,那時間的我像是個別的人——一個云里霧里的十五歲男生,他故作老成,心里卻有千匹野馬狂奔。
他先是死死陷在文章開頭他反復(fù)切入又彈出的“沙漠”“戈壁”。沙漠他并無有去過,戈壁也未曾。他就由此及彼,想到大埕的十里海灘、沙田。那金黃的細軟的沙路,近午,他每次挱(耙)草回來,背個沉沉的竹筐子,淺一步深一涉,又極燙人的光腳。至于戈壁,則如秋后去大泊山放牛,大尖上烏褐的過了火一樣的峭壁。那一片草,總要幾株抱一起迎著風(fēng)倔強地貼著地,仿若火燒過一般枯干。
那能美嗎?少年想。
六
少年又分神了。他靜靜地形似專注地又去看那幾個小巧的女生。她們的衣服那么小。少年看了一眼,又聽見雀鳴,就又透過極高的褚色木窗,去看南面的天,看一棵遠的木麻黃樹。那樹在夏風(fēng)里,在操場近外圍墻的跑道邊,細的針葉垂垂團團,顫動著,像個個唐代侍女的鬢發(fā)。
“誰來讀這段?”突地,少年人緊張起來。
“然而,你忽然抬頭看見高高的山壁上有幾個天然的石洞,三層樓的亭子間似的,一對人兒促膝而坐,只憑剪發(fā)式樣的不同,你方能辨認出一個是女的,他們被雨趕到了那里,大概聊天也聊夠了,現(xiàn)在是攤開著一本札記簿,頭湊在一處,一同在看,……”卻不知為何,在一兩個同學(xué)讀過之后,老師接著讀。
少年人得以天馬行空,身心松了下來,那個“一對人兒”以及“長凳”讓他反復(fù)在腦子里構(gòu)圖。
一直到了今天。
七
后來,也是在張長凳上。在少年所在企業(yè)的黨校,少年見個老師姓閔,就看看人,覺得輪廓上大體與自己的語文老師無異。(只那光芒散在歲月,線條依舊干凈,卓然。)于是問:您從前在石門?
“是?!?br />
“教語文?!?br />
“是?!?br />
“那我是您的學(xué)生?!闭f間,要來講話的領(lǐng)導(dǎo)就進場了,少年急轉(zhuǎn)大教室的前面去。
那老師也不知怎么,只覺得平淡如水,如常。無驚無喜一樣。清湯寡水。遠有君子風(fēng)。讓少年想起老師教一首詩(夢游天佬)的意味。少年想,大致是老師只教我們只一學(xué)期的緣故。
八
這樣子,少年人就愈懷念另一位語文老師。
依舊也是一副眼鏡。但是中年的眼鏡。框顯得有些厚重,質(zhì)地好。框后的眼光,熱情,厚重,溫潤,像一首詞。
那是在一年級下學(xué)期,老師照例在印象中的午后到來。他衣著工整,夾在臂彎的教材也工整。從教師辦公樓通向我們的泛黃的長走廊走來,很像一部經(jīng)典電影懷舊的開頭。很歷史,又語文。
老師端正地站在講臺正中,真誠的笑意和莊重充滿全教室,按下了我們課間噪鬧后的余波。窗外的云、迎春花、蟲鳴、小雨、和風(fēng),及濕潤的三月的空氣,都安靜、安心了下來。(確實有一種定力,不是我胡謅。建雙似用一個貼切的詞形容過。)
“我叫吳津芷?!崩蠋熣f。
這讓人想起:岸芷汀蘭。
九
吳老師上課,總是很早來,壓著前一堂的尾巴,有時竟要站在門外的廊道謙恭地等上一節(jié)的老師完全離去。
他在我們下課后的歡騰打鬧中,用力地工整地像織布一樣,板書。像我們大埕“好種做”的庭忠伯對于田園的耕作。待上課鈴正式響起,黑板南角,已經(jīng)很像插了整齊秧苗的青青之地。一只只娟秀的粉筆字都長得茁壯、有生命力。
“上課。”
“起立!”班長維才喊。
“老師好!”我們。
“同學(xué)們好!”老師。
十
吳老師說“同學(xué)們好”與別的老師不同。并不像禮節(jié)性程序式的,卻像個年長客氣的親戚真誠的問好。每個字都很有力的。但是是有口音的。有口音因而使每個字都獨立,有生命和熱氣。
“我的普通話不標準,所以我就多Xia(寫)一些?!崩蠋熣f著,似有些歉意。
他是從東南亞一個國家回國的,在那里排華之后。(他說的可能是那個國家標準的華語。)
十一
吳老師說多Xia一些,并不是客套、敷衍。
一日,午后,他像個音樂老師一樣,帶來個好長好寬的紙卷。用個巨大夾子夾在可以升降的黑板上,升到頂,紙板的下端是接了又接,幾乎很近講臺的水泥地。
那上面的字,用毛筆寫滿,又有力,又齊整,像長勢好的稻麥苗子。
這是老師自己寫的關(guān)于詩的講義。
十二
我們那時用的教材很不統(tǒng)一。有些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的高等教育教材,有些是本校老師自編的(甚至是油印的)。語文教材是十六開本,是中等專業(yè)教育的正式教材。
