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首頁 >> 東籬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見證】【東籬】避雨(散文)

精品 【江山·見證】【東籬】避雨(散文)


作者:韓格拉圖 舉人,4515.23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560發(fā)表時間:2025-04-03 07:10:50

我沒有一把油紙傘,行走在江南霏霏細雨里,但始終是我羨慕的文學意象。我是普通人,一個生活在繁華都市的謀生者,雨來了,習慣性地避雨,也喜歡從避雨的瞬間捕捉那些雨染的風景,借著避雨,想著一些塵世的事。避雨,是不得已,但避雨處卻像一個個驛站。
  
   一
   清晨,先下了一場雷陣雨。雨過天未晴,薄薄的云,像一層糊煎餅,攤在天空的鍋底。太陽只出來一下,像只雞蛋,被快手的風涂抹在煎餅上,轉瞬不見了。
   我想,這正是個去田里的好機會。這雨,有灑水車的效果,天地間頓時干凈了許多,微風輕拂,纖塵不動。
   我大步流星地來到田里。最近雨水足,那些熬過嚴冬的發(fā)芽蔥,葉子長胖了,像滿街流行的女子的闊腿褲。圍墻根下的蠶豆長勢茂盛,蠶豆花開,像一只只隱蔽的花蝴蝶,蓄勢待飛。還有各種隱姓埋名的野草,拿出喧賓奪主的架勢,從壟溝登頂壟上。尤其是長在生菜或者菠菜根部的小草,有的還舉著一朵小紫花,懷春的小模樣,讓我有些傷感,欲拔不忍。這幾年,我?guī)缀醯嗽姾瓦h方,卻沉迷于眼前這一畝三分地的茍且。讀了懷才老師的《春起田園》,我再次意識到,這一方田園雖沒有產權,也要好好侍弄,本來它的綠,它孕育的綠就屬于整個春天。
   “三月天,娃娃臉”,競給我這個老漢臉色看。正彎腰勞作,一陣猛烈的風從遠處吹來,裹挾著豆大的雨點劈頭蓋腦砸了下來。見雨就跑的不是好農民。但就這樣無動于衷,肯定會被澆成落湯雞。沒有帶傘,急中生智,我也顧不上這樣會弄臟衣服了,趕緊扯起田頭一塊塑料布,把自己包裹起來,只露出一雙眼睛。
   雷聲轟鳴,在春雷的淫威里,我坐在田頭一塊石頭上,把頭低下,這樣,既安全又對土地表達了虔誠。瞬間我回想起自己,三十年前來大上海,很早就學會了低頭,自己雖未淘到黃金,但卻挖到一些鋼和鐵,鑄就了自己的脊骨。這些年,我掙扎過,奮斗過,有得到,有失去,到頭來,有幸在一塊田里當起精神的富翁。雨滴敲得塑料砰砰響,像在雕鑿一尊孤勇者的塑像,雨腳的踩踏之下,讓我無所畏懼地站立起來。我看見,在我身后是正在建設中的上海中學國際部,不日,不但身邊會聳起一座漂亮的高級中學,耳邊還會傳來藍眼睛高鼻梁的孩子學習漢語的朗朗書聲。身旁,一條拓寬新建的馬路伸向遠方,工人們正在抓緊植樹綠化,不久就會通車,讓上海南郊這座新城血脈更暢。向西南望,“上海之魚”湖畔,萬眾期待的在水一方科幻館,正在悄悄封頂。它將以自己獨特的外觀和設計理念,成為南上海的新地標。極目西北方向,一座座大廈冉冉升起,那是臨港南橋工業(yè)園的寫字樓吧,高聳的塔吊,俯瞰著這片投資的熱土。春天來了,萬物生長,萬象更新,忽覺得,雨滴才是這個世界最神奇的種子,只要幾場春雨下過,大地上總會長出無邊無際的碧綠,總會長出森林般茁壯的高樓大廈。
  
   二
   雨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田里變得泥濘,不適合再做下去了。趁著老天換口氣的工夫,我趕緊奔向附近的一條大路,連跑帶顛地想尋找一處更好的避雨之地。雨又在逐漸變大,我習慣性地貓起腰,以為這樣可以躲避雨箭的射擊。忽然想起討論多年的一道算題,跑步淋雨多還是走路淋雨多?那時被忽悠了,說跑步時人彎腰弓背,會暴露更多的人體面積,所以,淋到的雨水更多。其實,這樣的答案忽略了速度和時間,還有雨的大小等等,并不準確。但這題目挺有意思,一定有人想要實現科學地避雨,而雨從不跟人講科學。想著想著,我啞然失笑。
