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大西北之旅(散文)
本篇文章也算不得是一篇游記,只是將這次大西北之旅如實再現(xiàn),帶著你跟著我的文字陪我一起神游。
早在5月份跟女兒一起帶外孫去南京看兒童劇《敦煌奇妙夜》,在遇見博物館參觀了“遇見敦煌”光影藝術(shù)展,從那時候起女兒就開始籌劃在國慶前后去一趟大西北,原本還以為只是說說,到了9月份還真的將火車票都訂好了,接著便是計劃著做出行的各種準備。這期間有許多猶慮,首先是有兩顆牙疼痛發(fā)炎,前后疼了兩個月,接著便是牙齦腫痛,臨行前幾天終于緩解了。最擔心的還是老腰,出行前十天左右便覺得腰又有點不舒服了。臨行前一天還在腹瀉,行李已收好,不論身體如何都要成行了。聽說大西北白天與黑夜的溫差大,最低氣溫只有3、4度,就準備了冬天的衣服,出門在外千萬別凍壞了。衣服帶得多,3只旅行箱,加上3只大包,看上去好象是在搬家。
一、坐上火車開啟旅程
27日下午6點,我們坐上了鹽城至蘭州的火車。這是一趟綠皮火車,不同于高鐵,我們?nèi)笠恍≌冒艘婚g軟臥,她們娘兒倆及外孫睡下床,我一個人睡上床,另一張空床正好放行李。外孫興奮地在床的上下來回折騰著,床與床之間不算寬,他正好一跳就能到達對面。
抽煙的人自有自己的小心思,五月份坐高鐵聽女兒說高鐵上沒有可以抽煙的地方,哪怕是躲在衛(wèi)生間抽也會觸發(fā)警報器,如果僅僅是為了抽煙而落得那種結(jié)果真是太丟人了。我還專門研究了各個站點停留的時間,可以趁著這個時間下車過把癮。晚飯后上衛(wèi)生間時看到有一個人在附近抽煙,再一看車廂上竟然貼著“吸煙處”的字樣,還有一個可以抽出的煙灰容器,便長舒了一口氣,坐這趟26小時的火車如果沒有抽煙的地方豈不是等于出來戒煙了。
夜幕降臨,火車一路向西北疾駛,一時難以適應火車的震動,一夜迷迷糊糊。膽小的人肯定是睡不好的,那火車動不動就觸動一下,讓人頓時就會心生緊張,以為遇到了什么突發(fā)情況,但習慣了這樣的動作之后也就見怪不怪了。
早上到餐廳吃完,停三門峽站十多分鐘,氣溫已降至15度。丘陵地帶到處是黃土高低不一的坡,沒有石頭,全是土山,地廣人稀,山很矮,應該算是丘陵地帶,路邊的房屋以平房為主,樓房很少,有以土坡挖洞而居,應該就是所謂的窯洞了。天氣陰,無雨,車人溫度適宜,不冷不熱。一切都以慢節(jié)奏為主。幾個小孩聚在一起嘻鬧,增添了車廂里的人氣。
小時候偶爾坐汽車,那飛馳的車與窗外的景色一閃而過的景象最讓人必潮澎拜,心緒會跟著那飛馳的節(jié)奏在飛揚。透過車窗看到外面的山鑾疊嶂,煙雨繚繞,心情也隨之飛向了大西北。雨天是思念的天氣,那些人和事都在煙雨中在眼前閃現(xiàn)。人在旅途中盡享休閑時光,放松身心,只是缺一路的知己話語,少一程貼心的情話。
28日晚七點五十火車到達蘭州站,列車員說火車早點了,到達時間應該在八點。我們拖著大大小小的行李箱出站,來接我們的旅行社車輛還在55公里外的高速上堵著,蘭州站車輛顯然是難以進出,為了方便上車,我們拖著行李箱出了車站,盡量往車輛不算多的街道上跑。外面已下起零星小雨,我們大約走出了兩三里地,來到一處公交站臺,坐下來等待。離開故土的飲食差異,覺得胃有點不適,便找了家藥店買了瓶雷尼替丁膠囊,降一下胃酸。
九點多終于等來了專門負責我們旅程的小車駕駛員,來人是四十來歲的西北漢子,他自我介紹已在這條旅游路線上跑了7年了。上了車,我們還要開近三小時左右的車趕往西寧,在那里簽署旅游協(xié)議,然后住下來,29日一早趕往我們旅游的首站-----茶卡鹽湖。
