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曉荷·煙火】涼皮里的故事(散文)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氣溫也是逐日攀升,我們當(dāng)?shù)匾贿B幾日都突破二十多度。立于室外光照之地,大有一種夏日之感。天越來越熱,路邊的涼菜小攤生意逐漸紅火起來。小吃車里,除色彩繽紛的蔬菜食材、肉凍類,還有一樣食材是必不可少的,那便是涼皮。路邊很多小吃攤,玻璃櫥上貼著“陜西涼皮”“漢中正宗涼皮”“陜西憨老頭涼皮”等較為明顯的廣告語,有的甚至還掛一個擴音器,大聲吆喝著:“正宗陜西涼皮,爽滑可口,好吃不貴,快來品嘗!”
涼皮,在我們當(dāng)?shù)赜袃煞N,一種是黃色的,一種是白色的。黃色涼皮引入較早,聽攤主說是小米制作,我沒有去考證過,黃色小米做黃色涼皮說得過去。這種涼皮較厚,口感滑嫩,大部分涼皮攤位都是這種黃色的。白色涼皮是后來才有的,至少在我們當(dāng)?shù)厥峭碛邳S色的。有人說是大米皮,也有人說是面粉皮,我亦無去考證,大米和面粉皆為白色,涼皮成白色也說得過去。相較于黃色的涼皮,白色的要薄一些,晶瑩剔透,爽滑有嚼勁,讓人看起來頗有食欲。
每說到“涼皮”或看到“涼皮”二字,我的喉嚨便不由自主地做一次吞咽動作,舌根處亦會分泌出唾液——怪不得人們常說“某某人饞到流口水”,我竟真會饞到流口水。這一刻,我完全體會到了“望梅止渴”的意思。我最早知道涼皮,是在十五歲那年中考期間。中考時,考場離大姨家較近,我便住在大姨家??纪暝?,晚上閑來無事,我就去找二舅家表姐玩。當(dāng)時表姐已退學(xué)務(wù)工,給我四舅幫忙包水餃。四舅當(dāng)時在縣城開著一家副食部,同時做著送手工水餃的生意。表姐和其他幾位女孩兒,在大姨家一處四合院里做工。
剛走進大門,一股刺鼻的洋蔥氣味撲面而來。踏進南屋,我就被熏得眼淚直流。表姐和另外一位女孩兒,雙刀在手一邊流淚一邊剁著洋蔥末。看我來了,她用袖子稍微擦拭了一下滿臉的淚水,不好意思地和我打聲招呼,讓我在外面等她,便繼續(xù)工作。她把所有包好的餃子放進冰箱后,換好衣服說領(lǐng)我去中心街逛一逛。
縣城中心街上,霓虹璀璨,夜如白晝,道路兩邊是鱗次櫛比的店鋪,店鋪的招牌閃爍著各種顏色的光。一紅、一綠、一黃、一橙,閃爍間,像一位艷麗的姑娘,揮動著一雙纖細的手招呼顧客進店一逛。表姐帶我進了一家眼鏡店,非要給我買個太陽鏡,想起表姐在悶熱的小屋里剁著洋蔥末,包水餃的場景,我拒絕了她的好意。我們繼續(xù)向前走,走到中心街與建設(shè)路交匯處。
表姐突然對我說:“冬陽,走,我請你去吃涼皮?!?br />
我連忙擺手道:“不用了,麗麗姐,我已在大姨家吃過飯了……”
表姐沒等我說完,就拉著我右轉(zhuǎn):“吃了飯也不差吃一份兒涼皮,我常來這里吃,可好吃了。”當(dāng)時,我還不知道涼皮是什么?在農(nóng)村長大的我,只知道有涼粉有粉皮,卻不知道涼皮是何物。
盛情難卻,我跟著表姐向前走。十字路口的東南角,好大一片區(qū)域是我們縣城的夜市,也是晚上最繁華的地方。向東望去是一排排攤位,賣衣服的、賣日用品的、賣玩具的應(yīng)有盡有。在夜市西首是兩個綠色帆布敞篷,帳篷里擺放著幾張低矮的方桌,其中幾張桌子上坐著幾個人,應(yīng)該是在等涼皮。帳篷外,有一玻璃柜,玻璃上貼著幾個鮮紅的字“陜西涼皮”,一位中年婦女扎著花圍裙,在燈下忙碌著。左手端著不銹鋼盆,右手拿著湯勺,在她面前的四五個調(diào)料盒里起起落落。
表姐帶我找到一處空桌,桌子油乎乎的,還有上桌客人吃剩的殘渣。表姐也不在乎,用紙擦了一下,便喊老板要兩份涼皮。老板回應(yīng)一句,“好嘞!”不一會兒,那位婦女就端來兩份涼皮。表姐問:“吃饅頭嗎?”我搖頭道:“不吃,我真的吃過飯了。”
青藍色印花的淺瓷碗上,黃色的面條像是母親做的手搟面,只是顏色重一些而已。老板很實誠,量夠足,一大份涼皮堆在黃瓜絲上,頂上紅色的辣椒油很是顯眼,不用湊近聞,便有一股蒜汁和醋香鉆進鼻子,有點像母親做的麻醬涼粉。我學(xué)著表姐把涼皮和黃瓜絲拌勻,像吃涼面條一樣嘗了一口?;蛟S是吃過飯的原因,我并沒覺得它有多好吃??粗斫愦罂诖罂诘爻灾雭肀斫闶丘I了。我知道表姐的錢來之不易,這兩份涼皮花了她兩元,為了不駁她的面子,我盡量多吃了幾口。但還是剩下了半份,我不好意思地對表姐說:“麗麗姐,我實在是吃不下了?!北斫阈χf:“沒事,吃不完就拉倒,這家的量很大,我吃一份就能飽?!?br />