   接著,腦海里又浮現出一個畫面。以前經常看到,毛毛細雨時,或雨剛開始下得不緊不慢的時候,有些人和我一樣,沒有雨具,索性將一只手舉起,遮在自己的頭頂,手掌,在這種時候,是世界上最小的一片天了。那句“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成語是怎么來的,和這個舉動有關嗎?我兩手都不得空,還肩扛一把鋤頭,“帶‘雨’荷鋤歸”,不然,我也會把手舉在頭頂,這最溫柔地避雨,就當向大自然敬禮了,以此表達我的敬畏。
   來到東方美谷大道橋下,引橋下是一條穿越而過的馬路,馬路旁臨岸部分就是我命名的“橋下音樂廳”,跳廣場舞的、交際舞的、吹薩克斯的、獨唱對唱的,從不間斷。今天下雨,這里有點冷清。我想起今天沒鍛煉,在地里拔草揮鋤,那是勞動,不能代替運動。放下鋤頭,我繞著“音樂廳”開始散步慢跑??吹斤L吹雨絲如彈撥豎琴,發(fā)出裊裊春韻,我走著跑著,競有了幾分舞之蹈之的意味。雨,淅淅瀝瀝,車輛在鋼梁橋上駛過,制造出陣陣沉悶的“雷聲”。橋上的雨水匯聚成瀑,競直接從橋欄飛瀉而下,這不是濃縮版的浙江文成的“百丈漈”嗎?站在下面,分秒功夫便將褲腳濺濕。看那橋外,綿延的百米櫻花林,靜立河邊道路兩側,灰色和深褐色的枝干上,搖曳著白色的、粉色、紅色的花朵,這不就是武漢大學的櫻花大道嗎?天色有些暗,歇息一下,掏出手機,正好看看江山散文。這可是難得的浪漫,在嘈嘈切切的雨聲中,我覓得了一片心靈的寧靜。瞬間,橋下變得亮堂起來,照亮這片幽暗的不是手機屏幕,而是東籬文友剛剛出爐的精美的文字。再抬頭四顧,我驚喜地讀到了兩行重現的詩句。一個高挑的女孩,短發(fā)觸肩,左手提著包,右手打著一支花傘,從橋下款款走過,熟悉的背影,依稀仿佛。這不是《雨巷》里走來的“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嗎?一條駁船緩緩駛去,好像它載著的不是河沙,而是一船煙雨,漸漸消失在迷蒙的雨霧中。這不是“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嗎?舍遠求近,向內心尋找,風景遍地都是,美無處不在。
   半小時后,雨漸漸小了,我決定回家了,身上肯定會淋濕點,我把這機會變成享受。人和莊稼一樣,一滴雨都沒淋過,長不大,也結不出好果實。
  
   三
   離到家還有點路,但我內心已變得篤定,不慌不忙,腳步從容。雨,還在下,雨,勾起我縷縷回憶。
   曾經,出門在外,或走在街頭,常常和雨不期而遇。年輕,不喜歡帶傘。我最先跑到樹下。樹給人的安全感,來自它最像傘。如果雨小,樹葉還能托住雨滴,雨滴從一片樹葉上緩緩滑下,滾落到下一層樹葉上,逐層傳遞,最后滾落到地面。如果雨大,樹葉托不住雨滴,便沒有機會滾落傳遞下去,直接從樹葉上跌落。但因樹葉阻滯了雨滴的速度,讓我略覺心安。樹葉在合唱一首《團結就是力量》。如果雨繼續(xù)下,甚至越下越大,就必須需尋找候車亭、雨達(也稱雨搭,雨棚)和屋檐了,這時,我發(fā)現,雨縮短了人之間的距離,幾平方的候車亭和雨達甚至一線屋檐下擠滿了避雨的人。雨讓大家的心靠近了,并找到了共同的話題,一起說句有用的廢話——“這雨真大!”但如果是雷雨,樹下墻根避雨就有危險了。樹本身導電,墻體因潮濕也會導電,所以,人容易遭到雷擊。還是迅速離開為好。
   1988年盛夏,我當時在家鄉(xiāng)林業(yè)局工作,住在辦公室,晚飯在二哥家吃。一天下班時,開始下雨,沒帶傘,卻擔心哥嫂等我開飯。從來如此,我不到,二哥家是不會開飯的,等我。干脆就冒雨走了。沒走出多遠,雨越下越大,好在沒打雷,我可以去溜墻根了。原來,我在縣里讀高中時,街旁還多半是人字山墻的磚瓦房,甚至還有草房,屋檐下好避雨。讀了四年大學,很多都拆掉了,變成了高樓??上?,只有少許樓房大門處偶有飛檐似的雨達。借助街旁房屋斷斷續(xù)續(xù)的雨達,走走停停,折騰一個多小時,才到二哥家里。記得看過一則消息,在國外一些發(fā)達城市,政府要求一些鬧市區(qū)的臨街建筑,建筑設計時必須都要有雨達,最好建成雨達回廊,方便雨天人們出行、購物,當然,大熱天也能遮陽。這一點,很人性化,我們的城市管理者應該借鑒一下。
