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xué)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xué)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xué)網(wǎng)首頁 >> 秋月菊韻 >> 短篇 >> 雜文隨筆 >> 【菊韻】人生的撲滿(隨筆)

編輯推薦 【菊韻】人生的撲滿(隨筆)


作者:晨風的書屋 布衣,152.7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69發(fā)表時間:2025-04-08 15:02:54

在我家的書架上,靜靜地擺放著一個不起眼的儲蓄罐。那是兒子剛上小學(xué)時,我為了培養(yǎng)他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xí)慣,特意挑選的一份禮物。因為兒子屬豬,當時便買了一只嘴角上揚、眼角瞇成一條縫,笑得憨態(tài)可掬的小豬儲蓄罐。自從這個小豬儲蓄罐入駐兒子的書桌后,兒子每當手中有了零錢,他都會習(xí)慣性地投進小豬儲蓄罐里。
   這個儲蓄罐,設(shè)計得頗為巧妙,底部藏著一個小巧的蓋子,而左耳位置則開了一道狹長的口子。每當兒子想要買些什么小玩意兒時,便會鄭重其事地打開儲蓄罐底部的蓋子,小心翼翼地取出幾個硬幣,那份認真勁兒,讓人忍俊不禁。如今,那些分幣依然靜靜地躺在小豬儲蓄罐里,多少年來,它見證了歲月的流轉(zhuǎn)和兒子的成長。
   回想起我的童年時代,那時,我的零花錢,都是小心翼翼地存放在一個小鐵盒里。那個小鐵盒雖然不大,卻承載著我童年的許多夢想和希望。每當有了沒用完的分幣,我都會輕輕地放進盒子里,聽著那清脆的叮當聲,心中便充滿了滿足感。久而久之,這個小鐵盒也變得越來越沉重,仿佛裝滿了我童年的所有快樂時光。
   說起儲蓄罐,我不禁想起了我國古代的一種儲錢器具——撲滿。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勤儉節(jié)約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先民們?yōu)榱藘Υ驽X幣之便,用陶土制成罐形,或匣形的器具,頂端開一條狹口,方便投入零散銅錢。有的撲滿腹部還開有一小眼,用以系繩懸吊于梁上,使用起來,既安全又實用。
   關(guān)于“撲滿”這一名稱的由來,我曾一度感到好奇。后來,在翻閱了一些資料后,才恍然大悟。原來,在中國古代長達兩千多年的時間里,流通的是方孔圓錢。那時的儲錢器具,無論形狀如何,都只有裝錢的入口,而沒有出口。一旦錢裝滿了,人們需要使用時,便只能將其敲碎取之?!皾M則撲之”,故名“撲滿”。
   在計劃經(jīng)濟的年代里,人們的收入雖然不高,但物價也相對便宜。我還記得那首耳熟能詳?shù)膬焊瑁骸拔以隈R路邊,拾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叔叔拿著錢,對我把頭點,我對叔叔說了聲,叔叔再見。”由此可見,那時的分幣,含金量很高,一枚小小的分幣,都能買到許多東西。孩子們撿到分幣,都會像撿到寶貝一樣興奮不已。
   然而,如今的分幣,已經(jīng)不再是人們青睞的對象。隨著物價的飛漲,分幣逐漸失去了流通價值,退出了歷史舞臺,變成了收藏品。但分幣留給我們的,遠遠不止它的流通價值。而是它見證了人民生活的變遷,從貧窮到富裕的軌跡。分幣的消失,仿佛是時代的一個注腳,它時刻在提醒著我們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
   如今進入信息時代,很多孩子不知道什么是撲滿了,但是,撲滿這個看似簡單的儲錢器具,卻像是一位智者,向人們靜靜地訴說著生活的哲理。生活中許多看似宏大的東西,最終都取決于細微之處。就像撲滿里的錢幣,一枚枚微不足道,但能積少成多。古人所云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保菍錆M精神的最好詮釋。
   記得魯迅先生曾經(jīng)說過:“一滴水在顯微鏡下也是一個大世界?!比耸篱g有太多東西太渺小、太卑微,如一枝一葉,容易被人忽視、遺忘。然而,真正的美,往往蘊藏于這些新生的枝頭、萌發(fā)的綠葉之中。中華的文化,就是這樣的一種美。它的細膩、它的深邃,讓人無所適從,反而覺察到自身的卑微,從而感慨世界的博大。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边@是許多人耳熟能詳?shù)母裱浴H欢?,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句格言卻常常被人們忽視。人們往往只關(guān)注那些轟轟烈烈的大事,卻忽略了身邊的小事。其實,人生就像是一個撲滿,它積累著你每天的一言一行。生活中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步腳印。那些日復(fù)一日的堅持,最終會推動你走向成功的彼岸。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這是許多人都知道的基本道理。但要達到這樣的境界,卻需要一顆始終如一、靜如止水的心態(tài)。在浮躁不安、急于求成的生活中,許多急功近利的人,卻忽視了這個最基本的道理。他們渴望一蹴而就的成功,卻不愿意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他們忘記了,成功是孕育在平時的分分秒秒、每一時刻的積累之中。
   撲滿,這個簡單的名字,提醒著人們要珍惜每一份積累,懂得適時取用,不可貪得無厭。撲滿,不僅僅是儲錢的工具,更是先民們智慧與勤勞的象征。它提醒我們,要珍惜每一份微小的積累,要堅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夢想。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無論生活如何改變,撲滿精神都將永遠伴隨我們,激勵著我們不斷前行。
  

共 1760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這篇散文像一枚被歲月擦亮的分幣,儲蓄罐串起三代人的光陰。從兒子的小豬存錢罐,到作者童年的鐵盒,再到古代的陶土撲滿,錢幣叮當聲里藏著中國人的節(jié)儉基因。最妙是把撲滿升華為人生隱喻——每個日常選擇都是往里投幣,碎罐取錢時便是量變到質(zhì)變的爆破。 文字如老式存錢罐,樸素質(zhì)感里透著智慧包漿。小豬存錢罐的憨笑、計劃經(jīng)濟時代的兒歌,這些具象記憶像硬幣上的花紋,讓抽象哲理有了溫度。魯迅名言和古詩引用不是鍍金,而是讓傳統(tǒng)智慧與當代生活發(fā)生化學(xué)反應(yīng)。 主題是給"快時代"開一劑慢藥方:成功不是掃碼支付的即時到賬,而是零存整取的生命定投。消失的分幣與永恒的撲滿精神形成張力,提醒我們:真正的富裕不在賬戶數(shù)字,而在細水長流的積累里。 期待作者繼續(xù)做生活的"儲蓄達人",用文字收納更多被忽略的珍貴"零錢",讓讀者在電子支付時代,重新聽見硬幣落罐的清脆回響?!揪庉嫞簶犯琛?/div>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樂歌        2025-04-08 15:08:39
  文章從作者兒子的小豬儲蓄罐入手,回憶了自己童年存錢的鐵盒,引出古代的撲滿,再結(jié)合時代變遷,分幣的消失,最后上升到人生哲理,強調(diào)積累的重要性。主題明顯是關(guān)于勤儉節(jié)約、積少成多,以及珍惜微小事物的重要性。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
共 1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