我第一次吃涼皮,雖沒有吃完也不覺得它有多好吃,但不知為什么?我對這個味道始終念念不忘,或許是這個味道里摻雜了我與表姐的親情。
上高中后,當(dāng)時學(xué)校內(nèi)部餐廳還未完善,學(xué)生吃飯可以去校外。學(xué)校周圍有很多小吃店,也有很多攤位,賣盒飯的、賣蔥油餅的,賣牛舌頭餅的,賣餛飩的,賣面條的。在文化路和順和街交匯的東北角,還有一個賣涼皮的攤位。操作臺在一個玻璃櫥內(nèi),玻璃上同樣寫著正宗陜西涼皮。這是我第二次吃涼皮的地方,同時也是我請女朋友吃第一頓飯的地方?,F(xiàn)在想來,當(dāng)時真是小氣哎!請女朋友吃的第一頓飯竟是一份便宜的涼皮。好在她沒有嫌棄,不然這段戀情早就殤于襁褓之中了。
涼皮攤主是一對外地夫婦,不知道他們是不是陜西人?男攤主四十五六歲的樣子,身材較矮,膚色較暗,圈臉胡子,表情很單一,話也不多。女?dāng)傊鞅日煞蜻€要矮一些,我老感覺她像四川人,但口音不像,我猜想他們或許是在陜西和四川的交界處。她同丈夫一樣話也很少,丈夫每拌完一份涼皮,她負責(zé)端給顧客,順手把上桌客人吃剩的殘羹或空碗收回去,放在一個白色塑料桶。他們一年四季都賣涼皮,夏天涼拌,冬天熱炒。老板左手持一個黑色小炒鍋,右手放入蔥花爆鍋,放入豆芽,稍加炒制,隨后烹入醋,以及其他料汁,一股熱氣騰空而起,隨后倒入面皮,炒拌均勻后,出鍋。那個熱氣騰騰的酸辣鮮香,讓我至今難忘。
他家涼皮好吃,很受學(xué)生追捧,生意很紅火。當(dāng)時涼皮價錢1.2元一份,比表姐請我吃的涼皮漲了兩毛錢。雖然涼皮價錢只有1.2元,但我上學(xué)期間很少吃,只有想改善生活的時候才會來吃一份兒。高中時期,我吃飯很省,基本每頓飯都能控制在一塊錢左右。很多時候都是喝豆腐腦吃饅頭或吃包子,當(dāng)時包子鋪小米粥免費,買上兩個包子,得喝他兩碗粥,這樣七八毛錢就能吃得很飽。飯點時,涼皮的香味會飄好遠,讓我直咽口水。每次臨近放假,如果手里余糧夠多,我會去解解饞。當(dāng)時就想,等我工作有錢了,一定天天吃涼皮。
高中畢業(yè)后,因?qū)W業(yè)荒于嬉,我無緣大學(xué)校門,便去了省城學(xué)烹飪,中間學(xué)過做涼皮,當(dāng)時學(xué)的是白涼皮。把面和好醒發(fā)半個小時左右,然后用水洗面,揉搓至水清,面團被洗凈淀粉后,剩下的便是面筋,蒸制留用。淀粉水沉淀數(shù)小時后,便開始旋面皮。鍋里燒開水,把淀粉液倒入旋子(一種的金屬淺盤器具)中,把面液在旋子里晃勻后,放入沸水,待旋子內(nèi)面皮變成晶瑩剔透的白色,邊緣翹起,便可出鍋,晾在一旁留用。還有很多其他做法,這里不過多贅述。當(dāng)時學(xué)習(xí)做涼皮的時候還會加一種食用添加劑“硼砂”主要作用是增加筋道和保鮮,自己做很少用,不知去哪里買?
學(xué)成手藝后,我便開始從事餐飲工作。不管走到哪里,我都喜歡吃上一份兒涼皮。我吃過很多口味的涼皮,卻始終找不到當(dāng)年的味道。后來機緣巧合,我回到了曾經(jīng)的學(xué)校附近工作,也是在這里有了一段姻緣。和女朋友確定關(guān)系第二天,我就對她說:“走,我?guī)銍L一下我上學(xué)時候吃過的涼皮,特好吃!”還是那個攤位,老板依舊是圈臉胡子,老板娘倒是比以前熱情了不少。涼皮也從1.2元漲到了1.5元,大份的漲到了2元。當(dāng)時我倆已吃過午飯,就要了中份。女朋友不知是不好意思,還是確實吃不下,吃了幾口抬起頭問我一句:“你嫌我不?我吃不完,給你一些?!蔽疫B忙搖頭說:“怎么會呢?你吃吧,吃剩下的再給我。”話音剛落,女朋友就夾起一大筷子放到我碗里,我心里頓時泛起一陣很特別的感覺,我猜想這就是戀愛的感覺吧!
直到多年后,每當(dāng)我倆坐在一起吃涼皮,妻子總會看著我問:“你嫌我不,我吃不完……”我笑著白她一眼:“嫌!你自己吃吧!哈哈……”妻子則壞笑著將碗里剩的涼皮渣渣一股腦倒在我碗里。如果有人問我戀愛的味道是什么?我會說是涼皮味和菠蘿味。
涼皮,作為一種老少皆宜的大眾小吃,它征服了很多人的味蕾,更是讓我對它有一份莫名的喜歡。我說不清自己作為一個山東人,為什么對陜西小吃念念不忘,現(xiàn)在想來,或許讓我念念不忘的不僅是它誘人的味道,還有我和它之間的故事。