那教材在一個單元與另一個單元中,有一個講座。教材里只幾頁。老師卻自己寫了比教材長好幾倍的講稿大綱。
那單元間的的講座,大致不是重點、正課。語文也不是考試課(考試課如專業(yè)課,期末總評打分??疾檎n如政治只打優(yōu)良及格不及格),老師卻用了好幾節(jié)大課(兩小節(jié)連一起)來講。
建雙后來說:講得真好。
十三
講得真好,卻少有人聽。
一部分同學(xué)習(xí)慣于在副科課上寫作業(yè),一部分看借來的書(武俠、瓊瑤、亦舒、舒婷、科幻之類),一部分用只手掩著額頭深思,隔一陣就睡過去一陣。
班上,男女生似矮下去一些。這樣,建雙,杜暉,陳欣,我,還有個別幾個的同學(xué),就顯得十分挺撥,像一棵棵秀木,?立在如夜如海如歌如謠的詩詞講座中。
十四
老師說,詩歌有三美: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老師說,這是聞一多先生的概括,并分別舉了例子。后來,分節(jié)來講,講到了古詩,可能又講了些“詩言志”、“緣事而發(fā)”(不記得是否講興觀群怨)??傊窒到y(tǒng),又有例子,娓娓,如大埕溪水。
十五
津芷老師是語文教研組長,高級講師。他大概看出我們不上心,就笑笑地說:大家以后要參加工作,聽說讀寫對工作好,大家要認真聽講,學(xué)好語文。既又講了一些師兄姐得益于筆頭口才功夫的成就。
為了提高我們的聽說讀寫,他又額外想了辦法。先是要我們聽寫。老師說,大家要學(xué)會聽各種普通話(我之后再無聽人這么講)。
十六
語文雖說是考查課、副科,但吳老師教起來比考試科還嚴。我們那時也就讀高一的年齡,他真當(dāng)我們高中生一樣來下功夫。
我到現(xiàn)在還記得每節(jié)語文課前的聽寫。語文的聽寫現(xiàn)在想起來并不似英語的聽寫那么難,但就這個不難才讓人難堪。說真的,我沒有一次得滿分的。要么寫錯,要么不會寫,要么跟不上讀的速度。
那時,真羨慕一對女生。她們竟然又同桌。一個是艷梅。她是北京人。她那時總喜歡留短的頭發(fā),又往上梳,身裙、走路總十分干凈利落。她的說話好像與我們一切人不同,又清晰又自然。并不像我們在電影電視上看到的北京人那樣總卷著舌或是連著講好幾個字,還“兒”化得變了音和字。她說話像小溪流水,嘩嘩的,瀝瀝的,似每個字都在空氣中有生命、生氣,發(fā)著青春的光和自然的氣息。一個是老農(nóng)。南寧姑娘。她唱歌好、英語好、體育好。她不時在教室里只一二個人時。悠悠的,先是哼,慢慢地就唱起來了。英文歌、流行歌、粵語歌?!扒飦硪睬锶ァ薄癳delweiss,edelweiss”“走過一片蘆葦坡”……什么的。字正腔圓。
不知怎么的,津芷老師就知她兩個普通話好,成了半個小先生,不用聽寫,由她們來讀一段文字,我們一眾男生女生就或摒氣聆聽,或伏案疾書,或搔頭撓耳。一時寫不出,就死盯她兩個,她們就會意地又念上一遍、二遍。
十七
吳老師說:字是文風(fēng)。于是就要我們練字。
老師對我們采取了無政府主義的方法。他說:你們?nèi)ベI自己喜歡的字帖。
一時,我們班里成了字帖的海洋、練字的操場。華明幾個有龐中華先生的。雖然內(nèi)容多是格言警句,但我卻不喜歡。勝利有本行書硬筆帖子,好像是唐詩宋詞。內(nèi)容好,字也和氣好看。勝利幾乎可以很接近地臨出來(所以,后來我請他為??滔灱垼?。應(yīng)該還有曾景充老師(他后來是我的老師)、田英章、周慧珺(大家)、汪國真(就是那個詩人)的。我從那時起,開始買書法的雜志,并喜歡寫上一些繁體字。
眾多書家中,我于梁鼎光、楊再春先生得益受教最多。
建雙是我們班的奇才全才,又兼一身俠氣。他不單不用怎用功就學(xué)習(xí)好,籃球、象棋冠于全校,更寫字好看。筆畫沉著爽利,結(jié)體開章大氣。我一日,就見他有本肇慶梁鼎光先生用鋼筆臨名碑名帖的書。那本我在中專是用功甚多。
楊再春《行書章法》是從捷東兄處得來。幾乎拒為我有。書尾附的《蘭亭序》不知伴我多少個安靜的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