告別人流匆匆的蘭州城,我們披著夜色疾馳在四面是高山的高速上,一會上坡一會下坡,一會兒又穿越隧道,一會向左一會向右,走了一段時間司機告之:我們已進入青海境內(nèi)。外孫開始還有點興奮,不知不覺就睡著了。直到凌晨12點半多才到達賓館,簽署了旅游協(xié)議便住下了。
二、第一站旅游景點茶卡鹽湖
早上起來覺得外面的氣溫還真的有點冷,預先把準備好的厚衣服穿上身。七點多鐘天還沒見大亮,我們坐上車駛往茶卡鹽湖。一路看到許多小山頭都有蒙古人的用石塊堆成的像小山一樣的標志,司機告訴我們,那是蒙古人的金幡,據(jù)說那是一種用來代表敖包的非常重要的文化符號,也是蒙古人民所認為的神靈的住所,只要是看到這種標志我們就知道到了蒙古人的地盤了。一路上有不少的小山坡上有漫山遍野放養(yǎng)的山羊,還有很長的距離是戈壁灘。青海這些高原地帶有許多湖泊,多數(shù)都是鹽湖,這里在億萬年前還是海洋,由于地殼的隆起成了高原,也有一些淡水湖,有淡水的地方便有綠洲,便有城鎮(zhèn),便有人氣,而數(shù)百公里的戈壁灘則顯得沒有人煙。
隨著海拔的不斷升高,夫人開始出現(xiàn)高反,而我則一點沒有反應,外孫更是一直很活躍,動不動就在我后面把我的充氣枕頭氣給放了,看上去一點也沒什么高反。
將近11點鐘趕到茶卡鹽湖鎮(zhèn),先吃了午飯,然后由司機去買票,他將進入景區(qū)的一些注意事項和流程都告訴我們。昨晚他開車開了西寧-蘭州一個來回,早上又起得早,一直開到現(xiàn)在的車,我們讓他趕緊休息一下,開了這么遠的路程也沒睡幾個小時,我們結(jié)束后還得趕往下一處景點,得讓他有個好的精神狀態(tài)。
茶卡鹽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州烏蘭縣茶卡鎮(zhèn),海拔3059米,這里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站點,四周雪山環(huán)繞,平靜的湖面像鏡子一樣,反射著美麗的令人陶醉的天空景色,被譽為“中國的天空之鏡”,漫步湖面如行走云端之上,水映天,天接地,人在湖間走,宛如畫中游。
午前溫度很低,約12度,下午近兩點鐘我們乘座鹽湖景區(qū)大巴到達湖邊,改乘觀光小火車,檢票小姐查驗我的身份證,友情提示我60周歲可以免費觀光。坐了十多里路的小火車來到可供游人觀光的最佳地點,租了鞋套,涉水進入鹽湖,水只露過腳面,腳下都是堅硬的鹽粒,這是大自然的賜予,取之不盡,鹽挖出兩三年后地下水又會結(jié)晶成鹽,僅此一處的湖鹽可供全國人民吃上近百年之久。鹽湖此時的溫度顯示是18度,但也只能穿短袖,太陽與鹽湖相互映襯很是刺眼,不遠處的祁連山脈像一條臥龍守護在湖邊,上面有前一天剛下的雪在山頂己形成雪線。早上從西寧出發(fā)穿的衣服不少,這時候在陽光的照射下已顯得很熱了。
茶卡鹽湖的景色很美,難怪這里會吸引那么多的游人來此打卡。在湖中拍照水天一色,天然的藍色背景一塵不染,拍照打卡是此行的證明,任意挑選一個鏡頭都能拍出非常漂亮的背景,不愧為“天空之鏡”,女兒請人家專業(yè)攝影的人拍了照片,我們穿著租來的鞋套進入水只有腳面深的鹽湖中選擇拍照的位置,外孫在水中很興奮,我們用手機拍了些照片,留下了在茶卡鹽湖的最美留影。三點過后溫度開始升高,盡管只有十多度,但已相當于我們家的二十多度氣溫了,我們馬不停蹄地追逐美景,已覺很疲憊。
四點多我們坐小火車、大巴返回,坐上車趕往下一個目的地一一德令哈。八點左右到達德令哈,今晚已是中秋,從家里朋友圈得知天氣陰,不能賞月,而我們在這兒卻能看到天上圓圓的月亮。但我們已無心賞月,一天的疲勞下來只希望能早點休息,以便明天的旅游能有個好的精神狀態(tài)。