   也許,人們都忽略了,有很多人,在家里也要“避雨”。在上海,以前的老舊小區(qū)不計其數。一些四壁斑駁的磚瓦房,烏黑的瓦片,開裂或著脫落,難以抵擋暴風驟雨。還有很多建造了幾十年的平頂樓房,尤其頂樓,隔熱差,在高溫天氣較多的南方,經常酷暑難耐。最難以忍受的是,雨天滲漏現象比較嚴重。外面下暴雨,屋里下大雨,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每逢雨天,人在屋子里四處躲閃,這不也是“避雨”嗎?改革開放后,歷屆市委、市政府想民所想,急民所急,將“城中村”改造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每年均列入給市民辦的十件實事之中。新聞媒體上,經??吹骄用裣策w新居的報道。同時,從1999年起,對一些平頂樓房實施大規(guī)模“平改坡”改造工程,結束了老百姓屋里“避雨”的心酸歷史。2010年年初,我親見浦東我家附近的一些老舊小區(qū),都換成了斜面的紅綠屋頂,又粉刷了墻壁,面貌煥然一新,居民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如今,上海高樓林立,現代化小區(qū)比比皆是,曾經為住房苦惱的上海人住房越來越寬綽,上海變得越來越宜居??v然再有“風如拔山怒,雨如決河傾”,我們不怕,烏云上永遠有一片晴空,晴空上永遠有一顆不落的太陽。
  

共 3478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在這篇文字中,我們仿佛跟隨作者的腳步,走進了那充滿生機與變化的田園。作者大步流星地踏入田間,細膩地描繪著雨水滋潤下的田園景象,發(fā)芽蔥的肥美、蠶豆花的嬌羞、野草的繁茂,這一切構成了一幅生動的春景圖。然而,作者在沉醉于眼前田園的同時,也流露出對生活的深沉思考。“三月天,娃娃臉”,一場突如其來的風雨打破了勞作的平靜。作者扯起塑料布包裹自己,在春雷的轟鳴聲中,低頭而坐,不僅是對自然的敬畏,更是對土地的虔誠。這讓他回想起三十年前在大上海的經歷,早早學會了低頭,雖然沒有淘到黃金,卻鑄就了作者堅韌的脊骨。文中對于避雨的回憶和描述,令人感慨萬千。年輕時不帶雨傘,在雨中奔向大樹尋求短暫的庇護;在家鄉(xiāng)林業(yè)局工作時,冒雨去參加哥嫂的晚餐。而那些老舊小區(qū)里,人們在屋里“避雨”的情景,更是觸動人心。好在社會的發(fā)展和改造工程,讓老百姓結束了屋里“避雨”的心酸歷史,迎來了嶄新的生活。這篇文章,既是對田園生活的深情描繪,也是對人生風雨歷程的回顧與感悟。它讓我們看到,生活中有風雨的侵襲,有無奈的躲避,但也有希望的曙光和美好的變遷。就像那一方田園,無論有無產權,都值得用心對待;就像那些在風雨中堅守的人們,無論經歷多少艱難,都心懷期待,迎接新的明天。它提醒著我們,珍惜當下的寧靜與美好,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zhàn)與變化,因為風雨過后,總會有彩虹。 愿每一位讀者在閱讀這篇文章時,都能在風雨中找到前行的勇氣,在生活的茍且中發(fā)現詩和遠方。非常好的散文,富有哲理,很感人。好文力薦品讀。【東籬編輯:滴善齋】【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504030028】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滴善齋        2025-04-03 07:12:51
  這篇散文生動描繪田園春景,也回顧人生風雨歷程。從田間避雨憶起過往,感慨生活的無奈與美好變遷。它提醒我們珍惜當下,勇敢面對挑戰(zhàn),在風雨中尋勇氣,于茍且里尋找詩和遠方,是一篇佳作,值得一讀! 問候韓格老師,祝你生活愉快!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經師易得,人師難求。
回復1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5-04-03 07:45:35
  謝謝老師辛苦的編輯!這篇文,是我的即興之作,有些問題,考慮粗淺。我試圖表達一個主題,人生難免遇雨,因無雨具而慌亂。在避雨中,不要只關注雨勢,而要看到雨中真正美好的風景。避雨是暫時的,烏云上有晴空,無論何時,希望永在。感謝老師熱情的鼓勵,順祝新春吉祥,編創(chuàng)愉快!
