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花香】須菩提祖師囑咐的含義(作品賞析) ——《西游記與禪宗》系列
孫悟空進入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須菩提為師后,與眾師兄學言語禮貌,講經(jīng)論道,習字焚香,此外,還掃地鋤園,養(yǎng)花修樹,砍柴燒火,挑水運槳(和惠能在東禪寺一樣),吃了爛桃山7季飽桃(7個春秋)。通過了師父的考驗,菩提祖師打算安排他進入正規(guī)課程。沒有想到他的道、術、流、靜、動五個專業(yè),因不能長生不老,悟空不感興趣。豈不知悟空志向高遠,他要學師父的頂級絕技。眼前這位身材矮小的外國人,卻是一個好學的好徒弟。于是須菩提深夜(和弘忍傳授惠能佛法一樣)暗中教會他長生不老之術、七十二變之功,筋斗云之技。三年后,悟空學業(yè)完成,他的師父要他出師,并且對他做了特別交代,你已經(jīng)通了法性,會得根源,已注神體,卻要防備“三災利害”。所謂三災即雷、風、火。500年后,天降雷災打你,須要明心見性,預先躲避,躲得過,壽與天齊;躲不過,就此絕命;再過500年,天降火災燒你,這不是天火,也不是凡火,叫“陰火”。自本身涌泉穴下燒起,直至泥桓宮,五臟成灰,四肢皆朽,千年苦行,俱為虛幻。再過500年,又降風災吹你,這風不是東西南北風,不是和熏朔風,也不是花柳松節(jié),叫“赑風”,自囟門中吹入六腑,過丹田,穿九竅,骨肉消疏,其身自解。
其實須菩提祖師的教誨暗含佛教里的三災八難的寓意。
三災是指火災、水災、風災?;馂陌l(fā)生時,7個太陽同時出現(xiàn),燃燒整個世界,不僅燃燒地表,還會燒到天界的處禪天?;馂牡钠鹨蚴侨祟惖牟_心(憤怒)。水災是指巨大的洪水淹沒整個世界,甚至波及到二禪天。水災的起因是人類的貪心(貪婪)。風災是指強烈的狂風摧毀一切,甚至吹到三禪天。風災的起因是人類的癡心(愚癡)。
八難指在地獄難、在惡鬼難、在畜生難、在長壽天難、在邊地難、盲聾喑啞難、世智辨聰難、在佛前佛后難。
須菩提祖師的囑咐,是要告誡悟空,盡管在我這里學會曠世絕技,但仍需戒驕戒躁,謙虛謹慎,不可驕傲自滿,否則必惹大禍。三個五百年,更是提醒悟空必須長期謹記。人生能有幾個五百年,是告誡他一輩子不能忘。
須菩提祖師的告誡還有更深的含義,三災不僅是自然現(xiàn)象,也是人業(yè)力的果報。人的貪、嗔、癡等煩惱會造成惡業(yè),而惡業(yè)會導致苦果,三災就是這些苦果的體現(xiàn)。
悟空,你要牢記,縱有一身本領,不可狂妄自大,目中無人,要避免三災,就要斷除貪、嗔、癡。
出師后,孫悟空果然被師父言中,因貪圖唐僧的小花帽,被戴上緊箍咒,受制于唐僧。因貪圖名利要做齊天大圣未果,勃然大怒(嗔),藐視玉皇大帝,大鬧天宮,結果被如來制服,用五行山壓了630年。在跟隨唐僧西天取經(jīng)的路上多次與師父發(fā)生沖突(癡),三次回到花果山,等等。最終在觀音菩薩幫助下,到達靈山,斷除了貪嗔癡,修成斗戰(zhàn)勝佛,取得人生圓滿。
孫悟空進入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須菩提為師后,與眾師兄學言語禮貌,講經(jīng)論道,習字焚香,此外,還掃地鋤園,養(yǎng)花修樹,砍柴燒火,挑水運槳(和惠能在東禪寺一樣),吃了爛桃山7季飽桃(7個春秋)。通過了師父的考驗,菩提祖師打算安排他進入正規(guī)課程。沒有想到他的道、術、流、靜、動五個專業(yè),因不能長生不老,悟空不感興趣。還告誡悟空,你雖然學到了我的真?zhèn)鳎绢I過人,但出師后,定生不良,必然惹禍,不管你怎么惹是生非,但不準你說出我的名字。你只要說出半個字,我就知道,把你這猢猻剝皮銼骨,將你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
為什么不讓悟空說出自己的名字,須菩提祖師既沒有講出因果關系,也沒有說出邏輯道理,讓讀者費解。
仔細閱讀原著,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秘。孫悟空的師父須菩提,是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以“解空第一”著稱。佛教經(jīng)典《金剛經(jīng)》就是須菩提與佛祖的對話,可是他是佛教界重要人物。他居住“靈臺方寸山”,便是暗示為佛教的靈臺山。
以須菩提的神通,他知道孫悟空出師后,必然挑戰(zhàn)玉皇大帝的皇權,與玉皇大帝發(fā)生激烈的沖突。孫悟空高叫“靈霄寶殿非他久,歷代人王有分傳。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風水輪流轉,明年該我家”。如果暴露悟空師徒關系,就會產(chǎn)生佛教與玉皇大帝的矛盾。須菩提知道,孫悟空還會與釋迦牟尼產(chǎn)生碰撞,如果釋迦牟尼知道孫悟空是須菩提的徒弟,也必然產(chǎn)生須菩提與釋迦牟尼的矛盾。孫悟空敗在如來的手下,是必然結果,因為他是如來徒弟的徒弟。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在《西游記》多個版本里,稱孫悟空的師父是須菩提,只有一處,其他多處簡稱祖師。盡管《西游記》把須菩提糅合為佛、道的一個人物,這不影響我們對孫悟空師父就是暗指須菩提的判斷。
《西游記》華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齊魯書社1991年版,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年版,均只有一處稱須菩提,其余各處皆稱祖師。
祖師的稱謂帶有禪宗的痕跡,例如初祖菩提達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
這就是須菩提祖師嚴厲警告孫悟空不能講出他們的師徒關系的原因所在,更是他不讓孫悟空說出師父名字的底層邏輯。
《西游記》中的須菩提是一個虛化了的人物,只在開篇中提到,之后的章節(jié)中再也沒有提到過。眾所周知在《西游記》法力無邊的是如來佛,孫悟空再折騰也沒能逃出他的手心,講如來佛講得本事那么大,回頭再來看看菩提老祖,他的法力更是大得無邊,這叫“天外有天”。能讀懂《西游記》的人不多,你得先去讀一讀《道德經(jīng)》再來看《西游記》,《道德經(jīng)》中是81章,而《西游記》中師徒歷經(jīng)正好也是81難。所以,你看懂了《道德經(jīng)》再來看《西游記》,你便會覺得它字字消災、行行解難,得一字得一字之功,悟一句得一句之果。須菩提這個名字實際含義是“不須提”,根本沒這個人,“今后如論你走到哪兒都不許提我啊。”再把王陽明的心學聯(lián)系起來看,你便能對須菩提這個人有了更深地了解,因為這個人就是你的“心”,是頓悟,從心所學,致良知,知行合一。須菩提就是悟空知行合一的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