三、到達大柴旦上的翡翠湖
9月30日一早從德令哈開車40公里前往翡翠湖,一路荒無人煙,高原山丘多,無雨少水,土都為鹽堿地,長不起來莊稼,不具備生存條件,但路上還是有疾駛小各種小車前往翡翠湖、大柴旦觀光。途經(jīng)淡水湖可魯克湖、咸水湖小柴旦湖,沿途已見丹霞地貌。
翡翠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行政區(qū)大柴旦鎮(zhèn)境內(nèi),是大柴旦絲綢之路上的新驛站,有獨特的高原鹽湖風貌,屬硫酸鎂亞型鹽湖,面積15平方公里,它由大小不等、形態(tài)各異的湖泊組成,湖水顏色因礦物質(zhì)含量不同而呈現(xiàn)出深綠、淺綠、翠綠、藍綠等不同顏色,宛如一塊塊翡翠散落在大地上,因此得名“翡翠湖”。翡翠湖的湖水清澈見底,宛如鏡面,倒映著藍天白云和遠處的雪山。如今它正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成為大柴旦地區(qū)的一顆璀璨明珠,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探訪。
這回在景區(qū)內(nèi)我們沒坐小火車,而是步行到鹽湖深處,來到了被稱之為翡翠的勝境,在刻有"翡翠湖"的石碑前拍照留念,又尋得幾處理想的取景之處各自留下這次長途奔波后的心靈放松之地的留念,我則選擇了以大山和鹽湖為背景,如此會顯得視野更寬闊,畫面的背景以淡籃為主。此時的天氣甚好,陽光燦爛,這里的海拔高度3190米,夫人吃了藥已不再有高反。早上的溫度只有十多度,有點涼,接近中午的時間溫度開始上升,
青海省是個神秘的高原省份,以其豐富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文化吸引著無數(shù)旅行者。翡翠湖無疑是最為迷人的景點,位于柴達木盆地,背靠昆侖山脈,面臨可魯克湖,這是一處隱藏在盆地中的人間仙境,靜靜地躺在高原的深處。不遠處群山環(huán)繞,湖的四周空曠而遼闊,極目遠眺,高原的風輕拂而來,你定然會有種在這里定居的沖動。
微風將天上的白云輕輕推動,天高云淡,除滿山遍野的綿羊和偶爾見到一些數(shù)量極少的馬、駱駝,就再也沒有其他生物了。越往北起是荒無人煙,高原以鹽堿地為主,但交通卻早已將這些地方連通了起來,只要你愿意便可帶你到四面八方、天南地北。
出了翡翠湖,吃了午飯,我們便再次啟程奔赴340多公里外的敦煌。
途經(jīng)一座高山,看路牌得知是當今山,查了一下此地的海拔達3800米,但我們還都沒有高反。當金山口以西是阿爾金山,以東是祁連山。越過的當金山口,就算進入青海了,視線豁然開闊,一條望不到頭的路筆直指向盆地中央,路兩邊的電線桿和光纜溝使公路的視覺效果拓寬了20倍。這里是甘肅,青海,新疆三?。▍^(qū))交界處,一路上人跡罕見,飛鳥不駐。途經(jīng)阿爾金隧道,隧道全長7500米之多,另一段略短,接著便是69公里的下坡路段,從阿爾金海拔3699米到海拔1200米,一路車速都不快,路邊隨處可以應急高坡,那是為了在連續(xù)下坡的過程中防止車輛失控而設(shè)置的求生措施。到達阿克塞時海拔已降至1500米,直到這時才發(fā)現(xiàn)耳朵有些不對勁,司機說這是短時間從高海拔下降的氣壓差造成的,時間不長便可恢復正常。原來我對高原反應沒有過體會,這次也總算是體會到了高原確實是會有些反應的了,好在這個過程時間不長,也沒太多的不適。
四、在敦煌過國慶
下午四點進入敦煌境內(nèi),司機介紹說這里的氣溫不冷,目前溫度在20度以上,白天和夜間的溫差也不算大,是比較舒適的溫度,而且這里的海拔也不高,飲食也很豐富。我們將在這里住兩個晚上。