2 樓        文友:嵐亮        2025-04-03 09:48:09
  一篇即興而作的美文,寫出了城郊的早春二月,盎然了春雨綿綿的情趣,詩意了一個儒雅之士避雨的心氣,勾起了作者如雨線一樣的回憶。最后那句令人眼睛一亮——烏云上永遠有一片晴空,晴空上永遠有一顆不落的太陽。拜讀佳作,大贊特贊!
回復2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5-04-03 13:56:05
  謝謝老師關注拙文!這個文章,臨時動意想寫,本想寫點小資情調的東西,詩情畫意的東西,但寫著寫著有點跑題,索性就寫成了現在的樣子。就隨心所欲一寫吧。感謝老師熱情的鼓勵,不足之處多多,我繼續(xù)努力。問候老師,春安,筆??!
3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4-03 11:19:22
  可能,撐一把油紙傘,走在行雨的青石板路上,或者干脆和微雨斜雨處于天地間,都是一種情趣,不過,這種情趣,可能只有在江南才可見。韓老師的《避雨》散文是脫俗的,這些文人筆下的小情調早就屬于一個時代了,一個身寄上海大都市的東北人,什么樣的雨都要避開,這是人生的含義。作者的格局是博大的,由避雨想到棚戶區(qū),和那些早年的民居,改善百姓的居住條件,政府比任何一個時代的政府都努力,都見成效。我喜歡韓老師的散文,能從平樸中挖掘精彩,能夠因事因時而生成文學的美感。生活需要這樣的心態(tài),也是能力??幢榱撕芏嗟娘L景,韓老師提到我回歸田園看風景,我覺得這才是第二版的“歸田園居”,生活不能一日無風景。晴也喜歡,下雨也喜歡,這是蘇軾的風格,也是生活態(tài)度。這些都在韓老師的文章里得到生動的表現。懷才今天上午去診所打吊瓶,小疾,耽擱了留評,見諒。
懷才抱器
回復3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5-04-03 14:09:02
  老師身體不適還在堅持東籬的工作,關注拙文,令我深為感動。春天了,很多毛病都會發(fā)出來,我也是三天兩頭跑醫(yī)院,希望我們都能保重,平平安安。這個文,是從田里歸來想寫的,也沒設定好主題,寫著寫著就成為現在的樣子。我感覺,自己退休的日子還沒走上正軌,想好好寫點東西,但心一直沒有靜下來,似乎還為外面的喧囂所打擾。種點地,挺有意思,但身體老報警,今天腰痛,明天腿疼,還不知道能不能堅持下去。年輕時出門,總是抬腿就走,常常遭遇大雨,避雨的事情屢見不鮮?,F在年紀大了,成熟了,凡事做之前都掂量掂量,不帶傘就出門的時候少了,所以,避雨這種機會不多了,人也不夠浪漫了,整天心事重重。所以,有一次這樣避雨的機會,總算叫我再次經歷了從前的“經歷”,有點小感慨,遂成眼前這篇文字,像一篇擴大版的日記。感謝老師不棄,給予熱情鼓勵和贊譽,我繼續(xù)努力。順祝體健,筆豐!
