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風車木柄與自行車齒輪(散文)
周末到了,正是人間最美四月天,名不虛傳。我出門,轉(zhuǎn)身對兒子講:“今天不上學,任務不多,兩頁語文,兩頁數(shù)學。你的語文已經(jīng)完成,再把數(shù)學做完就可以。”
現(xiàn)在“雙減”,正常情況下,兒子的作業(yè)在周五就可以完成。他讀一年級,作業(yè)量不多。作為家長,肯定希望他打下堅實的基礎,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將來有一番成就。到了周末,可以玩,也可以學,每門學科兩頁,完成即可,但從早到晚都在玩,身為教師的我,實在看不下去。
聽了我的話,兒子塞了一塊餅干到嘴里,含糊不清地回答:“好的。爸爸,你放心出去送姐姐。我在家里一定乖乖的,認真完成作業(yè)?!?br />
除了兒子,我還有一個女兒,正讀高中。她的學習任務重,學習時間緊,我需要抽出時間照顧她。兒子在家,有岳父母照看安全。
一個多小時后,我回到小區(qū),坐上電梯,拿出鑰匙,打開家門。“咔嚓”,聽到響聲,家里咚咚咚,一片嘈雜,兒子氣喘吁吁地回到書桌前,趕緊拿起《新領程》——開學初,我從書店給他買來的同步練習。
我一邊走過去,一邊張嘴問兒子:“作業(yè)做完了沒有?做好了拿來給我檢查一下?!睆膩?,我不光要求孩子做完,還得檢查,題題弄明白,這至關重要。如果只是完成,卻不去掌握,那等于一切白做。
兒子的眼睛里閃過明顯的慌亂,結(jié)結(jié)巴巴地回答:“還沒有,一下子就完成?!?br />
我抽出《新領程》,一看傻眼了,壓根沒有動手,前面的頁碼尚是我批改后的痕跡,標注日期,訂正完成,新的兩頁還只做了一個小題,字如蝌蚪般歪扭,其它的一片空白,如同春天尚未播種的田野。
小時候,田翻了,卻沒種。我問爸爸:“要是不種糧食,會怎樣?”爸爸摸著我的頭跟我講:“孩子,你知道嗎?不播種就沒有收獲,到時候全家餓肚子,問題就大了?!彪y怪,爸爸一直那么勤勞,風里來雨里去,早出晚歸;大雪天也不休息;傾盆大雨中,也披著簑衣出門……
現(xiàn)在,我這兒子卻一點不懂這個道理?只是貪圖玩樂,玩得天翻地覆,卻不知道主動完成作業(yè)。每天晚上放學回家,都要我一再提醒,才不情不愿地拿起筆,嘟嘟囔囔地說:“做作業(yè),就知道天天做作業(yè)。”
現(xiàn)在的他,又一次印證這個模式。我氣不打一處來,怒火自丹田直竄天靈,化作掌中雷霆。沙發(fā)上,恰好有兒子的玩具——風車,木棍作桿,塑料為扇。
我想都沒想,直接抽出來,一聲大喝:“過來,你給我過來,把手拿過來。”
兒子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走過來,雖然如同蝸牛,膽戰(zhàn)心驚,但還是挪開腳步。他還小,只有七歲,在我這個父親的淫威下,依然十分害怕。畢竟,我真不跟他“開玩笑”,動手絕對說到做到。
家里緊張起來,連空氣都變得小心翼翼。電視機無聲地黑著屏,掛在墻壁上;櫥柜擺在角落里,不發(fā)出一點兒聲音;窗外的鳥叫聲似乎都停了,不敢再鳴叫,生怕殃及池魚。
我舉著“風車”,掄起木柄朝兒子手掌打去,一下沒敲著,兒子的眼睛里全是驚恐;再來一下,還是落在旁邊,兒子的腳都在顫抖,如同置身寒冬,盡管此時的日歷標明著“清明”節(jié)氣,天氣轉(zhuǎn)暖,太陽升溫,大家都穿了薄外套;再來第三下,“啪”的敲在手掌上,兒子的眼淚飆了下來,如斷了線的珍珠,滴在瓷磚上暈開點點水痕……
我扯著兒子的衣袖到跟前,厲聲問他:“你剛才到底干什么去了?”
兒子小聲地回答,伴著抽噎的哭聲:“我……我剛才看電視了。”這個娃,我一直監(jiān)督他,怕他看電視沒完沒了,規(guī)定每天最多半小時,避免給眼睛帶來巨大傷害。
可是,除了在我身邊,他對這規(guī)定并不遵守。春節(jié)時,我和妻子都在縣城,他跟著岳父母在鄉(xiāng)下,看起電視常天昏地暗。某次,鄰居遇見他,跟他開玩笑:“子沫,你看了多久電視了?你爸爸不是今天要回來嗎?”
兒子頭也不抬:“現(xiàn)在還沒回來,先看下再說?!?br />
他就是這樣,喜歡電視,沉迷其中,沒有自制性,追看《貓和老鼠》不放。雖然這動畫片經(jīng)久不衰,也是我曾經(jīng)的最愛,但凡事適可而止。
我站起來,摸摸墻上的電視機,有些發(fā)燙:“以后,要看電視。在半小時內(nèi),不是不行,但是先得把作業(yè)完成,得到我的允許才行?!?br />
“知道了?!?br />
我揮揮手,兒子回到書桌前,拿起筆,認真做作業(yè)。兩頁數(shù)學,其實要不了十分鐘。似乎一下子,他已經(jīng)把《新領程》拿到我面前,我拿出手機,點開“作業(yè)幫”APP,掃一掃,屏幕上閃現(xiàn)出“你真棒,全部正確”的字樣。
這兒子認真起來,真不笨。這下,他得到最終的自由,可以肆去樓下的公園,騎著自行車瀟灑去。
我站在窗臺邊,注意著兒子的一舉一動。這家伙,騎著一輛小號自行車,紅色的,非常顯眼,雙腳像安了發(fā)動機,拼命地踩。車子像百米賽跑般,飛了出去。一會兒,旁邊來了幾個玩伴,又停下來,摘起紫色地丁,勾了起來,玩得不亦樂乎。
看著他快樂的身影,我在想:他實在太虧。作業(yè)還是兩頁,一點沒增多,如果認真完成,就可以放肆地玩,找到童年的快樂。懶惰讓他選擇拖延,先玩一小時。不用猜也知道,這個小時里,他玩的質(zhì)量一點也不高,提心吊膽,時時觀察門外的動靜,擔心我殺個“回馬槍”,最后還挨了一頓揍,作業(yè)一點沒少,說不定下次挨罰——不減反增……
怎么算,兒子都是虧!其實,何止是童年的他,我們這些成年人,又何嘗不在很多事上犯同樣的錯誤,“虧”得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