按照預先的計劃我們趕在下午五點十分到達敦煌博物館,這樣我們就能在博物館關(guān)門之前進去參觀一小時了,女兒說去一個地方最好先去博物館,這樣才能更深入地了解這個城市。這里有許多窟中沒有的寶貝,都是為了對文物進行更好地保護。單是在這里匆匆看上一眼顯然是時間上不夠,即使是去了莫高窟中看了之后也還得回家補上好多的課,權(quán)當是先行熱身吧。
博物館預熱完畢我們馬不停蹄趕上全球首部洞窟式沉浸體驗劇《樂動敦煌》,被譽為可看、可聽、可游走、可互動的“活的第736窟”,采用全息投影、3D威亞等高科技手段,以全沉浸式的呈現(xiàn)方式,演繹了西域少年白氏追尋藝術(shù)的動人故事,活化敦煌古樂器、古樂譜研發(fā)成果,游客或行走、或站立、或坐看,體驗逼真的洞窟穿越,感受敦煌文化魅力。
10月1日是國慶74周年,八點半出發(fā)去看敦煌數(shù)字影片,人山人海,還好我們是以前一個月預定的a類票,可以自如觀賞,幾乎不用排隊。看完影片之后我們坐上了去莫高窟的大巴,從游客服務(wù)中心至莫高窟有近半小時的車程。莫高窟坐落在一處山腳下,這里因何能開鑿洞窟?因為億萬年前地殼運動后留下了海底的沉積鹽堆積成山,在這樣的山下開鑿洞窟不會造成癱塌,開鑿一點不易變形,墻面上再加以處理就能進行繪畫了。早期這里的繪畫是敦煌城內(nèi)的旺族來此開鑿洞窟,并在洞體內(nèi)的墻壁上為自己的家族繪畫,以后便形成了一種時尚,全國的繪畫大師們以來敦煌繪畫而榮幸,這里集中了最好的畫師,歷經(jīng)數(shù)個朝代的變遷,也歷經(jīng)了戰(zhàn)火的考驗,更有強盜們巧取豪奪,將他們的所謂文明建立在我華夏子孫心靈的創(chuàng)傷之上,至今思來仍有陣陣隱痛。如今國人越來越珍視敦煌文化,前來膜拜瞻仰的游客絡(luò)繹不絕,敦煌這塊文化寶地已成為國人心目中的文化圣地。建議每個來敦煌游玩的游客都提前做好文化功課,因為游客的每一次呼吸都會給壁畫帶來不可逆的傷害。
莫高窟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fā)現(xiàn)、“東方盧浮宮”,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于世。前后有千年歷史,在過往的歷史朝代中一直開鑿不息,一直到5代宋初期間,海上貿(mào)易之路新生,莫高窟的開鑿也止于元代,明朝嘉靖帝,封閉嘉峪關(guān),沙州民眾內(nèi)遷,敦煌莫高窟進入了凋零的時期。而這座寶藏,歷經(jīng)塵風,在20世紀初將重新被世人所知,中國、古印度古希臘中亞文明,4種古老的旋律在這里匯成了千古絕唱,無數(shù)虔誠的心,曾踏上這條路途,超生這一片荒蕪當中的精神家園。它歷經(jīng)戰(zhàn)火的紛飛,念佛的蕭條,奇跡般地留存至今。
2023-11-06
大豐這個人去了一趟大西北,回來后……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743413978&ver=5902&signature=A0A4k7SkB2tuBnufo0osXD3*qVHpkVpywmQdknUtT7Kqp0k2Pl3QGw-eKqOrpf0mBRMUw1iYqJlgr4IXYjFP6Z3Mx1c2LfQk04WcqK-WCUMtUJ1nL-kanQ-rvR9Z386m&new=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