4 樓        文友:羅蓮香        2025-04-03 13:44:23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這是東坡先生在雨中的從容與樂觀,韓格老師的心態(tài)亦如此。作者在田園賞美妙春光,突遇大雨,竟有那般詩意的聯(lián)想與想象,那些畫面感極強的文字特別富有情趣,啟人遐想。一個心懷詩與遠方的人,是不會被大城市的混凝土叢林困住的,是不會被急風驟雨影響心情的,必會從泥濘中尋找到一種恬靜與愜意。文末的話意味深長,升華了主旨。好文,構思新穎,語言靈動,質樸中透出內心的豁達。感悟深邃、正能量滿滿的文章,盛贊才情,問候韓格老師,春安!
回復4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5-04-03 14:17:46
  謝謝老師的美評!年輕時,避雨的事情比較多,那時出門經常忘記帶傘,好像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勁頭。現在年紀大了,做事小心謹慎,包里每天裝著一把雨傘,避雨到還成了新鮮事了。有了這個機會,我就想寫點什么。寫到最后,并不是自己最初想象的模樣,主題也變了。就希望在避雨的時候,人還能看到些風景和美,看到雨中的民生。這樣的文,如給老師去寫,會比我寫得要細膩和唯美很多?,F在回頭看,我的行文還是隨意和粗糙了一些。感謝老師熱情的鼓勵,我繼續(xù)努力。順祝工作愉快,寫作大豐!
5 樓        文友:簡柔        2025-04-03 19:01:50
  帶雨荷鋤歸,也是情調。雨染的風景皆是美景,所看皆詩意。老師好心態(tài)。一篇有情有趣的妙文。佳作學習。簡柔于故鄉(xiāng)留言!
回復5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5-04-03 19:20:40
  是的,現在避雨的機會都少了,這是成長和成熟帶來的。所以,有這樣的避雨機會,還能看到雨中的風景,尋找一份詩意,很難得。也因此有了拙文。老師回家鄉(xiāng)踏青,應該別有一番感受。感謝老師熱情鼓勵,期待老師佳作。順祝假期愉快,寫作大豐!
6 樓        文友:紅花草        2025-04-03 19:32:22
  避雨,觸景生情,情隨雨來。田園的雨水,山下的雨水,樹下的雨水,一場春雨引發(fā)一篇詩意盎然的美文,佩服老師的文采,佩服老師對文字的斟酌能力,學習了!祝老師健康快樂!
回復6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5-04-03 20:56:54
  這還真是一篇即興文章,本打算寫寫春天的美景就好了,但寫著寫著沒控制好,索性就加入了點其他成分。文存在諸多不足,部分段落轉換有些突兀。我繼續(xù)努力吧。謝謝老師百忙中關注拙文,給予我鼓勵。祝農忙開心,寫作愉快!
7 樓        文友:天方夜譚        2025-04-04 14:32:08
  退休了,在城市邊緣能有一片菜園,這是多少人的夢想!耕田遇雨,蜷縮在塑料布里面,低頭向大地表示虔誠的姿勢,這是“韓式”幽默。都是生活的碎碎叨叨,像這春天的蒙蒙細雨,更像是東籬百花園中每個作者的樣子,點綴著江山。祝老師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回復7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5-04-04 16:02:36
  謝謝老師關注拙文!即興之作,想表達的是再避雨的時候,還能看到風景和美。也通過避雨,能看到雨后面的民生。文還是粗糙了些。謝謝老師熱情的鼓勵,春暖,筆??!
8 樓        文友:我是塞翁        2025-04-04 20:33:25
  拜讀老師的大作!向老師學習!遙握問候老師!
回復8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5-04-05 06:20:48
  謝謝老師關注拙文!互相學習,共同進步,順祝寫作愉快!
9 樓        文友:李湘莉        2025-04-14 08:23:54
  一場雨,引發(fā)了一篇美文。文章構思巧妙,詳略得當,金句疊出。結尾如撞鐘,余味無窮!真?zhèn)€是好文,大贊才情!遙握問候,謹祝春祺,精彩紛呈!
回復9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5-04-14 13:43:06
  老師這么忙,還關注拙文,令我感動。這篇文,確實沒在我的寫作日程之內,避雨時,忽然想寫,只是寫著寫著想到了民生,敘述有些粗糙。感謝老師的鼓勵,老師的散文越寫越好,值得我好好學習。順祝寫作愉快!
共 9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